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寓禁於徵

寓禁於徵

又如梁朝曾遇侯景之亂,秘省圖書被燒光了,但文德殿的書保存下來。蕭繹把這些書運到江陵,又陸續收羅,至有圖書十四萬卷。到西魏軍攻破江陵,蕭繹把十四萬卷書一把火燒光,說,讀書太多,才有今日,所以要燒掉。梁元帝蕭繹寫過很多書,算是大文人,這樣一個讀書人,居然焚書,是將知識視為私有,雖然可憐,更是可惡。那麼,太平盛世,有沒有燒書的呢?有,其中規模最大的,就是乾隆焚書了。乾隆的心術,在康熙和雍正之間,深沉不如康熙,狡險則遠過於雍正。他也算是讀書人了,但皇帝的讀書,往往和你我不同,切不要一見皇帝愛書,就引為同調,那是危險的事。
牛弘以後,書的運氣並未好轉。牛弘勸隋帝搜訪圖https://read.99csw.com籍,隋朝的幾個皇帝,也是這麼做的。待到隋亡之際,王世充把東都幾十萬卷書,用船運上長安,在三門峽翻船,全部漂沒。以後每過些年,國家大亂一次,圖書也跟著被洗劫一次,或為灰燼,或為塵泥,百年收藏,只要一次兵燹,就澌滅無遺了。
秦皇焚書,意在鉗制思想;亂民或軍士燒書,不過以其易燃,燒起來痛快,或少數人怨恨上層社會,恨及書冊,也是有的。還有一種燒書人,本是愛書的,如朱淑真死後,她的父母把她的遺稿一把火燒光。朱淑真的父親也是讀書人,他燒女兒的詩稿,大概是以為女兒讀書長見識,反而使自己鬱鬱不樂,這也算是傷痛過深吧。
奇怪https://read.99csw•com的是,在後人眼中,一套《四庫全書》,竟成了乾隆的功績。我們沒聽說哪一本書,是虧了四庫才得流傳,只知道幾千種書,在修四庫時被銷毀了。四庫藏在閣中,讀書人見不到,故沒聽說哪個讀書人利用過四庫,只聽說乾隆說話不算數,本來搜求圖書時許諾發還,卻沒有發還,致使民間的一些珍貴藏書,從此不見陽光二百年。
皇帝再三督責,各省雷厲風行。已經獻過書的,最先倒霉,然後是書店和眾所周知的藏書之家,都被檢查。不只圖書,就連碑刻,只要有違礙字樣的,能改刻的就改刻,改刻不盡的就磨毀。這場禁書運動進行了十幾年,一共銷毀圖書三千余種,十幾萬部。中國民間藏書,從古以來https://read.99csw.com,沒有被掃蕩得這麼徹底的,秦皇做不到,戰爭也做不到。
乾隆三十七年,下詔征書。那時,已經有過好多起文字獄,誰也不願送貨上門。乾隆知道是怎麼回事,在四庫開館后,下詔打消人們的顧慮,說得既誠懇又動人:「文人著書立說,各抒所長,或傳聞互異,或記載失實,固所不免,果其略有可觀,原不妨兼收並蓄,即或字義觸礙,如南北史之互相詆毀,此乃前人偏見,與近時無涉,又何必過於畏首畏尾耶?朕辦事光明正大,可以共信于天下,豈有下詔訪求遺籍,顧于書中尋摘瑕疵,罪及藏書之人乎?」這些話,本是大家想說而不敢說的,現在皇帝說了出來,人們感動得掉眼淚。士民歡欣,踴躍獻書,不到一年,數以萬計。乾隆一看https://read.99csw•com書徵得差不多了,便變了臉,下禁書令,要各省將有違礙字義的書,「請旨銷毀,或在外焚棄」,特別是明代私人著述,筆墨妄議的最多,「正當及此一番查辦,盡行銷毀,杜遏邪言,以正人心而厚風俗」。不僅檢查已經呈獻的書,還要各省到民間查繳違礙之書,有敢不繳的,治以藏匿之罪。
毀滅知識的樂趣,可能僅次於,甚至更強於獲得知識的樂趣。人類出一個阿基米德,不知要攢多少好運氣;要殺死一個,只需兵士之一擊。有印刷術之前,古書都是抄本,能聚幾百卷,便謂書城;東漢皇家聚書六千車,既是舉國之力,又是多少代人的心血,至董卓亂后,王充收撿殘卷,只得七十車。那些書燒的燒、扔的扔,或馬踏為泥,或兵士取用,大者做帷蓋,小的便https://read.99csw.com做了包裹。
章太炎的《哀焚書》,痛罵乾隆之餘,又說焚書終不能保固江山,而只是得意於一時,斧柯之伐,其則不遠,早晚還是要結賬的。總的來說,章太炎是對的,但若說焚書無用,也不盡然。每一次焚書,都對人的頭腦產生著影響。就拿發明「寓禁於徵」的乾隆來說吧,他至今的名聲還好得很,這便是焚書的功效之一了。
隋代牛弘,曾說書有五厄。第一厄是秦皇焚書,第二厄是王莽垮台後的長安之陷,第三便是董卓、郭李之亂,第四是永嘉之亂,第五是西魏攻破江陵。這千年裡,圖書遭難,不可勝計,牛弘說的五厄,只是其最著者。上古圖書,經過一次次掃蕩,百不存一,我們今天能見到的,只是其中一小部分;就這一小部分,還有三成是偽書,三成是輯逸,隻言片語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