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三部 明主昏君 十二、齊武帝蕭賾

第三部 明主昏君

十二、齊武帝蕭賾

問題總是多於成績,劉宋失敗所留下的弊病,蕭道成沒有解決,蕭賾也沒能解決。到永明三年(公元485年),各種問題來了一次總爆發,在會稽發生了聲勢浩大的大起義。
嚴格來說這件事情父子倆都有責任,蕭賾沒有與蕭子響很好地溝通,又沒挑好合適的辦事人員,把本來可以和平解決的問題給捅大了。蕭賾聽說派去調查的人竟然被兒子砍了,當即大怒,任命九子、隨王蕭子隆為荊州刺史,又要派淮南太守戴僧靜領兵討伐蕭子響。
富陽的一名卻籍百姓唐寓之自稱會法術,在新城(今浙江富陽一帶)聚集了四百多人,迅速攻陷了新城、富陽、桐廬等地。附近的那些丟了黃籍、對政府不滿的人聽到這一「鼓舞人心」的消息,紛紛前往投奔,唐寓之的部眾一個月中就擴充了近百倍,達到三萬之多。
蕭道成撒手人寰,蕭賾立即開始算老賬。永明元年(公元483年),他下詔誣陷戰功卓著的五兵尚書垣崇祖在江北邊境上集結力量,與荀伯玉謀反,將這兩個人都給抓起來殺了。
蕭賾吸取劉宋兄弟鬩牆的教訓,又謹遵父親臨終的教誨:「宋氏若骨肉不相圖,它族豈得乘其弊?汝深戒之。」他與同樣很有才幹,受父親喜愛的弟弟豫章王蕭嶷關係保持得不錯,對其他的蕭氏宗室也能充分信任。蕭賾在這一點上做得要比同為守成之君的宋文帝劉義隆強一些,但是也僅限於此,他容人的肚量並不大,幾個留下來的功臣忠臣都被他誅殺。
蕭道成在位時,司空諮議荀伯玉曾向蕭道成參過一本,揭發蕭賾縱容親信張景真為非作歹。蕭道成非常生氣,在蕭賾外出拜謁皇陵的時候,派人入東宮九_九_藏_書捕殺了張景真。父子的關係鬧得非常僵,多虧大臣們求情,蕭賾才逃過一劫。事後蕭賾聽說整件事情是荀伯玉在背後作梗,自然與他結下了梁子。
唐寓之的志向並不大,幾場勝利之後就覺著自己得了天命。他在錢唐就地稱帝,改國號為吳,改元興平,設置百官,以為可以和南齊分庭抗禮。結果台軍的數百騎兵和數千步兵一殺到錢唐,唐寓之就亂了陣腳——哪見過這麼勇猛的騎兵部隊!烏合之眾一戰而潰,唐寓之被俘身亡,幾萬人的大起義呼啦一瞬間就失敗了。
不曾想這回又是所任非人。胡諧之的副手、平南內史張欣泰勸胡諧之以利害關係對蕭子響的左右做好思想工作,做到不戰而屈人之兵,胡諧之偏偏不聽。一到江津,胡諧之的大軍就修築了一座城壘,擺出一副兵戎相見的樣子。
起義軍達到這個規模,跑到哪裡都會加入一些逐大流的群眾。南齊各地的守備如紙糊的一般,被這烏合之眾在統治的核心地帶打了個遍地開花。永明四年(公元486年),唐寓之的軍隊先後攻陷了錢唐(今浙江杭州)、鹽官(今浙江海寧西南)、諸暨、餘杭,並分兵向南攻陷東陽(今浙江金華),殺掉了東陽太守、蕭道成的族弟蕭崇之。
起義的根源就是「檢籍」,會稽一帶由於出現了大量卻籍人口,朝廷就下詔將卻籍人口充往邊疆服役,這一來更加造成社會的不安定因素。
