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八章 海外客家華僑及僑鄉習俗 第一節 出國過蕃習俗

第八章 海外客家華僑及僑鄉習俗

從前,客家地區山多田少,交通阻塞,經濟落後,百姓生活貧苦,加上械鬥頻繁,為著生計和子孫後代前程,男子素有外出做工、經商、從軍,甚至飄洋過海,到海外謀生的傳統。此外,宋末、明末和太平天國運動以及近代的歷次戰亂,也使客家人流亡海外。於是,不少客家聚居區,例如廣東梅縣、大埔、豐順、蕉嶺等縣,都是中國著名的華僑之鄉。據統計,廣東梅州(俗稱嘉應七屬)的客家華僑及其後裔,便有200多萬人,約為目前梅州人口的50%左右。
中國人出洋,定居海外,歷史悠久。史載,東晉安帝義熙十二年(公元416年)高僧法顯去印度取經,乘船回國時,在耶婆提(爪哇島)發現當地有華僑村。
客家華僑源起何時呢?據考證,第一個出洋的客家人,大概是梅縣鬆口的卓滿。宋末(公元1277年)元兵奔襲江西、廣東,佔領廣東嘉應。這時,宋帝封江西客家人文天祥為信國公,令他和張世傑、陸秀夫徵兵抗元。他們徵募8000名勇士,與元兵激戰,曾一度收復梅州,后因寡不敵眾,退至鬆口。抗元將士捨身救國的精神,感動了鬆口百姓,800名壯丁自願勤王助戰。他們后因兵力懸殊,敗走潮州,乘船退至廣東新會南海水域。最後在崖門與元兵決戰,宋軍大敗,宰相陸秀夫背負宋帝趙昺投海殉國。卓滿和幸免於難的夥伴,駕舟逃亡,漂泊至婆羅洲(今印尼的加里曼丹島)定居,開墾荒地,創立家園。現在該島北岸尚留下中國式城堡廢址,當地老輩華人都說,這些城堡廢墟就是當年抗元失敗南逃的客家人留下的。
那麼,這些世代僑居國外的客家人,有何生活習俗呢?在客家華僑之鄉,又有哪些特殊的文化習俗呢?

第一節 出國過蕃習俗

近代過蕃,皆乘輪船,其中通過南中國海需航行七天七夜,於是俗稱為「過七洲洋」。南中國海風急浪高,不時還有颱風突襲,險惡重重。於是,每有子弟過蕃,其家庭、宗族乃至全村,都要當作一件隆重的大事來辦。
第二天清晨出門時,過蕃者依俗要從祠堂或圍屋的正門出發上路。長輩、父母、兄弟、親友都要送行,而且,他們或低聲叮囑,或心中默念,祝福子弟一路平安。
在被稱作「活動地獄」的豬仔船上,華工被鎖禁在輪船大艙里,擠得密密麻麻,以致卧無尺地,難九_九_藏_書以轉身。他們吃不飽,喝不上水,加上空氣污濁,暈船嘔吐,生病者極多,有些人在販運途中便命喪黃泉,被扔下大海。為此,有一首客家山歌描述過蕃時的苦難情景:「至囑親友莫(不)過蕃,海浪拋起高過山,暈船如同天地轉,艙底相似下陰間。」
臨行前一天,過蕃者的父母要備好三牲、酒茶、乾鮮果品的齋盤和香燭紙錢,在大門口的禾坪擺設香案,擺上供品,虔誠地敬祀天神,祈求一帆風順。全家還要用三牲等,到祖宗祠堂去,一來讓過蕃的子九_九_藏_書弟向列祖列宗辭行,更重要的是向祖宗祈求平安:「我兒明天就要出洋過蕃,請祖宗保佑他一路平安,順風得利。日後,我兒會用桌板扛銀子回唐山的,……」
「賣豬仔」,根據華工出國時間、地域、勞動組織形式的不同,可分為「豬仔」、「契約華工」、「賒單工」等多種類型,這是近代殖民主義者掠奪華工去南洋和世界各地做苦力的一種手段。當南洋傳來招募華工的消息后,設在廣州、澳門、香港、汕頭等地的「豬仔館」,便派人去內地「招募」。他們或誘read.99csw.com騙拐賣,或武力擄掠,還要逼迫被「招募」者簽訂賣身償債契約。然後便把這些勞工用豬仔船運往南洋各埠販賣,因而人稱「賣豬仔」。據統計,當年在廣州、汕頭的「豬仔館」便有30多間,粵東許多客家人就是從這兩個港口被賣「豬仔」出去的。
是晚,主家便用這些敬神、祭祖的供品烹煮菜肴,擺設酒席,邀請族中長輩、親友共宴,歡送子弟過蕃,並再三叮囑到了南洋,切莫忘了唐山的父母兄弟。
舊時出南洋,主要方式有俗稱「賣豬仔」和由「水客」帶過蕃兩種途徑。九九藏書其中前者約佔華僑的20%,後者為80%。
由「水客」帶過蕃,這是在南洋的親人,委託水客把家鄉某人帶去南洋。水客是往返唐山與南洋之間,專門替華僑和僑眷帶信、代寫書信,帶銀錢、捎物品的人。由於他們在南洋住的時間長了,熟門熟路,與當地的海關、移民局等都建立了關係。於是,他們接受當地華僑的委託,為家鄉的過蕃者代辦護照、簽證及其他各種手續,並帶著他們來到南洋。最後,水客從華僑那裡收取俗稱「走水錢」的報酬——一般為所花費銀錢的3%—10%。
客家人https://read.99csw.com稱出國謀生為「過蕃」。因為他們大都是去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新加坡、菲律賓、泰國這些毗鄰中國南方的國家,因之又稱為「出南洋」。
那些僥倖活著上岸的華工,他們過關時,還要被剝光衣服檢查,備受凌|辱。至於他們後來為主人採礦、墾殖、修路,亦是飽嘗人間辛酸。有一首客家山歌描述在錫礦打工的艱難日子:「日頭似火熱難當,挑擔錫泥上跳幫,一身曬到鍋底黑,心中苦楚誰思量。」他們中雖有倖存下來的,但更多的是很快就被折磨死去,或終身困苦,因而許多「豬仔」一上船便沓無音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