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隔膜第三十一

隔膜第三十一

司法總長羅文干「金法郎」一案導致王寵惠內閣出現危機。在這個好人內閣辭職前夕,幾位重要的閣員自王寵惠以下,如教育總長湯爾和、外交總長顧維鈞、內政總長孫丹林、交通總長高恩洪等人,齊集在顧維鈞家中,商議應付羅文干被捕事件,其中以湯爾和的態度最激烈,主張全體辭職援助羅氏。王、顧比較溫和,因湯為醫學博士,王對湯說:「你是醫生,你只知道救人,我是政治家,我的目的是救國!」書生論政,一時傳為笑談。
陳濟棠跟胡適說:「讀經是我主張的,祀孔是我主張的,拜關岳也是我主張的。我有我的理由。」他認為生產建設可以要科學,但做人必須有本,這個本必須要到本國古文化里去尋求。胡適說:生產要用科學知識,做人也要用科學知識。陳說:「你們都是忘本!難道我們五千年的老祖宗都不知道做人嗎?」
西安事變發生后,何應欽竭力主張轟炸西安城,由於馮玉祥反對,他放棄計劃,但仍派飛機去西安城外轟炸,宋美齡害怕蔣介石生命有危險,勸其不進攻西安。但宋一走,何改變主意,繼續命令軍隊向西安進攻。宋憤怒地責問:「何總司令,你怎麼又下令進攻了?你這不是存心要謀殺他嗎?」何應欽火冒三丈:「你婦道人家懂得什麼國家大事,不許你管!」
蔣光赤的革命小說出版,革命者中幾乎沒有人看。大家對蔣和他的文字,對一般新文學,都懷有很深的成見。陳獨秀翻一翻《少年飄泊者》,說道:「雖是熱天,我的毛管也要豎起的。」
胡適在北大當校長時,學生們鬧學潮,到辦公室把胡適包圍住,胡適說:「你們再不離開,我一個電話打出去,你們就要被捉起來。」
胡適好談政治,而所談多攪渾水。他曾站在軍閥一邊厚誣國民黨,引起社會輿論和青年學生的不滿,老資格的國民黨人張難先批評他說:「軍閥橫行,賴政治家以糾正之;政治家卑污,賴學者以糾正之;今學者又復加如斯,則吾國之苦百姓將再無寧日矣。」而軍閥和北洋政府也對他不感興趣,吳佩孚的軍師白堅武警告他說:「我以私人朋友的資格,盼望你今後言論要審慎些,要提高些。」湯爾和在北洋政府里任教育部長,也以朋友身份勸他說:「我勸你不要談政治了罷。從前我讀了你們的時評,也未嘗不覺得有點道理。及至我到了政府裏面去看看,原來全不是那麼一回事!你們說的話幾乎沒有一句搔著癢處的。你們說是一個世界,我們走的又另是一個世界。所以我勸你還是不談政治了罷。」
西安事變后,蔣介石對何應欽戒心日重,他決心用陳誠代替何應欽。何攬權過多,蔣就對他說:「敬之啊,你兼職太多,怕忙不過來吧,我還是保舉一人來接替你的軍政部長職務吧。」何答道:「不,我忙得過來,忙得過來!」
梁啟超自戊戌亡命日本后,接受新思想洗禮,與乃師齟齬日多。康有為以保皇保教祀天配孔諸義硜硜自守,梁氏則頗不以為然:「孔學之不適於新世界者多矣https://read•99csw•com,而更提倡保之,是南行北轅也。」
袁世凱把孫中山請到北京,給以總統般隆重禮儀相待。一個多月時間,談話十余次。孫每次講話,袁總是隨聲附和,謙恭異常。孫說要實行「耕者有其田」,他亦不加思索,連聲贊同,以至孫起了疑心,問梁士詒,梁沉思片刻答說:「先生為南方人,總統為北方人,南方多大地主,北方為中小地主,因此先生主張耕者有其田,總統並不覺得有何不可。」孫聽后恍然,打消對袁的疑慮,對袁說:「十年之內,大總統非公莫屬。」「希望您當十年總統,十年之內我築成鐵路二十五萬里,您練精兵五百萬。」
