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七章 對抗不確定性,重建我們與世界的關係 2.越是變化的社會越能製造不確定性

第七章 對抗不確定性,重建我們與世界的關係

2.越是變化的社會越能製造不確定性

第二個意思,在否定傳統之後就進一步了,那就是否定已經存在的東西,否定「昨天」。傳統在時間上當然是「昨天」。可是,對於現代社會的人來說,今天的東西也很快就會過去,在心理上也很快成為「昨天」。於是,只要是過去的東西,對於我們來說在心理上就沒有了意義,要趕快把它遺忘和否定掉,因為,生活在「昨天」,有讓人不能跟上社會步伐、被遺忘和拋棄的危險,這樣我們將無法體驗到自己的存在和存在的價值。
只要你的心理結構和社會結構嵌在一起,社會結構一動,你的心理就會跟著動。社會結構無序化、混亂、充滿不確定性,你的心理結構就同樣無序、混亂、風雨飄搖。
第一個階段從五四運動算起,特徵是家族和村社共同體慢慢瓦解,一個人好像獲得了獨立性,不再是它們的一部分了。
但「現代性」對傳統社會的那些秩序進行了無情摧毀。人被從一個他曾經附著的確定性秩序中,和一個他是其中一部分的共同體中剝離出來,拋入到一個陌生而危險的世界。他不再是共同體的一部分,而是變成了像孤魂野鬼一樣的社會原子。
不過,前面我們已經說過,現代社會是有風險的,它變得太快,像科技這類東西,好像什麼神奇玩意兒都可以弄出來,但它並不是沒有後果,像「非典」「禽流感」「垃圾圍read.99csw.com城」「核泄漏」之類,都是「現代性」的產物。從邏輯上,你根本無法消除這類東西,因為你消除這類風險的手段就是「現代性」的思維和技術手段。也就是說,你用來解決問題的手段,恰恰就是造成問題的根源。這是社會生活的風險,可稱之為外在風險。
第一個意思當然是否定傳統,「現代社會」本來就是相對於傳統社會來說的。在傳統社會,很多老祖宗傳下來的東西是金科玉律,是不允許質疑的,服從就是美德,不服從就是罪惡。因為對和錯,都不是交給人的理性說了算,而是由傳統說了算。但「現代性」一來,就發現不對勁,就像魯老前輩筆下的狂人所質問的:「從來如此,便對么?」這樣一來,就把傳統的很多東西給否定掉了。在新文化運動時期,知識分子們發現孔孟之道不對勁,乾脆一把火把「孔家店」給燒了。「文革」時,革命戰將們發現土地廟也不對勁,同樣把它砸了。
出生於農村的70后大都有這樣的體驗:在農村,感覺一天非常漫長,而在城市,時間的流逝卻非常快。這種對時間的心裏感覺,相當於傳統社會和現代社會。它們的區別在於:在不同的社會,人們與世界聯繫的方式並不一樣。
破譯一下這個邏輯,三個詞語:否定、變化、求新,總結成一個字,就是「變」九_九_藏_書
在傳統社會,一個人是家族、共同體的一部分,在心理上並不是獨立的個體,有一個很少變化的秩序把他牢牢吸住。他和這樣的一個秩序在心理上是同構的,生活的秩序不變,他的心理結構就很穩定。他因心理上附著在一個確定性的秩序中而獲得了安全感。
在不停的變化之下,沒有一樣東西能獲得確定性,就算你獲得了確定的感覺,在外在變化之下,這種感覺也會馬上消失。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哲學家、經濟學家馬克思在評價「現代性」邏輯對「過去」的否定、拆解時就說:「一切堅固的東西都煙消雲散了。」
對於社會學家來說,「現代性」是用來理解「社會」到底是個什麼東西的普通名詞。把一個社會搭建起來,需要些什麼?肯定需要制度、秩序、思維、觀念這些東西。這些東西一變,社會也就變了。這正像一個人一樣,他如果也學邁克爾·傑克遜,皮膚一漂,髮式一變,看上去人就變了,就不太像同一個人。不過,有了這些東西也還不夠,一個人還需要有靈魂和個性,否則無論變還是不變,他也只是一堆肉體組織而已!「現代性」就是現代社會的靈魂,就是讓現代社會具有某種制度形態、秩序、思維和觀念的核心邏輯。
否定什麼?
