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民族融合的自覺先行代表——拓跋宏 第一章

民族融合的自覺先行代表——拓跋宏

第一章

與此同時,局促于南中國的東晉王朝也像一個病入膏肓的老人,在一陣漫長而絕望的掙扎之後撒手人寰——政權被它的宰相劉裕所篡。於是,大分裂時代的前期五胡十六國結束,後期南北朝時代開始。
鮮卑是中華大家庭中的一個古老民族,因多分佈於鮮卑山一帶,故稱鮮卑,拓跋部僅為其中的一支。他們最早生活在大興安嶺北部森林的天然岩洞里,過著相當原始的遊獵生活。後來,由於生存的艱難、視野的開闊與發展的需要,拓跋部便慢慢脫離密林地帶,向西南遷移到呼倫貝爾大草原,填補了北匈奴勢力瓦解后的虛空,並由遊獵經濟向畜牧經濟轉變。
草原雖然土地遼闊,但氣候寒冷,貧瘠荒涼,可供游牧民族利用的資源並不多。當人口與牲畜增加到一定的限度,必然向四周開拓發展空間;如遇嚴重天災,就更得向周邊地區大肆掠獲。嚴酷的生存環境培養了游牧民族殘忍好鬥的習性,武力侵略,是他們達到目的、行之有效的唯一方式。
三國鼎立結束,然後是晉朝的短暫統一。「八王之亂」那種統治者家族內部之間愚蠢而殘酷的自相屠殺,很快使得西晉王朝陷於癱瘓境地,而少數民族的乘機起義read.99csw.com與反抗終於導致了它的徹底崩潰。於是,中國又陷入了長達兩百八十六年之久的大分裂時代。
拓跋宏從小失去親母,便由祖母馮太后撫養。馮太后也非血親,只是名義上的祖母。她是漢族人,「性聰達」、「粗學書計」,受過封建傳統文化的教養。她性格堅強,做事果決,頗具政治家之風采,《魏書·皇后列傳》說她「多智略,猜忍,能行大事,生殺賞罰,決之俄頃」。拓跋宏父親拓跋弘繼位時,年僅十二歲,北魏孤兒寡婦,政局不穩,馮太后初露鋒芒,收捕擅威作福的專權丞相、車騎大將軍乙渾,平定關中叛亂,臨朝稱制,掌握了朝政大權。
是鮮卑血統、遊牧遺風與特殊的生活環境,造就了孝文帝既具騎射武功,又富漢文化修養這一文武兼備之才。
雖已入主中原,但拓跋部仍保留著過去早婚的習俗,拓跋宏出生時,其父獻文帝拓跋弘年僅十四歲。封建王朝往往是家族統治,拓跋部建立北魏后,又學會了中原王朝維持皇權統治的某些做法,並定為制度嚴格執行,比如後宮產子,被立為太子,其母就要「賜死」。其用意顯然是害怕將來皇帝即位九-九-藏-書年幼,大權落到母系外戚手中。這一做法可以追溯到西漢時代,漢武帝擔心死後皇權受到外戚威脅,將太子生母勾弋夫人先行殺害。因此,拓跋宏在兩歲多被立為太子時,母親思皇后李氏即被「賜死」。這一野蠻的做法不僅給他幼小的心靈蒙上了一層陰影,也彷彿預示著他日後家庭生活的凄涼與不幸。
北魏,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由少數民族在中原地區建立的封建王朝。
兒時的生活積淀在拓跋宏內心深處,影響了他的整個人生。此後,孝文帝一輩子愛好詩文,並創作了大量的詩賦文章約四十卷;他為政勤奮,勵精圖精,個人生活相當節儉;他提倡封建倫理道德,講究孝悌、仁義、忠信,不僅身體力行,也要求臣民如此。這些,都是他日後推行全盤漢化政策的內在基礎與指導思想。
歷史上的「五胡亂華」就發生在這一時期。
拓跋宏即位時只有五歲,在平城皇宮的太華殿前舉行隆重的登基大典時,他是被人抱上皇帝寶座的。一個年僅五歲的小娃娃,馮太后自然不會有什麼值得擔憂,也就再度臨朝聽政,將一應權力控制在自己手中。同時,她也在因忤逆而「禪位」的獻文帝身上吸取九九藏書教訓,將年幼的孝文帝按照她心中想象的模式加以引導、塑造、培養。
