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三部 明主昏君 十一、北魏重教崇禮

第三部 明主昏君

十一、北魏重教崇禮

所以馮太后著力培養的對象遠不只是皇帝拓跋宏一人。太和九年(公元485年),皇弟拓跋禧、拓跋幹、拓跋羽、拓跋勰等人同時被封王,馮太后就乘此機會,在平城設立皇家學館,選拔最有學問的老師,組織他們學習儒家文化。這個措施很有意義,為什麼呢?因為拓跋鮮卑人是馬上得的天下,所以早期他們的貴族子弟從小所受的教育,主要就是騎馬、射箭這類硬功夫,以及通過實戰積累的指揮經驗。對於儒家文化的精髓,他們並沒有很好的機會認真汲取和領略,所以拓跋珪才會問出「天下書籍有幾許」這樣的准弱智問題。同時,也是佛教文化在貴族中大行其道的原因之一。馮太后深諳「文化熏陶要從娃娃抓起」的道理,既然這些親王將來是北魏的棟樑,那麼把他們熏陶成「鮮卑皮漢人骨」就非常必要了。果然,這一代人成為北魏皇族中承前啟後、推行徹底改制、影響最為深遠的一代。尤其是拓跋勰,在學館中已經表現得聰明好學、出類拔萃,文章寫得一級棒,拓跋宏也特別喜歡這個弟弟,兄弟倆的關係非常好。
北魏頒布三長制的當年(公元486年),孝文帝拓跋宏開始以正式禮服上朝接見眾臣。這算是一個標誌,馮太后此後雖仍繼續臨朝聽政,但大權已轉移到孝文帝的手中。
https://read.99csw.com馮太后的另兩點貢獻,是興辦學校與尊崇儒禮,這兩點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從教育和禮儀上對北魏進行全盤儒化,或者說是全盤漢化。她比崔浩更明白一個道理,想讓鮮卑人接受儒家傳統文化,最重要的不是齊整人倫,而是需要從內部對上層貴族著力改造,這種改造或許是表面的、膚淺的、容易接受的,但恰恰是這種表面的膚淺,卻可以引發日後的連鎖反應,最終實現真正的漢化。
太和十一年,北魏又嚴格審核、統一規定典禮樂章,不屬於雅樂的全部擯棄不用。這顯然又是繼承了儒家思想極其重視音樂文化的特點,到了孝文帝統治中後期,北魏的宮廷文化已經與傳統漢族王朝非常接近了。
太和十四年(公元490年),馮太后病故於平城太和殿,享年四十九歲。從小接受馮太后諄諄教導的孝文帝悲痛欲絕,整整五天滴水不喝,大臣們極力進諫,他才勉強喝了一碗粥。馮太后崇尚節儉,遺言中強調要喪事從簡,不必設置各種陪葬器具。但孝文帝不顧高閭、游明根等人的反對,執意將陵墓拓寬六十步,以達到皇陵的規格。值得一提的是,這位文明皇太后並沒有與他的丈夫文成帝拓跋濬合葬,而是于生前自行在方山(今山西平陽北)選擇了一處墓九_九_藏_書地。
太和十年,北魏規定官員公服的等級。公服按照品位級別的不同,用不同顏色來區分,從高到低分別是朱、紫、緋、綠、青。這種等級顏色化的創意究竟是什麼時候開始的,我們已經很難考證,最大的可能性是借鑒魏晉時期的舊制。無論如何,這是歷史上第一次有文獻記載以顏色來區分品位。這一制度演變到唐宋,官服逐漸減為紫、緋、綠、青四種,所以「朱紫」、「紫蟒」也就成了高官顯貴的代名詞,所謂「滿朝朱紫貴,儘是讀書人」。
更糟糕的是,自從劉宋初年推行土斷以來,許多人為了逃避賦稅,加入可以享受免役特權的「黃籍」(與要服役的「白籍」相對),千方百計地投機取巧、偽造業績、賄賂官員,到了劉宋末年已經是積弊重重,虛假戶籍比比皆是,國家財政收入蒙受了巨大損失。蕭道成於建元二年(公元480年)接受虞玩之的建議,以元嘉二十七年的板籍為標準,重新登記戶籍,這就是南齊初年的「檢籍」。在檢籍中,政府在各地專門設立官員進行審查,對於弄虛作假者嚴懲不貸,並規定每人每天必須要查出幾個作弊戶籍。這可就是瞎搞了,有些地方的官員實在找不出非法的,就硬從合法的黃籍戶口裡挖出好欺負的,拿來充數,而那些會打官場交道https://read.99csw.com,善於逢迎賄賂的人,又再次逃脫了懲罰。蕭道成的好想法辦成了壞事,民間怨聲載道,許多被取消黃籍的百姓不服現狀,起來造反,政府蔑稱這些人為「白賊」,殘酷鎮壓,雙方矛盾越來越大。齊武帝蕭賾繼位后,一場大起義終於爆發了。
