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莫入冤谷

莫入冤谷

另一個坑卒的大人物,是項羽。項羽先是坑殺了二十萬投降的秦軍,後來又坑殺襄城等地的軍民。如果坑殺是非常困難的事,他當會考慮別種屠殺方式,之所以後來屢次坑殺,大概是因為易於得手吧。
秦國東征,最強硬的敵人是趙國。先敗給趙奢,又敗給廉頗,秦兵為之喪氣。十幾年後,為了爭奪上黨,兩國再次開戰。最後,趙軍被困在長平的狹谷中。秦王親赴河內,動員軍民;十五歲以上的男丁,都徵發到長平一帶,阻斷趙軍的救援。關東的大國,盡作壁觀,誰也不出援兵。趙軍被圍一個多月,糧儘力窮,只好投降。這四十萬降卒,秦將白起「乃挾詐而盡坑殺之」,只留下二百四十名年齡幼小的,遣回趙國以宣示秦威。
https://read•99csw.com勝、吳廣,說過一句中學生都熟悉的話:「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按秦律,徵發的兵士若不能剋期到達戍地,都得處死。那麼,假如九百戍卒中,沒有陳、吳這樣的人呢?他們或許會逃亡,或許,而且更為可能的,會趕到戍地去領死。
唐人議論白起事,曾說「周王漂杵,致天之罰;白起誅降,行己之意。是以七百之祚,仍加姬氏;杜郵之戮,還屬武安」。意思是周武王伐商,也殺了許多人,但那是恭行天罰;而白起殺降,是自己擅作主張,所以周朝享祚七百年,而白起終被賜死在杜郵。這個就是為君上諱,而胡說八道了。白起的坑卒,既是自己的主意,read.99csw.com也合秦王的心意。范雎獻給秦昭王的方略之一,是不要僅「攻其地」,還要「攻其人」。如白起者,正是執行這一方針。
殘忍如白起,坑殺四十萬人後,心中還是有些不安。他以後一直不願意同趙國作戰,或許有迴避內心衝突之意。最後他被秦王賜死,死前說,我坑殺了數十萬趙國降卒,也是該死啊。他死後,諸侯置酒相賀,那時的人已視白起為凶神,甚至傳說他的眼珠不會轉動,和正常人不一樣。而長平,從此成為非常有名的地方。山西高平,多有丹水、冤谷一類的地名,亦是後人同悲之意。李賀曾在長平撿到箭頭,寫了一首詩,有句「蟲棲雁病蘆筍紅,迴風送客吹陰火」,最是寫照。
有一次,項羽攻下外黃,https://read.99csw.com惱恨當地人的抵抗,命令全城十五歲以上的男丁,到城東集合,準備盡坑殺之。這場屠殺,后被一個十三歲的小孩攔下了。而究其本末,項羽下這樣的命令,是知道人們必會服從的。可以想象,外黃人儘管知道是赴死,還是會去城東的;且人之將死,言行俱善,多半還會很講風度,扶老攜幼的,算是活得困窘,死得從容。
當年小孩勸住項羽的理由,是如果殺降,以後便沒人投降了。三國時的何晏,也力論白起坑卒這樣的事,可一而不可再,因為人們一旦知道必死,就不會俯首就死了。但我們看到的事實,卻不是這樣的。坑卒之類的事情,確實一而再再而三地發生了。
稍微運用一下想象力,便可知道降眾被坑殺的場面。人人https://read.99csw.com都在等待奇迹或幸運降臨自己,等待領袖從別處出現。這是一群被命運感壓垮的人,絕望壓過了恐懼,幻想又壓過了絕望,最後唯一留給他們的「幸運」——按他們的理解——是與眾偕死,而且做伴兒的還不少呢。坑卒只是極端的例子,便是在日常生活中,人們也每每允許自己做下各種或愚或惡的事,只要能對自己解釋一句「這又不是我自己」。
道理之一,坑殺要得手,被坑的人一定要多,活埋一個人是很難的,坑殺十萬人,就容易多了。這個道理,以前講過了,不多述。道理之二,是反抗往往比赴死需要更大的勇氣,特別是當反抗需要挺身而出、赴死只需跟隨眾人的時候。
反抗還需要個性,赴死只需一種態度;反抗還需要智力,而赴死是最愚read.99csw.com昧的人也會做的。
這便是我們熟知的長平之役。後人疑惑的是,坑殺四十萬之眾,如何能夠得志?這不像秦皇坑儒。一是幾百人,一是幾十萬;一是儒生,一是軍人。當時秦軍臨陣之數,也不如降卒之多,難道這些人就不反抗嗎?史書對坑卒的過程沒有記載,只說白起「詐而盡坑之」。但就算是騙入死地,總不能騙得趙卒自己給自己挖個坑,把自己活埋了吧?
所以,有人或懷疑降卒並沒有那麼多,或以為當時必有搏鬥,而史書失記。但史無明文或暗示的事,我們只能當它沒有發生,不然就無史學可言了。而別的例子告訴我們,一夜坑殺四十萬眾,不但可能,且不很難。
這個判斷,是否違反常識?老話說「除死無大事」,難道以死博生,不更符合常識?且看另一種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