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卷二 滕文公章句下 寵物龍、拉車龍和肉龍

卷二 滕文公章句下

寵物龍、拉車龍和肉龍

「昔者禹抑洪水,而天下平;周公兼夷狄,驅猛獸,而百姓寧;孔子成春秋,而亂臣賊子懼。詩云:『戎狄是膺,荊舒是懲,則莫我敢承。』無父無君,是周公所膺也。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說,距跛行,放淫辭,以承三聖者。豈好辯哉?予不得已也。能言距楊墨者,聖人之徒也。」

公都子曰:「外人皆稱夫子好辯,敢問何也?」
古籍當中關於龍的記載還有很多,我就不多作介紹了,不過只是再來澄清一個普遍的誤解:龍在佛教里有護法身份,這沒錯,可佛教里的龍卻和中國傳統中的龍並不一樣,甚至是完全不同的兩個物種,單看相貌就知道了。還有人考證說印度本來沒有龍這個東西,然後如何如何,這裏就不多談了,免得又扯遠了。
魏獻子問:「看來以前的龍雖然矜貴,卻一直都有啊,還一直都和人類生活在一起。可現在怎麼不大見得著龍了呢?」
——這個問題恐怕誰都想問吧?
蔡墨點了點頭:「你出了事很會推卸責任,還能把事故變成故事。」
——大洪水的傳說到底是真是假,這可是個有趣的問題,很多古老民族都有大洪水的傳說,難道幾千年前真有一場世界性的大洪水嗎?
孟老師接著講洪水:「《尚書》里說:『洚水警告我們。』什麼叫『洚水』呢?就是『洪水』。」
——孟老師這點真不錯,遇到教學難點,知道給講解一下。
魏獻子搭話:「那可以來找我啊。」
魏獻子心想:這就是有意識地培養顧客的品牌忠誠度,嗯,很重要。
——這在古代是個很著名的故事,可能不少人都讀過唐朝陸龜蒙的一篇名文,叫做《招野龍對》,就是對這個故事的再演繹。
《左傳》里有一段有趣的記載:
這段對話發生在魯昭公二十九年的秋天,沒多久,就是在這一年的冬天,趙簡子他們就去向晉國的老百姓徵收了四百八十斤的鐵,鑄造了那尊刑鼎,又引來了孔子的批評——這就是在趙簡子出場的時候介紹過的那些事情。
這種問題為什麼要來問蔡墨呢?因為蔡墨是史官,當時的史官和算命先生是一類人,甚至常常是合二為一的。蔡墨果然很專業,對魏獻子說:「你說反了,不是龍聰明,而是人類不聰明,而且,『從沒有人捉住過龍』這種說法是不對的,你難道沒聽說過有豢龍氏和御龍氏這兩大家族嗎?」
還有一證是:古人多選擇在高坡居住,像丘、阜、京這類地名就都表示高坡。那,為什麼要住高坡呢?八成就是怕被水淹了。《孟子》後文還會出現一句名言,叫「得乎丘民為天子」,什麼叫「丘民」,從字面看,就是住在高坡上的老百姓,而「丘民」一詞自然是指稱全體老百姓的,猜一猜,也會想到古人大多都是住高坡的。
孟子曰:「予豈好辯哉?予不得已也。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一亂。當堯之時,水逆行泛濫于中國,蛇龍居之,民無所定,下者為巢,上者為營窟。書曰:『洚水警余。』洚水者,洪水也。使禹治之。禹掘地而注之海,驅蛇龍而放之菹,水由地中行,江、淮、河、漢是也。險阻既遠,鳥獸之害人者消,然後人得平土而居之。九_九_藏_書
魏獻子心想:這都是因為出版業不發達,當時要是出版一本《家庭養龍一百問》就好了,或者由政府請豢龍氏的人去各地農村推廣一下養龍致富的經驗也好。
蔡墨接著說:「這正是舜統治天下的時代,董父就把馴服過的龍帶到舜的那裡,讓龍來服侍舜。舜很高興,就賜給董父一個姓,讓他姓董——對了,他現在才姓了董,前邊我說董父是為了稱呼方便,那時候他還沒姓呢。舜還賜給他一個氏,就是豢龍氏。」
