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道之所存師之所存——蔡師德澤弟子

道之所存師之所存——蔡師德澤弟子

徐小躍(博士南京大學宗教學系教授)
我的本科專業是哲學,從一開始我就對中國傳統哲學有著濃厚的興趣。在接下來的碩士階段以及在哲學系任教的十幾年間,本人都是進行有關中國傳統哲學和宗教方面的研究。而當我進入蔡師門下攻讀中國近現代歷史博士學位的時候,立即就涉及一個方向和博士論文的選題問題。如何根據本人的學習歷史、研究特長、知識結構及思維方法等自身的特點來制定和實施培養計劃,就成為蔡師對我的第一步「施教」對於蔡師的「因材施教」給本人在學術上所帶來的新的突破,我確實感慨良多。記得我在我的專著《羅教、佛教、禪學》後記中曾這樣寫道:「幾年前有幸投入南京大學歷史系蔡少卿師門下攻讀中國近現代史專業在職博士學位。蔡師是中國歷史學界和社會史界的著名學者,對包括中國民間宗教領域的研究狀況了解甚深。他有感此方面的研究大有文章可做,於是從一開始就鼓勵一直從事於中國哲學史教學與研究工作的我來對中國民間宗教進行一番研究,並將『羅教與《五部六冊》研究』作為我的博士論文選題。我從內心感謝導師對我的信任。雖然哲學與歷史兩個學科有一九_九_藏_書定的相通性,但它們畢竟有其自身不同的『道』,尤其是中國民間宗教,對於本人來說是一個新的研究領域。常言道:隔行如隔山。因此,面對這一富有挑戰性的研究課題,我總是心存畏懼,生怕由於我的能力不逮,不能很好實現導師的厚望,而有辱師門。蔡師是位極有心的人,他發現了我的畏難情緒,在以後的多次交談中,有針對性地幫助我分析自己的長短,樹立我戰勝困難的信心。正是在這種循循善誘下,終使我義無返顧地投身到本課題的研究之中……自蔡師將我引入中國民間宗教的研究領域,我的知識結構有了新的變化。一個全新的研究空間給我帶來了一份格外的驚喜與愉悅。」
古人已代我作答:「高山仰止,雖不能至,心嚮往之。」
要知道,有許多材料是蔡師在國內外自己花錢並親自複印回來的。學術乃天下之公器,此話說起來很容易,然真踐履之,實屬不易。
「道之所存,師之所存。」
從中國傳統教育文化的精神來說,它強調「德業」雙修,「道術」並進。孔子言「文、行、忠、信」《中庸》倡「君子進德修業」韓愈明「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由此可見,「德業」、「道術」是師者的一體兩面。也就是說,作為一個成功的九_九_藏_書師者,在他實施教育學生的過程中,要運用一定的「術」或者說「方法」來教化他們,使教育對象能按照自身的特點進行學習和研究。說到底,這仍然是孔子所強調的「因材施教」問題。
就是說,如果一個師者沒有了作為人之為人的仁愛的本性的話,那麼教化就會失去它的真正價值。應該這麼說,蔡師是一位極具仁愛之心的師者。仁之本旨在於立已立人。蔡師給我們另一個感受就是他積極為眾弟子在學術界立身而創造一切必要的條件。我們已經記不清楚有多少弟子在他親自關心和策劃下,出版了他們的個人獨立專著,在他親自關心和推薦下走出國門參加學術會議和留學深造。我們真的沒有理由不從心底流露出對蔡師這種澤及眾弟子的無私之舉的感激之情。沐浴著蔡師如此厚重之德風,惟有「高山仰止」矣。
意思是說,如果一個人沒有了作為人之為人的仁愛的本性的話,那麼禮制就會失去它的真正價值。此語深刻之極自不待言。在這裏我只是想藉助孔子的這句話,來表達一下我所做的立論。我將提出這樣一個命題:「師而不仁如教何?」
現在我也可以這樣自豪地認為,在中國民間宗教的研究方面,特別是關於中國民間宗教與佛教的關係問題,本人的研究九*九*藏*書成果是具有突破性的,也是有發言權的。可以設想一下,如果沒有蔡師對我進行因材、知人式的教化,我就不可能將我已有的佛學研究視角拓展開來,更不會利用自己的優勢來對與佛教有著天然的理論淵源關係的中國民間宗教進行研究。所以,這是關係到知識結構的更新和變化。大家應該明白,這一點對從事理論研究的人來說有多麼重要。
當我即將寫完此篇短文的時候,對此語似乎有了新的慧解。面對神聖之道,崇高之師,作為弟子應當如何?
