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三部 明主昏君 十四、一歲三號亂齊廷

第三部 明主昏君

十四、一歲三號亂齊廷

荒淫方面他遠追劉駿、劉子業父子,與祖父寵幸過的霍妃私通,將她改換名姓,稱為徐妃,重新納入後宮。他的皇后何氏同樣荒淫,蕭昭業的親信楊珉是小白臉,帥得掉渣,她就整日里與他廝混,甚至同床共枕。她伺候蕭昭業的功夫也是一流,以至於蕭昭業被她弄得服服帖帖,對她的淫|亂行為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說罷,蕭賾自以為放心地咽了氣。王融還想做垂死掙扎,下令讓蕭子良的兵士守衛宮門。好不容易得掌大權的蕭鸞豈會錯過良機,他以先帝敕令的金字招牌一路暢通無阻地沖入大殿,扶立蕭昭業即位,命左右將蕭子良攙扶出去。大殿上群臣都被蕭鸞的氣勢震住,沒有一個敢發表不同意見。
蕭昭業玩了不足一年,即被斬殺,其餘寵妃也一同被殺。蕭鸞假傳太後手諭,廢蕭昭業為郁林王,迎立蕭昭業的二弟、新安王蕭昭文,改元延興。
蕭鸞繼續施壓,過了幾天又要求誅殺蕭昭業寵幸的太監徐龍駒,罪名是禍亂朝政。皇帝也沒法子,人家是輔政啊,心中可是恨透了這個堂叔祖,暗中與中書令何胤密謀,準備除掉蕭鸞。蕭諶和蕭坦之生怕禍及自身,想來想去覺得蕭昭業沒前途,徹底投靠了蕭鸞。兩邊的流血衝突是不可避免的了。
蕭賾的猶豫不決對各方而言都是一種煎熬。起草遺詔的中書郎王融因為寫得一手好文章,受到蕭子良的賞識,有意擁立蕭子良。他的做法是,乘著蕭賾彌留之際,自己起草一份遺詔,寫明將皇位傳於蕭子良。起草完畢,他穿上軍裝,站在中書省的門口攔截太孫東宮的衛隊。
齊武帝在永明十一年(公元493年)的北伐大計還沒實施,他自己就一病不起九*九*藏*書。皇帝的後事擺上了檯面,這時候的形勢稱得上是微妙之極。
蕭子良執政經驗豐富,蕭賾守湓口時,他就是得力助手,以後又在地方上做官。南齊建立后,他多次上疏陳述政見,雖然不是所有的見解都被皇帝採納,但卻深得寵愛。而且,蕭子良把許多有才華的人都招攬到府中,探討學術,頗得人心。蕭長懋死後,很多人都認為蕭子良是太子的不二人選。萬萬沒有想到,蕭賾偏偏青睞第二種選擇,不立太子而立了年輕的太孫,蕭長懋的嫡長子南郡王蕭昭業成為皇位的接班人。
蕭鸞對於這一切是看在眼裡,喜在心裏。他早有意篡位,便拉攏蕭昭業的親信、同是宗室的蕭諶和蕭坦之,爭取他們的支持。他先拿楊珉開刀,向蕭昭業奏明情況,要誅殺楊珉。何皇后淚流滿面央求:「楊郎年少英俊,又沒罪,怎麼可以枉殺!」蕭昭業一臉愁容,身邊的蕭坦之早得了蕭鸞的好處,耳語道:「外頭都知道楊珉和皇后的私情了,事情都鬧大了,怎麼可以不殺?」蕭昭業這才勉強同意。一會兒又反悔,怎奈腦袋已經搬家,於事無補了。
為什麼這樣說呢?問題出在立儲上。如果權力正常交班,那麼接替皇位的就是三十六歲的太子蕭長懋。總體來說,蕭長懋還比較讓齊武帝蕭賾感到滿意,他晚年著意培養太子,將很多尚書省的具體事務都交給蕭長懋去處理,一方面觀察他的處事能力,一方面也提高他的威望。不過蕭長懋也有他的缺陷,與祖父、父親的節儉截然相反,他崇尚奢靡,喜歡大興土木,因為此事也挨過父親的罵,後來雖有收斂,終究性情難改。可以想見,即便一切順利,read•99csw•com蕭長懋做上皇帝,他也很可能只是一個平庸的皇帝,南齊的狀況大約也好不到哪裡去。
