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四卷 海河卷 第45篇 流向北京的生命之河——南水北調工程中段考察記

第四卷 海河卷

第45篇 流向北京的生命之河——南水北調工程中段考察記

儘管水電部隊擁有著各種當今世界上最先進的施工機械設備,擁有足以應付各種複雜條件的水電施工技術,但由於地下輸水洞處於砂礫層地段,易塌方,成洞難,施工的正上方又是北京的西四環交通大動脈,在開挖過程中,所有機械設備、爆破方法都不能用,施工只有靠最原始的鍬、鎬和手工來完成。施工分開挖、支護、噴護、澆築等工序。開挖時用鎬一點點地刨,用鍬一點點地挖,一點點地掏,有時挖出一個大的石塊或土砂結合堅硬的地方,就要費好大的勁。掏進去一點,又要用大鎚沿拱頂向前斜打進1.7米的超前小導管,每進尺0.5米,就要對小導管注一次改性水玻璃漿液,固化防止塌方;第二道工序是支護,安裝焊接好了的環形鋼格柵,這是一項需要細心而又累的活,四個鋼格柵用螺栓連接起來成一道標準的圓形,對接的時候要有耐心,安裝的時候又要對欠挖或超挖的部分進行適當的處理,需掌握的火候很難;第三道工序是噴護,進行30公分厚的混凝土噴射作業,這是一個又臟又累的苦活。攪拌好的混凝土必須在1個小時完成,超過時間就不能再使用,操作手雙手緊握噴槍,一直以衝鋒戰鬥的姿勢工作著,很臟很累而又不能放下停工,每次噴注結束后,官兵們渾身就像一塊混凝土了,除了兩隻會動的眼睛,整個身子就像鉛塊一樣,麻木動彈不得;第四道工序是用鋼模台車進行30公分的混凝土澆築,四十噸重的鋼模台車組裝也只能靠人工來完成,鋼模台車吊裝非常困難,噸位重體積大,洞內空間小。第四道工序質量、工藝要求嚴,還有鋪防水板、鋼筋綁紮、台車到位、澆築震搗等若干個環節,一天下來工程量少工序較多。水電官兵每天都要重複這些工作,面對洞室施工潮濕、空氣不新鮮、整天見不到陽光、作業空間狹小、超負荷勞累等實際困難,一直工作著戰鬥著。

我傾聽到一種無言而深情的呼喚
穿黃工程設計專家講,整個工程強調水利工程建築物的特徵,避免用一般城市建築設計手法,盡量體現水利工程結構的簡潔有序,並通過其宏大、粗獷、簡潔的體形表現整體的氣勢和力度。建築設計服務從總體上的大氣勢,避免花哨凌亂。結合工作照明和景觀設計,進行了夜景照明設計,充分利用現代照明技術,渲染和烘托整個工程豐富多彩的美麗夜景。在色彩上,以混凝土灰黃色為主,點綴以醒目的色彩,力求簡潔明快。
然而,也許這就是作家採風團的特點,在驚嘆感慨之後,會有「然而」出現。然而,漕河渡槽如飛天長虹橫跨兩河,漕河和馬連川河,在高聳的渡槽下,兩河的河床亂石橫陳,沙礫漫野,沒有流水,在春天斷流后,成了滿目凄涼的荒灘。原本是青山綠水,現在河流乾涸了,河床里沒有了水,而遠來的「天水」凌空飛架渡槽,像匆匆而過的過客。如果我們的河流能夠清水長流,我們的山上樹木常青,我們用得著不遠千里,耗資億萬地引水救急嗎?水是可能用完的,湖泊和河流是可能變成沙漠的,這一點最基本的道理,我們的決策者們,希望不要忘了。前兩天,電視上播放了一則新聞,說是羅布泊上游開始向羅布泊供水,於是完全沙漠化的羅布泊的一小部分區域開始有了生物活動。這讓我回憶起幾年前我隨部隊在羅布泊地區考察的情景,也許,會讓我們警惕我們生活的腳下的土地也變成另一個羅布泊:
讓巨大的水流從黃河的底下穿過去,也是中國人有實力、有科技能力的一種體現。在現場,工程的總工們告訴我們,他們在施工的過程中,進行了很多項的科技創新,有很多中國人自己的發明創造。在這樣的大工程里,中國人的創造性和智慧進一步地得到了發揮。眼前的打樁機、挖掘機、大卡車都在運動和奔忙,我們看著黃河水來自遙遠的空茫地帶,又向空茫的地方而去。但是在這種空茫的感覺里,卻有一種特別實在的感覺:眼前的建設者正在這黃河的底下,把南來的水引向北方;那我們看不見的9米直徑的大盾構機,在一刻也不停地向北部掘進,在頑強地從黃河的下面穿越。