半道上遇到的人卻要了他的命,此人便是蕭道成的族弟,後來梁朝的開國皇帝蕭衍的父親——丹楊尹蕭順之。蕭順之帶的軍隊本來是胡諧之的後繼,胡諧之打了敗仗后,蕭順之也不可能孤兵深入九-九-藏-書,進攻蕭子響。哪料到蕭子響卻自己送上門來,一把鼻涕一把眼淚地想向蕭順之申訴明白。蕭順之根本不聽他那一套,他在離開建康時已經接受了太子蕭長懋的密令:儘早送蕭子響上西天(蕭長懋對這個弟弟是最為忌憚的,這次自然要假公濟私一把)。蕭順之就看準機會,在演武的射堂中用一根繩索將蕭子響縊死。
沈攸之起兵時,朝廷內部危機暗伏,一時騰不出手來對付,蕭賾未經朝廷授權,就據守長江上的湓口(今江西九江附近),以阻止沈攸之東下。蕭道成得知后,十分得意地說:「這真是我的兒子啊!」
朝廷方面在整件對付起義軍的行動中毫無可圈可點之處,對付卻戶的方式更是愚蠢無理之極。許多人被迫背井離鄉,去齊魏邊境的淮水充軍,一呆就是近十年,永明八年(公元490年),蕭賾正式承認十年以來的「檢籍」制度徹底失敗,下詔所有升明以前的戶籍可以重新恢復,發配戍邊的卻戶可以返回原居住地,只不過對以後再在戶籍上弄虛作假的人要予以嚴懲。(要求政府部門承認政策的失敗往往是非常困難的,尤其是「一朝一治」的人治時代,像這幾年中國政府終於承認某些改革措施的失敗,並且著力去糾正問題,從某種意義上說至少是值得稱許的。)
蕭子響害怕,多次派使者向胡諧之解釋:「天下哪有兒子反叛老子的呢?我也不是想造反,只不過是行事粗心魯莽罷了。我願意乘單舟到朝廷中面見父皇,講明情況,接受處罰。你們何必築城捉我呢?」
戴僧靜提醒說:「巴東王年少,劉寅這幫人逼得太急,導致他做事不考慮後果。何況是九*九*藏*書陛下的親兒子,算不得大過!要是忽然興師動眾去攻打,反倒會搞得人心惶惶,那就麻煩了。我戴僧靜不敢領命。」
胡諧之和茹法亮都不理不睬,唯獨尹略說了一句話:「誰跟你這種叛父的逆子講話!」
蕭子響是蕭賾的第四個兒子,才二十二歲,力大無窮,武藝高強,又擅自選拔了六十名武士做貼身侍衛,並且與荊州的蠻族私下裡交換武器。蕭賾派長史劉寅等八人到荊州深入調查此事,蕭子響聽說有官差來檢查,心中犯嘀咕,執意要求出示詔令。官差們則咬定要先檢查,雙方爭執不下,蕭子響莽撞,一發火,直接下令綁了八個人,統統砍頭,並向父皇稟明情況。
蕭子響鬱悶地拚命哭泣,他又殺牛備酒,派人送到胡諧之的軍中,沒想到尹略收了這些吃的,全都倒到了江里。蕭子響又想與茹法亮通話,要求會見傳達詔令的官差。茹法亮並不派人前去見面,反而將蕭子響的使者關押了起來。(從這一段看得出蕭子響本質完全不壞,這事壞就壞在某些急於揚名立萬的小人手裡了。)
一連串的慘痛失敗令建康的朝廷大為震動,蕭賾趕緊派出皇城的精銳部隊——台軍前往鎮壓。
齊武帝蕭賾的很多做法本意不壞,卻接連不斷地下出昏著。齊國在他死後才真正衰亡,可衰亡的種子在表面歌舞昇平的永明末年就已暗暗埋下了。
蕭子響無心與父皇對抗,就帶了三十名左右親信,乘坐小船,順江而下,準備到建康向蕭賾講述詳情。
