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三編 1644之何去何從 第二章 復社的公子們

第三編 1644之何去何從

第二章 復社的公子們

陳子龍這時候已經是松江地區抵抗力量的最為著名的人物。他應友人戴之俊之請,秘密策動已經投降滿清的松江提督吳勝兆反正。一切都非常順利,吳勝兆同意反清復明,魯王政權也預備派張名振率一支艦隊北伐,以策應吳勝兆領導的松江起義。
余懷《板橋雜記》記錄說:「洪武初年,建十六樓以處官妓,淡煙、輕鬆、重澤、來賓,稱一時之盛事。」又雲:「金陵都會之地,南曲靡麗之鄉。紈茵浪子,瀟洒詞人,往來遊戲,馬如游龍,車相投也。其間風月樓台,尊罍絲管,以及欒童狎客,雜妓名優,獻媚爭妍,絡繹奔赴。垂楊影外,片玉壺中,秋笛頻吹,春鶯乍囀。雖宋廣平鐵石為腸,不能不為梅花作賦也。」
侯方域回到家鄉后,既負才無所試,不久,因家鄉河南受到李自成的威脅,前往南京避難,從此「一放意聲伎,流連秦淮間」。
1776年,乾隆下詔為陳子龍平反,還追謚為「忠裕」。陳子龍墓在現松江縣余山鎮廣富林村,1988年重新修竣。墓地為花崗石平台,墓碑為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之原物。墓前有石柱方亭,名「沅江亭」,有陳子龍畫像碑,刻有傳略。墓門額為李一氓書。
陳子龍自然也看到馬士英把持朝政的禍害,他以歷史的教訓告誡弘光帝說:「先朝致亂之由,在於上下相猜,朋黨互角」。弘光帝為「諸」所隔,因而聽不到「眾賢」的意見。
崇禎十三年(1640年)春,方以智中進士,選為庶吉士。有人向崇禎皇帝推薦方以智,崇禎召對德政殿,方以智「語中機要,上撫幾稱善」。此後,方以智出入禁宮,有機會結交了湯若望,受「西學」的影響而對人體生理以及自然興趣極大,但對仕途卻不大感興趣。
《桃花扇》裏面說侯方域最後卻背叛了他的初衷,投降了滿清,穿著清廷官員的衣服出現在李香君面前。李香君深為失望,江山已換,家國何在?於是李香君當著侯方域的面,撕毀了那把桃花扇,桃花亂落如紅雨,撫心茫茫淚如珠,隨後出家做了尼姑。在孔尚任的筆下,李香君雖然出身低微,卻有可貴的抱負,「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在國家危亡的時候,能全大節,輕生死。她的一生與民族鬥爭緊密相連,歷史記住她的很大原因是她的民族氣節和不與權貴同流合污之精神。於是《桃花扇》使經過藝術加工的李香君與秦淮江山永遠長存了。
那些錢又經楊文驄之手退給了阮大鉞,阮大鉞見狀,大感臉面丟盡,咬牙切齒地說:「老夫有意與他們攀交,這些小子們竟如此氣傲,看老夫將來有朝一日,一定要給他們點顏色瞧瞧!」
董小宛藏在黃山一年,大概名山佳麗風光能為自己增色?正像吳偉業詩中所描述的那樣,黃山丹崖綠樹、奇石古松際,飄浮淡淡白雲間,小宛穿著細柔白緞夾襖,彩色畫裙,年輕風采動人,誰人能比得上她?黃山,增加了她在情人心目中的份量?
就在侯方域決定參加河南省試的時候,他還與本地文人賈開宗等人結成「雪苑六子社」。這決非是一種巧合。1645年後,復社作為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在中國消失了,如果像「雪苑六子社」這樣文學黨社都能夠聯合一起,復社再現是非常有希望的。這正是吳偉業出仕前受錢謙益委託調和社事的根本原因。大動蕩下的歷史進程是非常複雜的,當時形勢、處境的微妙之處,遠非我們後人所能完全揣測。
冒襄還具有營造園林的高度才華,據《游冒氏水繪園記》中所述,冒襄的父親歷任吳楚,「辟疆不時省親,所過名山大川,往往按圖考記,留連不忍釋去,其故衡湘諸勝,雄覽博採,鹹得備于簡編」。而於浙江蘭亭,煙雨樓,西湖諸勝,他也加以研集。明亡或他「結廬鄉國」,追憶向之所歷者,乃構石為山,因川為池,家中有朴巢、水繪園、深翠山房諸勝,擅池沼亭館之景,交會四方文士,讀書酬唱。
夏完淳的骸骨,由友人杜登春等運歸松江,袝葬于城西北的小崑山下盪灣村允彝墓側。
但陳子龍對影憐愛其色更愛其才,在交往中,僅止於互相贈答詩詞以表達友好的感情,從未有肌膚之親的欲求與舉動。陳子龍這種行為,讓影憐忌俗憤世,認為男人都不是好東西的觀念,因而改變不少,當然愛慕之心更是日積月累的聚增。
其後,滿清政府為鞏固其政權,舉行會試。當時的漢族知識分子大都不予理睬,方以智出家,楊文驄殉國,陳貞慧隱居,冒襄四處流浪,陳子龍自沉,但侯方域卻耐不住寂寞,做了平生最大恨事,一心想「龍門三尺浪,平地一春雷」,參加了順治八年(1651年)的鄉試。儘管侯方域的文章見解不凡,但「為忌者所阻斥,置副車(副榜)」。(胡介祉《侯朝宗先生傳》)侯方域得知后羞愧無比。他這次參加考試,又引起許多人非議。方以智當年曾以「美才而豪,不耐寂寞」八字來評點侯方域的文章,不想此論後來果然應驗。
寇白門一生的愛情悲劇代表了絕大多數青樓女子的命運。秦淮八艷是青樓女子中最出色的人物,能像柳如是、顧眉、陳圓圓那樣擠上士大夫階層的人極少。對這些青樓女子來說,不但難以找到真正的幸福,而且難以擺脫紅顏薄命的宿命,青樓女子青樓老,青樓只能是她們唯一的歸宿。
夏完淳正在為失去他的老師而悲痛,因為有人向清軍告密,他自己也被捕了。清軍派重兵把他押到南京。夏完淳在皇城中一所原先屬於太監的宅院中被關押了八十天。他是個感情豐富的詩人,永別故鄉和親人,自不免心情激蕩,思緒翻騰;他又是個大節凜然,對猝然而至的變故早有抉擇和準備的英雄,因而臨難不驚,視死如歸。
韓生勉強與寇白門混了半晚便出去了。半夜裡,寇白門猛聽見韓生與自己年輕的婢女在隔壁房中調笑。寇白門不勝悲憤,至此病愈急。不幾日,一代俠義艷情的青樓女子就這樣凄楚地撒手人間歸仙了,終於閉上了她那雙凝聚了太多憂傷的眼睛。
崇禎六年,柳如是勸陳子龍進京會考,柳如是在臨別前寫了《送別》詩兩首給他。
柳如是流落松江后,雖得眾名士稱賞,與李待問、宋征輿也有過短暫情緣,但並沒有找到最終的歸宿,這與當時松江民風相對保守有一定關係。故而陳子龍在外雖詩酒風流,但卻也不敢因此破壞整肅的家庭氣氛。
秦淮河對於金陵就是這樣的河,是金陵城和金陵人的源頭。
弘光政權覆滅后不久,陳子龍在故鄉松江和好友夏允彝一起舉事,「設太祖像誓眾,稱監軍給事中」,並聯絡擁有一支水軍隊伍的江南副總兵、威虜伯吳志葵(夏允彝曾經做過吳志葵的老師)。但因為吳志葵不肯聽從陳子龍的建議,結局就像陳子龍所預料的那樣,吳志葵因為船隊太長而首尾不能相顧,義軍很快失敗。吳志葵戰死。夏允彝賦絕命詞,投河自盡,以身殉國;而陳子龍以為家中尚有祖母,未可立死,在混亂中逃脫。
不久,南明朝廷黨爭再起,馬士英為了阮大鋮的任命與東林黨和復社名士們大打口水仗。陳子龍的父親曾經和馬士英於1619年同時通過會試,頗有交情。陳子龍為了平息黨爭,親自登門勸馬士英撤回任命阮大鋮提議。他認為,阮大鋮入朝,會使黨爭重演。時勢不可為,陳子龍的預言很快實現,他本人也很快被馬士英、阮大鋮排擠出朝廷。
但好景不長。崇禎十七年(1644年)四月,冒襄在如皋得知北京陷落、崇禎上弔的消息。當時人心惶恐,當地士紳擔心江北不保,紛紛離開了如皋,但冒襄一家卻留下未走,一直到聽說當地明軍即將嘩變時他們才離開。冒襄一家四處逃亡、顛沛流離,大部分財產流失殆盡;好不容易回到劫后的家園,卻又缺米少柴,日子變得十分艱難,多虧董小宛精打細算,才勉強維持著全家的生活。
明天啟五年,吳江盛澤鎮鴇母徐佛買了八歲的女子云絹。雲絹天生麗質且極乖巧,徐佛料她日後必成名妓,便精心教她讀詩填詞,習琴棋書畫,改名朝雲。
這是公認的看法。
侯方域的弟弟侯方夏已經于順治三年(1646)年中進士,如果侯方域真地要仿效弟弟追求功名,汲汲於干進,為什麼一定要等到順治八年才應鄉試呢?所以,陳寅恪先生考證后認為侯方域于順治八年應鄉試,實是為保護父親侯恂,逼不得已,跟吳偉業的被逼出仕如出一轍。
方以智為復社領袖之一,畢生以氣節、學問自許。他從小由母親和姑姑一起撫養長大。姑姑方維儀是明大理少卿方大鎮之女,姚孫棨之妻,少年寡居。方維儀頗有才氣,是當時有名的女詩人。
另一公子陳貞慧字定生,宜興(今屬江蘇省)人。明末諸生,又中鄉試副榜第二人。父親陳于廷是東林黨人,官左都御史。貞慧也是復社成員,文章風采,著名於時。他曾與吳應箕共議聲討阮大鋮,後來受到阮大鋮迫害,曾一度入獄,被送到鎮撫司百般折磨,後來雖然得脫,卻已經是九死一生。入清后,陳貞慧一直隱居在家鄉,埋身土室,十余年不入城市。
明末清初,許多明朝遺民不願為新朝效力,有積極地反抗的,如陳子龍、張煌言;也有消極地避世的,如張岱、屈大均。屈大均的詩比詞好,張岱的文比詩好,張煌言則更關注政治,他詩詞的成就不能算很高,只有陳子龍,詩詞都有相當的地位。
陳子龍一見這傾吐真情,寄託期待的詩篇,不禁喜出望外,立即解下腰懸的玉佩作為臨別贈物,並即寫下《道別》詩一首,許下了「永為皓首期」的諾言,懷著滿心的喜悅,踏上了去北京爭取功名的行程。
也就是在這次崇禎十三年的會試中,「四公子」之一的方以智進士及第。而在會試前,方以智還在表面上對侯方域信誓旦旦地說,他無心於功名,但實際上卻暗中應試。
一些後人認為陳子龍之所以能夠大名鼎鼎,是託了他和柳如是之間一段情緣的福。但柳如是貿然造訪陳子龍時,柳如是還並非名妓,而陳子龍當時已經是復社中舉足輕重的人物,掌握、操縱著輿論陣地發表政論,組織文社,左右著清流的政治主張,對當時的朝局有很大的影響。因此許多人推測柳如是看重的絕非只是陳子龍的才華,她更關心的,還有陳子龍在當時士大夫中所擁有的社會地位。這是有道理的。但無論如何,從柳如是留下的大量詩篇可以看出,她對陳子龍的感情是真摯的,甚至一生難以忘懷。
江山驟然易主,士大夫們並沒有充分的思想準備。一部分文武官員于無可奈何之中遵奉清朝功令剃髮歸順,其中有的是企圖保住自己的既得利益,有的是另有圖謀,「髮短心長」。另一部分人則拒不剃髮,更多的人則奮起反抗,以血肉之軀為復興明朝而獻身。
陳子龍:「吾惟留此發,以見先帝于地下也。」
綽約小天仙,生來十六年;
玉山半峰雪,瑤池一枝蓮。
晚院香留客,春宵月伴眠;
臨行嬌無語,阿母在旁邊。
如單純以文來看,侯方域擅長散文,文承韓愈、歐陽修之氣韻,可以跟吳偉業、陳子龍、張溥相匹敵。他的後期文章主要源於唐宋古文的傳統,作品以人物傳記類較為出色,有較多司馬遷、韓愈的活躍筆法,也講求辭采之美。從《與任王谷論文書》雲:「當其閑漫纖碎處,反宜動色而陳,鑿鑿娓娓,使讀者見其關係,尋繹不倦。」可以看出,他很注意文章的生動感人。他在為文上從「爛漫」轉向「矩矱」,這其實不僅僅是由於年齡增長、多歷變故而逐漸趨向平穩,更是順應了時代的變化,意圖在新的社會環境中獲得新的立足點。
大權重握,阮大鉞得意之極,馬上著手清除異己,陳貞慧、吳應箕等轉眼被捕下獄,正要擬罪逮捕侯方域之時,楊文驄及時報信。李香君揮淚送侯方域離開金陵時,侯方域將一柄上等的鏤花象牙骨白絹面宮扇送給了李香君,作為訂盟之物,並且在上面題了一首詩:
不久后,隆武授陳子龍兵部左待郎、左都御史,魯監國授陳子龍兵部尚書、節制七省漕務。
這時,吳勝兆也得知了消息,處死了楊之易及松江的知府與其他文官。
既然彙集在秦淮煙水都是些落魄的名士,他們與失路的妓|女們在一起,也搞出了許多新名堂,開設花榜成為一時之盛事,和現代評選什麼「都市小姐」相類似。
董小宛其實早已經從李香君處聽說了冒襄的才名,和許多秦淮女子一樣,她心中企慕不已。此時董小宛才十六歲,是秦淮樂籍即南禮部教坊司的官方歌會,正希望脫籍擇婿。而復社名士、四公子之一的冒襄正二十九歲,當是合式的人選。自從那一次見面后,她便開始了對冒襄的期盼和含而不露的追求。雖然董小宛多次向冒襄表示過傾慕,但均未得到他的首肯。後來眾人才知道,風流多情的冒襄早已屬意吳門名妓陳圓圓。
但事實是,1645年,南京淪陷時,李香君在混亂中逃出南京,幾經漂泊,流落到棲霞山,隨另一秦淮名妓卞玉京在葆真庵為尼。但第二年秋,她與在「揚州十日」中大難不死的侯方域相見,悲喜交加,隨後侯方域就領著李香君一起回到了河南老家。李香君更名換姓,住在了侯府翡翠樓。這期間,侯方域應該與李香君過了幾年好日子。
錢謙益作《寇白門》一詩,以示追悼,詩云:「寇家姊妹總芳菲,十八年來花信迷,今日秦淮恐相值,防他紅淚一沾衣。叢殘紅粉念君恩,女俠誰知寇白門?黃土蓋棺心未死,香丸一縷是芳魂。」寇女俠三字對於寇白門來說,是當之無愧的。
夏完淳和陳子龍秘密回到松江后,準備再組織起義軍。這時候,他們聽到太湖長白盪有一支由吳易領導的抗清義軍,正在重整旗鼓。夏完淳將家產全部變賣,捐獻給義軍做軍餉,到吳易軍中當了參謀。

