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不讀《古文觀止》

不讀《古文觀止》

既然古文就是散文,一種茹爾丹先生說了四十多年的、人人都能寫一點的東西,為什麼唐代有古文運動,宋代也有,明代有前後七子的復古,各自大張旗鼓,好像不如此則散文亡呢?原因很多,其中之一是爭奪論壇的領導權。所以古文運動的第一件事是找對手,先前的對手是駢文,後來的對手是時文。然而,有諷刺意味的是,時文,或後來之八股文,正是唐宋古文的衍生品。要將一點點意思敷演成一大篇,中間的技巧,總結起來,就是八股。孔子曾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著名的《師說》,幾乎就是以此為題寫成的八股文。
When I walk along with two others,they may serve me ahttps://read.99csw.coms my teachers.
A student is not necessarily inferior to his teacher,nor dose a teacher necessarily be more virtuous and talented than his student.
韓愈《師說》里的名言,「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羅經國先生的英譯是:
「古文」有多種意思,作為文體的古文,是唐代叫起來的。實際上,就是散文。以前的散文,只是實用的文體,六朝前後發生了文學的自覺性,那第一批為文章而文章的作者,寫的是駢九_九_藏_書體文。駢文雖好,要經過艱苦的練習才寫得出,謀生不暇的寒士們,哪有那種從容呢?唐代的古文運動,把寫散文升為專門的技藝,文人自此多矣。且有不止於技藝的地方,按韓愈等人的說法,寫古文,還有裨於世道人心呢。
一比,原形就露出來了。韓愈的文章,大抵如此,但以他為代表的(狹義的)古文,修辭是非常出色的。今天的學生,當然最好能多讀一點老祖宗的文章,但教師應當講明唐宋古文的長短,該學的是古人的修辭本領,至於邏輯嚴密,那是古文所短,只能向別處訓練。還以《師說》為例,「師」的定義混亂了好幾次,在韓愈以為無所謂,今天的學生卻不可不察。
明代,選家特別多,當時的人,以為是極盛了,沒想到清代的https://read.99csw•com選家比明代還多,沒想到當代的選家比清代還多。且說清人編的文選,有兩本聲勢最赫,一是康熙讓徐乾學編的《古文淵鑒》,一是代表桐城派主張的《古文辭類纂》。但流傳最廣的,既不是官方教材,也不是文豪的選本,而是兩個村塾編的《古文觀止》
吳楚材、吳調侯教書教得高興,把課業編輯起來,竟成比肩《文選》、《唐詩三百首》的暢銷書。命名為觀止,但從他們在《自序》里說的話看,二人並沒有什麼狂妄的念頭。實際上,《古文觀止》的流行,一大原因是選心的隨和,連駢文也選了幾篇,不像前後一些選本那麼壁壘森嚴。
古代文章,中學課本里有好多,質和量,對中學生來說都足夠了。最好的辦法是當作口耳記誦之學,大聲念熟。九-九-藏-書千萬不要想裡邊有什麼微言大義。那是沒有的。再進一步,更好的選本,代表一種經典風格的,有王伯祥先生的《史記選》,網羅眾美的,有王力先生主編的《古代漢語》。特別是後者,比《古文觀止》好得太多,可惜不那麼流行。
古代的好文章,在史部、子部的多,在集部的少。修養好的文人,寫起傳記、政論之類,往往非常非常好,同一個人,要「做文章」,寫一篇「古文」,公諸同好,傳諸後世,就要苦心經營,描眉畫眼起來。——文章是應該經營的,可惜古文運動的趣味,和八股實在相去不遠。
二吳選的是古文,但他們沒有辦法不受時文的影響。《左傳》本是事多話少的史書,《古文觀止》從《左傳》里選了三十多篇文章,算是推崇至極了,選的卻幾乎都是議論,九_九_藏_書這便有應試文字的影子在後面了。八股如酒,越醉越要喝,越要聲稱自己沒喝酒。如當今的作文教學,若說骨子裡仍是八股,教育部一千個不答應,人民教師一萬個不答應,若說不是,那又是什麼呢?
《古文觀止》本是初學者很好的讀本,它的毛病,是有一點八股氣。八股並非一無是處,裡邊的組織技巧,有高明處。假如時下文章,缺少那種訓練,我一定全力推薦《古文觀止》,可惜,八股恰恰是今天過剩的東西。又《古文觀止》的精神,是非禮勿視,比如它不選諸子書,因為庄墨荀韓這批人,不合正道,記了他們的主張,一不小心,流出到應試文章里,就要倒霉。而在今天,這就顯得單調了。
名文、名言是那種我們無力旁觀的事。換個環境比較一下。孔子那句話,有理雅各的英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