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人與人相處的問題

人與人相處的問題

梁:中國生活在現在的世界上,它不能夠違反潮流,它只能往前走,把物質文明發達起來,那是需要的。不過要緊的就是,過去的西洋物質文明發達是靠資本主義發達起來的,中國是自從西洋強大的勢力過來,中國已經沒有走資本主義的路的餘地了,不可能走資本主義,所以它不能不走社會主義的道路。只能在謀社會福利的裡邊,有了個人的福利,不能讓個人的福利壓倒社會福利,不可能。所以共產黨在中國的出現,並且成功,那是很合理的,不特別、不奇怪的。
艾:您認為西方社會應該向東方、尤其是中國學習一些什麼?
比如說,中國人從孔子、從古書《論語》上,它老是愛講孝悌,孝悌是什麼?是說兒子、或者幼輩,對父母、對長輩的尊重、順從,這就叫孝悌。不是還有個孝悌慈嗎?什麼叫慈呢?「慈」就是父母那邊慈愛子女,慈愛幼輩。一句話,歸總一句話,就是「互以對方為重」,我以你為重,你以我為重。比如說客人來了,在主人這一面就以客人為重,什麼事情都替客人設想,給客人好https://read.99csw.com的位置坐,給客人倒茶喝;一個好的客人又轉過來了,又是尊重主人,事事為主人設想。所以中國社會禮俗,剛才提到禮讓,什麼叫禮讓呢?(笑)「讓」就是看重別人,「禮」就是尊重旁人。中國在儒家一直就是叫人禮讓,這個禮讓也就是剛才我說的,到了未來,資本主義過去了,社會主義來了,恐怕這個禮讓的風氣會要來了,大家在一塊生活,互相尊重是很必要的。所以我就說,世界的未來是中國文化的復興。我再說一句話、結束的話,我是樂觀的,我覺得那個馬克思主義很好,它比那個空想的社會主義高明。
艾:中國文化悠久,持續延綿長遠,跟西方或者中東生命短的那些文化相比,中國文化源遠流長,這是由什麼特性形成的?為什麼?就是說,中國文化悠久的主要的原因是什麼?(梁:歷史很長。)比全世界任何地方的文化長多了,主要的原因是什麼?
艾:是,是。過去有很多,十九世紀有不少個,反正我知道您……
梁:這個問題,曾經https://read.99csw.com有一位先生他對這個問題討論過,解答過,有一個先生,也可以說有兩個人吧,有兩個人解答過。有一位先生可能還在,有一位先生故去了。故去的人是留學歐洲,學生物學的,他叫周太玄。還有一位可能還在,他歲數比我還大,應當是九十歲,或者比九十歲還多了,這個也是留法,留學歐洲的,叫徐炳昶。
梁:學習什麼?我回答這個問題。人啊,一生下來就有與他相關係的人,至少他要有父母,或者還有兄弟,長大了之後到社會上還要有朋友,有老師,有什麼,這個就叫做人倫,叫做倫理;人始終要在與人相關係中生活,人不能脫離人而生活,人不能離開人而生活。所以怎麼把人與人的關係搞好,是個重要的問題,這個叫做倫理、人倫,中國古話叫人倫。
那麼還要再多說一點,就是中國文化復興之後,將是印度文化的復興。中國文化復興,我這麼遐想吧,隨便說吧,會要很長,時間恐怕很長,恐怕有……人類要在這種空氣中、在這種習俗中、風俗中,可能時間很長。時間很九-九-藏-書長之後,它還是會變的,不會永遠是一個樣子,它會變,會轉變,轉變出來的,依我看就是印度古文化的復興。那麼印度古文化是什麼文化?什麼樣子呢?剛才無意中說了一下,就是在古印度除了順世外道它肯定人生,那一派,勢力很小,廣大的印度古社會都是否定人生,說人生沒有價值,它甚至於說人生是迷妄——迷就是糊塗,妄就是狂妄的妄,人生是在迷妄中。這些是古印度的普遍的風氣,除了順世外道之外,印度宗派很多,並且佛教還是後起,佛教在印度不是最早的。佛教否定人生算是最到家了吧。所以我的推想,人類很遠的未來,古印度的這種風氣就來了。人對於自己的生命、生活,感覺到沒什麼價值……還要按著佛家的意思解脫、解放。人嘛,就是常常地在求解放,這個就是最後的解放。這是我的這麼一種推想,我的一種邏輯(笑)。
梁:……也就是說自然科學、工業還是要進步的,不過人對物的問題不是頭一個問題了,它是退居到第二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人與人怎麼樣子彼此相安、共處,這個是https://read•99csw.com未來的,未來的事情要這個樣子,這個樣子就是到了「中國文化」,這個就是中國文化。中國文化原來是起於家庭,老話嘛就是孝悌,或者說是父慈子孝,或者說四個字,四個字是什麼呢?它就是「孝悌慈和」。「孝、悌、慈」,還有一個字叫「和」——「和」就是和平、和好、很和氣,「孝悌慈和」這四個字。我這麼看,我這麼推想,到了社會主義,恐怕就要大家都來講究孝悌慈和,推講敬老啦、撫幼啦、兄弟和好啦,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搞好,這是未來社會主義裡頭的問題。自然,人對自然的問題還是有,可是退居第二位了。這個我就謂之「中國文化復興」。
梁:空想的社會主義,他們的心是很好,不過他們沒有想到,沒有清楚社會的發展、歷史的發展,自然會到那一步,自然會要到社會主義。馬克思主義所以叫科學的社會主義,它是認為客觀的發展就要走到那裡。
中國文化的特色在這個地方,中國文化的特色就是重視人與人的關係,它把家庭關係推廣用到家庭以外去,比如說他管老師叫師父,管同學叫師兄弟,九_九_藏_書(笑)如此之類,它總是把家庭那種彼此親密的味道,應用到社會上去,好像把那個離得遠的人也要拉近,把外邊的人歸到裡頭來,這個就是中國的特色,中國文化的特色。這個特色一句話說,它跟那個「個人本位,自我中心」相反。跟「個人本位,自我中心」相反,那麼它是怎麼樣子呢?它是互以對方為重,互相以對方為重。
艾:將來西方文化、西方的社會還是演變成中國,以現在歷史階段來說,西方社會應該向東方、應該向中國學習一些什麼?
艾:空想的,就是法國……
梁:歐文啊,英國的歐文,傅立葉,他們有三個人。
梁:這個剛才算是已經說出來了。
艾:其實您的這個推想,跟當年《東西文化及其哲學》那本書,所表示的差不多了。我自己還是信服您這個說法是對的,按邏輯推出將來的發展,是應該如此。不過我還有一個想法,我覺得現代化這個過程,或者說是理智化這個過程,跟「人之所以為人」,就是無論是印度文化,或是中國文化的「人」,是有衝突的、有矛盾的。您覺得四個現代化這個計劃對中國文化有無什麼害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