七、秦淮八艷

九_九_藏_書
父親的死更加激勵了年輕的夏完淳。1646年春,夏完淳上書監國魯王,魯王授以中書舍人的官職(《南疆逸史·夏允彝傳》);同年夏,隆武政府「贈夏允彝右春坊右中允,給與祭葬,諡曰文忠」(《思文大紀》卷五)。這些,都給夏完淳以極大的鼓舞。
如今,秦淮河畔「媚香樓」還在,座落在金陵棲霞山上,那座「桃花扇亭」每年都會在桃花一片燦爛里陪春風笑一程。只是,「問秦淮舊日窗寮,當年粉黛,何處吹蕭?白鳥飄飄,淥水滔滔。嫩黃花有些蝶飛,新紅葉無個人瞧。」
順治九年,侯方域再游江南,一面寫了一系列不忘明朝的詩文,一面後悔應清朝鄉試,這說明陳寅恪先生的看法是合乎情理的。侯方域應試不是心甘情願,而是由於情勢所逼,內心痛苦,但又不能明言,只能含糊地說「余平生之可悔者多矣」。
當時,太湖沿岸,蘇南、浙東各地,義師並起。夏允彝等商定了一個宏大的計劃:發動江南副總兵、威虜伯吳志葵的水師,直取蘇州,然後由浙東義師攻克杭州,由蘇南義師恢復南京和吳淞,一舉將清兵趕出江南,並乘其半渡伏擊而全部殲滅。夏允彝和吳志葵有師生舊誼,他作書召吳志葵進兵,並親至軍中制定進軍方案。這時,十五歲的完淳,剛剛草草完婚,也和父親一起投筆從戎了。
夏之旭自殺后,陳子龍東躲西藏,易姓李,號車公,輾轉逃亡,終於于崑山被捕。清兵立即把他帶到陳錦面前,陳子龍此時還留著長發。史書上記錄的他在人世間最後的話是:
夏完淳五歲時,講述《論語》精義,老儒不及;六歲時,接待父執,應對如流;九歲時,撰《代乳集》,其中《五賢祠》等詩流傳至今;十二歲時,和人談論九邊烽警和攻守形勢,娓娓可聽,並拜其父之友陳子龍為師;十三歲時,效法父輩的結社活動,與杜登春等有志少年組織西南得朋會,成為畿社後繼。
這次會面結束后不久,李雯在極為壓抑的情況下害了重病,從此卧床不起。儘管江南抵抗運動還遠沒有結束,但是它的最初殉道者的遭際已經展示了它的悲劇的一面。
馬湘蘭雖的蘭花圖和蘭花詩堪稱一絕,是當時文人雅士爭相收藏的寵物。馬湘蘭之所以能把蘭花描繪得出神入畫,栩栩如生,全賴於她的愛蘭、知蘭。她的一幅「墨蘭圖」至今藏在日本東京博物館中。「墨蘭圖」上還題著一首詩:
天啟元年,潘之恆作《金陵妓品》,將三十二名妓|女分為四類品評:一曰品,典型勝;二曰韻,丰儀勝;三曰才,調度勝;四曰色,穎秀勝。這實際上是概括了妓|女的四種風格。崇禎年間,桐城孫武公也曾於南京「大集諸姬于方密之(即復社四公子之以的方以智)僑居水閭,四方賢豪,車騎盈閭巷,梨園子弟,三班駢演。水閣外環,列舟航如堵牆。品藻花案,設立層台以坐狀元。二十餘人中,考微波(王月字)第一。登台奏樂,進金厄卮。南曲諸姬,皆色沮,漸逸去。天明,始罷酒。次日各賦詩紀其事。」
馬湘蘭與大才子王百穀曾是名噪一時的神仙愛侶,吟詩做畫,許下無數海誓山盟,早有終身之約。馬湘蘭痴戀,終身未嫁,至數十載后仍未忘情。然而王百穀終究礙於物議和前程,始終不敢娶青樓女子為妾。
冒家十分通情達理,順利地接受了董小宛這位青樓出身的侍妾。這時冒襄的父親已從襄陽辭官歸家,一家人歡聚一堂,共享天倫之樂。冒襄的原配妻子秦氏體弱多病,董小宛便毫無怨言地承擔起理家主事的擔子來,恭敬柔順地侍奉公婆及大婦,悉心照料秦氏所生二男一女。冒家的全部帳目出入全由她經手,她料理的清清楚楚,從不私瞞銀兩。董小宛還燒得一手好菜,善做各種點心及腊味,使冒家老少大飽口福,在眾人的交口稱讚中,董小宛得到了無限的滿足。
另外一個最重要的原因,陳子龍早年性格豪放,心懷大志。而柳如是本身的個性追求獨立自主,她喜歡女扮男裝,與眾名士應酬交往,在當時被冠以「放誕」之名,這也是拘於禮法、以傳統道德要求女性的陳子龍所不能接受的。個性以及觀念的分歧,是兩人最終沒有走到一起的重要原因。不過柳如是和陳子龍雖然分道揚鑣,兩顆心卻互相牽繫著,彼此都寫了不少詩詞,以寄寓跟對方的深切懷念。
明亡后冒家生活艱難,冒襄大病了三次,全靠董小宛悉心照顧才保住了性命。這種勞累的生活,最終吞噬了董小宛年輕的生命。在順治八年(1651年)正月初二,一代名妓董小宛病死在水繪園影梅庵家中,年僅二十八歲。
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這「兒女英雄各千秋」的美好時光,很快就因為1644年三月北京的陷落而結束了。