「御龍氏可能是想拍馬屁想昏了頭,把龍肉醬獻給孔甲吃。孔甲從沒吃過龍肉,這一吃,馬上讚不絕口。但是,孔甲可不知道他吃的這肉醬就是拿拉車的龍來做的啊。」
蔡墨接著說:「孔甲越吃越愛吃,吃完還想吃,可一條龍很快就被吃完了。那怎麼辦呢?難道還能再殺一條?御龍氏可沒那麼大的膽子,知道自己這回把事鬧大了,一個不小心就得吃不了兜著走,咬咬牙,走為上吧!御龍氏就這麼蹓走了,逃到了河南省魯山縣一帶。」
蔡墨接著說:「於是,豢龍氏從舜的時代開始,子子孫孫都從事養龍的職業。後來,到了夏朝孔甲統治的時代,孔甲很聽上帝的話,上帝一高興,就送了四條龍給他拉車。這四條龍里,有兩條是黃河龍,一公一母;有兩條是漢水龍,也是一公一母。可孔甲不會養,想找豢龍氏的後來又找不到,養龍到底不比養豬,會的人不多,這可真抓瞎了!」
——解釋一下:男人通常重視「氏」,這個「氏」大致相當於後來的「姓」,前兩本書里都講過古人姓氏的一些問題。古人以官為氏、以職業為氏的很多,這就像閩粵一帶的習俗:黃飛鴻的弟子里不是有個「豬肉榮」嗎,職業是殺豬,「豬肉」就相當於他的「氏」,稱呼的時候在「氏」的後邊加上「名」,所以叫「豬肉榮」。
魏獻子心想:要讓忠誠度強的那些客戶為我所用,利用他們獲得正常經營餐廳之外的更大的利益!
——這段對話很神奇吧?不但有人見過龍,居然還有人養過龍、吃過龍。如果這說的都是真的,那麼,龍這東西看來在上古時代是一種很常見的動物呢,不過到魏獻子和蔡墨的時代就已經不大見得到了。
我就琢磨過:當年我們老祖宗寫字用的是竹簡,可他們的根據地是黃河流域啊,是中原地區啊,哪裡來的竹子啊?李安拍《卧虎藏龍》竹林那場戲,好像沒聽說去河南選過外景地吧?所以呢,也許當時的中原遍地都是竹子,嗯,不知道是不是遍地都有大熊貓?
要說龍拉車這回事,倒也不是全無現實依據,鄭康九-九-藏-書成註釋《禮記》,說:「馬八尺以上為龍。」何休注《公羊傳》,也持這個說法,不過把八尺變成了七尺。這種說法也不知是否可靠,我倒想起《三俠五義》里白玉堂說過什麼:「鯉魚不夠一尺叫尾子,夠了一尺才叫鯉魚。」——大概是這樣的話,記不很清了。如果當真如此,那我們現在的龍也有不少啊。
「哦,」蔡墨點點頭,接著說,「養豬場都荒廢了,殘存的豬沒人管,都流落到偏僻的野地里去了,人就不容易見到它們了。而龍是水生的動物,水官玩忽職守,最後官職沒有了,水裡的事情沒人管了,龍也就散了,沒人捉得到了。」
蔡墨心說我知不知道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不知道!蔡墨說:「你既然不知道,那我當然就知道啦!這兩家人,在以前都是養龍的。過去有個人叫董父,很喜歡龍,把龍的生活習性研究得非常透徹,很清楚龍都喜歡什麼。所以,董父拿食物去喂龍的時候龍都會很高興地來吃,這就像二十一世紀城市小區里的好心人餵養流浪貓似的,流浪貓們一傳十、十傳百,越來越多的貓都來好心人這裏吃飯,所以越來越多的龍都到董父那裡去吃飯。」
「世衰道微,邪說暴行有作,臣弒其君者有之,子弒其父者有之。孔子懼,作春秋。春秋,天子之事也,是故孔子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
「堯舜既沒,聖人之道衰,暴君代作,壞宮室以為污池,民無所安息,棄田以為園囿,使民不得衣食,邪說暴行又作,園囿污池,沛澤多而禽獸至,及紂之身,天下又大亂。周公相武王,誅紂伐奄,三年討其君,驅飛廉于海隅而戮之,滅國者五十,驅虎豹犀象而遠之,天下大悅。書曰:『丕顯哉,文王謨,丕承哉,武王烈,佑啟我後人,咸以正無缺。』
還得回到公都子關於老師好抬杠的這個問題上。孟子沒有直接回答,而是一下子就扯到堯舜那個洪水泛濫、蛇龍橫行的時代去了——這點好像和我很像哦,我不會也是孟老師教出來的吧?
