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附錄 人間佛國 六

附錄 人間佛國

佛門原本是反對造像的,既然「諸行無常,諸法無我」,造像之舉豈不是和佛陀真意背道而馳嗎?
就普遍意義來說,人們需要的不是智者,而是神靈;不是謙卑的智者,而是高高在上的神靈。古往今來,在地球的任何一個角落,幾乎莫不如此。
幾乎任何一種獨特的思想,只要它是面對大眾的,那麼,它並不需要很長的時間就會被大眾心理更改得面目全非,並使彼此之間變得非常相似。至少,從造像和種種儀式來看,基督教和佛教的發展脈絡以及早期「正統」教徒們無奈的心理都如出一轍。對基督教來說,為各個聖徒的造像使原本的一神教形式至少在看上去顯得有些模稜兩可,而佛教雖然在一開始的時候就已經把婆羅門的傳統神靈納入到自己的體系中來,卻只是認為他們也是六道中的「有情」而已,並沒有什麼實際的「神」的意義,只是,各位菩薩和羅漢卻藉著造像的勢頭而迅速成為了佛陀這位「主神」之外的次要神靈了。
原始基督教徒對於使用或濫用偶像懷有刻骨的仇恨,而這種強烈的反感可能由於他們來源於猶太人,以及他們對希臘人的敵對情緒。摩西戒律嚴格禁止採用任何形式的神像,這一觀念在上帝的選民的宗教原則和實踐中早已牢固地建立起來。基督教的辯護士們不停地嘲笑那些對著自己用手製作出來的玩藝兒禮拜的愚蠢的偶像崇拜者;那些用銅或石頭做成的神像,如果它們真的具有靈性和力量,倒應該從自己的座位上爬下來,對那些藝術家的創造才能膜拜。https://read•99csw•com
吉本同時還梳理出了這一偶像崇拜的發展脈絡——崇拜行為是怎樣從對聖人的遺物的崇拜變成了對各種各樣的複製品和完全沒有真正模特的畫像的崇拜,而異教的跪拜、燃燭、燒香等膜拜儀式又是怎麼悄悄地進入了正統基督教的教堂之中:
當佛陀的形象被塑成一尊尊的泥塑木雕並被人們供奉起來之後,佛陀的思想也就離人們越來越遠了。那麼,南朝四百八十寺里香read•99csw•com煙繚繞之中的到底是什麼呢?
最早興起的形象崇拜是對十字架和聖徒遺骨的禮拜。常被請來作為居中調解人的聖徒和殉教者坐在上帝的右手邊,但那仁慈的具有超自然力量的神恩,人們都相信,卻不停地如雨露般降落在他們的墳墓上,並會無可懷疑地對那些前來拜訪、觸摸和親吻這些代表著他們的品德和苦難的無生氣的遺骨的虔誠的朝拜者賜福。但是比死去的賢人的頭骨或草鞋更為有趣的紀念物,顯然是按照他們的形狀和外貌經畫家或雕刻家的手製成的逼真的形象。這類形象,是那樣適合人的感情的需要,在每一個時代都被私下的友情或公開的尊崇所珍視;羅馬皇帝的圖像便一直受著人民政治上、幾乎也是宗教上的崇拜;一種不那麼顯眼,卻更為真誠的崇敬也被加之於聖哲和愛國主義者的形象;那些非宗教的品德,那些輝煌的罪孽,在這些為他們的永恆的天國死去的神聖人物的面前便會立即消失了。在一開頭,這種實驗還只是小心謹慎地進行著;這些可敬的圖像被容許謹慎地用於教導無知的人,喚醒麻木不仁的人,並滿足由異教入教的人的偏見。通過一段緩慢而必然的發展,對原身的崇拜轉移到了對複製品的崇拜:虔誠的基督教徒都在聖徒的形象前禱告;於是異教的跪拜、燃燭、燒香等儀式也偷偷進入了正統基督教的教堂之中。理智或虔誠的慎重被繪聲繪色的顯聖和奇迹的傳聞所壓倒;那些會說話,會動,能流血的神像必然具有神力,當然也可以當做正當的宗教崇拜的對象。最大胆的筆,在冒失地試圖用形態和顏色描繪出瀰漫宇宙並支撐著宇宙的無限的精神、永恆之父的時候也免不了發抖。但是,迷信的頭腦卻極容易接受畫出的和人相似的神像,特別是上帝的兒子的圖像,因為他們屈尊變作人的形象來到人間,而加以崇拜。三位一體的第二身原來曾以一個真實的普通肉身出現,但那一肉身已經上登天國:要不是他的門徒們曾親眼見到一些他的可見的形象,那麼對基督的精神崇拜很有可能會被可見的遺骨和聖徒們的描繪所埋沒了。同樣的一種寬縱對聖母馬利亞也是必需的和大有好處的:她被葬的地點無人知道;她的靈魂連同肉身一同進入天堂的說法,輕信的希臘人和拉丁人都完全相信。使用,甚至崇拜神像的做法,在六世紀結束之前已牢固確立起來。充滿熱情的幻想的希臘人和亞洲人對這類神像更是異常喜愛:萬神廟和梵蒂岡到處裝點著這種新的迷信的標誌。但是,對這種近似偶像崇拜的做法,粗魯的野蠻人和西部的阿里烏斯派的教士卻十分冷漠。遍布古代寺廟的用銅或大理石製作的更為大胆的形象,則非希臘基督教徒的想象或良心所能接受;平面的彩色圖一直被看做是更規矩、更無害的模擬圖形。一件複製品的價值和效果在於它和原物的唯妙唯肖,但原始基督教徒卻完全不了解上帝的兒子、他的母親和他的使徒們的真正的形象:巴勒斯坦的帕涅斯的基督像很可能是某個塵世的救星的形貌。諾斯替派和他們的瀆神的紀念物已遭到了譴責,基督教藝術家們只能靠偷偷模仿某些異教的神像而從中得到啟發。在這種痛苦的過程中,一個大胆的巧妙的發明立即會被視為十分逼真,從而肯定完全可以對它進行崇拜。九*九*藏*書九-九-藏-書九_九_藏_書
從現代基督教的興盛程度來看,人們已經很難想象得出,基督當初在傳教的時候絕對不是一帆風順的。從《新約》的記載里看,他與其說是以「神之子」的面目出現的,倒不如說是以一位智者的面目出現的,他是謙卑的、苦難的,並不高於他同時代中的任何一個人,或許正是這一點使他遇到了很大的阻力,而他的種種成功之舉卻大多依靠了神通和「神之子」的消息的流傳。
與佛教一樣,基督教的早期也是反對造像的,不僅反對,而且嚴禁。純正的基督教徒一直視偶像崇拜為對天主的褻瀆和異教復活的標誌,於是,正統的信仰與人性中的對偶像崇拜的渴望激烈交鋒達數百年之久。愛德華·吉本在《羅馬帝國衰亡史》中寫道:
但是,反對無效,造像之風很快便如野火一般地蔓延開來,並且呈現出愈演愈烈的趨勢——佛陀再一次地輸給了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