一、秦淮河的風情

據王澐《三世苦節傳》記,張孺人「生而端敏,孝敬夙成」,被「三黨奉為女師」。家裡有了這樣嚴肅精明的妻子,陳子龍自然不能毫無顧忌。雖然張孺人並不反對陳子龍納妾,甚至主動為丈夫擇妾,但她是以「良家子」為選擇標準。柳這樣的娼家女,她自然不能接受。更何況,張孺人還有陳子龍的祖母撐腰。陳子龍由祖母撫養長大,對祖母十分敬重。他雖然個性豪放磊落,與柳如是也情真意切,但為一個娼家女,破壞家庭的安寧,背上違拗祖母的不孝名聲,甚至受到輿論的譴責,那也是他所不願的。
陳子龍曾經在宰相周道登家中見過影憐,對她出眾的才貌留有深刻印象,見她突然前來投奔自己,有些以外,但也十分高興。才子佳人,情才投機,因而對酒當歌,聯詩詠志,一時美不可言。
在古今妓|女中間,這樣毫不氣餒地與士大夫平起平坐、蔑視一切的,柳如是是僅有的一例。
董小宛原名叫董白,字青蓮,是蘇州「董家綉庄」的大小姐。董家乃是蘇綉世家,到董小宛這一代已有兩百多年的歷史,活計做得極其精細,多少達官貴人慾求一副刺繡而不得。後來董家沒落,董白不得已才到南京秦淮河畔的畫舫中賣笑,改名小宛。她天資巧慧,自幼學得家傳刺繡之法,在秦淮河上有「針神曲聖」之稱,說的便是她不但曲子唱得好,擅長撫琴,更是擅長刺繡。
《影梅庵憶語》還說到冒襄幾次大病,全賴董小宛侍候照顧,例如有一次大病一百五十天,「此百五十日,姬僅卷一破席,橫陳榻旁,寒則擁抱,熱則披拂,痛則撫摩;或枕其身,或衛其足,或欠身起伏,為之左右翼。……鹿鹿永夜,無形無聲,皆存視聽。湯藥手口|交進,下至糞穢,皆接以目鼻,細察色味,以為憂喜。日食粗糲一餐,籲天稽首外,唯跪立我前,溫慰曲說,以求我之破顏。余病失常性,時發爆怒,詬誶之至,色不稍忤,越五月如一日。每見姬星靨如蠟,弱骨如柴,吾母太恭人及荊妻憐之感之,願代假一息。姬曰:『竭我心力以殉夫子,夫子生而余死猶生也。』」
有了文人們風月娛樂的需求,自然也就有了蓬勃的市場。明代妓|女之盛,首推南北二都(北京、南京)。《新都梅史》描述北京的妓|女說:「燕趙佳人,類美如玉,蓋自古艷之。矧帝朝建縣,於今為盛,而南人風致,又復襲染熏陶,其艷驚天下無宜。萬曆丁酉(二十五)到庚子(二十八)年間,其妖冶已極。」
寇白門重歸金陵后,由於她不計前嫌,義救朱國弼于滿人的牢籠,被人稱之為女俠,她「築園亭,結賓客,日與文人騷客相往還,酒酣耳熱,或歌或哭,亦自嘆美人之遲幕,嗟紅豆之飄零」。如此浪跡數年後,寇白門嫁給揚州李孝廉。但覺他不夠丈夫氣魄,又隻身返金陵,重新流落樂籍。雖已徐娘半老,但氣韻猶在,故依然在少年狂士隊中瀟洒自如,每日笙歌詩酒,不知老之將至。
李香君是秦淮河畔媚香樓里的紅姑娘。媚香樓臨水而立,站在樓上憑欄而望,煙水澄碧、畫舫織彩的秦淮河盡收眼底。媚香樓的主人是李大娘,她年輕時也是秦淮河邊的紅妓|女,年長後用自己的積蓄建了這座媚香樓,收養了幾個乾女兒,以詩酒歌舞待客,在南京城裡頗有些名氣。
在吳偉業看來,明朝的覆滅是一種古老而浪漫的原始模式的再現,迷人的名妓使士大夫們忘記了自己的職守,從而導致了國家的滅亡。這是吳偉業《桃花扇》寫作的基本出發點,而並非「兒女英雄各千秋」。
陳子龍向弘光皇帝提出很多建議,如:「布置兩淮之策,以為奠安南服之本。」他主張南明應該立即舉兵北上,扭轉歷史潮流。弘光帝若能像後漢光武帝或唐肅宗那樣,放棄宮中的享樂,親自率師北征,必將無往而不勝。陳子龍認為,歷史的發展主要取決於公眾的激|情。在這決定性的緊要關頭,百姓的情緒正處在混亂之中:可能轉向這邊,也可能轉向那邊。陳子龍主張必須抓住這一時機。山東、河北「義旗雲集,咸拭目以望王師。」機不可失,「臣恐天下知朝廷不足恃,不折而歸敵,則豪傑皆有自王之心矣。」
陳子龍不僅是一個文採風流的才子,更是一個以身許國的志士。他論「危時拙計」那首詩中的最後一節,可以作為他的一篇合適的墓志銘:
南京是六朝金粉之地,燈紅酒綠、流彩溢香,自然免不了要涉足一番風月場所。於是風流倜儻、才華橫溢的復社公子們整日聚在秦淮樓館,說詩論詞,狎妓玩樂。孔尚任還在《桃花扇》中借道士之口諷刺這些名士道:「你看國在那裡,家在那裡,君在那裡,父在那裡,偏是這點花月情根,割他不斷么?」吳敬梓也曾經記述自己在秦淮歌樓里放蕩的生活情形,「邇來憤激恣豪侈,千金一擲買醉回。老伶小蠻共卧起,放達不羈如痴憨」。從中也可以想象,四公子當時在秦淮歌樓里顛痴狂笑之姿了。
此間,吳易建立了一個專門的參議機構,並邀請大名鼎鼎的陳子龍前來參加。陳子龍接受了邀請,帶著兩名弟子來到太湖,在一個小島上的一所荒廢的書院里建立了府署。但不久陳子龍就對吳易領導的白頭軍的前景不抱幻想了,他的一個弟子後來說:「先生私語予曰:長興一世人豪也,闞其意頗輕敵,又幕客皆輕薄之士,諸將惟事剽掠而已,師眾而不整,其又為長盪乎?」大概的意思就是吳易有勇無謀,手下人不得力,軍隊都是烏合之眾,不足以成大器。陳子龍迅速離開了太湖,果然,不久后,威風一時的白頭軍就煙飛雲散了。
兩人的悔恨如出一轍。
夾道朱樓一徑斜,
王孫初御富平車。
春溪儘是莘夷樹,
不及東風桃李花。
第一次松江起義失敗后,陳子龍披髮入緇,躲藏在嘉善陶庄之水月庵,法名信衷,字瓢粟,又號潁川明逸。
秦淮八艷是遠逝的年代里與美麗、與愛情有關的風景。八位艷麗的女子曾經飄然站在秦淮河畔,影影綽綽間淺唱低吟,她們以千種姿態,萬般風情調出了釅釅的秦淮河水。
寇白門又名寇湄,金陵人,其寇家是著名的世娼之家,她是寇家歷代名妓中的佼佼者。寇白門風姿綽約,容貌冶艷,才成年便名噪秦淮。「今日秦淮總相值」,是錢謙益對寇白門的才與貌的讚譽。余懷的《板橋雜記》也說她:「白門娟娟靜美;跌宕風流,能度曲,善畫蘭,相知拈韻,能吟詩,然滑易不能竟學」。這一段文字概括了寇白門的美麗和才幹,文學、詩詞、音樂、美術,她無不精通,是個多才多藝的女子。但由於寇白門為人單純不圓滑,決定了她在婚戀上的悲劇。

