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音樂常識 道教音樂

音樂常識

道教音樂

唐代是道教音樂發展的鼎盛時期之一。唐高宗曾令宮內樂工製作道調。唐玄宗曾命道士、大臣獻道曲,並親自寫作和教授道樂。《冊府元龜》卷五十四記有「(天寶十年)四月,帝于道場親教諸道士步虛聲韻」的記載。
唐末五代時著名道士杜光庭集前代道教齋醮科儀之大成,編輯了《道門科範大全集》,道教的齋醮儀式得以進一步規範。這時https://read•99csw.com的道樂已在單純的打擊樂器鍾、磬、鼓等的基礎上,增加了吹管和彈撥樂器。
道教齋醮音樂有獨唱(通常由高功、都講擔任)、齊唱、散板式吟唱和鼓樂、吹打樂以及合奏等多種形式。單純的器樂形式常用於法事的開頭、結尾、唱曲的過門以及隊列變換、禹步(類似舞蹈的步法)等場面,聲樂形九*九*藏*書式則是齋醮音樂的主要部分,其聲樂體裁主要有「頌」「贊」「步虛」「偈」等格式。
元、明、清時期,道教音樂得到進一步發展。在民間,道樂與各地的地方曲調廣泛融合,形成了各地不同的道樂風格。現在,許多著名的道觀都有道樂團,不僅在法事活動中演奏,還參加一些文化交流表演的活動。
道教音樂,是道教進行齋醮儀式等https://read•99csw.com法事活動中使用的音樂。
宋代是道樂發展的另一重要時期,宋太宗、宋真宗、宋徽宗分別編寫道樂,多達數十首,如《步虛辭》《散花詞》《白鶴贊》《玉清樂》《太清樂》等。特別是宋徽宗好道,重用道士林靈素修改、增補道教齋醮儀式,頒《金篆靈寶道場儀軌》四百二十六部,並選全國宮觀道士進京習道樂。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道九-九-藏-書樂總集《玉音法事》,就是在北宋時編纂的,它以曲線記譜收錄了南北朝、隋唐以來的詞章和宋真宗、宋徽宗所制的讚頌五十首。
道教是中國本土的宗教,其產生的時間大概是在東漢末年。道教音樂的使用大約開始於南北朝時期。據《魏書·釋老志》記載,北魏明帝神瑞二年(415),寇謙之稱于嵩山遇太上老君,授其天師之位,並賜《雲中音誦新科經戒》,制定了read•99csw•com《樂章誦戒新法》,遂產生了《華夏頌》《步虛辭》等最初的道樂音樂。所謂《華夏頌》,大約是在道教儀式開壇前行進中吟詠的一種音樂。《步虛辭》多是對神仙的頌讚之詞,一般是五言、七言的詩歌,長短不拘,視法事的需要而定。「其章皆高仙上聖朝玄都玉京,飛巡虛空所諷詠,故曰步虛」(晁公武《郡齋讀書志》),因其音樂若眾仙縹緲行於虛空歌誦之音而得名,風格古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