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小麥文化圈的討論話題

小麥文化圈的討論話題

關於麵食,我的人生經驗中其實還有其它的有趣的話題,在地質隊的時候,終日在大山裡格外無聊,炊事員就把饅頭做成雄性生殖器,蒸發后,一根根的,拿在手中比原來的饅頭吃起來又方便又順手,形狀也是有趣味得多,且也蒸得透徹得多,取名曰:狗條。早餐大家買飯的話語一般改成這樣子了:來兩根狗條,兩兩稀飯,一勺榨菜。如果是總部來了女幹部勞動,那就會有戲看,炊事員一定要問:來根長的呢還是來根粗的?大家就起鬨:啊,快來根長的吧!粗的也要一根!炊事員就大聲喊:好呀——長的——粗的——狗條各一根!

2、饅頭與文化

麥子蛋白質含量高,其韌性就好,適於制麵條,有勁道;麥子蛋白質含量低,面就少韌勁,多蓬鬆,適於做饃、麵包和餅乾。中國農民因為均田制,麥子一半自食,餘下才是出售與交公,自食則既吃麵條,也要吃饃,就選那蛋白質含量中的麥子種,可吃饃,可吃面——實際上中國政府收到糧倉去的新鮮麥子,看上去是麥子,但是吃起來其千差萬別,不可想像。如小偃4號與小偃24號,或齊魯系列——它們的區別大呢——政府弄得滿倉五穀雜糧,政府不知,壓出的麵粉只宜於一般民用,無法投入食品工業生產。所以,中國的麵包、餅乾生產商,還是要到美國、加拿大進口麥子。不是中國沒有麥子,而是雜糧倉效應造成的。
唉,好的人生愛情,這三個層次循環往複,直至終身——那最後一籠饅頭揭示,愛情之美真的是像泡松的饅頭柔軟溫馨幸福的啊!
知識https://read.99csw.com分子又不解,他們認為,WTO美國麥子會打敗中國麥子,中國農民承受不了。其實中國農民賣與不賣麥子,已經無所謂了,就算6角一斤的麥子,一千斤才600元。我在山東了解的是,差不多麥子夠口糧,賺的是二季的玉米錢。即使每口人有百斤麥子多餘,一家五口也只是多出五百斤麥子,所以,知識分子說話就是放屁!根本不關WTO的事,中國如果永遠是這麼一個糧食收購法,就得永遠到美國、加拿大買麥子做麵包。不過,在山東有一些地方是按麥子功能種植了,如齊魯17號……俗稱麵包麥,他們成片種植,收割,賣給麵粉廠,如半球牌麵粉,很快就成為名牌。因為,它只告訴你一聲,適於做饅頭,做起來就是好饅頭。

4、饅頭與麵條的麥子種屬

好吃的饅頭,卻是烤的。冬天外面下雪,鑽塔裏面生起了火爐,爐壁暗紅,暖融融的,這時候在鐵絲架上,大家爭著烤饅頭,有個開水泵的女工負責把你的饅頭烤好,吃那層烤焦的皮,你會幸福得要死,可惜這個女工一頭枯發,其貌不揚,但那是山中歲月呀。只有在山中,你才會感到性別危機,因為在山中,蚊子都是公的呢。
物理的過程是可以量化的,而化學的過程則十分微妙,它更多是一種感覺,一種源自於情緒的體量,化學就是要用生命的味道相融合,去激活與壯大對方的每一個情感分子,糖化主義則是其中的一種主宰力量。為此,多少個饅頭製造者不幸栽了跟斗,因為情感的發酵過度,饅頭的結九_九_藏_書果就會發酸,而發酵稍顯不足,饅頭又不能徹底泡松,拿捏准這麼一個度數可以窮盡天底下的饅頭大師,因為愛情這三個層次是在失智環境下進行的,誰若能夠理智把握,那就必然終止化學反應——做饅頭難道不需要失智么?有時候你用鼻子代替眼睛看看它的味道,說不準就成功了。
一個愛情可否完成,取決三個階段的完全性,要把愛情真正地做大,第一個階段的水面揉合不可取巧或過急而減少次數,這種枯燥乏味的令男人們不耐煩的搓揉恰是愛情的基礎,基礎的牢固性將決定著愛情的終生質量,「愛情大計,質量第一」,揉好面是關鍵的第一步。因此,你這面就得跟水這麼來來往往嘮嘮叨叨擁擁抱抱,面確實揉好了,發酵是下一個關鍵過程。如果感情沒有發酵,面跟水在一塊毫無激|情,沒有粘性,相吻也不會激發對方體內分泌荷爾蒙,就是生命中沒有那一種酸酸的物質,水還是水,面還是面,這饅頭是一場失敗。自此我們知道,化學的層次是愛情的形而上層次,為什麼這個世界上有那麼多的人同床異夢?那不過是愛情完成了第一和第三的物理層次,中間缺少了一個化學層次,最後一把火是把面蒸成了一個死麵糰,而沒有做成饅頭。
初到北京,住小庄,近有山西人的刀削麵館,俺天天吃刀削麵,嗝一口的刀削麵氣,放一串的刀削麵屁……
談了半天饅頭,卻沒有談發糕,發糕在過去的歲月里,是不能忘懷。發糕是切成棱形的,它是蒸好后切,甜,多是放的糖精,若放真糖做發糕,那味道就好了。發糕、稀飯、九-九-藏-書酸蘿蔔葉菜……那也是很好的。
去年到黃河上,在墾利縣賓館住,餐餐吃饅頭,開始很喜歡,後來就想吃米飯,但不敢造次,好容易人家給你饅頭吃呢。後來才知道,山東人就喜歡吃面,吃饅頭。於是也才知道,雖然湖北離山東並不遙遠,餐飲卻是稻麥相別了。
吃稻子與麥子的人是不同的,至少臉上是可以表達的。麥子硬于稻子,吃麥子,因磨成粉,反而不必使勁嚼,所以北方吃麥群族的臉長,南方吃米飯,咀嚼次數多了,嚼咀肌發達臉就圓,長相是不相同的。黃河事實上是小麥的黃河,從渤海灣到黃河源……從小麥到青稞,這樣一條黃河的吃法,它是小麥文化的策源地。它是碾子與擀麵杖的文化,那金黃色澤,我永遠的黃河歲月——不朽的大地。我是說,新文化有必要把一個小麥文化談透了,這是一個主題,它是北中國的基本文化特徵——為什麼一個吃饃的群族,到改革開放以後,它的出走與闖蕩輸給了吃米族?饃袋子與米袋子……誰更有出走心理或出走的價值取向?
我當年讀《呂梁英雄兒女傳》,作家寫到一個地主階級的女人,忽然在一個人民群眾面前撩開衣襟:露出一對雪白饃饃的乳|房……
麻將饅頭確有小資情調,湖北是在90年代初盛行,用它蘸煉乳吃,一餐吃幾十個。那一段時間的麵食有點亂來,令人眼花繚亂。一般而言,我是喜歡吃牛肉粉的,而且就是武昌的牛肉粉,百吃不厭。對武漢人那般痴情的熱乾麵我並談不上熱愛,估計還是因為武漢人太喜歡吃芝麻醬了。
終於在去年去到了呂梁山,又在山上吃饃read.99csw.com——忽然想起塵封歲月里的想像,一笑,原來這呂梁的饃饃就是圓的,是仿照著那一對生命之泉造的。那一刻我吃著饃,想著少年時的一次閱讀經驗,心情真是別一樣的。

