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藏書

古清生

古清生
收藏

客家(-)

古清生,客家人。祖籍江西,出生在湖北。曾從事地質勘探、宣傳和專業寫作等公職,1994年辭職到北京從事職業寫作。他以其地質隊員的姿態步入流浪寫作,將流浪、生命、寫作融於一體,創造出奇特的充滿個性化的行走文學文本。主要著作有散文集《男人的蛻變》、《漂泊者的晚宴》、《風中的身影——古清生自選集》,紀實文學《漂泊北京——一流浪作家進京的自白》,長篇小說《追殺索羅斯》、《古巷道》,政論集《中國可以說不》(與人合作)等。最新作品有《味蕾上的南方》、《食在江湖》、《徘徊的魚》。

作品總覽,總共12筆
  • 人生就是一場覓食

    人生就是一場覓食

    《人生就是一場覓食》是一本行萬里路只為尋覓美食的文化隨筆。美食作家古清生半生為了行走,而行走為了美食。走遍名山大川、尋常巷陌,只為找到原汁原味的正宗鄉土美食。中國飲食文化,博大精深,既在食府酒店,更在市井民間,而同一道菜的不同做法更是千姿百態。人生不在於追求何等榮耀,只要吃飽喝足一樣能夠體會幸福美滿的人生。不管你多富有,不管你官多大,都是一個肩膀上扛個腦袋,都是兩隻筷子一個碗,民以食為天,走到哪裡都是這個理兒。

  • 味蕾上的南方

    味蕾上的南方

    食是中國歷史上最豐富的文化載體之一,中國在漫長的五千年歷史中積淀起來的食文化,用一生的時間也寫不完。食文化既有地域性,也有普適性,跟地理、氣候、農耕、習俗、移民等自然環境與人文積淀相關,而不僅僅局限於表面的美崙美奐,它們既是一種慾望的張揚,也是一些慾望的轉注和慰藉。本系列叢書的作者試圖以邊走、邊看、邊吃、邊寫的獨特方式來詮釋中國食文化的精髓。其飲食文字最大的特色是能將其化為一盤盤或油汪汪或清淡淡的菜肴,同時夾雜著淡淡的鄉土氣息。

    本書將目光聚焦在江南秀美水鄉所造就的精緻美食上,一簞食,一粒飯,不經意的吃,其味蕾靜靜地熏染在鄉味小居,其感覺卻融入了「鄉愁是味覺上的思念」這樣的美麗文字中。

  • 坐在黃河岸邊的小鎮上品飲

    坐在黃河岸邊的小鎮上品飲

    聽老地質員古清生先生談論飲食,你會發現飲食之道不在文人雅舍,不在賓館餐廳,而像油茶花那樣,在民間自然地蓬勃,自然地開放,自然地美麗。那挑惹你食慾的方式,同樣妙合自然。

    ——周澤雄

    古清生身兼業餘廚子和專業食客二職,更終年客串旅行家,走南闖北,吃喝寫作兩不耽誤 。果然筆下風光,色香味俱全。  

    ——童志剛

    在文字中領略美食,紙上的味道另有魅力。味蕾上的故鄉,展示的是古清生切身的美食體驗,濃濃的情懷裡我們聞到了「菜根香」。

    ——樸素

    古清生很適合談吃。這老兄一吃得饞,二吃得野,三有吃手舞足蹈,四吃而忘色,五先吃后喝。有此五樣,資格就齊了,且聽他自我吹噓。

    ——陳村2005寒食后

    沿著黃河品飲,是...

  • 大嘴吃八方

    大嘴吃八方

    文章攬四海,大嘴吃八方,行走的體驗,美食的檄文,在色香味文中體驗美食文化的饕餮盛宴,在苦辣酸甜中書寫行走人生的風情萬種。

    作者用靈動智慧的語言蒸、炸、炒、煨、燒感悟之情調,煲人生之滄桑,令人在品美味、嚼美元、流連歲月與市井風情之際精神大爽,胃口頓開。獲得一種酣暢淋漓的閱讀享受。

    令人一讀而笑,笑而後嘆;同時,該書也充分體現出一種新歷史小說的特質;對古典人物的現代解讀,對歷史場景的忠實「解構」,對傳統敘事方式的創造性承襲,對當前歷史小說創作的顛覆生反叛。

  • 徘徊的魚

    徘徊的魚

    食是中國歷史上最豐富的文化載體之一,中國在漫長的五千年歷史中積淀起來的食文化,用一生的時間也寫不完。食文化既有地域性,也有普適性,跟地理、氣候、農耕、習俗、移民等自然環境與人文積淀相關,而不僅僅局限於表面的美崙美奐,它們既是一種慾望的張揚,也是一些慾望的轉注和慰藉……

