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卷一 梁惠王章句上 別把失職說成自然災害

卷一 梁惠王章句上

別把失職說成自然災害

孟子接著就要說到具體細節了。大家要注意,往後看,儒家(當然也有其他家,但主要是儒家)不少人都流於大而無當,這「大而無當」四個字實在流毒極其深遠,比如,一說什麼安邦定國之道就是「親賢臣,遠小人」之類的,如果單是這兩句,基本等於廢話——誰不知道應該「親賢臣,遠小人」啊,問題是:怎麼親,怎麼遠;怎麼分辨誰是賢臣,誰是小人;設計什麼制度能讓賢臣容易被親,讓小人容易被遠……一定是要有細節、有具體內容才行。現在,孟子提出了「五十步笑百步」這個觀念性的比喻之後,開始進入細節了,雖然他的這個細節還不夠細。
孟子主張的王道確實需要太長時間了,教化之功,春風化雨,在一個急功近利、瞬息生死的社會裡是派不上用場的。但是,孟子不是最反對急功近利嗎?急功近利不是不好的嗎?沒錯,急功近利確實是不好的,但是,當一群老虎在你十米之外磨牙的時候,你難道還要摸出一本武功秘籍,從頭開始練習降龍十八掌的基本功嗎?
制度。制度才是第一生產力!
有人會說了,當張三的問題暴露的時候,要有人管理,有人制裁啊!
就先拿孟子提出的這個桑樹種植和漁網網眼這兩件事說說吧。桑樹的問題相對好解決得多,所謂「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並沒有一片單獨的園子來種植桑樹,桑樹是種在自家院牆的牆根兒的,為什麼這樣呢?是為了不讓桑九-九-藏-書樹和莊稼爭地。那麼,既然是自家牆根兒的事,孟子又沒提到稅收的問題,我們就當這個東西是產權明晰的吧,不大會產生什麼麻煩。可漁網網眼就不同了,就複雜多了。
我們先來假定一下,一片不大的水域有一百戶漁民,每戶漁民都把自家的漁網網眼按照孟子的說法搞到一樣大小。如果誰都不去破壞這個規則的話,那麼,孟子希望達到的那個目的:魚蝦年年都夠吃,是可以實現的。好,有一年,問題出現了。張三偷偷把自家的漁網網眼弄小了,神不知鬼不覺,自家的收成比別人家多多了,日子比別人家過得富裕了。這一來,問題可就大了,大家一看張三違規操作,獲利甚豐,有些人心眼就跟著動了,起而效仿,也把自家漁網的網眼弄小了,這就等於君子國里突然出現了一個小人,一下子觸發了多米諾效應,這個時候,違規的人獲利,守規矩的人吃虧,除了聖人,有誰還能繼續遵守原來的規矩呢?誰都知道這樣下去用不了兩年這片水域里就再也打不著魚了,可問題是,如果你還遵守規矩,那些不守規矩的人一樣會把魚打到絕種,所以,人們的心態就變成了:反正這片水裡的魚也很快就絕種了,在絕種之前能多打點兒就多打點兒吧。
每個人都明白這樣做最終會導致誰也吃不著魚的後果,可還是得繼續竭澤而漁。
「可是,您看看您魏國現在什麼情況,豬狗吃著人的九-九-藏-書糧食也沒人管管,路上常有餓死的人可也沒人開倉救濟。最可氣的是,某些該負責的人看見餓死人了還推卸責任,說什麼『這不是我對國家治理得不好,這是自然災害!』——這叫什麼邏輯!如果你殺了人,說『人不是我殺的,是刀子殺的』,那能講得通嗎?大王啊,您要是治理國家敢於承擔責任,實事求是,別把挨餓死人的事推到自然災害身上,您要是做得到的話,天下的百姓自然會大批大批地投奔到您這裏來的!」
「要是每家的宅子都能種上桑樹,那五十歲的人也就都能有綢緞衣服穿了;要是家禽和家畜在飼養的時候能多注意一下繁殖的時機,那七十歲的老人就都能有肉吃了。給每戶人家都安排百畝耕地,別耽誤他們的農時,那小家小戶的也就都不會挨餓了;抓抓教育工作,多宣傳點兒孝悌之道,那上點兒歲數的人也就都有晚輩照顧了。要是能把我說的這幾條全做到了,一統天下還不是小菜一碟!
諸侯們爭相變法,一個新興的、高效的、良性的社會制度改革方案是一個奇迹般的有機體,會以自身的慣性帶動整個社會向上發展,只要把社會納入到這個軌道中來,制度自身的力量就會自行運轉,就會帶動著社會上的所有人跟著運轉。身在市場經濟當中的我們其實很容易就能理解制度的這種作用:當市場機制運行起來的時候,雖然沒有自上而下的強制命令,人們也會自覺地努力去創造財https://read.99csw.com富,而這個社會體制如果不是良性運轉的,如果是打壓人們生產創造的積極性,打壓人們科學研究的積極性,那無論工業、農業也好,科學技術也好,哪有可能成為什麼第一生產力呢?