說南水北調中段工程,看南水北調中段工程,就不能不想到相近的另一條引水工程紅旗渠:1500多公里的渠道,200多個隧洞,150多個渡槽,近50座水庫,興建12400多個各類設施,需要削平1200多個山頭,在40年前那樣的經濟條件下,用獨輪車、麻繩、鋼釺、鎚頭等最原始的工具,風餐露宿,歷時10年,林縣人硬是靠鋼鐵般的意志,群眾的智慧,勤勞的雙手,建成了一條巧奪天工的人造天河。40年過去了,中國的國力和建設大型水利工程的能力大大提高了,才有可能將這世界第一的南水北調引水工程提上日程並全面實施。在我們參觀中線工程過程中,胡浩副局長向我們做了認真的解說。胡浩是「海歸」的金融專家,是中國工商銀行總行的高管,到南水北調工程工作算是到基層鍛煉。集海歸、金融專家、南水北調中線管理局副局長於一身,就足有鮮明的時代特徵了,也說明了我們修建南水北調工程與40年前修紅旗渠有多大的變化。在行進途中,胡浩副局長和有關的工程領導對中線工程又給我們做了較為詳細的說明:
1.節水
丹江口水庫控制漢江60%的流域面積,多年平均天然徑流量408.5億立方米,考慮上游發展,預測2020年入庫水量為385.4億立方米。丹江口水利樞紐在已建成初期規模的基礎上,按原規劃續建完成,壩頂高程從現在的162米,加高至176.6米,設計蓄水位由157米提高到170米,總庫容達290.5億立方米,比初期增加庫容116億立方米,增加有效調節庫容88億立方米,增加防洪庫容33億立方米。丹江口水庫後期規模正常蓄水位170米時,將增加淹沒處理面積370平方千米,據1992年調查,主要淹沒實物指標為:人口:22.4萬人。房屋:479.4萬平方米。耕地:23.5萬畝。工礦企業120個【含鄉鎮企業】,淹沒固定資產原值1.2億元。
在北京西四環路的地底,一個巨型暗河
南水北調東線和中線工程涉及7省、直轄市的44座地級以上城市,受水區為京、津、冀、魯、豫、蘇的39座地級及其以上城市、245座縣級市【區、縣城】和17個工業園區。
我們在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採風活動正是在奧運會開幕之前緊張籌備的時候。選擇2008年4月進行這次採風,除了春暖花開氣候好的原因,還有中線北段工程將提前在奧運之前向北京供水。南水北調中線京石段應急供水工程南起河北省石家莊,北至北京團城湖,是向北京應急供水優先安排的工程,除擔負向北京應急供水任務外,還擔負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全線貫通后的輸水任務。工程建成后,可聯合調度河北省崗南、黃壁庄、王快、西大洋4座水庫,具備隨時向北京應急供水的能力。京石段應急供水工程自2003年12月30日開工建設以來,經過廣大建設者5年多來的奮力拚搏,全長307.442千米的主體工程建設已經完成,並具備通水條件。京石段工程累計完成土石方開挖12150.8萬立方米、土石方回填5079.4萬立方米、混凝土澆築429.3萬立方米;完成單元工程82258個,其中合格率100%、優良率91.9%;完成永久征地5萬畝、臨時用地4.9萬畝,拆遷房屋44.8萬平方米,拆遷工業企業402個,拆建專項設施1793處,文物挖掘11.5萬平方米,搬遷安置人口4.9萬人。應急供水工程一旦通過驗收開始供水,許多在建的項目和設備就會被淹沒在水下。因此,我們要在通過之前到施工現場親眼目睹這一宏偉的工程。