附:古代十大名廚資料

河洛風塵萬里昏,百年心事向夷門。
氣傾市俠收奇用,策動宮娥報舊恩。
多見攝衣稱上客,幾人刎頸送王孫。
死生終負侯贏諾,欲滴椒漿淚滿樽。
這是一個深秋的寒夜,董小宛剛剛參加酒宴歸來,正微帶醉意斜倚在床頭。見來了客人,她想掙扎著起身,無奈酒力未散,坐起來都有些搖晃。冒襄自我介紹后,董小宛稱讚說:「早聞四公子大名,心中傾佩已久!冒公子果然是異人!異人!」
就在侯方域在江南的時候,「禍不單行」,獨自在家的李香君歌伎身份暴露,不為侯府所容,被趕到了城外的侯氏莊園(今李姬園,在商丘睢陽區西南七公里處)居住。李香君因被侯氏族人歧視,愛人又不在身邊,終日鬱鬱寡歡,日久成病,終於含恨而死。年僅二十七歲。而此時侯方域並不在她身邊。
明末名妓選婿的故事,人們是並不陌生的,像「楊雲友三嫁董其昌」,至今川戲里還保留著這樣的節目。她們大抵最傾向於選擇的對象,大致說來,不外乎官僚和名士。柳如是曾經和徽州鉅賈汪然明交往過一段時間,寫過大量情辭並妙的情書,但她終於不曾「委身下嫁」,乃是因為當時商人並不具有讀書人一樣的社會地位,士農工商,差了好幾個等級。
小舟沿著半塘河緩緩而行,到半塘的時候,冒襄突然想起董小宛就住在此處,於是立即前去尋訪。
董小宛是秦淮八艷中最溫婉靈性的女子,她做了一個女子所能做的一切,她的付出是痛苦的,也是甜蜜的。這是一種華麗的哀傷,是一種奪目悠遠的無悔。
一簾病枕五更鍾。曉雲空,卷殘紅。無情春色,去矣幾時逢。添我千行清淚也,留不住,苦匆匆。
楚宮吳苑草茸茸。戀芳叢,繞游蜂。料得來年,相見畫屏中。人自傷心花自笑,憑燕子,舞東風。
我們在前面提過,李雯也是復社成員,後來充當了滿清攝政王多爾袞的幕僚,起草九九藏書了許多針對南明的文書。但李雯心中一直受著道德的折磨,他這次是特意告假回華亭老家。李雯和陳子龍還是同鄉,加上另外的宋徵輿,有「雲間三子」之稱。
德國傳教士湯若望一直在清宮裡服務,被順治尊稱為「爺爺」。湯若望在筆記中這樣寫道:「順治皇帝對一位滿籍軍人的夫人,起了一種火熱愛戀。當這位軍人因此事申斥他夫人時,竟被順治聞知,打了他一個耳光。這位軍人於是因憤致死。順治皇帝就將這位軍人的夫人收入宮中,封為貴妃。」湯若望說的這位滿籍軍人,就是襄親王。在清宮皇室家譜《玉牒》中可以看到襄親王死的時候才十六歲。也就是說,董鄂氏剛剛嫁給襄親王不久,就被順治奪去了。
明末,個性解放的高潮已過,思想界沐浴著實學之風,再加上松江原本保守的社會風氣,陳子龍在處理情感問題時不具備有「東林浪子」之稱的錢謙益那樣驚世駭俗的勇氣,擺脫禮法,給柳如是嫡配的地位和充分的尊重。崇禎六年,陳子龍和柳如是已經交往密切,但同時又納蔡氏為妾。並且這年冬天他北上赴禮闈經過揚州的時候,還想挑選自己更中意的女子,可見陳子龍的風流多情。所以他雖然欣賞和愛戀柳如是,但決不會有錢謙益以一六十歲皤發老翁,得到青春貌美、多才多情之柳如是時那種如獲至寶、驚喜非常的心情。
過了一年,陳子龍和夏完淳又秘密策動清朝的松江提督吳勝兆反清,這次兵變不幸又失敗了,吳勝兆被殺害,陳子龍也被清軍逮捕。陳子龍不願受辱,在被押解到南京的船上,掙脫繩索,跳河自殺。
馬湘蘭的一生也象一株空谷幽蘭,吐芳於世,卻又遺世獨立,痴心戀系情郎王百穀,終又未成婚嫁,正如題畫詩中所述,「囊空難向街頭買,自寫幽香紙上看。」
先鋒隊攻進了蘇州城,但是吳志葵臨陣猶豫,沒有及時增援,聽說入城孤軍全部犧牲后,便準備登舟撤退。夏允彝父子流涕遍拜諸將士,吳志葵礙於情面,才在城下停留幾天;但蘇州終未攻下,吳志葵的主力在城外也被擊敗。
在生離死別的時刻,他留下了許多高唱入雲的詩篇:「家仇未報,匡功未成。齎志重泉,流恨千古。今生已矣,來世為期!萬歲千秋,不銷義魄。九天八表,永厲英魂」(《土室餘論》);「毅魄歸來日,靈旗空際看」(《別雲間》);「一片銀鐺影,還同劍佩看」(《被羈待鞫在皇城故內璫宅》);「英雄生死路,卻似壯遊時」(《柬半邨先生》)。後人讀到這些和血含淚、擲地有聲的篇章,禁不住地熱淚揮灑、熱血沸騰。
按當時的風尚,如果哪位客人中情於一個妓|女,只要出資舉辦一個隆重的儀式,再給妓院一筆重金,這個妓|女就可以專門為這一位客人服務了,這套手續稱為「梳攏」。梳攏所需資金,因梳攏對象名位高低而不同,象李香君這樣一位名妓,梳攏必須邀請大批有頭有臉的風流雅士,宴會的級別自然要高,還要付一筆豐厚的禮金給鴇母,才不至於失面子。如今侯方域是逃避戰禍來到江南,身無多文,有心想梳攏李香君,卻又無能為力。
崇禎十五年(1642年),侯方域在南京與方以智、冒襄、陳貞慧等人重逢,喜出望外。
董小宛死後,冒襄又多活了四十二年,晚年結匿峰廬,以圖書自娛。隨著歲月的流逝,冒襄已是垂垂暮年,生活窮困潦倒,只能靠賣字度日。他自述道:「獻歲八十,十年來火焚刃接,慘極古今!墓田丙舍,豪豪盡踞,以致四世一家,不能團聚。兩子罄竭,亦不能供犬馬之養;乃鬻宅移居,陋巷獨處,仍手不釋卷,笑傲自娛。每夜燈下寫蠅頭小楷數千,朝易米酒。」表達了他不事二姓的遺民心態,這一點是冒襄一生中最為閃光的地方。
馬湘蘭是秦淮八艷中的前輩,生活在萬曆和天啟時期。她本名馬守真,小字玄兒,因祖籍湘南,又酷愛蘭花,所以常在畫幅中題名「湘蘭子」,所寫的兩卷詩集,也命名為《湘蘭集》,因而人們漸漸稱她為馬湘蘭,真名反而被人淡忘了。誰也不了解馬湘蘭的身世底細,只聽說她本是湘南一官宦人家的千金小姐,至於為何隻身流落到金陵,在秦淮河畔高張艷幟、賣笑為生,則不得而知。
讀此詞,很容易讓人想到李後主,因為流露出強烈的悲嘆,但李後主後期少用如此艷麗的詞句。所謂亡國之音哀以思,陳子龍在詞中表達的只是那一種絕望。什麼都完了,綵衣沒了,而玉樓也被蟲子蛀空了,唯有無情的燕子得意洋洋,慶幸春天的到來。陳子龍自己恐怕也知道,儘管還有南明弘光政權,但以南明的腐朽,滅亡是早晚的事了。當時陳子龍的心中,恐怕也在滴血吧。
後來冒襄他在《影梅庵憶語》中記錄了與董小宛的初次見面:「面暈淺春,纈眼流視,香姿玉色,神韻天然。懶慢不交一語,余驚愛之。惜其倦,遂別歸。此良晤之始也。」但這個事後,冒襄並沒有對董小宛動真情。
董小宛與董鄂妃是不一樣的美女,卻是一樣的命運——一抔黃土掩風流。
松江兵變之後,安撫地方的責任移交給陳錦。陳錦是遼東袁崇煥舊部,1633年投降皇太極后,一直對滿清忠心耿耿,此次受命治理蘇州,「謀乘此盡除三吳知名之士」。
順治二年(1645),清兵南下江淮,弘光政權迅速瓦解,清兵兵不血刃地佔領南京、蘇州、杭州等重要城市。夏完淳隨父夏允彝、師陳子龍起兵抗清。在投軍前夕,夏完淳匆匆與錢秦篆結婚。
不平常的時代,造就出不平常的人物。國家民族的危難,促使早熟的完淳,提前進入社會,投入波瀾壯闊的反民族壓迫的鬥爭洪流。
夏完淳「呸」了一聲說:「洪先生為國犧牲,天下人誰不知道。崇禎帝曾經親自設祭,滿朝官員為他痛哭哀悼。你們這些叛徒,怎敢冒充先烈,污辱忠魂!」
明代的皇帝對士大夫文人的侮辱和虐殺是出名的,「廷杖」就是最著名的例子。歷代明朝皇帝如此態度,文人們也自然產生了各種極端反應,因此明代文人的個性普遍顯得比唐宋時更成熟,他們在追求個性的解放比前人徹底。明代後期還出現了終生為爭取個性解放和思想自由而鬥爭的李贄,對一直處於統治壟斷地位的孔孟之道和宋明理學進行了大肆抨擊。一些文人在有意識地蔑視禮法、張揚個性的過程中,縱酒狎妓成為他們表達自我的一種方式。正是在這個過程中,他們找出了自己的知音。傅山也說:「名妓失路,與名士落魄,齎志沒齒無異也。」
說完,他指著洪承疇罵個不停。洪承疇汗如雨下,坐不安席。
也就是在這一年,冒襄與陳圓圓「訂嫁娶之約」。但不久后,陳圓圓意外被選入皇宮。陳圓圓驚慌下求冒襄出面周旋,冒襄不敢得罪權貴,眼看著陳圓圓被抬進了皇宮。佳人遠去,加上科場失意,冒襄悵然若失,懷著悒鬱的心情隻身雇舟前往虎丘,打算獨自去踐曾經與陳圓圓許下的虎丘之約。
吳易,吳江縣人,崇禎十六年進士,復社社員。他參加過史可法在揚州的幕府,後來被史可法派回江南地區籌措軍需,因而當史可法在揚州兵敗時,他得以死裡逃生。弘光朝廷覆亡后,吳易和舉人孫兆奎同入太湖起兵抗清。他們利用清軍不擅水戰的弱點,憑藉太湖遼闊的水域和四通八達的水上航路同清軍作戰。
這番話把洪承疇說得啼笑皆非,滿頭是汗。旁邊的兵士以為夏完淳真的不認識洪承疇,提醒他說:「別胡說,上面坐的就是洪大人。」
歷史的進程是極為複雜的,士大夫們在矛盾的心理狀態下作出的選擇並不能真正反映當時的政治傾向。許多降清明朝文官官員後來在不同場合中都各自展開反清復明的活動。
後來有人認為明超的滅亡與文人們無心政事而醉心於吟風弄月的習性有關。顧炎武寫道:近二三十年,吾地文人熱衷務虛求空之娛樂,蓋無例外者。可見當時文人們無不以風月為雅事。
順治三年(1646年),桂王朱由榔稱帝于肇慶,由於父執瞿式耗的引薦,方以智拜禮部侍郎、東閩大學士入閣。方以智很快便發覺桂王政權朝不保夕,名不符實,內則門戶紛爭,奸人當道,外則與廣州紹武政權同室操戈,兵戎相見。桂王更是膽小如鼠,稍稍聞風鶴即奔走靡常,這一切使方以智心灰意冷,掛冠離去。
崇禎五年(1632年),十五歲的侯方域中了秀才,被譽為少年名士。他讀書甚多,又博聞強記,少時即能辨忠奸,遂有「日後必為國家棟樑」之譽。崇禎六年(1633年),侯恂任戶部尚書時,侯方域已被視為文章高手,常有人讚揚他重振韓愈文風。侯方域與當時俊才登高賦詩,激濁揚清,品評人物,並加入了復社,深得復社領袖張溥、陳子龍的賞識,海內名士爭與之交。時人將侯方域和湖廣巡撫、桐城方孔炤之子方以智,都御史、宜興陳于廷之子陳貞慧,副使、如皋冒起宗之子冒襄合稱為「復社四公子」。
起義前兩天,洪承疇接到松江同知楊之易的密信。楊之易是著名東林義士楊漣的兒子,他在關鍵的時候向洪承疇告了密。洪承疇立即下令處死在南京被扣作人質的吳勝兆的家人,隨即做好了應變準備。
這裏酒樓妓館一座接一座,笙歌盈耳,燈燭閃爍,引得行人流連忘返,遊子銷魂難捺。水面上遊船如織,彩燈閃亮,都雇了絕色女子、上等琴師,聽曲子的遊客個個聽得如醉如痴,不知今夕何年。商販們高聲叫賣著水酒和熟菜以及各式點心,船上河岸穿梭叫賣不停。狎客們則在酒樓畫舫中拍手歡笑,猜拳斗酒,盡情地喧鬧。人說桃葉渡有「六多」:岸上茶館多,酒樓多,餛飩擔子多,岸旁爭渡的行人多,美女多,河裡兜攬生意的畫肪多。其實,又何止這「六多」?
董小宛心意堅定地說:「風塵打滾,閱人不少,如蒙公子不棄,妾身算是跟定公子了!」冒襄剛剛痛失陳圓圓,又得美人青睞,興奮得一把摟住她。
之後冒襄又接連去了好幾次,都無緣見到董小宛,直到準備離開金陵的前夕,冒襄由方以智引見,終於得以與董小宛相晤。
齊梁詞賦,陳隋花柳,日日芳情迤逗。青衫偎倚,今番小杜揚州。
尋思描黛,指點吹簫,從此春入手。秀才渴病急須救,偏是斜陽遲下樓,剛飲得一杯酒。
——《桃花扇》
1645年清軍南下,朱國弼投降了清朝。這是很自然的結果,在愛情上不專一的人通常都是軟骨頭。不久朱國弼全家被迫遷入京師,被清廷軟禁起來。為了活命,朱國弼想把包括寇白門在內的所有歌姬婢女一起賣掉,來贖他的性命。寇白門對朱國弼說:「若賣妾,所得不過數百金……若使妾南歸,一月之間當得萬金以報公。」朱國弼思忖后就同意了寇白門的意見,反正他現在一點出路也沒有,還不如賭博一把。寇白門短衣匹馬帶著婢女斗兒歸返金陵,很快在舊日姊妹的幫助下,籌集了2萬兩銀子,將朱國弼贖出並釋放。
娶親的人見鬧出了人命案,嚇得不敢再糾纏,一聲不吭地抬著花轎溜回去了。傷后的李香君經過一段時間的精心調治,傷勢總算痊癒了,這時田仰已離開南京,娶妾之事也就不了了之。
孤身一女,開始飄流四方。影憐久經世故,極有主見,因仰慕復社領袖之一陳子龍的大名,便一身女扮男裝的儒生打扮,千辛萬苦找到松江陳子龍家,遞上名片,自稱「女弟」。這位在稱呼上不稱「妾」而稱「弟」的女子,明顯有追求男女平等的志向和決心,她就是日後大名鼎鼎的柳如是。柳如是被趕出周家后,流落松江,主動登門拜訪陳子龍,有意結交,從而展開了兩人之間一段撲溯迷離的難解情緣。
從歷史上看來,文明總是從有水的地方來的。且不說生命本身是從水從來,看幾個文明古國,哪個又離得開水呢?正如同黃河之於中國、恆河之於印度、尼羅之於埃及……或者縮小到城市範圍看,如同嘉陵江之於重慶、府南河之於成都、松花江之於黑龍江、湘江之於長沙、珠江之於廣州……
1646年(順治三年)六月,吳易聽說滿清任命的嘉善知縣打算反正,吳易立即與那位官員聯繫,兩人約好在嘉善見面。吳易隨即赴宴,中了埋伏,被清兵擒獲。嘉善知縣將他交到了杭州府,知府即刻在草橋門外處死了吳易。
1647年五月十三日,陳子龍被押往南京。在松江跨塘橋時,陳子龍掙斷鐐銬,縱身投河。雖然有會水的清兵下水打撈,但陳子龍已經自溺身死。清兵割下了陳子龍的首級,然後將他拋屍河中。幾天後,陳子龍的幾個學生撈回了他的遺體,將其安葬于陳氏墳地。
兵敗之後,夏允彝決心以死激勵將士。他將所著《倖存錄》手稿授予完淳,囑為續寫,又囑毀家餉軍,以期再起,然後自沉松塘,以身殉國。他留下遺書說:「少受父訓,長荷國恩。以身殉國,無愧忠貞。南都繼沒,猶望中興。……人誰無死,不泯者心。修身俟命,敬勵後人。」
王國維有題柳如是《湖上草》為下絕句,其第三詩云:幅中道月醫白權奇,兄弟相呼竟不疑。莫怪女兒太唐突,薊門朝士幾鬚眉。
崇禎十五年暮春,聲勢顯赫的功臣保國公朱國弼,在從人的前呼後擁下來到了鈔庫街的寇家。三十歲的朱國弼表現得斯文有禮,溫柔親切。幾次交往後,寇白門對他留下了良好印象,所以在朱國弼提出婚娶時便一口同意。
故物經時盡,殊方逐態新。
恨無千日酒,真負百年身。
芝草終榮漢,桃花解避秦。
寥寥湖海外,天地一遺民。
侯方城于崇禎十二年(1639年九*九*藏*書)鄉試中舉后,又前往北京參加1640年的會試,當時其父侯恂任湖廣總督與弄明軍作戰失利而被劾入獄。侯方域因其文章鋒芒畢露,批評崇禎帝用人不當,主考官為私慾而不取。但侯方域名落孫山後,文名反而更盛。
史書上記錄了侯方域曾經向父親獻破賊之計:方恂之督師援汴也,方域進曰:「大人受詔討賊,廟堂議論多牽制。今宜破文法,取賜劍誅一甲科守令之不應徵辦者,而晉帥許定國師噪,亟斬以徇。如此則威立,軍事辦,然後渡河收中原土寨團結之眾,以合左良玉於襄陽,約陝督孫傳庭犄角並進,則汴圍不救自解。」恂叱其跋扈,不用,趣遣之歸。
這時朱國弼看到寇白門如此神通廣大,便想重圓好夢,但被寇白門嚴辭拒絕了。她說:「當年你用銀子贖我脫籍,如今我也用銀子將你贖回,咱們這叫兩不虧欠。」
因為容貌秀麗,氣質超塵脫俗,董小宛很快就在秦淮河出了名。
皇帝死社稷,武將死城守。手無寸鐵的文人們在當時的正確態度應該是「平日袖手談心性,臨難一死報君王」。意思是國破之際,士大夫只要不赴難死,那麼,就會被認為是漢奸。甚至按照後來乾隆皇帝的嚴格標準,就連那些不肯仕清而出家當了和尚的人與「身事二朝」的「貳臣」也並無區別,只有自殺才算是忠臣。這種死法,與其說是以身殉國,不如說是以身殉名更確切些。從征服者滿清來說,自然最欣賞這種表率人物,任何統治者都會喜歡真正的忠臣,這就是為什麼後來清朝將洪承疇這干為滿清立下汗馬功勞的降臣反而放進《貳臣傳》的根本原因。
夏完淳的父親夏允彝是一位「學務經世」,「獨處一室,志常在天下」(《明史稿·夏允彝傳》)的學者、志士。夏完淳誕生的時候,夏允彝已經是名滿海內的畿社(復社分社)領袖,主持清議,糾彈時政,同張溥等人的復社同氣相求,極得人望。夏完淳幼受父親影響,矢志忠義,崇尚名節。