至少在明朝,現在的海淀地區還是泊連泊、水連水,清華園就是那時候建的,所有者好像是叫李偉,是個皇親。明朝好治園子的還有一對人稱「大小米」的書法家,這是祖孫倆,他們家有三個好園子,記得其中有兩個是在海淀,其一直到現在還大大的有名,就是北京大學里的那個勺園。為什麼叫勺園呢?據說本意是「取海淀之一勺」,這也可見當時這一帶是以水為主的。現在的北京已經無法想見當初的樣子了,而這個「當初」還無非是在明朝,沒多久之前,要是把時間倒推到三皇五帝的時代,中原大地還真難想象是什麼樣子呢。
這個問題在書里也是有線索的,具體出處我就不說了,反正漢朝以前北京、山東、山西這些地方應該確實盛產過竹子。
魏獻子意識到read.99csw.com自己說錯了話,連忙解釋:「我是說,誰要是想吃豬肉了,可以來我家,我家不缺豬肉。」
另外,除了支流眾多之外,湖泊也超級多。現在山東有個菏澤,這個地名可能由來很古,既然名字叫「澤」,當初也少不了水,類似的可疑之地還有很多,就一地論一地或許有搞錯的時候,但普遍而言,湖泊遍地總是錯不了的。
新人迭出,又來一個。這位仁兄叫做公都子,也是孟子的弟子。前人有考證說公都子可能是楚國貴公子,如果當真是這樣,那他可算是孟子門下的外國留學生了。我在前面講過,楚國和周朝嚴格來說並不是一體的,不像魯國和齊國他們,追溯起來都是周天子分封下來的諸侯國。
蔡墨的回答是:「萬事萬物都有管理它們的官吏,官吏們盡職盡責,管養豬的就得想辦法讓豬長得更肥,管種田的就得想辦法提高糧食產量,如果失了職,不是丟了俸祿就是丟了性命。就拿養豬來說吧,相關的官吏們世世代代做好工作,豬才能越來越多。如果官吏們不認真負責,或者全都失職丟官了,養豬場全都荒廢了,誰要是想吃豬肉,再找一頭豬可就難了。」
專家在這方面還有很多考證,有從古代動植物入手的,有從蠶桑業的發展入手的,有從青銅器的銘文入手的,也有從各類典籍入手的,反正線索多多,證據多多。
——誰還記得「絳」這個地方?前文介紹趙簡子的時候說過,這是當時晉國的首都,在現在的山西省侯馬市。五台山每年都能見龍的傳聞看來還能從這裏找到歷史線索哦,都在山西。
孟老師被學生這麼一問,大概是觸到了傷心處了,觸到了心靈深處最柔軟的那個地方,於是委屈地說:「你以為我是喜歡抬杠嗎?我那是不得已啊!」
「老師,您先等等,」公都子好奇地問,「您方才說,水裡都是蛇和龍,難道這世上當真有龍嗎?」
孟老師這個頭一開,話匣子就收不住了,一肚子的苦水「嘩嘩」地往外倒:「人類社會已經產生很長時間了,在這漫長的歷史當中,時而太平,時而混亂。堯的時代,各地都發大洪水,把人全淹了,水裡邊到處都是蛇和龍,兇猛得很,老百姓流離失所,低地上的人在樹上搭巢,高地上的人打洞來住——」
——從許多處典籍的記載里看,龍這傢伙在古人的眼裡確實並不神奇,這倒使現在的我們覺得很神奇了。難道龍在古代真的只是一種平常存在的物種嗎?