作為父親身邊最得力的助手之一,蕭道成稱帝后,蕭賾順理成章地做了皇太子。父親駕崩,他年紀已經有四十三歲,無論從能力還是經驗上,都是擔任皇帝的最佳年齡九九藏書。蕭賾呢,也算個合格的皇帝,他行事果斷,執法寬厚,深識大體,又和父親一樣見證了劉宋的腐朽亡國史,推崇「宮中儉,天下富」的治國理念,南齊在他的治下經濟有了一些起色。他的「永明」時代是自「元嘉」以來第二個比較穩定的時期。(著名的南朝詩歌體「永明體」就產生於這一時代。受佛教的影響,漢語音韻四聲的理論日益成熟,詩歌創作的平仄韻律就有了保障,永明體的詩歌多以五言四句、八句為主,非常接近於唐代的絕句與律詩。)南齊皇室蕭子顯所撰的《南齊書》稱頌永明的十一年間「百姓無雞鳴犬吠之警,都邑之盛,士女富逸,歌聲舞節,袨服華妝,桃花綠水之間,秋月春風之下,蓋以百數」。雖為溢美之辭,但也的確有事實根據,加上這一時期南北之間沒有什麼大規模的戰爭,而以和平交往為主,蕭賾的統治還是頗有可稱道的地方。
蕭賾心說有理,就轉移目標,派衛尉胡諧之、游擊將軍尹略和中書舍人茹法亮率領幾百台軍前往江陵,只搜捕蕭子響左右那些小人,並吩咐說:「蕭子響若是束手回京請罪,可以保全他的性命。」
齊武帝蕭賾是蕭道成的長子,據說他出生的時候,祖母陳氏(即蕭道成的母親)和生母劉氏同時夢到龍身盤踞于房梁之上,可謂大富大貴之兆。蕭道成於是給他起了一個小名「龍兒」,從中也可以看出蕭道成的「異心」。蕭賾本人從小也把自己看做匡扶天下之才,憑藉老爹的功績,很早就有所作為,在宋明帝平定劉子勛的作戰中又立下大功。蕭道成掌握大權后,他被封為鎮西長史、江夏內史、行郢州事。
蕭子響被惹毛了,組織了自己所養的勇九九藏書士以及府上兵士兩千多人,親自到長江堤上駐防,兩軍一交戰,台軍大敗,「目中無人」的尹略戰死,胡諧之等人都乘了單艇逃走。
台軍戰鬥力雖強,軍紀卻很糟糕,攻入錢唐后,不但拘押了大量卻籍民眾去服役,還大肆搶掠城中的百姓。蕭賾聽說后,馬上下令問罪,台軍軍主、前軍將軍陳天福被斬首,左軍將軍劉明徹被免官削爵。
「檢籍」失敗之外,蕭賾大約還有另一個大遺憾,那就是巴東王蕭子響在擔任荊州刺史期間鬧出的亂事(荊州在整個南朝期間就是禍亂之源,誰給擱在那裡誰就「瘋狂」)。
接著輪到車騎將軍張敬兒,這傢伙就死得更冤枉了。他的妻子經常夢到全身發熱,每次一有那種夢,張敬兒總會發達一把,非常怪異(其實也不奇怪,很可能只是身體某方面的疾病的體現,碰上一些巧合而已)。他就到處對親朋好友誇耀,而且還添油加醋講一些更離譜的夢,比如他說自己夢到家鄉的樹長到天頂。這些夢話被一名太監傳到蕭賾那裡,就成了不臣犯上的罪證,恰好又有人報告蕭賾,說張敬兒還經常和蠻族人打交道,蕭賾終於起了疑。他在會見群臣的宴席中當眾捉拿了張敬兒,宣布了一堆捕風捉影的罪名,將他與他的幾個兒子一併處死。這麼一個開國功臣就白白死在做夢上頭了。(總體上看,齊武帝與宋明帝正好相反,後者是對兄弟多疑,對臣下寬厚,齊武帝則是對兄弟寬厚,但對臣下十分地不信任。宗室之間矛盾重重固然會導致內亂,但皇帝至少還有一批可用之人,如果對人才也不能放心使用的話,那就很難有所作為了。僅憑這麼一點,我們就可以斷言南齊一朝的格局也不可能大到哪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