蕭道成在稱帝並頂住了北魏的幾輪進攻之後,進入了統治的平和期。可惜好日子不長久,他只做了不到四年的皇帝,就於建元四年(公元482年)去世了。
經濟方面,蕭道成也沒有太多建樹。對於士族階層日益嚴重的土地兼并現象,他試圖從皇室入手,進行控制,但由於缺乏配套的類似均田制的數字化管理,南朝的社會階層又遠較北朝複雜,簡單的政令也不會有實質性的效果。
尊崇儒禮方面的舉措,則基本是與三大制度的頒布同步進行的。太和九年(公元485年),北魏下詔全面禁止卜筮和讖緯,一旦發現,統統焚毀,私藏不報者一概處死。讖緯這個東西,我們在《縱橫十六國》中也專門介紹過,興盛于漢代,一度成為統治者維護地位的重要工具,其影響至北魏前期已經小了許多。對於亂世迭興的政權,讖緯學說是有利的,而對於北魏太武帝之後長期治世的局面它可就起不到太大的作用了,加之佛教風頭正勁、玄學日益興起,讖緯https://read.99csw•com已退居二線。北魏在這個時候又來這一招,自然是把讖緯推入了萬丈深淵。
在介紹孝文帝的事迹之前,我們先來看看與他同時代的兩位南齊皇帝:太祖高皇帝蕭道成與世祖武皇帝蕭賾。
馮太后給北魏帝國留下了太多的遺產,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孝文帝本人。從太和十四年起,北魏正式進入了太和盛世的後半期——孝文帝時代。
傳統史家多將太和年間北魏的興盛發達歸功於孝文帝一人,直到國學大師呂思勉在他的《兩晉南北朝史》中提出:「孝文之為人,蓋全出文明太后所卵育;其能令行於下,亦太后專政時威令夙行,有以致之;故后(太后)實北魏一朝極有關係之人物也。」史學界才逐漸將更多目光投向這位「巾幗女傑」。寵信「面首」與太監是馮太后最為後人詬病之處,不過安置面首的做法雖可商榷,馮太后並沒有因此影響政令的實施。相反,她的兩大面首王叡和李沖並不是所謂的「繡花枕頭」,而是很有能力。尤其是中書令李沖,在馮太後去世后依然參与朝政規劃,盡忠盡責,深受孝文帝的重用。
對於拓跋宏本人,馮太后則更是著力培養,為他編了一本專門的教材,叫做《勸戒歌》,這個東西其實很像後世的《三字經》、《子弟規》,每句押韻,讀來朗朗上口,既容易記,又有助於學習道理。九-九-藏-書馮太后一共編了三百多章,稱得上是兒童教材編寫的勇於實踐者,大約也是古往今來教材編寫者中實權最大的一位了吧。此外她又寫了十八篇《皇誥》,在宴請百官的大殿之上以詔書的形式頒布,作為皇帝學習的指南、為人的準則以及施政的綱領。
馮太后兩次臨朝期間北魏所取得的成就,我們已經敘過兩點:拓展疆域與改革制度。前者先因劉宋自身的混亂而得手,其後又因為形勢判斷的失誤而止步淮水;後者的三大制度則均由她本人親自決策和推動。隨著制度的不斷完善,鮮卑人的魏國胡氣越來越淡,而漢風則越來越盛。
蕭道成一生目睹劉宋政權由盛而衰的全過程,意識到劉宋後期諸帝以下奢靡腐敗的危害性。他即位后就以身作則,號召天下人移風易俗,勤儉樸素。宋孝武帝劉駿以來皇帝的禮服日益精美華麗,上面還佩有光彩照人的玉導,蕭道成下令將玉導打碎,類似的裝飾物也參照此例廢止不用。宮中凡是用銅製作的器物欄杆,全部改為鐵質,宮殿里不得鋪張浪費,能省則省,能替則替。他常愛對身邊的人說一句話:「假使讓我治理天下十年,我將使得黃金與土同價。」可以說是位典型的視黃金如糞土的主兒。可惜,僅僅做一些作秀式的表率,而沒有有效的措施與合理的手段,民間奢靡腐敗之風又怎麼能夠得到實質性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