精神分析學家弗蘭克爾曾經說過一句非常經典的話:心理事件不過是社會事件的心九*九*藏*書理層面,而社會事件不過是心理事件的社會層面。社會上有什麼風吹草動,都會引起一個人的心理變化;而一大堆人心裏想什麼,都會表現出來形成社會現象。比如,很多人在鄙視窮人,於是大家在心裏都覺得錢是個好東西;而大家在心裏面覺得錢是個好東西,又會形成社會上的拜金現象。
在「傳統社會」里生活的古人,社會和心理都有什麼樣的特徵呢?曾經有個老家在農村的朋友對我說,在大城市裡工作和生活,壓力非常大,人也非常累,很想跑到偏僻安靜的地方住一輩子算了。我和他打賭,他最多待一個星期,很快又會滾回城市,因為熟悉了城市生活,農村的那種生活已經和他的心理結構對不上號了,哪怕他從小就是在農村長大的。
今天,這種轉型充滿了無序、野蠻、混亂和歇斯底里,貧富懸殊、羞辱窮人、「官二代」世襲、「窮二代」被排斥、群體性|事件、炫耀性消費、行業「潛規則」、食品安全,等等,都一齊上陣了。這個社會到底能不能慢慢地成功「轉型」,還是就此崩盤、重新洗牌,誰也不知道。大家感覺到的,只是壓力越來越大,錢越來越不值錢,價值觀越來越混亂,社會前進的方向越來越危險。
很不幸,我們處於這樣一個時代。每個人在心理上都朝不保夕。窮人、中產、富人都不知道未來。
一個社會變化越快,人與人之九_九_藏_書間越不信任,秩序越發混亂,不確定性對人的打擊就越致命。
在中國,這種剝離有兩個階段。
所以,正如前面我提過的,只要你的心理結構和社會結構嵌在一起,社會結構一動,你的心理就會跟著動。社會結構無序、混亂、充滿不確定性,你的心理結構就同樣無序、混亂、風雨飄搖。
第二個階段從1978年改革開放算起,「單位」不再給人提供全方面的庇護,他的很多需求都要到市場上去解決,從一個「單位人」變成了社會上的原子。另外,政治、經濟、文化、道德等都在進行改變,它們一起被統稱為中國的「社會結構轉型」,就是從傳統社會向西方版本的現代社會轉型。
千萬別忘了,我們今天所生活的社會充滿了風險。這個風險重重的社會中,有兩個關鍵的字眼:現代性、轉型。
還有一種內在風險,就是心理風險。現代社會為什麼會出現那麼多的精神問題?中國有心理和精神疾病的人為什麼達到了1.7億以上?就是變化太快,競爭太大,壓力太大,背離了人的心理規律。人在心理上當然能夠「適應」這樣的社會情境,但不好意思,代價是出現神經症、人格障礙、心理變態甚至精神病。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任何一個社會的運行,都是要支付成本的,心理和精神疾病,就是當代中國人為這樣一個社會付出的成本。
這個「否定」的邏輯非常九*九*藏*書強大,帶來了變化和求新的上癮。你好不容易看中了一件衣服,穿出來的時候還頗為自信,但過不了多久,你很快就會有焦慮,是不是落伍了?因為市場馬上就會推出最新的款式,新款和舊款的時間差越來越短。社會上很多東西,總是在不停地變化和求新,導致你在心理上也如此。「現代性」,就是讓你對「變」上癮,而且是越來越上癮!
果然,一個多星期後,他回來了,說剛回去一兩天,感覺非常好,空氣新鮮,人與人之間很厚道,全身放鬆,但第三天開始,他就隱隱有一種焦慮,感覺自己就像和這個社會隔絕了一樣,社會時尚和社會進步的大潮在滾滾向前,他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自己被拋棄和遺忘。這種感覺越來越強烈,於是,他像逃離地獄一樣逃離了家鄉。
所以,儘管「現代性」在不停地否定「過去」,它並沒有為「未來」描畫出一幅清晰的圖景,未來到底是什麼樣,是恐怖的地獄,還是一個極樂的世界?根本就不清楚,因為它所積累的風險,會參与到對「未來」的構造中。同時,人造出了很多技術,我們生活在一個被我們的活動改變了的世界;反過來,這些技術、這個世界也會改變人,而人最終會被它們塑造成什麼樣,人永遠不會知道。這就是現代社會的特徵。而與此相應,人的心理特徵是:沒有穩定感、確定性,對未來熱切盼望,卻又心裏沒底,隱隱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