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卷一 公孫丑章句上 柳下惠姓甚名誰

卷一 公孫丑章句上

柳下惠姓甚名誰

孟子氣結:「我是說,柳下惠同志是個好人!」
柳下惠怎麼能跟展昭沾上親呢?藉此我再來解釋一下古人的稱呼問題。
答案是:楚國王族姓羋,熊是他們的氏,屈原也姓羋,屈也是他的氏。如果按照現代先姓后名的稱呼習慣,我們該管屈原叫「羋平」。可你要跟別人說端午節吃粽子紀念羋平,沒人聽得懂你在說什麼。
前文講伯夷的時候說過,儒家對伯夷、叔齊的態度是有些矛盾的,但他們對柳下惠則普遍推崇備至。漢代大儒董仲舒(就是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那位)曾經做過江都易王的宰相,易王有一次和董仲舒聊天,聊起越王勾踐來了。易王說:「泄庸、文種、范蠡這三位高人當初輔佐勾踐滅了吳國,功勞大大的。我聽說孔子曾經推崇說商朝有三位仁者,我看這越國也有三位仁者啊!」
孟子更氣:「我都被你們氣糊塗了,我是說,柳下惠是個好人!」
董仲舒接著說:「柳下惠連這都覺得髒了耳朵,要是把您方才問我的勾踐滅吳的事拿來問他,還不知道他會是什麼反應呢!越國別說三位仁者,一位都沒有!您知道什麼才叫仁者嗎?仁者是『正其誼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像范蠡他們儘是陰謀詭計的人哪裡稱得上是仁者呢!所以孔門弟子當中,就連小孩子都看不上所謂的『春秋五霸』。」
中國人沒有不知道屈原的,可屈原姓什麼呢?是姓屈嗎?
——這麼說來,楚國王族到底是姓熊,還是姓羋,還是姓屈啊九-九-藏-書
「好同志?!」
易王聽得一愣。
董仲舒說:「您這麼一說,倒讓我想起柳下惠的一段往事。當初,魯國的國君也像您今天問我這樣去問柳下惠,說:『我準備攻打齊國,你看怎麼樣啊?』柳下惠一聽,趕緊搖頭說:『使不得,使不得!』事後柳下惠自己一琢磨,越想越不是滋味,說:『我聽說想做攻打別人國家這等壞事的人是不會找仁者去討主意的,可國君偏偏找我來討主意,這樣看來,我顯然算不上是一個仁者啊!』」
我們千萬別因為這節內容就以為孟子看不起伯夷和柳下惠,孟子在後文的「萬章篇」里說過:「伯夷,聖之清者也;伊尹,聖之任者也;柳下惠,聖之和者也;孔子,聖之時者也。」這是把伯夷、柳下惠和伊尹、孔子擺在一起,認為他們都是聖人,只不過風格不同罷了。當然,最大的聖人還是孔子。
——董仲舒單以這番話來說,觀點是和孟子一脈相承的:儒家強調,「義」要擺在「利」前邊,「道」要擺在「功」前邊。我們再看柳下惠:如果董仲舒的引述屬實的話,那麼,柳下惠似乎也不是一個無可無不可的人物,或者正如孟子所言,柳下惠雖然經常是一副滿不在乎無所謂的態度,可在大原則的問題上還是很堅持的。
關於柳下惠的名字還有其他說法,我就不講了,現在就已經夠複雜了。——其實換個思路也很容易搞明白:唐太宗並不是姓「唐」叫「太宗」,漢武帝也不是姓「漢九_九_藏_書」叫「武帝」,這都和「柳下惠」的性質差不多的。
——不全對,「惠」既不是他的名,也不是他的字,而是他的「謚號」。
孟子曰:「伯夷隘,柳下惠不恭。隘與不恭,君子不由也。」
孟子頓了頓,接著說:「再給你們講一個人,柳下惠。柳下惠大家都知道吧?」
孟子把鼻子都氣歪了:「歪戴帽子已經很不像話了,還什麼露臀裝?我呸!伯夷要是看見你歪戴著帽子,馬上就遠遠地躲開了,生怕和你這種人站一起會玷污了自己!所以,雖然有過不少諸侯甜言蜜語邀請伯夷,但伯夷理都不理,生怕這些人會玷污了自己。」
孟子曰:「伯夷,非其君不事,非其友不友。不立於惡人之朝,不與惡人言。立於惡人之朝,與惡人言,如以朝衣朝冠坐于塗炭。推惡惡之心,思與鄉人立,其冠不正,望望然去之,若將浼焉。是故諸侯雖有善其辭命而至者,不受也。不受也者,是亦不屑就已。柳下惠,不羞污君,不卑小官。進不隱賢,必以其道。遺佚而不怨,厄窮而不憫。故曰:『爾為爾,我為我,雖袒裼裸裎於我側,爾焉能浼我哉?』故由由然與之偕而不自失焉,援而止之而止。援而止之而止者,是亦不屑去已。」
「不就是那個坐懷不亂的柳下惠嘛!」
「知道!」
柳下惠他們家一直都是魯國貴族,往上追溯幾輩,有位老人家公子展——前文里我已經解釋九九藏書過什麼叫「公子」,所以這裏只說「展」字。「展」並不是這位老人家的名,而是他的字,公子展有個孫子,叫無駭,無駭死的時候,魯隱公要賜他一個「氏」,按當時的慣例,以字為氏,於是就用公子展的「字」,也就是「展」,作為這一族人的「氏」,於是才有了「展氏」。正如我們所謂的「名字」其實原本分別是「名」和「字」,我們所謂的「姓氏」原本也分別是「姓」和「氏」。這問題別說我們現代人分不清,連漢朝人都分不清,比如,我們看漢朝人的書里記載張三的生平,說張三「姓張氏」,這就是把「姓」和「氏」混為一談了,連司馬遷都犯過這個錯誤。後來隨著時代的發展,「氏」也漸漸變成「姓」了。
孟子說:「柳下惠這個人和伯夷不一樣,他不會因為在昏君手底下做事就覺得羞恥,也不會因為職位低微而感到丟人;他為官做事從不隱藏自己的真才實學,也不會違背自己的原則;賦閑在家他不會怨天尤人,處境困頓他也不會打爹罵娘。柳下惠的座右銘是:『你是你,我是我,哪怕你光著屁股坐在我邊上,那也是你自己的事,哪裡就會玷污了我呢!』所以,他無論跟誰在一起都悠然自得。讓他當官他就當,炒他魷魚他就走,你要再挽留他他也會留下來,這是因為他覺得無論當官還是下崗都無所謂。」
姓比氏大,氏比姓小,男人看氏,女人看姓。話說回來,展氏的後人生兒育女,生了柳下惠。所以,柳下惠是展氏https://read.99csw.com
易王緊接著就給董仲舒戴了一頂高帽子:「齊桓公事事都跟管仲商量,我如今也事事都跟您商量。」
這麼說來,柳下惠應該是姬姓、展氏,名叫惠了?
夠複雜吧?那這位柳下惠到底叫什麼呢?他叫「禽」,我們還可以稱呼他為「展禽」。
有學生回答:「歪戴著帽子?我想伯夷會說:『你這也太老土了,這還是喇叭褲、蛤蟆鏡那個時代的前衛形象呢,現在都流行露臀裝了!』」
——我先來介紹一下柳下惠。現在有些姓柳的朋友一提祖先就會驕傲地抬出柳下惠,其實呢,柳下惠並不姓柳,也不是複姓柳下。那誰能跟柳下惠攀上親呢,我倒想起一個名人:御前四品帶刀護衛,南俠展昭。
孟子又拿伯夷來說事了,「伯夷這個人,如果君主不是自己所認可的君主,那他就不會在這個君主的手底下做事;如果不是自己看得上眼的人,那就不會跟這個人交朋友;如果朝廷里全是壞蛋,那八抬大轎請他去當官他也不會去;要讓他跟壞蛋說說話,那對他來說就好比穿一身巴黎名牌睡地下通道。大家不妨再想一想,像伯夷這樣的人,要是跟鄉里的俗人待在一起,那人歪戴著帽子,伯夷會怎麼做呢?」
《史記》里說:「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說屈原名叫「平」,和楚王一個姓。可楚王姓什麼呢?姓羋(讀「米」)。大家讀史書常看見歷代楚王都叫熊什麼,對了,就像我的名字,熊逸,呵呵,要是筆名也能排血統的話,那我熊逸乃是堂堂楚國王族九-九-藏-書之後,坐公交車可以不買票,存自行車可以不花錢,那得有多牛!嘿嘿,誰也不許小看我哦!
「謚號」這東西大家應該都很熟悉了,周「武」王、曾「文正」公,這都是謚號,是死後被別人給安上的。
——聽完我介紹柳下惠的姓名問題,再接著來聽孟子介紹柳下惠的為人。