三、桃花扇

李香君自幼跟人習得藝家諸藝,音律詩詞、絲竹琵琶無一不精通,她尤擅南曲,歌聲甜潤,深得四方游士追慕。李香君身材小巧玲瓏,膚理玉色,慧俊婉轉,頗有韻味,時人譽之「香扇墜」。因她嬌小而香艷,名字里又帶個香字,所以客人們都戲稱她是「香扇墜」。
侯方域,字朝宗,河南商丘人。他出生在世宦之家,祖父及父輩都是東林黨人,祖父侯執蒲是明朝的太常卿;其父侯恂,做過明朝戶部尚書;叔父侯恪,任國子祭酒。侯朝宗少年天賦異稟,自幼隨家鄉名士倪元路學習詩書,敏慧多才,長進極快。他讀書的速度與悟性都勝於同輩,行文奇特,落筆氣勢不凡,結尾則出人意外。
第二年春天,冒襄順路蘇州訪董小宛,卻又聽說她陪錢謙益、吳偉業遊覽西湖去了,而且準備游完西湖再轉道黃山觀賞奇峰蒼松,不知何時方能歸來。吳偉業有一首詩寫董小宛穿白夾衣游黃山:「細轂春郊斗畫裙,捲簾都道不如君。白門移得絲絲柳,黃海歸來步步雲。」極力讚歎董小宛的艷麗風采。
至於南京,則有更多的記載,如錢謙益《金陵社夕詩序》雲:「海宇承平,陪京佳麗,仕宦者誇為仙都,游談者據為樂土。」這還是指萬曆前後數十年間事,到了崇禎年間,風月更盛。
國變后,南明弘光政權以原官任命陳子龍,陳子龍在言路五十日,上章奏三十余。
與上次一樣,董小宛也是斜卧床頭,只是上次帶著淡淡的笑容,這次卻是滿臉的凄愴,一副心力交瘁的樣子。冒襄大有同病相憐之感,滿懷同情地將她寬慰一番,並且說了自己尋訪佳人不遇的經過。董小宛露出一絲歉意和欣慰。見她病體虛弱,冒辟疆幾次提出早早歸去,董小宛卻殷勤挽留,兩人直談到深夜才分手。
伊尹,為商朝輔國宰相,商湯一代名廚,有「烹調之聖」美稱,「伊尹湯液」為人傳頌千年不衰。
易牙,也名狄牙,為春秋時期名巫、著名廚師,精於煎、熬、燔、炙,又是調味專家,得寵于齊桓公。
太和公,為春秋末年吳國名廚,精通水產為原料的菜肴,尤以炙魚聞名天下。
膳祖,為唐朝一代女名廚。段成式編的《酉陽雜俎》書中名食,均出自膳祖之手。
梵正,為五代時尼姑、著名女廚師,以創製「輞川小祥」風景拼盤而馳名天下,將菜肴與造型藝術融為一體,使菜上有山水,盤中溢詩歌。
劉娘子,為南宋高宗宮中女廚,歷史上第一個宮廷女廚師,稱為「尚食劉娘子」。
宋五嫂,為南宋著名民間女廚師。高宗趙構乘龍舟西湖,曾嘗其魚羹,讚美不已,於是名聲大振,奉為膾魚之「師祖」。
董小宛,明末清初秦淮名妓,善制菜蔬糕點,尤善桃膏、瓜膏、腌菜等,名傳江南。現在的揚州名點灌香董糖、卷酥董糖,為她所創製。
蕭美人,清朝著名女點心師,以善制饅頭、糕點、餃子等點心而聞名,袁枚頗為推崇她,《隨園食單》中盛讚其點心「小巧可愛,潔白如雪」。
王小余,清代乾隆時名廚,烹飪手藝高超,並有豐富的理論經驗。袁枚《隨園食單》有許多方面得力于王小余的見解。
侯方域聰捷又有悟性,他不忘明朝,又不能不表面上順從清朝,這是他的軟弱性。所以他不能成為夏允彝、吳應箕、陳子龍那樣的烈士。
吳易組織起來的這支武裝因為以白巾纏頭而漸以「白頭軍」聞名。不久,吳易的白頭軍大敗清兵于分湖。吳易知道清軍不習水戰,事先派部下操舟好手混於民間,清軍果然搶掠百姓船隻載兵追擊,這些裝做百姓的吳易部下即扮成水手為之操舟。行至湖中,吳易部下紛紛跳入水中,取出工具把船隻鑿沉,「斬偽將二十三員,殲敵三千余級,獲船五百余只」(《思文大紀》卷七)。這一仗,打得「水流盡赤,草腥不綠,兵威褫其三蘗,雄名振於七郡」(《湖隱外史》)。太湖義軍一時聲勢浩大,隆武朝廷和魯監國政權都給吳易加官晉爵,以示鼓勵。清軍也視吳易為心腹之患,想盡辦法予以摧毀。
《桃花扇》的孔尚任出生於1648年,已經是國變之後了,所以他未親身感受到亡國之痛,但他耗盡畢生精力的《桃花扇》卻寫出了興亡之恨。
後來侯方域偶然得知楊文驄出的那筆錢並不是楊文驄自己拿出來的,而是阮大鉞通過楊文驄贈送給侯方域的一個人情。阮大鉞得知侯方域在南京城正缺錢用,馬上打通關節,設法讓楊文驄把錢送給了侯方域,為防止被侯方域拒絕,開始還讓楊文驄暫瞞實情。阮大鉞這樣做的目的無非是想通過拉攏侯方域而緩和與復社名士們的關係。
詞寫得綺麗婉轉,凄迷婉麗。「一夜凄風到綺疏,孤燈灧灧帳還虛」,「琥珀佩寒秋楚楚,芙蓉枕淚玉田田」,更寫出一種傷感的艷情。在陳子龍後來的詩歌詞作中,仍然可以感受到這段無疾而終的感情經歷對其創作的影響。與柳如是分手之後,陳子龍還曾經為她的詩稿《戊寅草》作序,與錢謙益也仍有交往,頗有謙謙君子之風。
陳子龍心灰意冷地離開南京前,嘆息說:「及予歸而政益異,木瓜盈路,小人成群。海內無智愚,皆知顛覆之期不遠矣。」表明他已經明顯感到將有覆國滅祀的危險。
李香君毫無商量餘地地一口拒絕,她說:「侯公子雖然飄泊在外,但總有回來的一天,以前我就拒絕了很多人的盛情,今天當然也不可能接受田大人的聘禮。」又公開宣稱:「奴是薄福人,不願入朱門。」但馬士英仗勢欺人,威逼李香君屈從,李香君一頭撞在石柱上,鮮血滴在侯公子的香扇上,給愛情抒寫了一曲純潔之歌。楊文驄大為感動,靈感勃發,抓起筆將血點染成一朵傲骨桃花。「濺血點作桃花扇,比作枝頭分外鮮」。
「河橋燈火舊秦淮」(吳偉業《秣陵口號》),因為有了秦淮河,比之於漢唐之都長安、元明清之都北京,金陵是獨特的。它沒有長安的恢宏,沒有北京的沉重,卻別有一段脂粉,半邊愁容,讓文人騷客悵恨無窮。
夏完淳原名復,字存古,號小隱,又號靈首(或靈胥),松江華亭(今上海市松江)人。
楊柳凄迷曉霧中,杏花零落五更鍾。寂寂景陽宮外月,照殘紅。
蝶化綵衣金縷盡,蟲銜畫粉玉樓空。惟有無情雙燕子,舞東風。
冒襄文章寫得好。他的古文,筆調秀逸,陳名夏稱他:「筆鋒墨秀,玄旨微情。俱在有意無意、可想不可到之境」。他的遊記文接脈于柳宗元。「清音奔赴,靈想超忽」,「一筆一洞壑,一轉一絕境」,但政治上沒有任何建樹。不光冒襄,四公子和復社中的許多人都是如此:他們或結伴同遊,或詩酒唱和,或抨擊閹黨,或議論朝政,但就是不能改革政治,挽救國家危亡。
方以智後來一直漂泊嶺南,在平樂為清軍捕獲。清軍在方以智的左邊放了一件清軍的官服,右邊放了一把明晃晃的刀,讓方以智選擇。方以智毫不猶豫,立即奔到右邊,表示寧死不降。滿清將領相當欣賞他的氣節,於是將他釋放,聽其為僧。方以智更名為弘智,字無可,別號葯地。康熙十年(1671年)赴吉安拜文信國墓,在半道卒。
董小宛的這幾句話,體現出她對冒襄的深厚感情。冒襄在《影梅庵憶語》通篇中都稱她為「姬」,就是妾的意思。冒襄的《影梅庵憶語》,寫他和董小宛的同居生活,纏綿悱惻,是頗為著名的筆記文章。然而,在董小宛活著的時候,冒襄對她的感情遠遠比不上他在《影梅庵憶語》中寫得那麼動人。一個女子一生的痴愛以及伴隨而來的苦難,換來的《影梅庵憶語》真的不過是一冊微而又薄的紀念。
一種欣賞傾慕的情懷已在詩中表露出來,一個是風流倜儻的翩翩少年,一個是嬌柔多情、蕙質蘭心的青樓玉女,接連幾次交往之後,便雙雙墜入了愛河之中,纏綿難分。
是年秋夜,十七歲的寇白門濃妝重彩地登上了花轎,出嫁之時朱國弼聘金二萬。
陳子龍隨即以首謀被全力追捕,環繞著他的羅網便收緊了。起初他躲到了夏允彝兄弟夏之旭處。於是夏家受到追查。夏允彝的兒子夏完淳被捕,押送南京。到了南京,洪承疇被親自勸降。夏完淳大罵洪承疇變節降清,遂被處死。夏之旭意識到自己也只有死路一條,於是就在當地孔廟裡上弔自盡。被牽連之人達千人之多,「兜捕之後,凡能咀嚼者一人不留」。
陳子龍祖母去世后,他冒險返回華亭廣富林家居。這個時侯,他遇上了舊識李雯。
「嫖妓不忘憂國,憂國不忘宿娼」。這是晚明人形容當時的社會風氣。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康熙皇帝「南巡北歸」時,到曲阜祭孔,當時三十六歲的孔尚任在御前負責講解《論語》等書和文廟車服禮器,得到康熙賞識,被封為國子監博士。後來他奉命前往淮揚一帶治水,其間他得以結識了與侯方域同時代的人冒襄等「遺民」,使他對明末清初的遺文逸史感慨頗多,就以之為主題,完成了《桃花扇》
其一:「念子久無際,兼時離思侵;不自識愁量,何期得澹心。要語臨歧發,行波托體沈;從今互為意,結想自然深。」
秦淮河自通濟門人城,西行數里之後又折轉向南的聚寶川方向,在轉彎處有一個渡口便是桃葉渡。

