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元散曲簡史 元散曲的分期

元散曲簡史

元散曲的分期

而所謂二期說,是以元仁宗延祐年間為界,分為前、后兩期。現在的文學史一般都採用這種分期法。為了敘述方便,我們也採用二分法對元散曲的內容和藝術特色做一些簡單的介紹。
鄭振鐸《中國俗文學史》中根據元鍾嗣成《錄鬼簿》中所記「前輩公卿大夫」,即他寫此書時已經去https://read•99csw•com世、他不及見到的作家約四十人划為第一期,時間大約是1201年至1300年,這是元朝尚未立國至立國之初的約一百年。以鍾嗣成能見到的所謂「方今才人相知者」四十七人划為第二期,時間大約是1301年至1360年。以明https://read.99csw.com永樂二十年(1422)賈仲明所編的《續錄鬼簿》中所載元散曲家約五十人划為第三期。這些作家大多都是元末明初人,時間大約是1361年至1422年。
元散曲的分期,有二期說、三期說、四期說幾種。現在比較多的說法,是二期說。
這種劃分法有一read•99csw•com定的道理,現在有的散曲史也採用這種劃分法,它們把由宋、金入元的一批作家活動的時期划為第一期,稱為「元初期」,其中就包括元好問、商道、楊果、王和卿、商挺、關漢卿、庾天錫、王惲等名家。又把生於元滅金以後的二三十年間,基本上是北方籍的一批作家活動的時期划為第二期read.99csw.com,稱為「元前期」,包括馬致遠、鄭光祖、盧摯、姚燧、馮子振、曾端等名家。這一批作家,已經有不少由北南下,生活在南宋故地。元代後期,文化重心南移,一批南方作家崛起於文壇,一批北方作家南下,文化中心從大都(今北京)南移至杭州,元曲的形式和內容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一時期被劃https://read.99csw.com分為第三期,稱「元後期」。
所謂四期說,是近代學者以山西元散曲為例,將元散曲劃分為產生期(1220年—1240年)、發展期(1240年—1300年)、高峰期(從1300年—1350年)、衰落期(1350年—1368年)。這種劃分法已經引起學術界一定程度的重視。
這種劃分的方法還是比較科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