蔡墨和陽虎他們究竟都是怎麼玩兒的,等我講《周易》的時候再詳細來說,現在只是按照一貫的作風,把出場的人物和事件盡量關聯起來,好讓各位便於記憶罷了。看,趙簡子、陽虎和蔡墨,本來看似八竿子打不著的人物還一起有過這樣一次共同占卜的經歷呢。
但堅信有龍存在的人依然堅信,覺得老祖宗們不會騙我們的。我們看孟子說龍,原文是「蛇龍居之」,也沒有解釋一下,公都子也沒有多問一句,彷彿龍https://read.99csw.com這個東西並不神奇,平平常常罷了,隨口一提就帶過去了,誰也不會覺得還有追問的必要。
「啊——」
直到現在,依然有很多人相信龍的存在,我就聽過不少言之鑿鑿的見龍的經歷,有小時候見到龍的,有在五台山見到龍的,都說得有鼻子有眼的,網上還曾經流傳過一張著名的照片,是從飛機上俯拍西藏雪山,在照片的左下角蜿蜒著一條龍,和雪山一樣的白色,只見身子不見頭。照片一出,有人就斥之為PS,後來澄清,根本就沒有PS過,當然那也不是龍,而是雪山積雪的山脊,那龍鱗的樣子是風吹積雪的痕迹。
魏獻子說:「這兩家我倒是聽說過,只是不知道他們姓氏的來歷,你知道嗎?」
我先說一個比較近的水系變遷。我所在的北京現在據說是個缺水城市,其實以前北京的水是很多的。誰要是住過北京海淀區,可能知道這邊的水面稍微大一點兒的大概只有個昆明湖,其實海淀之得名,又是「海」又是「淀」,一看就是個水鄉,不應該是現在這副模樣。
公都子問的話很有意思:「老師啊,別人都說您好抬杠,是個杠頭,這是為什麼呢?」

蔡墨斜了他一眼:「星宿派的開山祖師不會就是你吧?真高,能這麼輕易地就把壞事變成好事,旁人即便知道是假的,也不好反駁你。嗯,你很有政治前途,我以後可得多巴結著你。」
當時的專業占卜師都是用龜甲和獸骨,別看蔡墨也懂《周易》,可時人都拿《周易》當簡便演算法,是屬於業餘級別的,準確度不高。結果三大巫師拿甲骨一占,雖然各有各的理論,可結果都是認為應該伐齊而不該救鄭,最後陽虎過來,以玩票的姿態用《周易》佔了一回,結果也是救鄭不利。趙簡子這才放棄了救援鄭國的打算,準備對齊國開刀了。
從一些不大可靠的古籍里看,黃河流域當時到處是水,大多都是黃河的支流,遠較現在為多,而且氣候溫暖,雨量充沛:一年十二個月,哪個月下雨都不奇怪。
聽孟老師接著說:「大洪水的時代,好在出來個大禹,他疏通河道,讓水都流到大海里去,把蛇和龍也都驅趕到草澤里去。長江、淮河、黃河、漢水,都順著河道有序流動,不再泛濫成災了。艱難時世終於過去了,害人的鳥獸也沒有了,人類這才能來到平原居住。」
蔡墨說:「不信你就看看《周易》,爻辭里不是有什麼『潛龍勿用』『見龍再田』『飛龍在天』『亢龍有悔』『群龍無首』『龍戰於野,其血玄黃』,這不都是在描寫龍的活動姿態嗎,你就算信不過《周易》,總信得過降龍十八掌吧?對龍的姿態如此豐富而傳神的描寫,如果古人不是時常都能看得到龍,能寫成這樣嗎?」
魏獻子不好意思地笑笑:「過獎啦,其實沒什麼啦,你去問十個當官的,有九個半都能隨口說出我這個主意,不算什麼的,嘿嘿。對了,那御龍氏到底是怎麼做的啊?」
蔡墨說:「我也不read.99csw.com知道這位御龍氏到底是怎麼想的,他這個做法恐怕旁人誰也想不到,他居然把死龍給下了廚房,做成龍肉醬了!」
魏獻子想了想:「如果是我,我就偷偷把死龍埋了,然後報告孔甲說:『上帝又發了話,說『四』這個數字不吉利,讓您以後改用三條龍拉車,所以收走了一條龍。』」
——公都子沒問這個問題,這是我替他問的。是啊,這世上當真有龍嗎?