1、蒸饅頭的愛情全過程

麥子是早年從中東傳入我國的,原是水生植物,傳入中國時,那時候中國人沒有後來那麼死板,就也拿到旱地種,結果是比水植產量高。麥子長得好,是在西部,如青海貴德縣,光照好,畝產麥子(與年降七次雨生長同步)可達到一千斤。將來的好麥子,是黑麥子。可惜了,俺跟麥種專家李璋(李振聲的學生)好有一聊,卻忘了合影。
我喜歡吃有彈性的饅頭,小時知道工廠哪個食堂的饅頭好吃,哪兒花捲好吃,哪兒包子好吃。我記得是機關食堂的饅頭好吃,那白案師傅據說市裡有高人來或開人代會,他還是要去出席宴會製作的。熔煉食堂的包子好吃,專做二兩一個的大包子,卻是酸菜粉條餡的,就是好吃,發糕是機修食堂的好吃。
女人是水,男人是面,和在一起,就揉成韌性彈性親密性十足的麵糰,這是一個面溶於水而水滲于面的物理過程,它是一個初級的,有若男女相擁抱的階段,這個階段是一個良好的出發點。事實是這樣,如果水永遠是水,面永遠是面,那就不會發生故事,它不會構成饅頭的形式。水面結合,它們之間就會有一種酸性物質——酵母菌(荷爾蒙)擴張,世俗的人類把這叫做感情的培養。這一個階段自然是化學的,事實上男人與女人或曰水和面的距離無間之後,他們就會增加激素分泌,愛情進入到化read.99csw.com學的第二層次。進入化學層次以後,感情的發展對於溫床的需求,就會要求增加熱量,進入物理的第三層次。
我對其抱有質疑,饃饃就是饅頭,在江南地區的饅頭,都是長方形的,雖然也是什麼叫法都有,叫它饅頭、叫它饃饃卻都是一樣發麵蒸出的長方形的東西,我困惑得要死,寫錯了吧?應該是一對雪白的肉包子才對呢。我們這裏的包子,才與乳|房的形狀相似。
以後,糧食就是一種礦源,是食品工業之礦源,對它的精工篩選就十分重要。就現在的情況來看,政府還是不敢放棄糧食控制,這完全都是三年飢餓症恐嚇了的。
小資饅頭登上歷史舞台以後,我就再也沒有吃上好饅頭了。90年代以後,就是吃過兩次饅頭。一次是我從西安、延安……轉了一大圈回來以後,四處鼓吹羊肉泡饃,還去糧店買八五富強粉,那糧店的人見我面生,不賣我八五富強粉,我就一定要買,糧店的人就說:哪只能整袋賣。我就買回一袋八五富強粉。這種情況是極少的,南方一般來說,就是一次買10斤麵粉,那還可能是南方的北方人。買回這麼多麵粉,就只好蒸饅頭吃。我每餐做一個肉片湯,或燉排骨湯……總之是蒸饅頭了。是小型的半小資饅頭,一兩一個的。一氣將一袋麵粉吃完,就告別饅頭。
吃食堂,特別喜歡吃油炸饅頭。後來發現,食堂並不正經要製作油炸饅頭,舉凡放鹼多了,成了黃饅頭,剩饅頭——一切的劣等饅頭,一鍋油炸,再提價一分,買者涌躍。發現這個規律——俺心裏產生過一場危機——怎麼搞的原來是這樣?

3、關於麻將饅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