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二章 魏晉南北朝時期 第八節 「曹衣出水」和「畫佛點睛」

第二章 魏晉南北朝時期

第八節 「曹衣出水」和「畫佛點睛」

曹仲達,生卒年不詳,生活在北齊時代。有人說他是山東曹縣人,有人說他是中亞曹國人,後者可能更為可靠。中亞曹國在今撒馬爾罕。那時,從中亞、南亞來中國的藝術家不少,其中不少又以畫聞名,曹仲達即為其一。宋代郭若虛的《圖畫見聞志》中說:「曹之筆,其體稠迭,而衣服緊窄。」認為這就是「曹衣出水」的來源。但也有人認為「曹衣出水」的「曹」是指三國時的畫家曹不興。兩說都有一定的依據,而曹仲達的可能性更大。如果他真是從西域來的僑民,自然更容易受犍陀羅藝術的影響,因為當時中亞地區受佛教藝術影響也很大。不管怎樣,曹仲達善畫佛像是公認的。唐人張彥遠的《歷代名畫記》中說他畫的佛像獨具特色,是「曹家樣」。可見,他也是一位自創流派的畫家。
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在中原迅速傳播,對當時的繪畫產生了巨大影響,這影響突出地表現在人物畫方面。正如張光福在《中國美術史九-九-藏-書》中所說:「人物畫的興盛,是這一時期繪畫中的重要特點。首先就題材來說,由於佛教的東傳而改變了中國人物畫的內容,佛教人物畫到南北朝時代大大地盛行起來。除廣大民間畫工被奴役、被僱用給僧侶、地主繪製佛教壁畫外,統治階級知識分子專業畫家,亦莫不畫佛,從曹不興開始,衛協、顧愷之、陸探身、張僧繇、展子虔等,幾乎可以說,只要是畫家,無不擅長佛教人物畫。」下面說幾個典型事例。
顧愷之,字長康,東晉時期無錫人。他出身於官宦名門,自己也做官。他博學多才,是中國美術史上具有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精神的大畫家,而且也是中國早期的繪畫理論家。正如他在畫論中所提出的那樣,他作畫主張「以形寫神」和「遷想妙得」,即主張通過描繪人物的外表來表現其內心世界,主張長時間地構思和聯想然後著筆。他每畫人像,先畫外形,只留下眼睛不畫,等好長時間,https://read.99csw.com有時是幾年才畫。有人問他為什麼,他說:「傳神寫照,正在阿堵中。」阿堵,晉代俗語,意思是「這個」、「這玩意兒」,這裏指眼睛。也就是說,他認為人物畫的肢體不是關鍵,要想表現人物的精神面貌,最關鍵的地方是眼睛。相傳東晉哀帝時南京瓦官寺和尚化緣募捐,當時的官員捐錢沒有超過十萬的,而顧愷之大筆一揮,寫了個百萬,人們對他能捐這麼多錢表示懷疑。而他則要求和尚在寺內大殿為他留出一堵空牆壁,他關起門來在牆壁上作《維摩詰》畫。一個月後,他要點眼睛時,對和尚說:「第一天來看我畫的人要捐十萬;第二天來的可捐五萬;第三天來的可根據慣例讓他們捐施。」結果,當打開殿門時,艷麗的畫彩光照全寺,來看畫的施捨者爭先恐後,不一會兒便捐錢百萬。他的這幅壁畫和戴逵塑的佛像及斯里蘭卡的玉佛像成為瓦官寺的「三絕」。
張僧繇〔you由〕,南朝https://read.99csw.com梁代蘇州人。梁武帝天監年間為武陵王蕭紀的侍郎,后歷任右將軍、吳興太守。他擅長畫道教和佛教人物像。梁武帝崇信佛教,大興佛寺,經常讓他去畫壁畫。他畫的定光如來像、維摩詰像都出神入化,備受讚揚。江陵天皇寺內有柏堂,他畫了盧舍那佛像,又把孔子像也畫了上去。梁武帝看了,覺得佛像旁畫孔子像有點不合適,他卻說:「將來還得靠他。」果然,到了後周時,世宗皇帝大滅佛法,毀掉天下若干佛寺,天皇寺因為有孔子像而未被毀。傳說,他在蘇州崑山華嚴寺的殿基上畫龍,此龍一遇陰雨天氣就要跳躍,於是他又畫了一把鎖把龍鎖上,龍不再動。又傳,潤州興國寺有斑鳩、鴿子棲息樑上,常有糞落佛像上,寺僧便請他在寺的東壁上畫一鷹,西壁畫一鷂,從此斑鳩、鴿子不敢再來。據《建康實錄》記載:張曾在一乘寺門畫花紋圖案,遠遠看去凹凸不平,令人眼暈,到跟前一看卻是平的,這種畫法是從天九*九*藏*書竺傳來的。因為他有獨特的繪畫風格和技巧,被稱為「張家樣」,用今天的話說,就是張氏畫派或張氏畫法。
戴逵,字安道,安徽宿縣人,生於公元326年,卒于公元396年。他少年成名,是個多才多藝的藝術家。他博學多聞,能作文章,還通樂理,擅長琴藝。他的畫畫得非常好,而且還善於雕塑。他終生隱居不做官,畫過《竹林七賢圖》、《高士圖》,還畫過不少佛像。他少年時就曾在瓦官寺作畫,很受時人推重。他還曾雕刻無量壽佛木像,高丈六。他在瓦官寺所雕塑的五尊佛像、菩薩像為時人叫絕。從他開始,中國寺廟的佛像才開始具備較完美的形象,並具有中國的民族風格。因此,他是我國美術史上的傑出人物,對後世影響較大。
總之,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印度佛教的傳入,給中國繪畫帶來了新的題材,帶來了新的生機,同時,也把印度古代的繪畫技藝帶到中國,有力地推動了中國繪畫的發展。
曹不興,三國時代吳興(浙江湖九九藏書州)人。他的畫在當時被認為是東吳的一絕。據說,孫權曾讓他畫屏風,他誤將一點墨濺到屏風上,於是他趁機把墨點畫成了蒼蠅。孫權看屏風時,以為是真蒼蠅,便用手揮趕,「蒼蠅」卻不飛走。可知其寫實的功夫足以亂真。又傳說,他曾畫過龍,畫得像真龍一樣。這幅畫流傳到南朝宋時,宋文帝劉義隆曾用這幅畫求雨,大雨下了十幾天。曹不興的人物畫也畫得非常好,後世說他畫人的衣服皺褶很逼真,有人稱其為「曹衣出水」。也就是說,他畫的衣服像剛出水的一樣緊貼人身,帶有一種透明感。但亦有人說「曹衣出水」的「曹」指北齊時人曹仲達。「曹衣出水」,不少美術史家都認為是受了印度佛教犍陀羅藝術風格的影響。犍陀羅是印度古代一地名,約在今天的巴基斯坦北部地區。公元前後,由於受到古希臘、羅馬藝術的影響,那裡出現了佛教題材的建築和雕塑藝術。其中最突出的就是佛像的雕塑。我國早期的佛像雕塑和繪畫就受到了犍陀羅藝術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