魏獻子又說:「還有一招,可以對孔甲說:『國家在您的治理下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不但老百姓都很感動,就連動物也受了感動,一條龍飛上天空,化成一道絢麗的彩虹。這真是天大的祥瑞啊,昭示著我們偉大的孔甲王朝千秋萬代,一統江湖。』」
再來回顧一下幾箇舊相識:刑鼎一事的若干年後,陽虎已經了投靠了趙簡子,有一次鄭國挨宋國打,趙簡子拿不定主意是救鄭還是伐齊,就讓手下的巫師史官們來搞占卜。當時出馬的有三大巫,蔡墨就是其中之一。
龍在當時到底也不多見,魏獻子就來請教蔡墨:「我聽說龍是動物裡邊最聰明的,因為從來沒有人能活捉住一條龍,真是這樣嗎?」
蔡墨接著說:「去董父那裡吃飯的龍越來越多,董父常跟它們玩,慢慢地就把它們馴服了。」
蔡墨吸了口煙,不緊不慢地說:「天無絕人之路,有個叫劉累的,曾經跟豢龍氏的人學過養龍技術,於是到孔甲這裏來應聘做養龍師傅,專門養這四條拉車的龍。孔甲很高興,給了他一項很高的榮譽:賜他一個『氏』。這就是『御龍氏』可這位御龍氏的技術可能到底不是嫡傳,結果把四條龍給養死了一條。哎,你猜猜,御龍氏會把這條死龍怎麼樣?」
「聖王不作,諸侯放恣,處士橫議,楊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歸楊則歸墨。楊氏為我,是無君也;墨氏兼愛,是無父也。無父無君。是禽獸也。公明儀曰:『庖有肥肉,廄有肥馬,民有飢色,野有餓莩,此率獸而食人也。』楊墨之道不怠,孔子之道不著,是邪說誣民,充塞仁義也。仁義充塞,則率獸食人,人將相食。吾為此懼。閑先聖之道,距楊墨,放淫辭,邪說者,不得作,作于其心,害於其事,作于其事,害於其政,聖人復起,不易吾言矣。
魏獻子有點兒不信:「你說的都是真的嗎?」
「嗯——」
魏獻子心想:開餐廳也是一樣的道理,先要摸清目標受眾的特徵,飯菜的口味、價格等等都有針對性地來制訂,不能想當然。還有,口碑也很重要。
在魯昭公二十九年的秋天,在絳地的郊外出現了龍。
這問題的答案基本上是否定的。古人都會選水邊生活,自然容易遭遇水患,如果有幾個古文明是發源於高山和沙漠,恐怕就不會留下什麼大洪水的傳說了。但是,就大禹治水來說,那時候中原一帶的水系確實比現在要發達許多,這已經是毋庸置疑的了。前文不是說過河南當初的氣候就像今天的南方熱帶一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