1919年冬,毛澤東在北京大學打工。工作之餘常向大學教授、學生領袖們請教,但遭受白眼之辱。幾十年後,記憶猶新,他跟人說,當時不僅傅斯年、羅家倫這樣跟他年齡相當的學生領袖,「沒有時間聽一個圖書館助理員講南方土話」,就是胡適這樣的大學教授,也「竟不肯屈尊回答一個小小的圖書館助理員」。
抗戰時期,重慶歌樂山保育院分成兩派,一派是擁護宋美齡的正統派,一派是改革派。在一次歡迎宋美齡的會上,出現了兩條不同的標語:一條是「蔣夫人——我們偉大的媽媽」;一條是「蔣夫人——我們要飯吃」。
韓羽的漫畫,在筆法上,狀如童畫。張中行曾對韓羽說:「人家都說你的畫像小學生畫的。」韓羽回答:「你也讓他畫一張來看看。」
汪曾祺說他的老師沈從文的小說有重造民族品德的意思,但多年來不被理解。沈如此說:「我的作品能夠在市場上流行,實際上近於買櫝還珠,你們能欣賞我故事的清新,照例那作品背後蘊藏的熱情卻忽略了,你們能欣賞我文字的樸實,照例那作品背後隱伏的悲痛也忽略了。」
1933年,章太炎的高足吳承仕辦《文史》雜誌,又研究唯物辨證法,引起一些老教授的嘲弄,包括他的同門錢玄同。錢寫三字聯「普羅學、唯物觀」給吳承仕,吳不明其意。錢說加上你的《文史》,不就是「普羅文學,唯物史觀」嗎?長著肥碩大頭的錢玄同曾說:「頭可斷,辨證法不可開課!」魯迅說:「何妨賭肥頭,抵當辨證法。」
清朝末年,維新與保守較量頻繁,當朝大學士倭仁反對招考學習天文、算學的人員,其理由是:凡學問都以中國為最好,根本用不著向外國去學習。他以病傷為借口,堅辭派他擔任的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的職務。另一位大臣徐桐也對西學極為仇視,他住在東交民巷,府宅與使館相鄰,做一幅對聯說他「與鬼為鄰,望洋興嘆」。
1943年11月,憲政協進會成立。憲政運動成為上流社會中的清議,如王世傑所期望的,「給此種人以發言機會,無形中亦可減少社會怨氣」。高論盈庭,而對現實問題毫無干預能力。黃炎培說:「如一群饑民,不思眼前如何得食,而爭研究明午之菜肴如何方為精美。」
1932年,潘蘭珍與九九藏書陳獨秀吵架回家,她與陳獨秀已生活了兩年多,並不知道自己的丈夫就是陳獨秀,平時只管叫他「李老頭」。她年僅24歲,比陳獨秀的大兒子小10歲。陳獨秀被捕,成為社會上的重大新聞,她與娘家人也整日談論不休。她甚至說:「陳獨秀太自傲了,這回免不了殺頭!」潘蘭珍的父親從街上買回一張報紙打開一看:「陳獨秀已押到南京受審。」下面是陳獨秀的照片。潘蘭珍見到照片,一下子驚呆了:「原來陳獨秀就是我老公!」
錢鍾書、吳組緗是同窗學友。在一次同學會上,兩位八旬的老人擁抱在一起,吳說:「你的著作里什麼都有,就是沒有自己。」事後錢寄了一套《管錐編》給吳:「我的書,你都沒有讀懂!」
臧克家在余心清家遇到一個老人,肥胖的身子要把藤椅衝破。余介紹說:「這是李烈鈞先生。」臧對這個民國元老、赫赫有名的將帥說:「久仰了。」余為老人介紹說:「這是新詩人臧克家先生。」李雙眼緊閉亂點頭:「唔,唔,大狗叫,小狗跳跳。」詩人心中起火又不好發作,後來對余說:「以後對不懂新詩的人,千萬不要再做介紹了。」
王小波談到中國知識分子的榜樣時,說他想起了陳寅恪、馮友蘭這樣的教授。對陳教授,他想到,後者窮畢生精力,考據了一篇很不重要的話本:《再生緣》。王小波說,想到這件事,他並不感到有多振奮,只是有點傷感。
