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中卷 第八章 教約——神而明之

中卷

第八章 教約——神而明之

譯文
每日清晨,諸生參揖畢,教讀以次。遍詢諸生:在家所以愛親敬長之心,得無懈忽,未能真切否?溫清定省之儀,得無虧缺,未能實踐否?往來街衢,步趨禮節,得無放蕩,未能謹飭否?一應言行心術,得無欺妄非僻,未能忠信篤敬否?諸童子務要各以實對,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教讀復隨時就事,曲加誨諭開發,然後各退就席肄業。
這一節和上一節《訓蒙大意示教讀劉伯頌等》都是南大吉所錄。南大吉字元善,號瑞泉,陝西渭南人,是把王學傳入關中之第一人。南大吉對陽明的《傳習錄》推尊有加,在浙江紹興刻《傳習錄》分上、下兩冊,他刻《傳習錄》是在極為困難的情況下進行的。因當時朝廷貶抑王學,大吉為了「以身明道」,頂著極大九-九-藏-書壓力,校訂並續刻該書,頗有功于王學。這一點前面的《錢德洪序》中有交代。
原典
每日工夫,先考德,次背書誦書,次習禮,或作課仿,次復誦書講書,次歌《詩》。凡習禮歌《詩》之數,皆所以常存童子之心,使其樂習不倦,而無暇及於邪僻。教者如此,則知所施矣。雖然,此其大略也。「神而明之,則存乎其人。」
教師講授功課不在數量多少,貴在精熟與否。根據學生的資質,能掌握二百字的只應當教給他們一百字,要保持學生的精力有餘,這樣就不會產生厭惡情緒,反而會有收穫的愉悅。在誦讀時,務必讓他們專心致志,口誦心記,字字句句反覆理出頭緒,聲調要抑揚頓挫,思想要寬廣虛靜。久而久之https://read.99csw.com學生自會舉止有禮、談吐文明,智慧與日俱增。
凡歌《詩》,須要整容定氣,清朗其聲音,均審其節調。毋躁而急,毋盪而囂,毋餒而懾。久則精神宣暢,心氣和平矣。每學量童生多寡,分為四班。每日輪一班歌《詩》,其餘皆就席,斂容肅聽。每五日則總四班遞歌于本學。每朔望,集各學會歌于書院。
每日清晨,學生參拜行禮完畢,教師應當依次詢問學生:居家時愛親敬長方面,是否鬆懈疏忽而失情真意切?在溫清定省的禮節上,是否身體力行而無所欠缺?在街上行走時,是否步履謹慎而沒有放蕩不羈呢?一切言行心思,是否欺妄怪僻而失忠信篤實?每位學生一定要實話實說,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教師要隨時針對具體的事情,對學生給以委婉的教導和九*九*藏*書啟發,然後讓他們各自回到座位上學習。
解讀
凡習禮,需要澄心肅慮,審其儀節,度其容止。毋忽而惰,毋沮而怍,毋徑而野。從容而不失之迂緩,修謹而不失之拘局。久則禮貌習熟,德性堅定矣。童生班次,皆如歌詩。每間一日,則輪一班習禮,其餘皆就席,斂容肅觀。習禮之日,免其課仿。每十日則總四班遞習於本學,每朔望,則集各學會習於書院。
凡授書不在徒多,但貴精熟。量其資稟,能二百字者,止可授以一百字,常使精神力量有餘,則無厭苦之患,而有自得之美。諷誦之際,務令專心一志,口誦心惟,字字句句,納繹反覆,抑揚其音節,寬虛其心意,久則義禮浹洽,聰明日開矣。
每天的功課,先要考查德行,而後是背書、朗誦,再次是練習禮儀read.99csw•com或功課,再讀書、講課,最後吟唱《詩經》。大凡練習禮儀、吟唱《詩經》,均是為了存養兒童的本性,使他們喜歡學習而不會感到厭倦,從而沒有閑暇時間去干歪門邪道的事情。教師們知道了這些,就知道如何實施教學活動了。即便如此,顯然這裏只說了個大概。畢竟「要真正明白某一事物的奧妙,在於各人的領會」。
吟唱《詩經》時,必須儀容整潔,氣定神和,聲音清朗,按照韻調,不急不躁,不盪不囂,不餒不懾,久而久之就會精神宣暢,心氣平和。每個學堂根據學生數量的多寡分為四個組,每天輪流由其中一個組吟唱詩歌,其餘的都在座位上神情嚴肅地靜聽。每五天讓四個組在學堂依次吟唱詩歌,每十五天集合各學堂到書院比賽吟唱詩歌。
在古代學校中,教師的講解是學生進一步學習理解的基礎,read.99csw.com倫理道德規範的傳授正是通過這一過程得以實現。古代的教學過程和方法一般是:每學習一首詩歌,往往先由教師教讀,然後學生自己溫習熟讀;下一次上課時,教師先檢查溫習情況,然後再逐字逐句講解大意;之後就由學生自己熟讀領會,如有疑難,教師再作解答。王陽明則在《教約》中規定了蒙學教學的更具體的方法。
練習禮儀,必須澄心肅慮,老師要認真審察每個學生的禮儀細節、容貌舉止,不忽不惰,不沮不怍,不狂不野,從容自如而不迂腐緩慢,言語謹慎而不拘束緊張。久而久之禮儀就會熟練了,德行也就堅定了。學生的組次像吟唱詩歌時一樣,每隔一天就讓一個組練習禮儀,其餘的三個組都認真觀摩。練習禮儀這一天,免去其他功課。每隔十天集合四個組在學堂依次練習禮儀。每十五天集合各學堂到書院練習比賽禮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