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詩禮發冢

詩禮發冢

薄葬派的兩位祖師,是墨子和莊子。墨子論薄葬,舉了五大理由,而沒有提及盜墓,莊子就大講盜墓故事,這讓我們猜測,掘墓蔚然成風,大概在戰國早期。春秋時也有掘墓的,但都是政治原因,戰國時鐵器逐漸普及,老百姓不懂政治,只想發財,挖起國君的墓來,興緻盎然,以至《呂氏春秋》里說,「無不亡之國,無不發之墓」。
假若天不佑善人佑考古,如此簡薄的皇甫謐墓忽然在明年發現了,要不要發掘呢?當然要,有《孝經》呀,正可與現存的西晉寫本殘卷對照。何況皇甫謐帶到墓里去的很可能是《古文孝經》,而《古文孝經》流傳中間失蹤過一陣子,可疑的身世,幾可一掘九_九_藏_書而定,想一想就令人興奮,如此好東西,怎麼捨得不挖出來?
晉代學者皇甫謐最主張薄葬。他曾自訂葬制,希望自己死後當天就埋掉,選不毛之地,挖一個卧榻大小的坑,不設棺槨,裹以粗席,把土一填了事。至於隨葬品,平生之物一概不要,除了一本《孝經》。
曹操墓,若按史書的記載,可用於歷史解釋的資料,幾乎沒有什麼。但此人太機智,未免令人不服氣,試想一代代這麼多人,若鬥不過一個人的心眼,鄴下阿瞞,將竊笑于地下。所以,曹操墓是一定要找到的,也遲早會找到的,說不定,能找到好幾個呢。
皇甫謐主張薄葬,最重要的理由就是怕人挖https://read•99csw•com。他吩咐家人把他的墓填土至與地平,再把原先的舊草鋪好,除去痕迹,最好連家人下次來也找不到。這樣的仔細,已不太像是埋葬死者,而介於軍人埋雷與海盜藏寶之間。
這位曹操,挖過別人的墓。陳琳罵他親臨指揮挖梁孝王的墓,又在軍中設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可能有點誇張,但總是有影的事。漢末黃巾、董卓亂后,諸陵無不發掘,骸骨拋散,有不堪言者。這樣的亂世,再起什麼高封大殿,無異於發邀請信。
實際上,歷代屢有盜曹墓的傳說。特別是三國評話聽多了的,討厭曹操,恨不得把他挖出來暴屍,所以也有胡亂挖一挖,便宣稱掘了九_九_藏_書曹操的墓,以圖快意者。然而可信的卻沒有。帝王陵墓受人關注者,莫過於曹操,這麼多賊惦記著,也沒找到,直把反曹派氣得罵他「生前欺天,死後欺人」。
曹操倡薄葬,也是不得已。從曹操的詩文看,生死之事,始終縈懷,嘴硬時會在白天說「不戚年往,憂世不治。存亡有命,慮之為蚩」;心軟時難免在晚上想「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一邊要喪事從簡,一邊又希望別人「時時登銅雀台,望吾西陵墓田」。他的心事,只有自己知道了。
只是以曹操的身份,總有無法簡省處。比如曹操墓按東漢制度,墓上有祭祀用的寢殿,後來曹丕覺得太惹眼,把殿屋拆除了。祭殿沒了,基礎或當有九_九_藏_書跡可尋,既曾有殿,墓的規模也可以想見。這麼大的一個墓,要從世人眼皮下藏起來,實不容易。一種可能是,曹操墓「因高為基」,也就是曹丕墓的「因山為體」,把墓隱藏在山勢中,封土雖厚,也無突凸。時間一長,就找不到了。曹丕墓不是也沒找到嗎?一種可能是,在亂世被人胡亂挖過了,盜墓賊或不詳其主名,或不欲張大其事,證物流散,曹操墓也就消失了。
第三種可能,便是今天正在挖的,確是曹操墓。葬者,藏也,古人埋古人,前面說過,有如藏寶的。曹操墓是大寶藏,所以按規矩,先有藏寶圖(《魯潛墓誌》)出世,循著圖這麼一找,再狡猾的曹公,也只好向用經濟思想武裝起來的當代九-九-藏-書人服輸。
問題是,曹操的遺願,他的後人執行得如何?曹操的大兒子曹丕,給自己安排的後事更加從簡,而且採取措施,防備後人有所變更。曹丕縱不能完全遵從父親的遺令,相去也不會遠,曹操的薄葬,應當是實現了。
帝王的陵墓防護嚴密,但賊之為賊,在於難防,如漢文、漢武,剛剛埋好,就有人去太歲頭上動土。那些大陵,小賊辛苦一夜,只如跳蚤在牛身上叮一下,若說大發掘,還得大將軍。在曹操之後,西晉的陵墓毀於劉曜、石虎,東晉的毀於侯景,唐陵有溫韜,宋陵有劉豫,明有李自成,清有孫殿英。在曹操之前,東漢的帝陵讓董卓、呂布挖了,西漢的讓赤眉挖了,秦始皇的陵墓,遇到的則是項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