徐桐保守頑固,對一切洋玩意兒,一概深惡痛絕。有一次看到他的兒子,已經做到刑部侍郎的徐承煜叼著雪茄煙從他面前走過,立刻勃然大怒,訓斥道:「我還活著,你都這樣;我死了以後,一定稟明閻羅王,讓你胡服騎射作鬼奴。」並罰兒子跪在太陽底下暴晒。
范旭東興辦實業,抵制外貨,雖在經濟十分困難的時候,對於工人的福利設施仍很重視,例如辦了食堂、醫院、小學、宿舍、補習學校等。有一次黎元洪總統到其廠參觀,稱讚他們的工人福利辦得好,說:「工人吃的饅頭,面很白,同我吃的一樣。」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清廷被迫起用袁世凱,下罪己詔,開黨禁,解散皇族內閣,任「袁總理」,榮慶充任顧問大臣。此時袁世凱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榮慶卻贊他:「忠義之氣猶見眉宇」。
1917年張勳復辟,康有為沐猴而冠,再行跪清之禮,梁啟超指責康為「首造逆謀」,是「大言不慚之書生」,而康有為在事後更指斥梁曰:「鴟梟食母獍食父,刑天舞戚虎守關。逢蒙彎弓專射羿,坐看日落淚潸潸。」
1945年晏陽初在一次與蔣介石的會面中說:「我們人民遭受了21年的內戰,他們流盡了鮮血。現在該是為農村的大眾干一些事情的時候了。」蔣介石說:「你是個學者,我是個戰士。」他說,等他消滅了共產黨之後,要聘晏陽初為全中國鄉村改造運動的領導。晏陽初說:「委員長,如果您只看到軍隊的力量,而看不到人民的力量,那麼你會失去中國。」
魯迅曾說,正read.99csw.com義都在他們那一邊,他們的正義和我們有什麼相干?而這麼說說,也會有人怒目而視,因為群眾是他們的,同志也是他們的,我又有什麼們?好,就說是和我不相干吧,於是我成了個人主義者。
1950年,楊榮國出任湖南大學文學院院長,楊樹達感到疑惑不解,當有人告訴他廣播電台已經廣播,他居然不信:「肯定是廣播員念錯了!楊榮國先生的特點不就是錯別字多嗎?這樣的人怎麼能當文學院院長呢?」他找校長李達,李達權力有限,最後楊樹達給毛澤東寫信,詳敘他對楊榮國的看法,毛沒有回信。唐麟告訴楊樹達:「今日教授,當以思想為主。」楊老先生才明白毛不回信的原因,於是「自悔孟浪,遂再奉書」,以求毛的諒解。接到楊兩封信后,毛回信說:「違教多年,最近兩接惠書,甚為感謝。所論問題,先生在第二封信里已作解決,我以為取這種態度較好的。」
宋子文是一個怪物。作為顯赫的宋氏家族的長子,他在哈佛大學接受了最好的教育,「思想,說話和寫字時都喜歡用英文而不喜歡用中文」。1945年冬,宋出任行政院長兼最高經濟建設委員會主席,何廉將戰後五年經濟建設綱要送交宋,宋子文看到這份綱要時對何說:「但這是用中文寫的。」他問何有沒有英譯本,何廉說沒有,宋就要何廉為他譯一份英文本。
張國燾初到鄂豫皖根據地,就指揮紅軍戰士打了幾次勝仗,一時有中央來的「賽諸葛」美譽。有一次,獨立團的官兵打勝仗后回駐地,沿途農民向戰士祝賀,看見張國燾坐在轎子里,有人以為張是被俘的土豪,說:「為什麼不把他四腳朝天?」或者說:「好一條白肥豬!要值串把大洋吧!」戰士們搶著糾正說:「不要瞎說,他是我們的中央。」
蔣廷黻問公認的漢代史權威楊樹達先生:「楊教授,你能給學生和我正確扼要地講一講漢代四百年間都發生過什麼事,漢代重要的政治、社會和經濟變化如何嗎?」名聞天下的楊先生面有難色,表示自己從未想過這些問題,書中沒有討論過。