    本書是作者的一些看似怪誕的聯繫與思索,骨子裡張揚了作者對工業化以及快餐文化張開血盆大口吞噬鄉村飲食的原初、細緻、差異之美的憂思與反抗。

  • 美食最鄉思

    美食最鄉思

    鄉愁是味覺上的思念。寧靜悠遠的南方,文章中細細地閑說歲月,童年的夢想,學生時代的遊戲與種植,一切都固化為悠然美境,讀著,時間也是香醇。作者用靈動智慧的語言蒸、炸、炒、煨、燒感悟之情調,煲人生之滄桑,令人在品美味、嚼美元、流連歲月與市井風情之際精神大爽,胃口頓開,獲得一種酣暢淋漓的閱讀享受。

  • 路無邊,吃無界

    路無邊,吃無界

    作為美食隨筆名家,古清生一直在漂泊,為了尋覓美食,為了尋找心中的風景。

    人活著就要吃飯,人活著也同樣要行走,古清生獨居山林,天地任他悠遊。

    食物不怕平凡,平凡可以解飽,平凡可以感動。告別繁華,市井民間一樣有百般滋味,為了某次記憶中的味道,不惜跋山涉水,再度重拾。

    走遍人間山水,對於吃的渴望和這片土地的熱愛,古清生從不曾更改,讀完文字,相信讀者也能體會到「路無邊,吃無界」的那份廣闊胸襟。

  • 閑說中國美食

    閑說中國美食

    中國人吃飯,吃的是概念。或者用一種通俗的說法,吃的是文化。這使飲食問題帶有了社會性(甚至藝術性),而不再僅僅是項形而下的生理活動。文化是比油鹽醬醋、姜茸蔥花更重要的調味品。灑那麼一點點文化味精,你就能吃出別樣的感覺。

  • 陽光八萬里

    陽光八萬里

    古清生之散文、隨筆,文筆清新雋永:或走筆山水,愜意空靈;或品茗食炙,揚色生香;或點國是;或洞民心,羌不彰顯出一流散文大師的詩性真情。

    古清生,自由撰稿人,著名暢銷書作家。他以其地質隊員的姿態步入流浪寫作,流浪、生命、寫作融於一體,創造出奇特的充滿個性化的行走文學文本。他的文筆清新雋永,羌不彰顯出一流散文大師的詩性真情。本書是其最滿意的一部作品,其中收入的是作者的摩托以及摩旅考察的部分文章,它表達的是在路上的心情。

  • 食在江湖

    食在江湖

    本書記述作者對由地域等因素所形成的美食內在意義的探索,具有濃郁的自然清新風格。用平實的言語悠悠地抒寫出談論飲食的幾瓣心得,他的筆更多地觸及中國各地飲食的歷史沉澱及其所蘊含的某個地域的人文精神與居民秉性。

    邊走、邊看、邊吃、邊寫的獨特方式來詮釋中國食文化的精髓。其飲食文字最大的特色是能將其化為一盤盤或油汪汪或清淡淡的菜肴,同時夾雜著淡淡的鄉土氣息。

  • 食有魚

    食有魚

    《食有魚》是一本「在路上」的文化美食隨筆。

    美食作家古清生半生為了行走,而行走為了美食。走遍名山大川、尋常巷陌,只為找到原汁原味的正宗鄉土美食。

    中國飲食文化,博大精深,既在食府酒店,更在市井民間,而同一道菜的不同做法更是千姿百態。就拿魚來講,河魚、江魚、海魚,吃法上各有講究,要吃到最地道的民間美食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要深入民間、走遍基層,了解當地的飲食文化與結構,還要了解當地的歷史與人文,相信古清生這趟和「吃魚」有關的旅行,不僅能讓你增長見識,還能吃到最不一樣的異鄉味道。

  • 魚頭的思想

    魚頭的思想

    北京的食事,美食雜談和辣椒的言說,傾向於重味的論理,京都與鄉土,大範圍的味覺漂流,是可以治理乏味的文字肴饌。聽老地質員古清生先生談論飲食,你會發現飲食之道不在文人雅舍,不在賓館餐廳,而像油茶花那樣,在民間自然地蓬勃,自然地開放,自然地美麗。那挑惹你食慾的方式,同樣妙合自然。古清生身兼業餘廚子和專業食客二職,更終年客串旅行家,走南闖北,吃喝寫作兩不耽誤。果然筆下風光,色香味俱全。在文字中領略美食,紙上的味道另有魅力。味蕾上的故鄉,展示的是古清生切身的美食體驗,濃濃的情懷裡我們聞到了菜根香。

    古清生很適合談吃。這老兄一吃得饞,二吃得野,三有吃手舞足蹈,四吃而忘色,五先吃后喝。有此五樣,資格就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