——呵呵,我來問個蠢問題:屈原姓什麼?
柳下惠在家排行老四,古人用「伯、仲、叔、季」來稱呼老大、老二、老三、老四,所以,柳下惠既然是老四,我們還可以稱呼他「柳下季」。
「打住!」孟子趕緊制止住學生們的七嘴八舌,「別瞎造謠了,柳下惠可是一個好同志!」
伯夷和柳下惠,兩個人兩種作風,都夠與眾不同的。
「嘿,聽說這小子是同性戀!」
「啊——?!」
那這個「柳下」又是什麼呢?這是個地名,是柳下惠的封地,或者叫采邑。——我在上本書里介紹過什麼才是真正的封建社會,介紹過封建社會的「家」是什麼樣子,各位回憶一下就明白了。
那柳下惠姓什麼呢?——他們家是魯國的貴族,很有可能和魯國的國君同姓。魯國的第一代國君伯禽是周公旦的兒子,周公旦是周文王的兒子、周武王的弟弟,所以,他們都姓「姬」。
孟子最後做了個總結:「人家的優點要學習,人家的缺點也要警惕。伯夷的缺點是胸襟太窄,柳下惠的缺點是弔兒郎當,我們學習這兩位前輩的時候可別把人家的這些缺點也一起學來。」
「聽說過!」
「柳下惠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