邢寶齋為段祺瑞家僕,對段的發跡不以為然,常在外人面前提起,他當年在段父軍中當管帶,段也隨在身邊。當時段祺瑞一天到晚鼻涕拉塌的,挺不起眼。邢寶齋實在看不上他,就說:「你這叫什麼少爺呀!一點也不愛乾淨。」可段總不改,邢氣極了,就說:「你這個鳥樣!」邢總說這些事,有人聽得不耐煩了,便說:「你不是看不上他么?他如今驚天動地,而你如今還得上街賣笤帚。」這句話把邢寶齋堵得沒話說,只好結結巴巴:「咱也不知道他有這一天呀!早知如此,也對他好點呀!」
魯迅曾有「救救孩子」的說法。20年代,高長虹跟魯迅鬧翻,因魯迅在45歲時說自己老了,高認為這是「精神的墮落」。高長虹借魯迅的話問:「不再吃人的老人或者還有?救救老人!!!」
倫敦事件后,康有為認為,把自己的名字與孫中山聯繫在一起,是一件極冒險的事。他的read.99csw.com弟子麥孟華還據此事件把孫斥為「盜匪、會黨分子,使中國丟盡了臉的人。」
宗白華對郭沫若有知遇、提攜之恩,郭與田漢接識也通過宗白華。世人皆以為三人為知己。50年代初,舒蕪到北京來,在什剎海玩時,遇見無所事事的宗白華,很激動地跟表兄聊天。中間問表兄:「最近見到郭老沒有?」宗白華長嘆一聲:「唉,我這樣的閑人,哪能去打擾人家『為人民服務』的時間呢?!」
1931年9月,東北民眾抗日救國會成立,決定組織赴京請願團。到南京后,與天津學生請願團一起到中央軍校見蔣介石,高崇民慷慨陳詞請蔣率兵北上,收復東北失地。他說:「東北人民對促成統一、保衛國土所作的努力,對得起中央,而中央在敵寇入侵以來,不發一兵,不作明確抗日表示,一味依賴國聯,使敵寇得寸進尺,侵略無止境,中央何以對得起東北人民?」蔣面紅耳赤,老羞成怒,說:「東北失掉,東北人來請願還可以,天津並未丟失,天津學生來請什麼願?」如此一來,請願團更加憤怒,群情鼎沸,呼喊叫罵之聲,不絕於耳。
1918年冬,李大釗和一些人在北京大學建立了「馬克思主義研究小組」,第一次集會是在沙灘紅樓北大圖書館主任辦公室舉行的。成舍我也去參加了這一次集會,散會後他跑到第一宿舍(沙灘北大東齋)把帽子一扔,對幾個熟人說:「中國的布爾什維克今天開成立會了。這個主義是『你的是我的,我的還是我的』的主義,我可不贊成。」此後他就沒有去參加過。
南北議和期間,孫中山的民國政府已無意約束袁世凱,同盟會早已分崩離折,無法發揮作用,大多數人如黃興等極力主張跟袁妥協,汪精衛則懷疑孫中山有名利思想,「當面斥孫公」,諷刺孫中山說:「你不贊成和議,難道是捨不得總統嗎?」
郁達夫帶王映霞到新加坡生活,王很是不安,因與王喜歡交遊的性格頗有抵觸,郁達夫對她說:「這裡是一個新的所在,你沒有什麼人認識,我要和你在這裏終老。」王讓他給她找工作,郁達夫就說:「你既覺得太閑空,不會去找些白米來數數?」
辜鴻銘在北大教授會議上說:「如今沒有皇帝,倫理學這門功課可以不講了。」人們以為他復古倒退,是守舊人物。張勳復辟的時候,辜在外交方面很賣力,梁敦彥保薦他做外部侍郎,張勳說:「辜鴻銘太新了,不能做侍郎。」
戊戍政變之初,張元濟赴賢良寺謁見李鴻章,勸說「中堂一身系天下之重,如能剴切敷陳,或有轉移之望」。李嘆氣說:「小孩子懂得什麼!」張元濟被慈禧革職,永不敘用。兩年後,八國聯軍入京,李鴻章由兩廣總督調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慈禧想用他來與洋人議和。李經滬北上,張元濟求見李,勸他不必再為清廷效力,李又斥之曰:「你們小孩子懂什麼!」
