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三章 她不是白雪公主 第六節

第三章 她不是白雪公主

第六節

「是啊,老太太。這一向就只吃蒸雞蛋,豆腐,冬瓜湯。」
《雷峰塔》《易經》的人物也多,但分成上下部后,各有偏重,氣氛和諧,就並不顯得衝突。而且人物是隨著情節出場的,並不是單純地列表,於是他們的身上就有了種生活氣,即使記不住誰是誰,但他們站在一起,輕言細語,就集體構結了一種氣氛,一種大家族的意味,顯得和諧糜麗,彷彿看電影。
然而我始終以為《雷峰塔》《易經》《小團圓》要好,雖然是英文寫作,然而那種溫柔敦厚的老中國味道十分濃郁,雖然不能像《金鎖記》那樣精緻幽細,張氏的味道卻是足的,彷彿聽大家族的人聚在一起戚戚察察地咬耳朵,有著鴉片的冷香。
但或許是因為之前有《私語》,後來又寫了《小團圓》(從信上看是一九七五、七六兩年間寫的),題材相類,不犯著再譯一次。她自己也說過《小團圓》其實就是《易經》的一小部分再加上愛情故事。
文中絮絮地記述著傭人何干秦乾等帶著孩子們在月夜裡講白蛇傳奇,男佣人們在房裡打麻https://read.99csw.com將,父親新娶的姨太太帶她去餐廳里吃飯,蛋糕上的奶油齊著鼻子高,還有,過年時去二大爺家拜年,每次背「商女不知亡國恨」,二大爺就拭淚……
「過來讓我看看。噯呀,老何,這兩個孩子比我自己的還讓人歡喜。多大啦?都吃些什麼?」
最後一次提及則是一九六四年五月六日的信:「《易經》始終賣不掉,使我很灰心。」
相較之下,《小團圓》開篇即寫港大,寫戰爭,羅列了許多異國風情的名字與人物,簡直就是一本點名簿,卻又都沒了下文,看起來倒反而有一種異鄉的「隔」的感覺。那些學生的形象更加單薄而突兀,還不等記住名字這人物倒已經不再出現了,完全不符合小說寫作的基本原理。
〖琵琶每回見老太太總見她坐在床沿上,床簾向兩旁分開,就跟她的中分的黑錦緞頭帶一樣。她在雕花黃檀木神龕里傴僂著身體,麵皮沉甸甸的,眼睛也沉甸甸的,說話的聲音拖得長長的。
《雷峰塔》寫的是張愛玲去香港念書之前的故事,背九_九_藏_書景是天津和上海,永遠困在某一座房子里,永遠是類似的面孔在私語。父母,弟弟,姑姑,舅舅,眾多的表兄妹們,秦干,何干,王發,志遠,父親的姨太太,甚至繼母,繼母的母親與陪房……所有的人物都是瑣碎、稔熟而親切的。即便是涼薄自私的父親,她也一邊藉著主人公的口說「我要報仇」,一邊又忍不住要代他找理由:「學校里三四百個女孩子,差不多人人都跟父親鬧彆扭,不然就是為鴉片,不然就是為姨太太,不然就是又為鴉片又為姨太太吵。」
熟悉張愛玲作品的讀者,在她早期的散文和小說里都早已讀過這些人物和故事,重看時會覺得親切,彷彿讀故人筆記。然而對於新讀者,尤其是外國的讀者,卻只怕沒有多少吸引力,難怪張愛玲一直抱怨「賣不掉」。
這是她說給琵琶的最後一句話,之後寂滅無聲。然而這一句卻無疑將她的形象照到了極亮處,仿如煙花竄起,照亮黑夜。書中寫:「淚水刺痛了琵琶的眼睛,洪水似的滾滾落下,因為發現無論什麼事都有完的時候。」
九-九-藏-書然而從張愛玲寫給宋淇夫婦的書信看來,這幾本書的寫作順序卻恰恰是反過來的。
乍一看覺得沒什麼,細一想卻令人忍俊不禁——老太太問起孩子的食單,何干本是照直答的。然而老太太家早已窮了,備不起鴨舌湯,便冠冕堂皇地說「鴨子不當時了」。難得何干也知機得快,立刻識趣地改口說吃冬瓜湯了,老太太便有了底氣,派頭十足地吩咐老媽子去備菜了——真真寫活了一個沒落貴族老太太又窘迫又要擺排場的微妙心理。不是經過的,編也編不出。
主人公叫琵琶,很明顯是張愛玲自己的影子。寫她四歲到十八歲的經歷。十八歲的張愛玲還沒有遇見胡蘭成,所以書里只有人事沒有愛情,可以想象不會多麼吸引人。
但是已經決定了譯成中文,為什麼一直沒有譯或者沒有譯完它呢?從六四年兩稿英文版完成至九五年張愛玲過世,中間整整過去了三十年,這期間張愛玲已經再度火遍海峽兩岸,如果有人知道她手上有這樣兩部書稿,絕不至於「賣不掉」。
「鴨子現在不當時了。」
再後來,在上海,又九*九*藏*書是不同的親戚,親戚家的姨太太,滿堂的兒女,新的人物新的故事,看著卻只是周而復始。故事的最後一章,弟弟死了,而她送別了陪伴她整個童年與少女時代的保姆何干,這回是真的「完了」——《雷峰塔》便在那裡倒掉,而《易經》則從這裏開始了。
「沒大變,老太太,蒸雞蛋,豆腐,鴨舌湯。」
早在一九六一年二月,她已經決定了要使用《易經》的書名,而且九月的時候已經打完了字,只是有許多地方待改。到了第二年,已經在考慮譯成中文的事。
但文字是好的。看似隨意的對白也極有趣味,比如寫何干帶著琵琶和陵姐弟兩個去給親戚老太太拜年時的一段:
那時候的琵琶也就是愛玲不過才七八歲,卻已經深諳一個「完」字了。這一章「完」后,他們一家子上了船,經過黑海洋綠海洋,一路到了上海,而我這部《張愛玲傳奇》也才剛剛開始。
整個故事說穿了就是加長版的《私語》,人物多,情節細,沒有太強的故事性,只是記錄生活的真實,或者說,回憶的真實。整個前七章都講的是在天津的故事。七read.99csw.com章過去了,一家子才動身到上海,再之後才是我這部《張愛玲傳奇》的開篇。
六三年六月二十日的信中,她寫:「《易經》決定譯,至少譯上半部《雷峰塔倒了》,已夠長,或有十萬字……下半部叫《易經》……把它東投西投,一致回說沒有銷路。」
秦干是女主人從娘家帶來的陪房,仗著自己服侍的是少爺,總覺得高人一等似的,一直代這嫡子對琵琶發號施令,理由永遠是「他比你小」,讓琵琶生了不少悶氣。然而當她辭工離去時,叮囑了陵少爺一大番話后,又轉向琵琶說:「我走了,小姐。你要照應弟弟,他比你小。」
書里的每個人物,哪怕只出場一兩次,或者早早就走掉了的,也仍然形象鮮明。比如弟弟的保姆秦干,只在天津的故事里出現過,可是已經給整本書尤其是弟弟的身上打了烙印。
熟讀張愛玲作品的人,大多應該同我一樣,先看到《對照記》,隔了許多年才知道有《小團圓》,並且為了它的真偽好一陣子擾攘;再過幾年,才看到《雷峰塔》《易經》
「要廚房給他們做這些菜。」老太太吩咐一個老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