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八幕 筆杆子和槍杆子 《民報》:頑童革命黨的塗鴉

第八幕 筆杆子和槍杆子

革命要靠槍杆子和筆杆子,但這兩杆子能折騰出事兒來,還得靠時運。

《民報》:頑童革命黨的塗鴉

章太炎是晚清最有名的學者俞樾先生的高足,這個俞樾,是曾國藩的門生,因為一句「花落春仍在」的帖試詩,大受賞識。後來因主持河南鄉試出題出得太怪,被都老爺參了下來,從此以後專心做學問。曾國藩有名言曰,俞樾拚命做學問,李鴻章拚命做官。拚命做學問的俞樾的弟子章炳麟(太炎),也是一個做學問拚命的人。學問做得很大,現在看他的學術類文章,經史子集,加上佛學,任馬由韁,沒點功夫,根本看不下來。但他主持《民報》,還是立意在宣傳,黨內好些人嫌他學究氣太重,不夠通俗,多少有些冤枉,在多數情況下,章太炎其實是盡量通俗來著,但是讓此老寫陳天華那樣的打油詩,也不大現實。一個很好的例證就是,在他主持下,《民報》上,還有漫畫。
宣傳品上有漫畫,並不起於革命黨人的報紙。晚清打教(基督教)的揭帖上,早就有類似的東西。把傳教士和教https://read.99csw•com民畫成人面豬身,或者豬面人身的都有。比較高檔的揭帖上也有清朝大臣的漫畫,有正面的人物,比如左宗棠,比如操辦了貴州教案的貴州提督田興恕,都被畫得很威猛,下面的題詞也極盡奉承。但是,對另一些人就不那麼尊重了,其中就有李鴻章。李鴻章不僅在後來的教科書上形象極差,就是在當時,也被打教的紳民與革命黨人共同視為漢奸。前者說他是洋人的漢奸,後者說他是滿人的漢奸。
《民報》上的漫畫,畫的都是晚清的名人。名人可是名人,在《民報》那裡,變了一個稱謂,叫做漢奸。已經死去的曾、左、李,名曰「過去之漢奸」。曾國藩頂戴花翎的頭面,卻給安了一個蟒蛇身子。左宗棠也是一樣,人面獸身。李鴻章是人面魚身,這個身高一米八的漢子,成了美男魚,跟哥本哈根的那尊小美人魚有一比。這樣的漫畫造型,九九藏書只有曾國藩的像有點根據。據說,由於曾國藩渾身長癬,常年都僱人撓癢,身上一層層地往下掉鱗皮,所以人們傳說,他是大蟒蛇變的,特意來拯救清朝天下的。當然,也有傳說,所謂蟒蛇,是西山十戾之一,原本就是亂世的妖魔下界。曾國藩的出現,無非是天下大亂的徵兆。不管怎麼說,把曾國藩畫成人面蛇身,不為無因。但左宗棠為什麼是獸身,李鴻章為何是魚身,就不明白了。我想,反正是罵人,大概是為了搭配曾國藩同時有所區別吧,一個既然是蛇了,剩下兩個,只能一個獸,一個魚。
這些漫畫出品的時候,西方已經有了比較好玩的漫畫,連環漫畫,漫畫里的人物,已經不再是壞人,他們的好玩與滑稽,引得老少皆迷。西方報紙上的政治諷刺漫畫出現得更早,在19世紀中葉,已經就很流行了。畫得幽默、好玩,而且具有諷刺意義。但是,在中國,即使立意學九_九_藏_書習西方的人所辦的報紙,上面所謂的漫畫,還是罵人的宣洩,就跟頑童平時看不上誰,就在牆上塗鴉,醜化某人,然後寫上×誰誰的媽,或者誰誰是大王八沒有太多的區別。這種頑童伎倆,在打教揭帖上得到了發揚,現在則輪到了革命黨來進一步發揚光大。看來,這種漫畫的演化,脈絡相當清晰。《民報》也好,揭帖也好,大家畫這種把人畫成畜生的畫,無論畫技高低,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泄憤。只是這樣的泄憤,對於有同樣憤忿的人而言,當然有用。國內不安分的人們,喜歡看這些東西。但是對於那些並不如此「憤清」的人們,也許就沒用了。不管怎樣,革命黨還是期待自己的報紙在國內掀起風浪。海關不讓進口,就偷偷往裡帶,特別是讓滿人留學生往國內帶。先把成捆的《民報》包好,上面寫著「法政論叢」,然後交給相識的滿人留學生,讓他們帶給國內的某人。過海關的時候,海九*九*藏*書關人員看見既是滿人,而且頭上有辮子,自然就不查了。這些夾帶的滿人,是真不知情,還是假作不知呢?天知道。
還有三位清朝新政時期的名人,也就是《民報》辦的時候,還活著的名人。他們的命運,似乎比他們的前輩更差些,這些漫畫,名曰「現在之漢奸真相圖」。其中,袁世凱是個半身像,臉被剖開。張之洞頂戴花翎,但腦袋卻被放在胯|下。岑春煊也是頂戴花翎,但腦袋是倒著放在脖子上面的。這三位都是清朝新政時期最有名,地位最高的名臣,人稱張之洞有學無術,袁世凱無學有術,岑春煊不學無術。還有說,張之洞是士屠,因為鎮壓自立軍起義,袁世凱是民屠,因為練兵的時候擅殺菜農,岑春煊是官屠,因為他特別喜歡參下屬官員。儘管評價不一,但誰也否認不了他們三人的地位。歷史走到這個地方的時候,這三人是繞不開的,當然,清朝也離不開他們三個。因此,這三人對於革命黨來說,https://read.99csw.com也是最大的敵人,或者說,最危險的漢奸。革命黨人立意排滿,因此他們說的漢奸跟我們現在有所不同,凡是漢人給滿人做事的,都是漢奸。不過,三人之中,袁世凱是被貶低得比較輕的一個,只是把他的臉剖開了而已,似乎暗示此人有多重面目。其實,同盟會成立之後,還不斷有革命黨人對袁世凱抱有幻想,據說有人還去聯絡過他,沒有反響,也沒給綁去討賞。
不過,後來我們在革命黨人的回憶中,提及他們的革命啟蒙讀物,似乎很少提到《民報》。不是《揚州十日》,就是《嘉定三屠》,再就是《革命軍》和《猛回頭》、《警世鐘》這樣的小冊子。
《民報》是同盟會的機關報,大學問家章太炎做主編的時候,聲譽很是不錯,跟康梁的保皇黨們,打了許多大仗,據我們的教科書說,把康梁們打趴下了,從此以後,革命戰勝了保皇。是不是真的這樣,不好說,但當時的《民報》,在不安分的人們中間,的確很有名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