因為在我看來,要做到這一點,其「大者」一定要立起。這個大者,就是一顆仁愛之心。這是根據我自己當老師的切身感受,來體會蔡師的用心。誠如古哲王陽明所言:「東海西海,心同理同。」
當我決定選擇這個題目來記述恩師蔡少卿先生傳道授業解惑的教學歷程的時候,就一直在體會古人這句話的真正內涵。可以稱為師的,在中國古人看來,其必要條件是有特指的。在這裏所要突顯的是「道」是「德」也就是說,如果一個教師沒有一定的「道」和「德」那就不成其教師。從受教的弟子來說,即從師,就是師法其「道」。
孔子曾說:「人而不仁如禮何?」
作為師者,他的快樂是要使他的學生儘快成才。而在這一培育過程中https://read•99csw•com,師者又多超越了屬於功利的自我。他會無私地把自己所悟所得無保留地提供給學生。惟其具有這種「超然」的德性,他才能獲得快樂。關於這一點,蔡師給眾弟子留下的印象是極其深刻的。可以毫不誇張地說,他的每一位弟子或多或少都得到過蔡師親手提供的材料。
誠如以上所云,蔡師諸弟子都是這一師法的得益者,然有多少弟子,就會有多少種個人不同的感受。換言之,這是一個「存乎一心」的體悟問題。有鑒於此,我就以己為例,以明此法。
蔡師時常與我談起他長達五十年的教學心路歷程。我每次都能從他的感受當中獲得某種啟示。那麼,蔡師當他回望之後而身處當下的時候,最大感受當然地就剩下面對自己親手栽培的對象一個個茁壯成長以後而享受到的快樂本身了。經蔡師親啟的弟子多達六十多人。可以這麼說,經過一人指導,為國家培養出如此多的合格的中國近現代史方面的博士,這在時下中國歷史界亦是少有的盛事。僅憑這一點,我們完全有理由為我們的導師而由衷地感到自豪。了解了這些,你才能品味出古人的那句話所蘊涵的意境,即孟子為什麼將「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作為君子三樂之一的原因所在了。這種意境只有那些像蔡師一樣的人才能獲得。因為在獲得這https://read.99csw.com種快樂之前,是他們飽盡風霜的磨礪和艱辛精進的耕耘之過程。
當我師從蔡少卿先生之時起,無時不在真切而又具體地沐浴著堪稱師者的德風之中,實在是經歷著人生一段意義非凡的時光。
說真的,雖然作為蔡師弟子的我,現在也是一位博士生導師,但對此一「導」之功夫實在不能望蔡師之項背。「方便點化」之「導功」,不經歷相當的歲月以及獨到的領悟是無法獲得的。
對孔子的這一思想,不在於如何正確理解它的意思,而在於在實踐中具體而又切實地予以貫徹。蔡師在教學上一個最大的成功之處,即在於他對孔子這一思想的具體運用,並被實踐證明了他的成功。而這種運用之妙,對於受惠的弟子來說,確實是存乎一心的問題。如果稍微留意一下蔡師門下眾弟子的專業方向,以及其後在學界所取得的成績等情況,你就會為蔡師得心應手實施「因材施教」之法所帶來的奇特效果而折服。值得強調指出的是,蔡師如欲成功運用此法,一定是要建立在對學生的學習歷史、興趣愛好、知識結構、思維方法全面了解的前提之上。但僅有此還不夠,還要對所處學界研究歷史和現狀有非常透徹的了解,以及對學術前途展望的穿透力。此三者缺一不可。可見它是個系統工程。如沒有相當的功力者,是無法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