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三章 秦漢及其以後時期 第二節 漢長安城與未央宮遺址

第三章 秦漢及其以後時期

第二節 漢長安城與未央宮遺址

前殿夯土台基,北部殘高15米,南北長350米,東西寬約200米。有前、中、后三座大殿,是利用龍首山丘陵修建的高台建築。
武庫,是西漢的中央兵器庫。遺址位於長樂宮與未央宮之間。平面長方形,四周有圍牆,東西880米,南北320米。內有庫房基址七處。出土大批武器,有鐵刀、劍、矛、戟、鎧甲、銅戈、鏃、劍格等。其中以鐵兵器為主。各類武器比較集中,反映當時各庫房是按武器類型分類存放的。
長安城南郊,西漢儀禮性建築群遺址,以明堂、辟雍和王莽九廟遺址規模較大,保存較完整。
王莽九廟,為王莽建立新朝後所建之宗廟。遺址在漢長安城南安門外大道西側,與明堂、辟雍對應。這組建築群,由12座建築組成。1—11號基址為一組,四周有方形大圍牆,每邊1400米。12號建築基址在南邊大圍牆外正中,兩者的圍牆相距10米。這12座建築形制基本相同。1—11號建築,可分三排九_九_藏_書,北排(1—4號)與南排(8—11號),方位一致,南北對應。中排(5—7號)錯落在南、北排之間。每座建築的四周都有圍牆。其中心主體建築,平面如「亞」字形。這些建築,除外邊無水溝環繞外,其平面布局與明堂、辟雍相似。在九廟遺址中的石礎上,有「始建國」年號。因此,推定為「王莽九廟」遺址。

圖7 漢長安城平面示意圖
城址平面近方形,舊稱「斗城」,東城牆長約6000米,南城牆長約7600米,西城牆長約4900米,北城牆長約7200米,總長約合漢代62里。總面積為36平方公里。牆基寬12—16米。牆外側繞以寬約八米,深約三米的城壕。
漢長安城遺址,在陝read.99csw•com西省西安市西北郊,為西漢都城遺址。漢高祖劉邦七年(公元前200年)建都長安。惠帝元年至五年(公元前194—前190年)築造城牆。1956年開始勘察與發掘。
1980年,在前殿西南和東北部,發現一批被火燒烤過的木簡。其中有些是病方和醫方,是研究古代醫藥的珍貴資料。
1988年,在宮城西南角發掘一座角樓遺址。平面呈曲尺形(「L」),與後世見到呈正方形的角樓有所不同。這是我國已發掘出的時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一座角樓遺址。
在中心建築的四周有圍牆,呈正方形,四邊各長235米,距中心建築96米。圍牆每邊各有一門,門道寬4.5米,長12.5米。圍牆內四隅有曲尺形配房,每邊長47米。圍牆外繞以環水溝。
未央宮城內的建築,以位居中央的前殿為主體。其他建築則圍繞於四周。在前殿西北,有朝廷作為圖書館、檔案館的石渠閣,前殿正北,有作為存read•99csw.com放文史檔案和重要典籍的天祿閣。
城門與街道:城的四面各有三座城門。東牆(北起而南)有宣平門、清明門、霸城門;南牆有覆盎門、安門、西安門;西牆有章城門、直城門、雍門;北牆有橫門、廚城門、洛城門。通過宣平門、霸城門、西安門和直城門的發掘,判明每座城門有三個門道。直城門中間門道寬7.7米,兩側門道各寬為8.1米,門道間距4.2米。門兩側有石礎,原建有木構門樓。街道筆直,主要街道八條,各寬約45米(圖7)。
1981—1992年,在前殿北360米處,發掘一座殿址。其主體建築的南夯土台基,東西長50餘米,南北寬30餘米,它的北面有一長方形庭院,南面有兩個夯土台。看來是正殿前的兩座闕門。據推測,可能是後宮椒房殿遺址,即皇后的住所。
城內重要的建築群遺址,有長樂宮、未央宮、明光宮、北宮、桂宮、武庫、東市、西市等。
明堂、辟雍為漢平帝元始年間(公九_九_藏_書元元年—5年)興建,九廟為王莽地皇元年(公元20年)所建。遺址在長安城南安門外大道東側,今西安市土門村北。當時,「明政教」的明堂與「宣教化」的辟雍,合而為一。遺址平面呈「外圓內方」,正中是中心建築,建於圓形夯土台上,檯面直徑62米。台上的中心建築平面似「亞」字形,四面對稱,每邊長42米。正中是一個方形夯土台,每邊長約17米。中心台的四邊,有四個廳堂,各長24米,應即所謂「明堂」、「總章」、「青陽」、「玄堂」。四堂前面圍繞敞廳。
未央宮,又稱西宮,位於城西南角。為皇帝居住理政之處。經鑽探,宮城平面呈規整的方形,四周築有宮牆,東西牆各長為2150米,南北牆各長為2250米。面積為五平方公里,約佔長安城總面積的1/7。宮城四面各有一門。現已探明,當時北宮門有南北向大道直達前殿,宮門外兩邊有闕樓,文武大臣入宮前都在此等候。東宮門有東西向大道直達前殿,各地諸侯read.99csw.com朝見皇帝都由東宮門進入。
1986年在未央宮前殿西北880米處發掘了一座管理全國工官的官署院落遺址。出土進貢物品的刻字骨簽30000多片。骨簽均為動物骨頭(主要是牛骨)製作,長5.8—7.2厘米,寬2.1—3.2厘米,厚0.5厘米。其內容可分兩類:(1)一行字(六至七字),刻有物品名稱、規格、編號;(2)二至四行字(10—40字不等),刻有紀年、工官名稱、有關官吏和工匠人名。骨簽的出土,反映了當時各地手工業生產的發展狀況,不同年代的進貢物,在數量上和品種上的變化,以及各地基層官制的設置情況,是研究西漢社會史的一批珍貴資料。
長樂宮,又稱東宮,漢初為皇帝視朝之處,惠帝改為太后寢宮。位於城東南角,平面近方形,四周築有宮牆,牆基寬約20米,牆四面各設一門。周長10000米以上,面積約六平方公里。宮內主要建築有前殿、臨華殿、長信宮、長秋殿、永壽殿、神仙殿、永昌殿和鍾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