六、少年英雄夏完淳

青樓女子也是人,她們也有正常人的情感、嚮往與追求,她們自嘆墮入煙花,命運多舛,總希望能找個如意郎君,落籍從良,有正常的婚姻與家庭生活。「雖然日逐笙歌樂,常羡荊釵與布裙」,這可以說是歷代妓|女的普遍心理,明代的青樓女子也不例外。
花榜之復熾,不僅說明當時妓風之盛,而且是一些知識分子不滿現實的表現。一些主持花榜和參与品題的文人雅士,或是鄙視功名而無意科舉者,或是科場與仕途的失意者,他們帶著遊戲人生、寄情于紅粉知己的態度出入青樓酒館,消愁解憂。他們以詩文讚頌、以名花名卉來比喻這些被社會上認為是最低賤的女人,而且以科場官場最榮顯的頭銜如文狀元、武狀元等獻給她們,這也是對社會的一種揶揄和諷刺。
夏完淳假裝不知道上面坐的是洪承疇,厲聲說:「我聽說我朝有個洪亨九(洪承疇的字)先生,是個豪傑人物,當年松山一戰,他以身殉國,震驚中外。我欽佩他的忠烈。我年紀雖然小,但是殺身報國,怎能落在他的後面。」
王百穀七十壽誕時,馬湘蘭抱病趕到姑蘇,為他舉辦了隆重的祝壽宴會,宴會上,她重亮歌喉,為相戀三十余年的王郎高歌一曲,王百穀聽得老淚縱橫。馬湘蘭返回金陵后,傷感而逝,悄悄地走完了她五十七歲的人生。
兩年後,即清順治十一年(1654年)侯方域因鬱鬱寡歡、心情鬱悶而病逝,僅三十七歲,盛年而逝。
南明弘光政權立,方以智本想謀個一官半職,但黨爭很快再起,復社人士受到阮大鋮迫害。方以智更因為1644年北京城破時跟農民軍「打過交道」,百口莫辯,不得已流離嶺表,改名吳石公,堂堂復社名士,以在市集中賣葯為生。
秦淮河是長江的一條支流,全長約一百一十公里,是南京地區的主要河道古名——淮水,本名「龍藏浦」。相傳秦始皇東巡時,望金陵上空紫氣升騰,以為王氣,於是鑿方山,斷長壠為瀆,入于江,後人誤認為此水是秦時所開,所以稱為「秦淮」。
過去女人寫信作文,不是自稱為「儂」,就是自稱為「妾」,這裏換上了一個「弟」字,在三百年前,可實在非同小可,難怪士大夫們要目瞪口呆,為之嘩然了。
當時的秦淮河一帶,樓館畫https://read•99csw.com舫林立,紅粉佳人如雲,是金陵的煙花柳巷之地。馬湘蘭算不上是個絕色美人,她纖眉細目,瘦弱如柳。憑著她這隻是中等的姿貌,能在步步美人的秦淮河畔嶄露頭角,主要得力於她清雅脫俗的氣質和出類拔萃的才華。她除了能吟詩作畫外,還善談吐,與人交談,音如鶯啼,神態嬌媚,依依善解人意,博古知今,每能引人入勝。就這樣,她在秦淮河畔漸漸成為紅人,門前賓客穿梭如織,而且多是些有身份,有教養的文雅客人。
「白骨青灰長艾蕭,桃花扇底送南朝。不因重做興亡夢,兒女濃情何處消。」(《桃花扇》《入道》出下場詩)
白門,本是劉宋都城建康的西門,后成為金陵的別稱;又因為南朝民歌中常常提到白門,所以也被作為男女歡會之地的代稱。
陳子龍(1608~1647),字人中,更字卧子,號軼符、大樽,晚號於陵孟公。松江華亭(今上海松江)人。陳子龍「生有異才」,「年弱冠,而才高天下。」列名復社,並參与創立畿社,為「畿社六子」之一。因與同郡李雯、宋徵輿時相唱和,又有「雲間三子」之譽。他擅長詩文,當時與錢謙益和吳偉業齊名。因憂憤國事,指斥時政,風流放達,才情操守為士林所重。
董小宛仍然很倔強地保持著身體的潔凈,對南京城朱統領的威勢不屑一顧,拂袖而去,蟄居蘇州。秦淮八艷中,董小宛最像一個女人,她的一生鬱結著很多「寸寸柔腸、盈盈粉淚」的痴情。在她身上也有愛國的情懷,卻不似柳如是、李香君那般彰顯,她更多地保留著一顆多情的女兒心,更多地為自己的愛尋覓,等待,守候。
隨即,陳子龍打算重返浙江,繼續組織義軍。1644年三月,他尚未啟程,北京與南京的聯繫便中斷了。這時候,他不知道崇禎已經于煤山上吊自殺,北京落入了李自成之手,於是先回到家鄉松江去看望生病的祖母。
方以智其學博涉多通,自負要把古今中外的知識熔於一爐,發明千古不決的道理,是明清之際的一位有進步社會思想和唯物主義觀點的哲學家。所著《東西均》中提出「一而二,二而一」的命題,概括事物的矛盾和矛盾運動,認為事物都是「相捄相勝而相成」,體現出唯物主義和樸素的辯證法觀點。方以智對中國傳統自然科學和由利瑪竇、徐光啟傳入的西方科學作了記述、考辨,把整個科學技術按其對象,區分為「質測」(自然科學)、「宰理」(社會科學)和「道幾」(哲學)三大類。他還立志邀集專家編譯綜合百科全書,但這個宏願未得實現。
1644年國變時,方以智在東華門被農民軍俘獲,農民軍對他嚴刑拷打,「兩髁骨見」(《明史稿·方以智傳》),但他始終不肯投降。不久,李自成兵敗山海關,方以智僥倖乘亂南逃,大難不死後,從此對人生的感悟又深了一層。當方以智在北京誓死不降農民軍之事傳入江南時,友人皆把他比擬為文天祥。
《桃花扇》一共有四十齣,是中國有史以來結構最好的歷史劇,也是清代成就最高的一部戲劇。全劇以明朝復社名士侯方域與秦淮名妓李香君的故事為經,以明朝亡國的大小事件為緯,舉凡政治腐敗、軍事黑暗、黨派爭鬥、貴族糜爛,種種情節,都波瀾紙上,要人從「場上歌舞,局外指點,知三百年之基業,隳於何人?敗於何事?消於何年?歇於何地?」告訴人一個政權,一旦「私君、私臣、私恩、私仇,南朝無一不私,焉得不亡?」
其實董小宛多才多藝,她還善制菜蔬糕點,尤善桃膏、瓜膏、腌菜等,名傳江南。現在的揚州名點灌香董糖、卷酥董糖,均為她所創製,董小宛因此還被列入古代十大名廚之中。

二、雲間綉虎陳子龍

也是在這個時候,侯方域經楊文驄(字龍友)的介紹,結識了秦淮名妓李香君。
陳子龍走後,張孺人放肆整治柳如是。柳如是大度寬容,也不去計較,只是苦苦忍耐而待陳子龍歸來。不想陳子龍因是復社巨子,正逢朝中黨爭,雖文章蓋世,朝中並不肯容陳子龍,故名落孫山。
侯方域離開金陵后,投奔揚州史可法為幕府。李香君則洗盡鉛華,閉門謝客,天天凝視著那把訂情的絹扇,一心等候侯方域歸來。此時,楊文驄由親戚馬士英薦舉,做了南明王朝禮部主事。但楊文驄卻被馬士英所逼,為馬家親戚田仰來向李香君提親。
其二:「大道固錦麗,郁為共一身;喜時宜不盡,別緒豈成真。眾草欣有在,高木何須困。紛紛多遠思,遊俠幾時論。」
1643年,在浙東東陽爆發了許都領導的反對貪官的運動,很短時間就攻克了附近幾個縣,明政府束手無策,紹興府推官陳子龍憑藉個人關係對許都進行了招撫,承諾保證他的生命安全,不料許都投降后卻被巡按御史左光先處死。許都的生死之交鄭遵謙在東陽起事後準備響應,被其父關在房裡,才未能實現。1645年,鄭遵謙起兵于紹興,抗清而死。
第二天一早,冒襄忍不住又雇舟來到董小宛家,兩人並沒有約定,董小宛卻笑盈盈地站在門外相迎。一夜之間病竟好了大半,也似乎料定冒襄今天會來。董小宛將冒襄迎進了屋,奉上茶,小宛幽幽地自言自語道:「此番公子前來,妾身的病竟然不藥而癒,看來與公子定有宿緣,萬望公子不棄!」冒襄聽了不甚歡喜,又怕對方是一時之興,便探試道:「小生與姑娘交淺言少,姑娘難道不為此話後悔嗎?」
投奔陳子龍后,影憐離群幽居在松江城南門的南樓,改名為柳隱,又因讀辛棄疾詞:「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故自號如是;后又稱「河東君」、「蘼蕪君」。
據《太平御覽·卷170》引《金陵圖》說:楚威王見現在的南京這個地方有王氣,埋金以鎮之,所以叫金陵。秦並天下后,望氣者言江東有天子氣,為防那裡也出個天子,秦始皇派人將連綿的山崗鑿斷,據說秦淮河就是那次鑿山的副產品。
崇禎十年,陳子龍中丁丑科進士,選授惠州司李。但不久因母親去世,他回鄉丁憂。守孝期滿后,授紹興府推官。1644年國變前,陳子龍參与平定許都起義,立了功,正在巡視紹興。這時候,他已經看到了崇禎朝廷覆滅的前兆,努力說服了江南巡撫鄭瑄,讓他鄭瑄上書北京,接皇太子南下陪都南京。陳子龍提出組建一支萬人水師,北上天津迎接太子,然後護送太子由水路南下,以避免陸路旅行的艱難和危險。
但李自成攻破北京之時,大學士以下只有三十多人自殺。消息傳到南京,馬上有憤憤不平的大臣上書建議:真是白養活了這些士大夫三百多年,乾脆廢除科舉算了!
馬湘蘭是秦淮八艷中唯一沒有經過1644甲申、1645乙酉國變的女子。
孔尚任是山東曲阜人,是孔子六十四代孫子。他年輕的時候在石門山中讀書,博學多才,精通音律。
何處風來氣似蘭,簾前小立耐春寒;
囊空難向街頭買,自寫幽香紙上看。
偶然拈筆寫幽姿,付與何人解護持?
一到移根須自惜,出山難比在山時。
在當時,男人們三妻四妾本來是司空見慣的事,但讀書人另闢別室狎妓,人們就認為不太光彩了。陳子龍的祖母對此事大為惱怒,就曾指使兒媳婦們,領著一幫女眷衝到南樓,叫嚷著要攆走那個野娼婦。此事搞得陳子龍既傷了心,又傷了面子,處境極為尷尬。

