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卷二 梁惠王章句下 科舉好,八股更好

卷二 梁惠王章句下

科舉好,八股更好

前兩句是「起」,開個頭,吹吹牛,告訴你說:我當年曾跟著康有為和梁啟超折騰變法,又經歷了宣統皇帝的亡國。下兩句承接上文,說:後來呢,中原大戰,我認識了蔣中正,又在東北危難的時候了解到馬相伯先生出力很大,是條好漢(這兩句需要對仗)。下兩句該「轉」了,我說:局勢突轉,日本鬼子打來了,我參加了抗戰,一打就是八年,後來運氣不好,「文化大革命」的時候卻坐了牢,一坐就是十年,苦啊(這兩句也需要對仗)。最後兩句一收,我說:到了現在了,看看下崗的這些人,都是我重孫子輩的,這不禁勾起了我的回憶,讓我猛然回想起在崇禎年間不是也曾有過大規模裁撤驛站的事情嗎(這件事我前面講過)?
孟子這回唱的是獨角戲,齊宣王說過什麼沒有,他並沒有記錄下來。我有時候會想,按現在的話說,孟子是掌握了話語權的,誰怎麼說,完全憑他一支筆。說不定他當時並不一定說得有多精彩,只是在後來記錄的時候有充裕的時間來深思熟慮,所以就把自己的話給完善了;說不定齊宣王也說過什麼漂亮話,甚至還把孟子的話狠狠地撅過,呵呵,這也難說。尤其遇到長篇大論的時候,我就總是懷疑,現實生活中誰說話既能滔滔不絕又有條不紊、嚴絲合縫?看《左傳》啊,看《戰國策》啊什麼的,這種懷疑就更強烈,一個人對領導說了一番話,長篇大論,像一篇嚴謹的議論文。當然,其中有些人真是深思熟慮過的,這還能理解,可有些人就是純粹的臨場發揮,居然就能達到這種水平?而且,當時也沒有錄音機,這麼長的發言難道就真能被如實記錄嗎?
而八股的優勢更好理解。八股取士有些類似於現代的標準化考試。
孟子接著說:「假如這裡有一塊未經雕琢的玉石,雖然是個好東西,可總得讓工匠來雕琢吧?您的國家不比一塊玉石更read.99csw.com值錢?可是,在治國的問題上您卻說什麼『別管你以前是怎麼學的,照著我的話去做就好了』。您如果讓工匠照您的外行話去雕琢玉石,那會是什麼結果?」
八股文無非是一篇文章拆成八個部分,每個部分按要求走,是破題還是收尾,僅此而已,說實在的,沒什麼複雜的。可你知道格律詩的規矩有多複雜嗎?學過格律詩的可以略過我這一段不看,沒學過的我就讓你們開開眼界。
——八股好!
曾與康梁言變法,又從宣統見亡國。
規矩限制不住高手。規矩越複雜,高手玩起來就越有趣味。所以呢,批判八股文批判了那麼久,回頭想想,就它那點兒規矩,就算有害也很有限。
一提明朝科舉,大家馬上就能想起八股文是吧?那麼,我這一給科舉平反,就索性平反到底吧。
所以說,考作文這種東西,判分高低受人為因素影響很大。
規矩是死的,人是活的,這句話可是真理。不怕規矩多,就怕你水平不夠。
孟子又來見齊宣王了,準備好了一番說辭:「要蓋大樓,就得派工程師去找大木料。等工程師找到大木料了,您就很高興,覺得工程師很稱職。這個大木料被派到木匠手裡了,木匠又砍又鋸的,有一天被您看見了,『嗯?木頭怎麼變小了?!』這下您可不幹了,覺得木匠不會辦事,把這麼大一塊大木料弄小了好多。大王,您這可是說外行話呀。人家木匠把木頭拾掇好了,這木頭才能用於蓋樓,這是人家從小就學到的專業知識。很多本領都是這個道理,如果您說:『別管你們以前是怎麼學的,現在我說了算,照我的法子去做!』您覺得這對嗎?」