從孟子想到現實,想到我們身邊充斥著很多似是而非的觀念,一看到孟子上邊說的那段漁網網眼什麼的話,我就知道又得有些環保主義者該拿它說事了:「瞧瞧咱們古人,幾千年前就知道生態問題的重要性了,而且這麼早以前就有這麼好的解決辦法了,天人合一之道啊(我插一句,他們這是把『天人合一』的意思徹底給理解錯了,不少人都犯這個錯誤)!再看看我們現在,不重視環境,竭澤而漁,濫砍濫伐,搞得沙塵暴也起來了,洪水也泛濫了,我們真得學學古人了!」
從這一段里我們就能感覺到了,說到底,孟子是思想家,而不是改革家,他為什麼在各諸侯國那裡屢屢碰壁呢?因為這個時代需要的不是思想家,而是改革家。戰國諸侯變法的熱情是非常高的,甚至比對發展軍事科技的熱情還高。這個動蕩的年代呀,不像很多人想象的那樣,農業是第一生產力——其實不是的,科學技術也不是第一生產力,雖然大家也都在改良工具,改良武器裝備。那麼,什麼才是第一生產力呢?
那,誰來管理,怎麼管理?誰來制裁,怎麼制裁?如何保證管理和制裁的公正性,監管成本會有多高,等等,這裏面問題可就https://read.99csw•com多了,孟子不能單單提出一個限制漁網網眼就算完了,要有制度化的可行性方案才行啊。
當然,我們不能拿現代的社會理論和經濟理論去要求孟子,但我這裏要強調的是,很多社會問題的解決不是單單把道理擺清楚就夠了,也不是指出具體目標就夠了,而是要拿出非常非常具體的,乃至具體到瑣碎的實施方案才行。所以,我們再看孟子這段話,說得對不對?太對了!但是,怎麼解決這些問題,不是那麼簡單的呀。
孟子在這一節里又提出一個綱領性的政治主張,就是「王道」,這個概念是和「霸道」相對的。「王道」是先王的仁政之道,是堯、舜、禹、湯、文、武之道,「霸道」則是「春秋五霸」之道。孟子的主張聽上去很美,如果在一個相對靜態的社會,倒可能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所以孟子會在以後的大一統時代里成為亞聖——但在戰國時期,人家都忙著搞軍備競賽呢,你卻大行仁政,仁政的結果可能會像孟子上面說的那樣使別國的百姓全投奔過來,從而不戰而屈人之兵,不必靠武力征服,單靠和平演變就統一天下了。然而問題是,仁政的王道即便可行的話,也是個漫長的過程,就如同要培養一個貴族,孟子給出的辦法是最好的,三代培養一個貴族,可你馬上就要出席一個貴族沙龍,所以只能找來幾本時尚雜誌速成一下。
我們如果看看和孟子同時期的商鞅的改革主張,就會更有心得了。雖然,儒家九*九*藏*書學說佔到統治地位之後,商鞅在歷朝歷代常常被罵得狗血噴頭,可是,商鞅的主張才是真正細化到能夠落到實處的,比如,細化到對耕牛飼養者的一整套獎罰辦法,對農具的租借使用管理辦法,對軍功獎勵的一長串爵位等級制度,等等,不厭其煩。在體制改良之後,社會就自然進入加速度的運轉了。大家平心而論,如果你是梁惠王,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你是想用商鞅還是想用孟子?
這幾年來,報刊雜誌上,電視節目上,這種論調真是太多了,又有一些成為新興旅遊熱點的南方古鎮,裏面從古到今自發的水土資源保護更成了被讚歎的典範。
這就是一種似是而非的觀念,因為解決生態問題的辦法不大在於人們「明白」與否,明白這個道理是很容易的,明白了也不一定就能做到,就算所有人都明白了也不一定就能做到,事情的難度是在於如何設計出合理的制度出來,而中國古往今來雖然產生了大量的思想和思想家,可最缺乏的恰恰就是制度方面的思想。
孟子繼續解釋說:「大王要是明白了這個道理,就能明白為什麼魏國的人口長不上去了。還是我來給您出一招吧,其實很簡單的:別耽誤農時,糧食就有富餘了;漁網的網眼別太小了,魚蝦也就年年都夠吃了;上山砍樹依照節令的規律,木材資源也就不會緊張了;您要能做到這些的話,人民群眾活著能活得舒坦,死了也辦得起葬禮,大家都覺得小日子不錯,哎,這就是王道的開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