五、方以智

崇禎八年夏初柳離開之時,陳子龍相思成病,作《江城子·病起春盡》一詞:
孔尚任的《桃花扇》正是依此而展開的,但孔尚任是借用這把桃花扇是喻前朝的。孔尚任寫作《桃花扇》時,幾下揚州,在揚州梅花嶺南明抗清名將史可法墓前徘徊,尋找《桃花扇》的靈魂。桃花扇底送前朝,兒女濃情何處消,看似浪漫,但在孔尚任的筆下,這把桃花扇底卻扇來了前朝多少蕭瑟。「蕭條異代微臣淚,無故秋風灑玉河」,道出了一個漢人對前朝眷念的楚心。
朝雲十三歲時已經不同凡響。當朝宰相周道登的老夫人一眼看中,重金買回給兒子做侍婢。周道登一見而憐愛,依李義山「對影聞聲已可憐」詩句改名為「影憐」,並親自教她作詩習書法,使她大有長進。后收為侍妾,寵愛難言,因而遭到眾妾嫉妒。崇禎五年,周道登去世,影憐十五歲,被趕出周家大門。
但馬湘蘭也是秦淮八艷中最有市井率性的女子,有時候表現得毫無內斂之氣。她對自己不想見的客人可以厲聲呵斥,會很本真地罵上一句粗話:「這個老賊想的倒美,讓姑奶奶給他畫蘭,姑奶奶就是……」她在對付權貴的時候,自有一套交織著委婉和粗鄙的方式。魏忠賢曾經求蘭花畫于馬湘蘭,馬湘蘭自是千萬個不願意,卻又考慮到自己的情人王百穀的安危,於是在痰盂里撒了一泡小便,然後用自己的尿研磨畫蘭,畫完后又在紙上灑了一些用茉莉花、夜來香等濃香花煮的香水。頭日聞著還真是香噴噴,但幾天以後,尿臊味便散發了出來。魏忠賢天天嗅著,自然適應了,而外人來哪受得了啊,可又有誰敢對太監、閹人提個「臊」字呢?這就是一個有著市井狂放性格的青樓女子惡意的戲弄。
於是由文人和歌女共同鏤刻成的秦淮文化,寫就了中國娼妓文化最濃墨重彩、最有文化含量的篇章,這使得秦淮煙水罩上了一層旖旎色彩,濃艷得有如錦緞上落滿了桃紅化不開。
1645年夏天,南京陷落,弘光政權滅亡。滿清一面派員招降江南未下各地,一面嚴令推行剃頭改制。在這種民族危難關頭,江南的士大夫們面臨著何去何從的嚴重考驗。
大明江山正處於風雨飄搖,時局果然很快就發生了變化,1644年三月,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禎皇帝自縊殉國。福王朱由崧在馬士英的擁護下,在南京建立了弘光新皇朝,馬士英成了執政大臣后,立即啟用阮大鉞為兵部侍郎,繼而又升為兵部尚書。
這一年,三十五歲的侯方域憶起自己的坎坷遭遇,感嘆平生可悔者多,於是把自己的書齋更名為「壯悔堂」。
兩人分手后,陳子龍回到家中,伏案苦讀,打算透過科場施展自己遠大抱負;柳如是無路可走,只好返回盛澤鎮徐佛媽媽的妓院。
明代金陵的樂籍女子,脫籍從良或婚娶都必須在夜間進行,這是當時的風俗。朱國弼為了顯示威風和隆重,特派五千名士兵執降紗燈迎娶,從武定橋開始,沿途肅立到內橋朱府。寇白門的出嫁隊伍聲勢浩大,一路吹吹打打,嗩吶震天,禮炮驚空;夜幕下的活動成為大張旗鼓的盛事,一個青樓歌女的婚禮竟超過了豪門千金。如此盛況絕世,成為整個明朝一代南京最盛大的一次迎親場面。
之後董小宛話語不多,冒襄見她嬌弱不堪,憐惜伊人酒後神倦,坐了不到半個時辰就匆匆離去。就是這半個時辰的交談,卻使董小宛對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桃葉渡是秦淮河上最撩人的奢華,它的名字來歷與東晉大書法家王獻之的一段艷遇有關。相傳王獻之常在此與愛妾桃葉相會,後人便把這個渡口稱作桃葉渡了。有人為此大發感慨:「獻之當年寵桃葉,桃葉渡江自迎接。雲客難比美人衣,花艷爭如美人頰。王今風流舊有聲,千年古渡襲佳名。渡頭春|水年年綠,桃葉桃花傷客情。」還有一首詠桃葉渡的小詩:「桃葉復桃葉,渡江不用楫,但渡無所苦,我自迎接汝。」
崇楨八年初,陳子龍又添了一個兒子,使他心中設想娶妾傳宗的理由,被孩子落地的哭聲給打破了。柳如是又備嘗過作妾的滋味,這一對正如膠似漆的戀人,各自心中都罩上了一層陰影。
方以智的父親方孔炤任湖廣巡撫時被楊嗣昌彈劾下獄,方以智懷血疏訟冤,方孔炤這才得釋。一時傳為佳話。
李香君卻勸慰侯方域說:「脫裙衫,窮不妨;布荊人,名自香。」李香君的人格氣節由此可見一斑。孔尚任的《桃花扇》,把那麼多的南明學士文人放在了一個歌妓下面,卻照出了他們靈魂的卑瑣。堂堂大明,無論是侯方域,還是吳偉業,士子已沉,氣節怎不終?
陳錦:「何不剃髮?」
這時候他寫下了一首《秋日雜感》,把憂國傷時、英雄失路的心情表現得淋漓盡致:「行吟坐嘯獨悲秋,海霧江雲引暮愁。不信有天常似醉,最憐無地可埋憂。荒荒葵井多新鬼,寂寂瓜田識故侯。見說五湖供飲馬,滄浪何處著漁舟?」吳偉業因此說他,「高華雄渾,睥睨一世」。
對夏完淳的審訊開始了,主持審訊的正是招撫江南的洪承疇。洪承疇知道夏完淳是江南出名的「神童」,用一副溫和的語氣說:「我看你小小年紀,未必會起兵造反,想必是受人指使。只要你肯回頭歸順大清,我給你官做。」
冒襄不知道董小宛移居蘇州半塘后,閉門謝客,專等冒襄。這份痴情的勁兒恐怕是一般俗女子無法企及的,愛之深切一覽無餘。
秦淮河在通濟門分兩支,一隻繞道南城牆外向西流,稱為外秦淮河;另一隻通過東水關進了南京城,這才有了「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的繁庶秦淮。
但宏光皇帝昏庸無道,朝中馬士英當政,士大夫們忙著爭權奪利,搞得烏煙瘴氣,就連督師史可法都僅僅只想保住南京,而不是收復北方。陳子龍這些極有遠見的建議不僅僅沒有得到採納。
阮大鉞是明神宗萬曆四十四年的進土,多年在朝中為官,為人陰險詭詐,后被朝廷削籍免官,退到南京閑居。失位的阮大鉞並不甘心就此埋沒,他在南京廣交江湖人士,暗中謀划,準備伺機東山再起。復社名士陳貞慧、吳應箕等人察覺了阮大鉞的不軌之心,曾經作「留都防亂公揭」對他的陰謀進行了揭露,阮大鉞既惱怒又害怕,只https://read.99csw.com好閉門謝客,深居簡出,只與馬士英暗中往來。
1647年九月,十七歲的少年英雄夏完淳就義于南京西市;臨刑時,昂首挺立不跪,劊子手戰戰兢兢,不敢正視,過了很久,才持刀從喉間斷之而絕(杜登春《童心犯難集》)。
1644年前後,南京會聚著大量因逃避戰亂到來的復社名士,包括著名的復社四公子,即侯方域,方以智、冒襄和陳貞慧。名士們盡情地領略著秦淮河畔的煙花風情,那裡燈紅酒綠,歌舞不休,與北方地區兵荒馬亂的情形判若兩個世界。時間似乎在秦淮河停滯了,那美好的一瞬令人難忘。
之後,通過柳如是和錢謙益從中周旋擔保,冒襄終於以三千兩銀子的代價將董小宛贖身,歷經滄桑變故的董小宛終於如願以償。董小宛嫁給冒襄以後就來到江蘇如皋(位於長江北岸,離江岸約35公里處,與江陰相對)的水繪園。
歸隱松江后的陳子龍是相當鬱悶的。他的《山花子》一詞寫道:
吳偉業有一首《懷古兼吊侯朝宗》:
李香君第一次見到侯方域並一見傾心時,才十六歲。侯方域也傾慕李香君的才貌,作詩一首,送給李香君作為初次相見的禮物,詩云:
在南明覆滅中,李香君是最具浪漫主義色彩的一個悲劇人物。從李香君身上,可以看到南明悲劇的一個縮影。
正在侯方域犯難之時,友人楊文驄雪中送炭,給了他大力的資助。有了資本,梳攏儀式很順利地辦了下來。
董鄂氏入宮后,住在承乾宮。順治十三年八月,董鄂氏被冊立為賢妃,九月,又被立為皇貴妃。這個位置,已經僅次於皇后了。這一年,順治十九歲,董鄂妃十八歲。後來董鄂妃生下皇子不久,孝庄皇太后以自己身體欠安為理由,傳下口諭令董鄂妃前往南苑伺候她。董鄂妃拖著產後虛弱的身體,前往南苑照顧孝庄。她的健康受到了嚴重影響。更為不幸的是,董鄂妃新生的孩子只有兩虛歲,實際活了不到三百天,連名字都沒來得及起,就突然夭亡了。這件事對於董鄂妃來說,更是致命的打擊。從此,董鄂妃一病不起,在痛苦中掙扎了三年,終於在順治十七年病逝于承乾宮,年僅二十二歲。
秦淮八艷中的陳圓圓、柳如是,顧眉,董小宛,李香君、卞玉京已經分別在前面的篇章中講過,這裏順帶提一下另外兩艷——馬湘蘭和寇白門。
侯方域了解真象后十分氣憤,他素來痛恨阮大鉞的人品和姦行,曾為陳貞慧等人的口誅筆伐拍手稱快,如今不知不覺中竟用了阮大鉞的錢,怎不讓他噁心難忍呢!他決意立即把錢退還阮大鉞,以斷絕奸人的不良用心。李香君變賣了幾件心愛的首飾,又從姐妹們那裡借了些錢,總算湊夠了數,交給了侯方域。
冒襄作《影梅庵憶語》二千四百言以哭之,家人和親友都哀悼不勝。《影梅庵憶語》雲:「姬在別室四月,荊人撈之歸。入門,吾母太恭人與荊人見而愛異之,加以殊眷。幼姑長姊,尤珍重相親,謂其德行舉止,均異常大,而姬之侍左右,服勞承旨,較婢僕有加無已。烹茗剝果,必手進。開眉解意,爬背喻癢。當大寒暑,必拱立坐隅,強之坐飲食,旋坐旋飲食旋起,執役拱立如初。越九年,與荊人無一言枘鑿。」
清兵平定全國后,降清的復社成員陳名夏曾從北京寫信給他,信中轉達了當權人物誇他是「天際朱霞,人中白鶴」,要「特薦」他。但冒襄以痼疾「堅辭」。康熙年間,清廷開「博學鴻儒科」,下詔征「山林隱逸」。冒襄也屬應徵之列,他堅辭不赴。冒襄一生以明朝遺民自居,淡泊明志,這是他最閃亮的地方。與此同時,他緬懷亡友,收養東林、復社和江南抗清志士的遺孤。如在水繪園內增建碧落廬,以紀念明亡時絕食而死的好友戴建,即其一例。
但兵變不幸又失敗了,吳勝兆和戴之俊等首事者都被殺害。戴之俊的老師楊廷樞也被懷疑而遭逮捕。當時楊廷樞尚未剃髮,說:「明無大臣剃髮,此當死無疑。」他用血在獄牆上寫道:「予自幼讀書,慕文信國為人,今日之事,乃其志也。」文信國即文天祥。楊廷樞在吳江的泗州寺前被處斬。當劊子手的斧鉞高高舉起之時,他大聲叫道:「生為大明人……」據旁觀者說,揮起來的斧鉞已將他的頭顱砍掉時,人們聽到了最後一句話:「死為大明鬼。」劊子手們也為之動容(溫睿臨《南疆繹史》)。
余懷在南京生活多年,曾經努力追求「秦淮八艷」中的顧眉。《板橋雜記》記錄有許多秦淮名妓的事迹。上面余懷所描述的是嘉宗天啟至崇禎十七年間南都坊曲之概況。當時舉世艷稱的名妓如朱無瑕、鄭元美、馬湘蘭、趙令燕、顧眉、董小宛、柳如是、李香君等人,都是白門翹楚。
1777年,乾隆皇帝下詔,令國史館編寫《貳臣傳》。他在詔書中解釋說,將貳臣同明朝歷史上的功臣放在一起是不對的,他們的事迹應以其他方式加以記錄。「若以其身事兩朝,概為削而不書,則其過跡,轉得藉以掩蓋,又豈所以示傳信乎?朕思此等大節有虧之人,不能念其建有勛績諒于生前;亦不因其尚有後人,原於既死。今為準情酌理,自應於國史內另立《貳臣傳》一門,將諸臣仕明及仕本朝各事迹,據實直書,使不能纖微隱飾。」
吳易精通兵法、水性過人,在幾天里就集合起一支上千人的隊伍,在長白盪的太湖邊上建立了一座軍營,並籠絡了原太湖地區的一批綠林大盜,其中就有在當地遠近聞名的赤腳張三和他的妻子。在這之前,赤腳張三等人因為綁架鄉紳索取贖金而臭名遠揚,但這些草莽好漢們後來都投到了吳易麾下,並且都死戰到底。
柳如是有《夢江南·懷人》詞二十闋,聯章疊唱,如同一首敘事長詩,深切地懷念了他們繾綣溫馨的愛情生活和分離的傷感。
朱國弼實際上是一個圓滑狡黠、逢場作戲的官僚,他極盡排場地迎娶寇白門只是一時的感情衝動和面子需要,他其實並不是真心愛這一青樓女子;而且對於朱國弼這樣的紈絝子弟來說,根本不懂得愛情為何物,所以數月後他那薄悻寡情的嘴臉便逐漸暴露,後來乾脆把將寇白門丟在一邊,依舊走馬于章台柳巷之間。時人嘆息寇白門的命運說:「嘗得聘錢過十萬,哪堪重論降紗燈!」
方以智字密之,號曼公,又號龍眠愚者、澤園主人、浮山愚者、宓山子、鹿起山人,桐城(在今安徽)人。少時參加復社活動,成為著名的四公子之一。
《桃花扇》之所以能抓住南明傾覆悲劇中的最浪漫最銷魂的題材,自然是與侯方域與李香君本身動人的愛情故事分不開的。桃花扇原是秦淮河名妓李香君身邊時時帶著一把絹扇,因為潔白的素絹扇面上繪著一幅色彩濃艷的桃花圖,故稱之為「桃花扇」。這扇面上的桃花,並非染料所畫,而是以李香君的鮮血寫成,上面凝結著她與情郎侯方域纏綿哀艷的愛情故事,也是她此生全部的希冀所在。
冒襄曾於1627~1642年間,六次去南京鄉試,六次落第,僅兩次中副榜,連舉人也未撈到。他深感懷才不遇,從此明朝的官不當——史可法曾推薦他當監軍,后又特用司李,他都沒有接受——清朝的官也不當。冒襄還是四公子中唯一一個在秦淮河有房產的人。復社聚會多在淮清橋桃葉渡冒襄的寓所舉行,大概是「名士風流」的天性如此。
田仰時任僉都御史,他督運漕糧由揚州來到南京,為弘光皇朝幫了一個大忙,成了弘光帝器重的紅人。馬士英與阮大鉞舉行盛大的酒筵,為田仰接風洗塵。席間,田仰表示久聞秦淮名妓李香君艷名,此行想順便把她收為侍妾。這一下可讓阮大鉞逮住了機會,他早就想報復侯方域和李香君了,可惜侯方域聞風遠走,害得他無從下手;如今若把李香君送給田仰為妾,一方面討好了田仰,一方面也撕散了他們那對鴛鴦,聊泄心中積憤,豈不是一箭雙鵰!
「復社四公子」中的冒襄,字辟疆,號巢民,又號朴巢,江蘇如皋人,幼有俊才,負時譽,是明末清初一位著名的才子。明朝崇禎十二年(1639年),冒襄來到南京參加科舉考試,在閑談中,他聽到方以智、侯方域對董小宛讚不絕口,不禁對這位傳說中的冰清玉潔的「冷美人」大感好奇。冒襄已經是屢試屢敗,這次也名落孫山。冒襄在沮喪中,慕名到秦淮河去尋訪董小宛。不料董小宛已經受人之邀游太湖去了。