拓跋宏的血管里流著的雖然是鮮卑族拓跋氏的血液,但他從小受到的卻是漢文化的熏陶與教育。撫育他的祖母是漢人,圍繞在他身邊的大臣也是一批具有高度文化修養的漢族士大夫。他自幼愛好讀書,手不釋卷,天分極高。《魏書·高祖紀》說他「五經之義,覽之便講,學不師受,探其精奧。史傳百家,無不該涉」。馮太后還親自創作《勸戒歌》、《皇誥》等文章督促他閱讀、背誦,將儒家的忠孝、仁愛、禮義等封建道德傳授給拓跋宏,並用自己的言行感染、影響他。比如馮太後生活節儉,「不好華飾」,對待下人比較寬慈,拓跋宏也依樣仿行。
拓跋宏剛一出生,馮太后即「罷令,不聽政事」。乍一看,她已不再臨朝聽政,而將國家大事交由獻文帝拓跋弘處理,似乎是想好好噹噹祖母,一心一意地撫養拓跋宏,享享人間的天倫之樂了。獻文帝拓跋弘親政后,開放山澤之禁,開倉救濟災民,帶兵北伐柔然,很快就顯出了他年輕有為、桀驁不馴的風姿。於是,權欲旺盛的馮太后怎麼也放心不下這位十多歲的皇帝了,便經常過問、干預北魏政九-九-藏-書事。這自然會引起獻文帝的不滿,加之他們並非母子關係,於是,一場司空見慣的宮廷權力鬥爭于不知不覺間就爆發了,結果自然是根基深固、極富政治謀略的馮太后獲勝。獻文帝下詔禪位,傳給拓跋宏。《魏書·天象志》對此寫道:「上迫於太后,傳位太子,是為孝文帝。」
孝文帝拓跋宏只活了短短的三十三歲便匆匆離開了人世,然而,這顆轉瞬即逝的流星所閃爍的光芒是那麼耀眼,在中國歷史的深邃夜空顯得相當突出,總是如磁鐵般牢牢地吸附著後人的目光。
當然,孝文帝拓跋宏並未完全放棄鮮卑習俗。文治武功,是中原傳統文化的理想楷模。況且,當時南北對峙,戰爭頻仍,也需要帝王具有帶兵打仗的卓越能力。因此,拓跋宏在習文的同時,也練就了一身武功。他從小善射,「及射禽獸,莫不隨所志斃之」;臂力也好,十多歲時即能以手指彈碎羊的肩骨。
當中原勢力強盛時,北方游牧民族不敢輕舉妄動,至多不過於收穫時節搶劫一番,又快疾如風地迅速退回原地。然而,每當中原大亂,他們不僅劫奪財物,還佔據地盤,建立王國。鮮卑拓跋在不斷吞併周邊部落的過程中逐漸強大,然後依次南遷到陰山河套、read.99csw.com內蒙古、山西等地,又於五胡亂華之時乘機南下,逐鹿中原。公元386年,拓跋部首領拓跋改國號為魏,北魏正式建立。公元398年,拓跋建都平城,稱皇帝,建立起中央集權的政治體制。爾後,北魏又經過四十一年的征伐,才結束了北方分裂割據的混亂局面。
拓跋宏,即孝文帝,是北魏王期的第六代君主。他不僅是南北朝時期最出色的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最為著名的皇帝之一。
拓跋宏于公元467年生於當時的北魏首都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兩年後被立為太子。
「胡」,是古中國對除漢族以外其他所有少數民族的泛指與總稱。五胡,當時指的是匈奴、鮮卑、羯、氐、羌等五個民族。一般而言,少數民族都居於遠離中原的荒涼地帶。經過長時期的交流與融合,在中原統治者的邀請甚至強迫之下,這些民族中的一部或大部已不再居於偏遠的塞外,以相對獨立的方式遷居內地。五胡叛變,並非出於自覺的民族意識,而是不堪忍受晉王朝的腐敗與政府官員的貪污殘暴憤而起義。五胡亂華,先後建立了十六個帝國,北中國在經歷了分崩離析的一百三十六年之後,才于公元439年由後起的鮮卑族拓跋部所建立的北魏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