玩樂方面,他與劉昱一般無二,喜歡帶著左右親信四處遊走,還喜歡跑到他父親的墳地里去玩賭博遊戲。玩得爽,就賞,反正是國庫的錢,用著不心疼。每次看著錢,他還要感嘆一番:「從前想你的時候一個子兒都得不到,今天還不是用你沒商量?」武帝留下的庫錢上十億萬,也經不起蕭昭業這麼恣意揮霍,不到一年就消耗得差不多了。宮裡的各種寶貝器物,更是被拿來又扔又摔的耍子,聊博千金一笑而已。
蕭昭業在這場戲上表現得很搶眼,他聲淚俱下,感人心脾。蕭賾緊緊抓著他的手,說道:「不必哭了,若是想念你爺爺,那就應該好好乾!」
侍衛們本想保衛皇帝,蕭諶一擺手,說:「我的目標不是你們,你們不必動手!」再一看從殿中出來的蕭昭業,面如土色,一句話都不說。侍衛們見此情景,便沒了抵抗的鬥志,眼睜睜地看著蕭諶的左右將皇帝架走,引到殿外西頭的夾道隱秘處。
蕭昭業基本上是劉劭、劉昱和劉子業的合成版(也不排除史官為抹黑廢帝,參照以前的模板所生成的新版本暴君模板)。他與劉劭一樣,招了個女巫玩巫蠱。比劉劭運氣好,他的巫蠱行為沒被發現,先是咒死了父親,后又咒死了祖父,一年之內就完成了一個小王爺到皇帝的迅速轉變。此人儀錶堂堂,卻全無良心。父親死了,他給正室何妃的信中寫一個大大的喜字,周圍又畫上三十六個喜字以作慶賀;祖父死了,他招呼宮中的樂師舞伎奏樂表演,得意得喜不自禁。
蕭衍嗤之以鼻:「憂國憂民?他九九藏書是想做周公、召公呢,還是想做豎刁(齊桓公晚年的三奸之一,齊桓公死後導致齊國內亂)啊?」說得范雲答不上來。
於是,齊武帝遺詔中的兩人輔政被蕭鸞實際一人執行,就成了一人輔政。蕭子良做了太傅,竟沒有什麼實權可言。支持蕭子良的王融不久就被下獄賜死,蕭子良自己都是朝不保夕,哪裡還敢出手相救。(由此也可看出蕭子良的所謂有才,其實只是以為臣的角度而言。他要是繼位,多半也是個懦弱之君,早晚會敗在勢如虎狼的叔父兄弟的手中)蕭子良也「識相」,僅過一年,就在惶恐與擔憂中病故,在亂世之中,這就是最好的下場。
遷都洛陽,只是孝文帝漢化計劃的第一步。按照孝文帝的既定方案,接下來所要做的是循序漸進地推行漢化改革制度,待得時機成熟,便以正統皇朝的姿態去掃平尚未歸附的南朝餘孽,一統華夏。然而就在此時,南朝內部的政局發生了巨大的動蕩,使得齊魏之間的一場大戰提前到來。
蕭鸞兇殘勝過蕭昭業百倍,大權獨攬仍不放心,幾個月中又以謀反為罪名,連續誅殺齊高帝的七個兒子、齊武帝的五個兒子。才平靜了十來年的南朝,彷彿一瞬間又回到了劉宋末年的自相殘殺狀態。殺戮告一段落,蕭鸞認為威脅已除,便於同年十月廢蕭昭文為海陵王,自立為帝,改元建武,這就是與宋明帝一樣兇殘不「明」的齊明帝。齊明帝認定憑藉殺戮可以維持自己的統治,殊不知如此殘暴不仁不但給後世留下口實,也給了遷都南下的北魏一個征伐的借口。