四、董小宛與冒襄

陳子龍對李雯的出現非常意外,但他仍然熱情地招待了李雯。儘管兩人談論的都是舊日話題,跟當今時局無關,但李雯還是強烈地感到了陳子龍對他無言的指責。他不禁淚流滿臉,大聲說自己好比就是投降了匈奴的李陵。後來陳子龍的一個學生將這次見面描述成蘇武和李陵有名的相會的重演。
侯方域回家后,聞李香君死,傷心至極,大哭了一場,最後只能勉力承受。侯方域在李香君墓前立了一石碑,上面寫著「李香君之墓」五個大字,下有「卿含恨而死,夫慚愧終生」的小字。碑前有一石桌,石桌前有一石礅,上刻「愧石礅」三字。侯方域經常坐在愧石礅上,憂思愛妾,久久不去。
清醒的柳如是曾在一首詞中寫道:「留他無計,去便隨他去。算來還有許多時。人近也,愁回處。」正是相聚時難別亦難,表現出她既無計挽回愛情斷裂的危局,又不忍與情人割捨的複雜心情。但張孺人日日進逼,不久就借故把她趕出陳家。
清康熙年間,人物畫家徐璋將朱明一代、松江一郡各方面的著名人士,一一描摹、寫照,匯為一集,因松江古稱雲間,就名為《雲間邦彥圖》;光緒間,據以描摹刻石。除序跋外,共有畫像石二十八方,每方大多分四格,每格一般畫一人。獨有一格,合畫了兩人,一位是儀容端方、正襟危坐的有須長者,身後站立著一位眉清目秀、看上去只有十幾歲的英俊少年,正是夏允彝夏完淳父子。這就是松江名勝醉白池南廊壁間的《雲間邦彥畫像·石刻》。
同年夏天,這對戀人正式分手。
侯方域是復社四公子中才華最突出的,他的散文當時推為第一,但卻也是唯一不能全節而終的。這自然是因為其他三公子的表現跟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有比較才有鑒別。冒襄一生平平無奇,除了能文,能廣為人知,確實是因為他大名鼎鼎的小妾董小宛。另外一位公子方以智,則是四公子中立場最堅定的一個,也是四人當中唯一參加過反清復明活動的人。
許多後世傳奇都將順治皇帝眷戀的董鄂妃說成是董小宛,其實據《清史稿》中的后妃傳記載,董鄂妃是內大臣鄂碩的女兒,董小宛去世的時候,祖籍在遼寧佟佳江流域的董鄂氏才年滿十三歲。順治十年,十五歲的董鄂氏入選秀女,被指配給了襄親王博穆博果爾。博穆博果爾是皇太極的第十一個兒子,順治的同父異母的弟弟。
《桃花扇》三次易稿,寫作時間達十年以上,于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問世。《桃花扇》一出,轟動京城,人人爭相抄閱,一時洛陽紙貴。孔尚任在這部《桃花扇》里,用了許多春秋筆法,「借離合之情,寫興亡之感」。因此,次年孔尚任被康熙罷了官。
盛澤鎮為江浙交接處,是明末黨社文人會聚之所,青樓如雲,名妓無數。柳如是此是正是二十年華,諸事俱曉,才氣過人,一回妓院,便轟動一方,遂成為秦淮名妓,文學和藝術才華列為「秦淮八艷」之首,成為眾多才子高士一睹而快的翹楚。三年後,徐佛媽媽嫁人去了,柳如是獨立門戶,富貴甲一方,在亂世風塵中往來於江浙金陵之間,常與江南名士聚酒文會,詩詞酬酢。到後來她與東林黨領袖錢謙益成了忘年情侶,已經是崇禎十三年的事了。關於柳如是,在談到錢謙益的時候還會講到她。
不久,南明隆武帝以原官庶吉士相召,方以智不應,取名「三萍」,浪跡于珠江山水間。
當1644年北京陷落、1645年南京陷落相繼到來之際,大動蕩、大轉折時期,各色人物的表現紛呈繁雜,風流倜儻的復社公子們不可能繼續沉醉於歌樓酒館了,他們面臨著何去何從的嚴重問題,無一例外地要接受嚴峻的政治和道德主義的考驗;而那些「不是愛紅塵,似被前緣誤」的妓|女們也不可避免地要被捲入歷史的洪流。於是秦淮河邊有了俠骨柔情,有了大義凜然,有了苟利家國,有了生死與之,有了令人敬仰。當然,還有了更多的不幸,有了更多的悲哀,不由得令人扼腕嘆息,哀之傷之了。
這是董小宛從良后與冒襄一家的家庭關係。《影梅庵憶語》又雲:「余每課兩兒文,不稱意,加夏楚,姬必督改之,改削成章,庄書以進,至夜不懈。至於視眾御下,慈讓不遑,咸感其惠。」這是董小宛教育子弟、管理家務的情況。
到了崇禎十四年(1641年)春,冒辟疆因省親湖南再到蘇州半塘,想會見董小宛,但董小宛這是仍滯留黃山。
順治六年,由於放蕩過度,寇白門病倒了。她讓婢女請來一向相好的韓生,酒後向他哭訴往日恩愛,夜裡留韓生宿,想再續少年時恩愛鳳鸞之夢。不想韓生不念舊情,以有急事為由不肯與她同宿。寇白門情急,按著他的手不放他離去。
如果說秦淮河是溫柔富貴之鄉的金陵的代表,那麼這桃葉渡則是胭脂花粉的秦淮河的象徵了。有詩寫道:「桃葉渡頭水悠悠,岸下遊船岸上樓;歸客行人爭渡急,歌船畫肪滿中流。」生動地描述了桃葉渡迎來送往的情形。
明末文人狎妓成風,復社的公子們自然也不能免俗。復社成立於崇禎初年,其領袖人物是張溥、張采,結社目的雖然主要是「以文會友」,「興復古學」,但在政治上繼承了東林黨的遺風,反對閹黨,主張改革,被稱為「小東林」。
陳子龍比柳如是年長十歲,當時已經有妻有妾、還有兩個女兒。陳妻張孺人精明過人,以為陳子龍一心在柳如是身上,怒火中燒,時刻為難柳如是,家中因此不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