陳獨秀在獄中,監獄方面不允許其保外就醫,而且不準親屬探監,不準通信,不準讀書看報。陳絕食鬥爭,才漸漸放鬆一些,他抗議「你九九藏書們執行惡法,我拼老命也要反抗。」典獄長說:「惡法勝於無法。」陳獨秀說:「惡法就要打倒。」典獄長說:「我無權打倒它。」
早在1895年,孫中山和康有為就聯絡過。那時孫中山正在準備廣州起義,他派陳少白到上海去找康有為。陳少白正好和康有為住在了一個客棧,僅僅一房之隔,於是孫中山的特使和康有為有過一次「頗歡」的談話,談的全是如何推翻帝國政府之事。但到政變失敗,康梁出逃,孫中山有意與康有為合成一股力量時,康有為的回答讓孫中山吃驚不小:「今上聖明,必有復辟之一日,余受恩深重,無論如何不能忘記,惟有鞠躬盡瘁,力謀起兵勤王,脫其禁錮瀛台之厄,其他非余所知。」
宋教仁臨終前致電袁世凱,對其寄予殷切的期望。章士釗說宋是「至死不悟」,他對袁世凱所代表的中國根深蒂固的專制力量實在是認識不足。在上海時,陳其美要他提防暗殺,他還狂笑說:「只有革命黨人會暗殺人,哪裡還怕他們來暗殺我們呢?」許多朋友來信要他多注意安全,他都以為是謠言。
大革命失敗后,陳獨秀埋首于文字學,而站在黨內鬥爭圈外。這種態度使其敵人說他為了驕傲,輕視他們,不屑與他們鬥爭。彭述之說他保持「東方人的政治道德」,不合於近代鬥爭之用。
留學法國里昂大學,學成歸國的哲學博士張競生,於1920年2月上書陳炯明,提倡計劃生育。他在倡議中說:「一國的強盛,不在人口繁多,而在於人人都是有人的資格。」他強調節育,節育的目的在於優種,此時陳炯明有兒女十餘人,接到此書後,認為是諷刺自己,斥為謬論,並對身邊的人說:「此公大概有神經病吧!」
1898年,章太炎因參与維新被通緝,逃往日本佔領下的台灣,任台北日報記者,俞樾耿耿於心。後來章太炎剪辮子,發表系列仇滿言論,更為俞樾所不能容忍。1901年,適逢章太炎到蘇州東吳大學任教,來拜望老師,俞樾藉此怒斥道:「聞爾游台灣,爾好隱,不事科舉,好隱則為梁鴻、韓康可也。今入異域,背父母陵墓,不孝;訟言索虜之禍毒敷諸夏,與人書指斥乘輿,不忠。不孝不忠,非人類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對於這段痛罵,章太炎一方面搬出清學太祖顧炎武,從經學角度進行辯駁,一方面寫下《謝本師》一文,表明自己的政治態度,並毫不客氣地責問其師:「何恩于虜,而懇懇遮蔽其惡?」
郭嵩燾是近代中國第一個派駐國外的公使,在當時前所未聞。人們難以接受,朝野上下,一時議論紛紛,郭的故鄉湖南,風氣更為閉塞,大名士王闓運編了一幅對聯諷刺他:出乎其類,拔乎其萃,不容於堯舜之世;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何必去父母之邦。在長沙準備鄉試的考生,不僅燒毀了郭修復的玉泉山林寺,還揚言要搗毀他的住宅,開除他的湖南省籍。老友劉坤一也質問他:「何以面目歸湖南?更何以對天下後世?」當時只有李鴻章理解他,稱讚他:「七萬里之行,似尚慷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