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二幕 異哉!晚清! 鎮南關:起義故事

第二幕 異哉!晚清!

鎮南關:起義故事

雙方都要講的故事,自然就成了事件,成了起義。雖然,即便是起義,也可能只是故事而已。
1907年底的廣西鎮南關之役,是國民黨史上十次反清起義中的一次。按孫中山的說法,是第六次失敗。這場起義,雖然在當時幾乎沒有什麼影響,以至於後人經常會將它遺忘,但卻是孫中山唯一的一次親臨現場的起義。後來有傳說,孫中山親臨鎮南關,還親自操炮向清兵發炮,從此贏得「孫大炮」的美名。
據跟著孫中山上鎮南關的胡漢民回憶,跟來的法國炮兵大尉發現,三個炮台上只有一個炮是可用的。但是這些炮都是衝著越南方向的,發炮也打不了清兵,想改個方向,又沒有工匠,就是有工匠,一時半會也改不了。孫中山親手發炮的事,根本就沒有可能,連法國人發炮,也成了不可能的事。在梁烈亞的回憶中,清兵也是在發現炮台上飄著革命軍的旗幟,才發現炮台失守的,而炮台的守軍早就投身革命了。但是,在官方檔案中,鎮南關炮台落入革命黨人之手的消息,不是得知于read.99csw.com當地官員和守軍,而是朝廷軍機處從龍州海關那裡得知的,然後由軍機處轉告巡撫張鳴歧,嚴令他立即克複。龍州海關得知炮台被占,是光緒三十三年十月二十八日。而鄒魯記載,革命黨人在二十六日,就已經佔領了炮台。在差不多三天功夫里,根本沒人知道有革命黨起義這回事。清朝的海關,是洋人代辦的,管了一回閑事,卻成為官方第一信息源。所以,這場起義,很大的可能是,廣西邊境上的這些炮台,荒蕪已久,雖名義上有守軍,但實際上沒人。革命黨人不過收買了一些散兵游勇,佔了鎮南關無人把守的炮台,佔領的過程,並沒有戰鬥,否則逃竄的敵軍,無論如何都會告訴他們上司的。如果不是革命黨人過於招搖,再過多少天,也沒人知道。但起義畢竟算是發生了,而且孫中山也親臨了一回前線。等到清兵反撲,這些人早就從越南撤走了。雙方未損一兵一卒,「血戰」云云,只存在於雙方的筆頭上。然後,先是清軍方面要編故事,https://read•99csw•com指揮官龍濟光和陸榮廷是要請功,而巡撫張鳴歧則要免罪。雖然「斃敵無算」這樣的套話,實際上沒人真信,但只消收復了「失地」,該慶功,該請賞,自然是沒問題的。在革命黨這邊,孫中山親臨的起義,故事當然也要。幾代人這麼下來,不僅參加人數,怎樣發的炮,一人說一個樣。把大行犒賞說成思想政治工作,再加上訪貧問苦,則印上了後來時代深刻的烙印。故事最不圓的地方是,優勢的敵軍,居然會陣前請降,請降信寫得超級低三下四,卻是從日文轉譯過來的。更奇怪的是,如此強大的敵人請降,革命黨竟然不準,非要跟人「血戰」不可。在鄒魯的記事後半,記錄了孫中山的一封信,在信里,陸榮廷的請降,非常突兀地變成了陸部士兵「多來約降」,約降可是約降,但是要錢,第一筆,每人要三十元,然後再給一百元,這樣的話,陸榮廷部四千人,光付頭款,就需要十余萬元。陸部是廣西最強的軍隊,這支軍隊收買下來,廣西也就拿下了。可九_九_藏_書是,這筆錢籌不來,起義只好流產。看來,當時的孫中山還不敢像後人那樣,可是,作為國民黨史筆的鄒魯,居然連這樣的紕漏都沒給彌合一下,就端了出來,可見其中之不易。
其實,在國民黨人鄒魯的記載中,這次起義,規模相當小。由於孫中山事先任命的起義軍首領王和順,沒有能糾集起人來,不得不臨時改任黃明堂主其事,而黃則帶領百余義勇鄉團,從懸崖上爬上鎮南關炮台,守軍狼狽逃竄,於是佔領三座炮台,繳獲多門大炮。然後孫中山帶著黃興、胡漢民以及日本人和法國人來了,「大行犒賞」。然後清兵大集,開始反擊。在起義軍發炮回擊之後,清軍的統帥陸榮廷,還託人帶了一封語氣極其恭順的請降書來,但不知怎麼,孫中山並沒有答允,反而先行一步,從越南境內撤走。這邊陸榮廷就發動猛烈進攻,起義軍跟清軍血戰七晝夜,打死打傷清兵數百,最後安全撤走。整個過程,起義軍僅僅死了二人。後來梁烈亞的回憶,孫中山的到來,犒賞不見了,變成了領袖對起義軍的精神講read.99csw•com話,跟義軍士兵聯歡,然後義軍大受鼓舞。不僅如此,孫中山還下到炮台下面,深入老百姓家裡,訪貧問苦。但在梁的回憶里,起義軍變成了五百多人。在鄒魯筆下僅僅借了武器給義軍的清軍將領梁亞珠(疤拉梁),在梁的回憶里,都參加了起義。
不過,國民黨人比較早的關於此次起義的記載,卻沒有提到孫中山開炮,只是說孫中山到了鎮南關,在清軍進攻的時候,同來的法國退役軍官,發了一炮,斃敵六十餘人云云。一位據說是參加起義的人(梁烈亞)回憶說,是孫中山命令炮手發炮回擊,法國人也跟著加發一炮,也沒說打死多少清兵。在晚清民國,稱誰是「大炮」,其實無論如何不算是恭維。一般來說,都是說這個人好說大話,牛皮哄哄。諸多孫中山被人稱為大炮的場合,顯然都是在這個意義上講的。所以,這一炮,孫中山到底開了沒有,另當別論,但肯定不會因為開了這一炮,獲得「大炮」的稱號。但這次起義,卻因為孫中山的到場,具有了特別的意義。
在清朝的官方檔案里,對於起九九藏書義軍怎樣奪取的炮台,沒有記載。只是說大股匪徒來犯,當時的廣西巡撫張鳴歧在給朝廷的電報中,甚至稱匪股有四千人。來自前線的指揮官陸榮廷的報告,對於戰事,描繪得相當詳盡,也是說血戰七晝夜,斃敵無算,繳獲槍支六七十枝,奪回了炮台。當然,差點要交部議處的廣西巡撫張鳴歧,戴罪立功,也就沒事了。陸榮廷則大受獎勵,因此而升了官。
可是,在後來在廣西新軍服役新軍高官何遂的回憶中,說到過廣西邊境。當時廣西鎮南關一帶的炮台,都是19世紀80、90年代,由廣西軍事首腦蘇元春修建的。到清末新政時,大炮早就銹得不能用了。邊境幾十里都沒有人煙,荒涼的很。問當地官員關於鎮南關起義的事,說是炮台被革命黨人佔了,當時沒人知道,後來發現炮台上插了青天白日旗幟,才知道革命黨人來了。然後龍濟光(陸榮廷的上司),就調兵過來,用大炮轟了好幾天,不見動靜,上去一看,一個人也沒了。龍州海關給上司的報告中,也說實際上是革命黨人自己撤走的,清軍佔領時大肆渲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