可孟子時候的MBA不大吃香,說到這一點,和現代的情況還真是很像。
所以,我們又有了一個自豪的理由:標準化考試我們中國人早https://read.99csw.com在明朝就有了。八股文一寫,按照幾個步驟來,開篇寫什麼,接著寫什麼,規矩很嚴,到判卷的時候呢,開篇第一股寫得合標準,給十分;第二股寫得不好,這十分不給。這樣一來,判卷不就更有標準可循了嗎?當然,作弊受賄什麼的不在討論之列,那是另外的問題了。
這個話題比較枯燥,我就拿一首好玩的詩來做例子吧。以前有人問我多大歲數了,我就寫詩作答,當然,我水平不夠,這是按現代漢語的發音寫的,要按古音就壞了規矩了:
孟子見齊宣王曰:「為巨室,則必使工師求大木。工師得大木。則王喜,以為能勝其任也。匠人而小之,則王怒,以為不勝其任矣。夫人幼而學之,壯而欲行之。王曰『姑舍女所學而從我』,則何如?今有璞玉於此,雖萬鎰,必使玉人雕琢之。至於治國家,則曰『姑舍女所學而從我』,則何以異於教玉人雕琢玉哉?」
這就像那句「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道理類似。好,我還就舉寫東西的例子來說,八股文規矩再苛刻,也苛刻不過格律詩,可大家看看唐詩、宋詞,不是照樣一大堆的經典嗎!
如果是考數理化,判分容易,可科舉就是考作文(說明一下:古代有些考試還是考理科的),怎麼解決判分的人為影響問題?
而今下崗皆孫輩,轉憶崇禎裁驛多。
從這段話來看,齊宣王一直聽不進孟子的主張,孟子有點兒著急了,看來貨賣識家也真不容易啊。孟子的意思是:齊王您是齊國的股東,是董事長,可具體操作國事還是要請職業經理人來做啊!放著我這麼個現成的職業經理人您怎麼就是不用呢?我可是從幼兒園念到MBA(工商管理碩士),學的全是治國之道,我比傑克·韋爾奇還專業呢!
中原大戰識中正,東北危局知相伯。九*九*藏*書
那麼,最厲害的科舉制度是什麼時候的呢?是明朝。
可是,那麼多絢爛的詩篇不是照樣層出不窮嗎?
呵呵,別從藝術角度來要求我,也別要求太嚴格,拿這首詩做例子就是兼帶著活躍活躍氣氛,也順便讓大家複習一下崇禎裁驛的故事。我寫得也不很嚴謹,但大體就是這麼個意思。對了,有人算出我到底多大歲數了沒有?
MBA的一個關鍵優勢就是:所有學校教的都一樣,用的教材也差不多,所以MBA畢業的學生全有共同語言,溝通無障礙。可孟子這時候的MBA是各有一套,誰跟誰都不一樣,而且是大不一樣。這對學術交流、思想交流是好事,可對職業化的官僚管理還真不見得就是好事。
我剛說過,科舉制度基本上就等於是職業官僚培養的MBA,你說它鉗制思想也好,說它禁錮人性也好,但它真的給整個中國官僚系統塑造了一個基本無障礙的溝通平台,這確實就是美國MBA的教育方式。這就是科舉制度的優勢所在。
至於說到八股文鉗制人的思想,嗯,這怎麼說呢?