翻遍史書,我們很難找到蕭賾做出如此選擇的真實原因。唯有的兩點可能性是,蕭昭業人長得帥,《南齊書https://read•99csw.com》說他「少美容止」,寫得一手好字,談吐不同尋常,祖父自然是疼愛有加,在南北朝那個容貌風度至上的年代,外表上的出類拔萃就是最大的優勢,不要說做皇帝,就是做官也是相當重要的。另外呢,他也年輕,對於皇位的穩固性是有好處的。人算不抵天算,蕭賾沒料到,蕭昭業是個典型的「繡花枕頭爛稻草」,把江山交給他,可以說是既害了江山,又害了他。
就在王融自以為計策成功的緊要關頭,蕭賾忽然蘇醒了過來,隨口問左右:「皇太孫在哪裡?」王融的假詔書就拿不出手了,只好說蕭昭業在殿外守候。蕭賾便讓太子帶著東宮衛士入殿,然後也用不著王融寫詔書了,直接當面授意,太子繼承皇位。政事呢,則由他的堂弟(蕭道成二哥蕭道生之子)西昌侯蕭鸞與蕭子良共同輔佐。這又是一個讓人始料不及的冷門,蕭鸞本人在這背後究竟做了多少手腳,我們今天已不得而知。依我猜來,這很可能又是各派權力平衡的產物,並且是蕭子良默許的。
范雲說:「王中書是憂國憂民啊!」
蕭昭業正在內殿之中,聞聽外面有變故,趕忙密令蕭諶來救,同時將內殿房間全部關閉。才一會兒工夫,蕭諶就帶著兵士進了內殿,不過不是來救他的,而是來殺他的。蕭昭業情知不妙,逃到徐妃的房中,拔劍刺脖子。手一哆嗦,沒死成,衝進房中的蕭諶立即制止,並給他包紮,命人抬出殿去。
皇太孫剛立完,蕭賾就不行了。病榻上的他反悔起來,可能又有了改立蕭子良的一絲想法。他下詔讓蕭子良入殿侍葯,蕭子良以蕭衍、范雲兩人為左右日夜,在殿內侍候(蕭衍出場了啊)。
可惜老天爺連個機會都九*九*藏*書不給他,永明十一年新年剛過,蕭長懋就得了重病,老爹還沒死呢,他先死了。這下可就把儲位給空出來了。
面對這種情況,蕭賾非常為難。他有兩種選擇,一種是從其他的兒子中挑選德才兼備者立為太子;另一種就是按照立嫡長的原則,把蕭長懋的嫡長子立為太孫,以為皇儲。蕭賾有二十三個兒子,真正有資格當太子的,其實只有嫡次子、竟陵王蕭子良。
隆昌元年(公元494年)七月,蕭鸞在做通了政治思想工作后,先派蕭諶入宮清理蕭昭業的左右親信,然後率領左僕射王晏、丹楊尹徐孝嗣、蕭坦之等人入宮廢君。
秘密不知怎地就讓蕭衍和范雲知道了,政治敏感性極強的蕭衍悄悄對范雲說:「宮內要出大事,王融不是什麼濟世之才,我們只管坐視其敗。」
立嫡、立長還是立賢,這從來就是讓封建帝王頭疼不已的大問題。晉武帝立嫡長,導致帝國分崩離析;劉宋也是遵循立嫡長的原則,結果每換一次皇帝都要經歷一回大洗牌;拓跋燾武功蓋世,因為立子還是立孫的問題沒處理好,自己送了性命,還差點讓帝國倒了台;後來梁武帝吸取教訓,反其道而行之,太子去世后不立太孫,而改立別的兒子,還是躲不過厄運,碰上侯景之亂,帝國滅亡;明太祖朱元璋克定四方,也在這上頭栽了跟頭,立皇太孫而使帝國陷入內戰。唯一還算順利的一次權力交接,似乎是元世祖與其繼位者元成宗(兩者為祖孫關係),可嘆又是個外族政權,而且元朝的運祚也並不長。無數前人血淚的教訓告訴我們,皇帝的家事,乃是天下第一難事,也是治亂相關的第一要事。
蕭昭業和蕭鸞都樂於接受蕭子良的死訊,下面就是他們兩人的決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