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不讀《三字經》

不讀《三字經》

現在的孩子背背《三字經》,自然無傷大雅,因為他們有其他的讀物(儘管讀閑書的時間越來越少了),有電視可看(儘管那上面的人,越來越常作兒語),還可以打遊戲,裡邊也有對話(儘管沒人懂得說的是什麼)。
古人給孩子提供的精神食糧,是壓縮餅乾。最早的《倉頡》《史籀》之類,四言一句,情有可原,因為那是識字課本。後來說故事、講道理,為什麼也如此乾巴巴呢?古代羅馬的年輕學生,可以讀到荷馬、米南德、維吉爾的改編段落,還把那些場面,自己一五一十地表演,我們為什麼沒有讓孩子讀……讀什麼呢,在有三國西遊之類的小說之前,還真沒什https://read.99csw.com麼可讀的。
這是什麼?只有聽教師講了。古代的小學生,在達到能自己看《史記》的程度之前,沒有什麼故事可讀,而我們知道,讀故事是想像力的訓練,——幸好古人有祖母,會給孩子講些怪力亂神的故事,村裡有社戲,聲色俱全。
後來就有了《三字經》了。裡邊的道理,和《太公家教》或更早的蒙書,大體一樣,只是每句少了一個字。可惜近代外力橫來,打亂了我國文化的進程,不然,顯然可以期見的,是會出現《二字經》,甚至《一字經》,直至大道無言的無上境界。
不知內情的,會以為古代編教材者,和https://read.99csw.com今天的人一樣,是恨小孩子的。其實不然。至少,在古代拿《三字經》給兒子開蒙,比今天拿《三字經》訓子,更有慈愛之心。
《三字經》有什麼不好?沒什麼不好。我們不能怪《三字經》裡邊的道理陳腐,那畢竟是好幾百年前的東西,換我們今天的類似教材(比如各種新編三字經),放上幾百年,豈止陳腐!我們也不能說古代的蒙書內容單調,它們是為古代社會而編的,你不能指望孔門四科里有什麼物理化學。
古代蒙書,有的書名也是親切的,像用糖果把人哄過來,然後對他說,監獄歡迎你,寶貝。比如有一本《小兒語》,作者聲稱「諧九-九-藏-書其音聲,如其鄙俚」,是專門為小孩兒編的,「使童子樂聞而易曉」,打開一看,卻是「一切言動,都要安詳,十差九錯,只為慌張;沉靜立身,從容說話,不要輕薄,惹人笑罵」等等;還有《小學詩》,總該是「床前明月光」之類了吧?卻是「自古重賢豪,詩書教爾曹。人生皆有事,修己最為高」。
古人難道厭惡敘述的過程嗎?或許還真有一點。唐宋之際,最流行的發矇讀物是《太公家教》,作者說編這小書,「討論墳典,簡擇詩書,依經傍史,約禮時宜」,幾乎是無所不包的寶典,結果呢,只有兩千多字,句子也只能如「巢父居山,魯連海水,孔明盤桓,待時而去」,便九-九-藏-書這樣,還被指為淺陋。做孩子,一大樂趣是翻開一本有趣的書,像進入一個新鮮的世界,那裡面的一字一句,都讀得心跳,這樣的樂趣,古時的孩子有嗎?我有點懷疑了。
《三字經》是供背誦的,而問題在於,古代的教師,並沒有同時給孩子提供豐富有趣的讀本。但即便是用來背誦,背《三字經》也不如背些更複雜的文本,因為語言的訓練就是頭腦的訓練,只有複雜的句子,才能發展條理。有的人說一句話想半天,想出來的卻和前面的話不搭界,在我來看,此人如非領導,就是他小時候的塾師唯恐孩子不懂,只對他使用簡單句。
四字一句,還有人嫌多。朱熹寫過一篇墓志銘,全篇三言,「read.99csw.com朱氏女,生癸巳」云云,只用了四五十個字,就把人家的一生說完了。我不相信,寫作者如果對題目有任何熱情,會簡略如此。他的學生陳淳編的《啟蒙初誦》,全篇三言,是《三字經》的先聲。為什麼用三言呢?他解釋說,兒童不能說很長的句子,——還有更奇怪的理由嗎?
如果說有什麼意見,那就是,古代的蒙書,幾乎沒有一種是供閱讀的(《二十四孝圖》或許是個例外)。有名的《幼學瓊林》,裡邊講了不少人事,然而是這樣講的:
「王衍清談,常持麈尾;橫渠講易,每擁皋比。尾生抱橋而死,固執不通;楚妃守符而亡,貞信可錄。溫橋昔燃犀,照見水族之鬼怪;秦政有方鏡,照見世人之邪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