所以,真正所謂鉗制思想的或許並非八股文這種文體形式本身,而是對考生們必須以朱熹主義來答題的要求(這種做法並非朱元璋的首創,早在北宋,科舉就實行過統一的王安石主義,早在初唐,唐太宗也統一過李世民主義,而朱熹主義則在南宋末年也被用來統一科舉了)。可仔細想想,這個要求也不算很過分啊,明政府也算給了大家一種選擇:你要想當官,就要好好學習朱熹主義,就要全部認同朱熹主義,如果你不想學,或者學了以後又不認同,那你可以不去考試、不去當官嘛,又沒有誰逼你當官,種種地不也挺好嘛。當然,也可以考試的時候用一用朱熹主義,當官的時候用一些其他的主義嘛。
好啦,回來再說格律。別急,還沒完哪,上邊這還read.99csw.com僅僅是說了結構安排,還有聲音的安排,基本上要具體到每一個字,平聲字和仄聲字交替使用——一個句子之中要交替用,第一句和第二句要對應著用,第二句和第三句要統一著用,依此類推。然後,頷聯和頸聯必須是兩組對偶句,也就是兩組對聯。用韻更是不能用錯了。我這隻能簡單說說,要說仔細了起碼也得幾千字。大家看看,就這麼八句詩,一首五律一共四十個字,一首七律一共五十六個字,這幾十個字裡頭就有這麼多的規矩,比八股文要苛刻出不知多少倍。至於宋詞,詞在詩的平仄之外還有額外的限制,因為詞原本是要入樂來唱的,這就要考慮到唱的時候旋律對用字的影響。比如,我填詞在某一句里寫了「老樹」,這沒問題吧,可人家一唱,大家聽的是「老鼠」,結果哄堂大笑。我填的這闋詞從字面上看全無問題,可一唱就鬧了笑話。看看,詩詞的規矩厲害不?
一首律詩八句話,每兩句一組,一共四組——八股文不是八股嗎,這是四股。四股分別也有名字,叫首聯、頷聯、頸聯、尾聯,還有別名,我就不講了。這四聯中,首聯要「起」,就是破題,頷聯要「承」,就是承接上文,頸聯要「轉」,就是要從這裏開始有轉折了,尾聯要「合」,就是把整首詩一收,結束。所以,別以為律詩那八句話可以隨便寫,那全是有規矩的,這個「起承轉合」就和八股文的標準如出一轍。
再者,現代科學證明,人的記憶是一種很不可靠的東西。所以呢,《孟子》這書,到底現場實錄的內容佔多少,後來補充發揮的內容佔多少,這恐怕還真不好說。反正,我們知道書里說的都是他想表達的,是代表了他的思想的,這就夠了。
大家知道,科舉考試是寫作文的,可作文這個東西,拿一篇給你,你說它是好是壞,是七十分還是一百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標準。別說古代科舉,就說現https://read.99csw.com代高考,不是有人做過試驗嗎,把語文考試里同一份作文卷子拿給不同的老師評分,結果差異非常之大。
大家看看,就連徐志摩、張愛玲這樣的名家巨匠,落到我這樣一個又昏庸又自以為是的主考官手裡,不是一樣的不及格嗎!當然了,如果哪位考生事先把我的文章讀得很熟,考卷上模仿我的文風,再引用兩句,我看了一高興,雖然他寫的有點兒狗屁不通,我還是大筆一揮,給他個九十八分。
其實,後代大一統時代發展起來的科舉制度倒真是MBA的方式,大家念的都是一樣的(或差不多的)教材,考出來以後都可以在一個平台上交流,有共同語言,和現代MBA培養職業經理人一樣,那時的科舉是培養職業官僚,也就是政治上的職業經理人。所以,科舉制度雖然現在總被批判,但你如果參照MBA的特性來看,科舉制度的意義還是非常重大的。我們先不管科舉制度考的內容是好是壞,單單看它這個全國統一化的職業官僚培訓方式,和美國現代的MBA理念簡直如出一轍(別和中國的MBA比)。呵呵,我們又可以自豪一回了。
我前邊說過,就豪放詞來講,我喜歡辛棄疾勝過蘇軾,我不喜歡文人氣太重的文章,所以呢,如果我是考官,徐志摩是考生,就他寫的那散文,我肯定不會給他及格,要是張愛玲的考卷那就更不用說了,尤其是她早年的東西,在我眼裡就是小情小調,嘰嘰歪歪,於是我大筆一揮——不及格!
總研究這東西吧,對人的思路肯定是有影響的,但是,這種影響究竟有多大,是不是大到不得了的地步,乃至我們應該把許許多多的罪名冠在八股文的頭上?呵呵,我看也未必。
我們批判了這麼多年的八股文,有點兒批大發了。
雖然做不到絕對的標準化,也要儘可能地向標準化靠攏,這,就是八股文。
血淚八年同抗日,囹圄十載渡文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