0%
第七章 張居正改革 第四節 一代名臣垂史冊

第七章 張居正改革

第四節 一代名臣垂史冊

張居正任首輔以來,官爵歷任少師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兼建極殿大學士,中極殿大學士、光祿大夫、左柱國、太傅太師,可謂榮集一身。萬曆十年(公元1582年)三月,張居正已身染疾病,再次請求休致,神宗仍未諭允。六月二十日,張居正病逝,終年58歲。贈爵上柱國,謚號文忠,歸葬故鄉江陵。
應當說張居正改革伊始,就遭到了一些腐敗官僚的反對。他整頓吏治,罷除冗官,各衙門官職缺額減少,等候補缺的生員不能盡用,許多人都怨恨他。清丈土地,調整賦役制度,國家賦稅增多,而豪強地主的利益受到一定損害,因而對張居正非常仇視,暗地攻擊他專權放縱。其中多數人是對張居正改革持否定態度的保守派。然而,張居正並沒有置之不理。
萬曆五年(公元1577年)九月,張居正的父親張文明老read.99csw.com死於故里。依封建禮制,官員遭父母喪亡,必須去職回家守制,服喪27個月,期滿后復職,叫作「起複」。但朝廷對大臣要員,也可命其不必去職,著素服辦公,不參加吉禮;或守制尚未到期應朝廷之召出來任職,稱為「奪情」。圍繞著張居正是回江陵守制服喪,還是留在朝廷奪情任職的事情,在朝中引起了一場波瀾。張居正堅持疏請回籍守制,而14歲的神宗執意留他在官守制,可不到朝,不領薪俸。但不少朝臣聯名上疏反對這種作法,說他「忘親貪位」。張居正十分惱火。因這件事翰林院編修吳中行、檢討趙用賢、刑部員外郎艾穆、主事沈思孝分別被黜職,逐出京師。繼而,又將為吳中行等四人鳴冤叫屈的日講官許文穆、觀政刑部的新進士鄒元標治罪。當時,京城的士人對https://read.99csw.com這樣處理官員都很氣憤。有人甚至將毀謗之文貼在長安門,說張居正要謀反。神宗聽說后,當朝宣諭再有言及奪情事者,定罪不饒,這場風波才稍息。
自任內閣首輔以來,張居正的權勢地位日益提高。萬曆三年(公元1575年)八月,他薦舉吏部左侍郎張四維為禮部尚書、東閣大學士。按慣例一般任命閣臣,詔書只講「同某人(指首輔)辦事。」而在這一詔書上,神宗卻親筆注「隨元輔(張居正)入閣辦事」。實際上是將張居正與原屬同僚閣臣相區分開,主從地位有別。甚至張居正回鄉辦喪事,神宗告誡次輔呂調陽等閣臣,有大事不得獨斷,要速報江陵,「聽張先生處分」。並賜張居正銀印,上刻「帝賚〔lai賴〕忠良」字樣,可以密封啟事。足見神宗、李太后多麼信賴他。張居正以「https://read.99csw.com元輔少師先生」的雙重身份臨朝秉政,當時所頒發的各種詔令、諭旨,實則都是他的思想和主張。這也是張居正改革措施能夠順利推行的重要前提。
萬曆三年(公元1575年),南京戶科給事中余懋〔mao茂〕學上疏指出考核官吏過嚴,請行寬大施行。張居正將他革職為民。接著,御史傅應禎又上《重君德、蘇民困、開言路疏》,疏中對「余懋學陳時政而錮之終身」提出異議,要求廣開言路。文中流露出對張居正當國的不滿情緒。張居正下令將他逮捕入獄,發配浙江定海。次年正月,他的門生巡按御史劉台越制奏報遼東戰事,遭到他的斥責。劉台不服,上疏彈劾張居正「專擅威福」、「罔上行弘,橫黷無厭」(《明史紀事本末》卷六十一《江陵柄政》)。張居正閱后大怒。神宗降旨將劉台下獄,廷杖一百,發遣九九藏書戍邊。從此,諸給事中、御史更加畏懼張居正,而心中不平。
明代當政的內閣大學士(宰輔)共170餘人,張居正的政績最出色,他的改革在當時社會影響很大。時人稱讚他「殫精畢智,勤勞於國家」,「工於謀國,拙於謀身」。熹宗天啟二年(公元1622年),在廷臣鄒元標等人的請求下,朝廷為張居正平反昭雪,恢復被神宗削去的一切功名。
張居正性情深沉機警,多智謀,辦事果斷。權勢漸大后,他逐漸剛愎自用,聽不得相反的意見。改革中對官僚、豪強大地主的切身利益多有觸犯。特別是輔弼神宗,對他各方面要求甚嚴。例如,一次日講,神宗將《論語》中「色勃如也」句中的「勃」讀成了「背」。張居正在一旁厲聲地說:「應作勃字!」從此,神宗比較畏懼他。稍長,神宗越發感到張居正對自己的約束太緊。張居正死後,一些官員九-九-藏-書接連上疏彈劾他。不久,吳中行、趙用賢等人亦官複原職。萬曆十一年(公元1583年)三月,神宗下詔免去張居正的太師和上柱國的爵號,奪去「文忠」謚號,籍沒抄家。
張居正受顧命,任首輔,又為幼主神宗之師。為了將神宗培養成聖明賢君,張居正嘔心瀝血,下了很大功夫。他除了進講《四書經解》,修明聖學外,還講解朱元璋口述的《皇陵碑》,並將親自挑選的古代帝王值得效法的81件事和應引以為戒的36件事,繪成《帝鑒圖說》,逐頁指陳大義,啟發聖心。神宗非常敬重他,手詔中曰「元輔」,稱「太師」,呼「先生」,皆盡古代師臣的禮節。萬曆八年(公元1580年)三月,56歲的張居正認為,鴻典畢成,神宗已長大成人,可以親政。於是,上了《歸政乞休疏》,誠請歸老江陵。神宗懇切慰留,最後手書傳皇太后口諭,張居正方復就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