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一幕 辛亥年,武昌的那點事 蔭昌督戰記

第一幕 辛亥年,武昌的那點事

蔭昌督戰記

其實,蔭昌從一開始,就不原意接這差事。有人回憶說,內閣開會商議之時,蔭昌足蹬軍靴,但身上卻穿著袍褂,半文不武的樣子。聽聞要他督師去武漢,馬上抱怨道,我一個人馬也沒有,讓我到湖北去督師,我倒是去用拳打呀,還是用腳踢呀?但是,當時攝政王載灃,急來抱佛腳,全指望這個留學德國「知兵」的自己人了,不去又不行(另一個更知兵的良弼,得留在京里護駕)。蔭昌是一個典型的八旗子弟,要說玩的,門門精通,就是幹不了實事。一筆好字寫得,兩口芙蓉(大煙)抽得,三圈麻將搓得,四聲崑曲唱得。聰明伶俐,討人喜歡。鼎革之後,袁世凱用他做總統府侍從長,真是用對人了。說起來,他屬於旗人中較早習染西方文化的人,很早就進了同文館學習德文。雖然說,同文館的學生,沒有像設計的那樣,專門招收旗人的精英,只是一些貧寒的八旗子弟才肯「屈就」做「鬼谷弟子」,但指望他九_九_藏_書們學出來掌控整個洋務,卻依然是朝廷的期待。可是,同文館的洋化教育,根本抵不住八旗閑人文化的侵蝕。館里八旗子弟的待遇不錯,每日七個碟子八大碗,還要加上七品官的俸銀,但所學的洋文,卻不甚了了。同文館出身的齊如山回憶說,他的同學里,有學了九年俄文,連字母都沒背下來的。其實,就算最有出息的張德彝,到英國使館做翻譯,讓留學生嚴復聽了,還是笑話百出。蔭昌就是這樣一個學業不甚了了的學生,畢業到德國做翻譯,連日常對話都應付不下來。後來進了武備學堂做翻譯,算是投身軍界,被派到德國留學,依然學的不甚了了。從留下的老照片看,只有一付德皇威廉二世的八字鬍須,依稀有點德國的痕迹。軍旅生涯中,只做過短暫的江北提督,在任上,人倒是蠻隨和,就是一不練兵,二不整頓。不過,在滿人裏面,他的頭腦倒是不很冬烘,跟漢人的https://read.99csw•com關係也好,早早的就自己剪了辮子,進宮見太后,就裝一個假的應付。朝里朝外,沒人說他不好。鼎革之後,能繼續做袁世凱的侍從長,不僅因為他是袁世凱的親家,還因為他的人緣。這樣一個寶貝,一個八面玲瓏的寶貝,做了陸軍大臣,還被委以拯救朝廷危亡的重任,沒有臨陣脫逃,溜回北京或者溜出國去,已經阿彌陀佛了。
辛亥革命能夠成功,大清王朝倒台,從滿人方面考慮,在軍事上,有兩個人當是禍首,一個是瑞澂,一個是蔭昌。清朝最後三年,當家的親貴朝廷,不分青紅皂白把權往滿人手裡摟,無奈滿人將帥真是沒用,縱使大權在握,稍有緩急,大不濟事。武昌起義時的湖廣總督瑞澂,在滿人中還算能吏,起義軍的大炮一響,忘記了自己本職乃是武將,在督府圍牆掏了一個狗洞,一溜煙逃到楚豫號兵艦上,擺出一個隨時可以逃走的架勢。群龍無首的起義軍能夠https://read•99csw•com如此順利地佔領武昌,跟對方恰好也群龍無首不無關係。而蔭昌身為朝廷的陸軍大臣,親率大軍南下討伐叛黨。一連十幾天,寸土未復,寸功未立,眼看著全國遍地燃起烽火,坐待大局糜爛。比較起來,蔭昌的罪過,顯然要更大些。瑞澂當初,畢竟事起倉皇,不知道還有那些可用之兵,鑽了狗洞,還有那麼一絲原由。蔭昌握有當時號稱最強的北洋勁旅,兵精糧足,而且武器先進,居然無所作為,實在說不過去。
後人說到這段歷史,都說是因為北洋軍是袁氏家兵,他指揮不了,因為背後有袁世凱的暗中操縱,不想讓他建功。其實,蔭昌在北洋武備學堂做教官和會辦多年,跟多數北洋將領,關係匪淺。馮國璋和段祺瑞,都以師禮事之。李純、張敬堯之輩,就更不在話下。北洋軍南下之際,袁世凱到底有沒有在幕後操控,讓他們不要賣命,現在還沒有確切證據。蔭昌當時所謂的指揮不動,在我看,應該是指揮不力九-九-藏-書才是。接任之初,先派兩標(團)做先遣隊,不是乘革命黨人立足未穩,趕緊跟張彪余部匯合,抓緊反攻,反而讓這兩團人守住武勝關就好。待到北洋軍到了前線,跟起義軍交上了火,但他卻待在河南的信陽,遲遲不肯踏入湖北境地。好不容易在壓力下進了湖北,卻賴在火車上不肯下來,離火線好遠,車上架上機槍和大炮,重兵環繞。列車前後各放一個車頭,可以前進,也可以後退(本質上跟待在楚豫艦上的瑞澂心思一樣,都是準備隨時跑路)。衛兵發現遠遠一群人走過來,報告給他,他馬上就下令開車後退。列車開動之後,一個膽子大的參謀下去看了看,才發現原來是一群農婦到地里收棉花。這樣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的陸軍大臣,這樣的心虛膽怯的總指揮官,連敵人的影子都看都沒見過,部隊怎麼肯賣力?後來接手指揮的馮國璋,親自上陣地考察敵情和地形,指揮部就設在前線,隨時掌握戰況,投入兵力,跟蔭昌形成了鮮明的對照。其實九*九*藏*書,馮國璋也不算什麼了不起的名將,他只是比較像一個戰將而已(觀戰的俄國武官說,北洋軍打仗,就跟演習一樣)。當年的北洋軍,人說是在袁世凱練兵之時,就被刻意灌輸了效忠他個人的思想,只知有袁宮保,不知有大清朝。但是,歷史學家其實找不到這方面的證據。袁世凱練兵,並沒有多少精神教育,軍隊里所謂的精神講話,是在民國之後的事了。如果小站練兵歌算是精神教育的話,那裡面沒有效忠袁宮保的內容,倒說效忠皇上來著。實際上,北洋軍當時就是一支按普魯士標準練出來的雇傭軍。只要給足了餉銀,職業倫理還是有的。雖然說,多數北洋將領在袁世凱領導下,由於袁氏的個人風格,會感覺比較舒服。但絕不意味著,只有袁世凱一個人才能指揮得動他們。如果蔭昌能親臨前線,身先士卒,再捨得花錢懸賞(後來馮國璋就經常這樣干),捨得賞給官銜,這些訓練有素的老兵,對付革命黨那些剛扛槍沒幾天的新兵團隊,怎麼的都綽綽有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