「由於長期乾旱缺水,儘管各地特別是黃淮海平原和膠東地區都加大了節約用水的力度,但仍然不得不過度開發利用地表水、大量超采地下水、不合理佔用農業和生態用水以及使用未經處理的污水,造成目前黃河下游斷流頻繁,淮河流域污染嚴重,海河流域基本處於『有河皆干、有水皆污』和地下水嚴重超採的嚴峻局面。黃河、淮河和海河三大流域的水資源開發利用率都已分別高達67%、60%和超過95%,水資源承載能力與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之間的矛盾日趨尖銳。特別是海河流域,為了支撐經濟社會的發展,長期過量開發利用地表水,平原河道長期乾涸,被迫大量超采地下水,20多年來已累計超采900多億立方米,造成地下水位大面積持續下降。黃淮海流域水資源的過量開發,導致河湖乾涸、河口淤積、濕地減少、土地沙化、地面沉陷以及海水入侵等生態環境問題日趨惡化,嚴重製約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黃河以南總乾渠線路受已建渠首位置、江淮分水嶺的方城埡口和穿過黃河的範圍限制,走向明確。黃河以北曾比較利用現有河道輸水和新開渠道兩類方案,從保證水質和全線自流兩方面考慮選擇新開渠道的高線方案。總乾渠自陶岔渠首引水,沿已建成的8千米渠道延伸,在伏牛山南麓山前崗壠與平原相間的地帶,向東北行進,經南陽過白河后跨江淮分水嶺方城埡口入淮河流域。經寶豐、禹州、新鄭西,在鄭州西北孤柏咀處穿越黃河。然後沿太行山東麓山前平原,京廣鐵路西側北上,至唐縣進入低山丘陵區,過北拒馬河進入北京市境,過永定河後進入北京市區,終點是玉淵潭。總乾渠全長1241.2千米。天津乾渠自河北省徐水縣西黑山村北總乾渠上分水向東至天津西河閘,全長142千米。總乾渠渠首設計水位147.2米,終點49.5米,全線自流。
「一、調水規模論證【一】黃淮海流域資源性缺水嚴重
今天我要寫這首詩,寫四環路下那奔流的河
根據水資源條件,考慮不同水平年經濟社會發展對水資源的需求,通過調整經濟布局和產業結構,強化節水措施和調整供水價格等措施,抑制需水增長。同時,考慮到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在未來的可供水量中扣除了地下水超采和超指標引黃的水量,增加了污水處理再利用量、海水和其他水源的利用量,對受水區進行水資源供需分析,確定了受水區缺水量。
謹以此文向所有為南水北調做出貢獻的人們表達深深的敬意!
漕河渡槽氣勢宏偉,在技術上也先進,22米寬的渡槽如果鋪上水泥板,比常見的高速公路也不差。只是在這條高速通道上通行的不是車輛,而是千裡外引進北京的水,為了保證不因意外中斷了供水,渡槽是雙水道,所以規模如此雄偉九九藏書。漕河渡槽橫跨漕河和馬連川河兩條河流,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漕河段工程中最為重要的部分。葛洲壩一公司於2004年11月中標承擔了漕河段三標即渡槽工程三分之二的工程量,包括41跨,總長1286.6米,設計流量每秒125立方米,最大流量每秒150立方米,每跨長度30米,無論是過水能力還是單跨長度均創造了全國之最;單跨長度僅次於30.8米跨度的印度葛麥力渡槽,為亞洲第二大渡槽工程。在歷時近4年的施工中,葛洲壩集團一公司漕河渡槽項目部牢固樹立以「創世界品牌、鑄世紀豐碑」為目標,精心施工,科學管理,在施工質量、安全、進度和文明施工等方面一直位居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所有施工單位的第一名,並多次受到表彰,被評為「南水北調中線幹線工程優秀建設單位」、「質量工作管理先進集體」、「安全管理優秀單位」,得到了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建管局的高度讚賞。國務院南水北調工程建設委員會辦公室主任張基堯在視察該工程通水過程中,稱讚葛洲壩一公司為南水北調工程做出了突出貢獻,是一支品牌響、實力強、業界領先、作風頑強的優秀施工隊伍。他希望葛洲壩集團繼續發揮央企的優勢,在南水北調工程建設中發揮主力軍作用,總結先進經驗,永不滿足,再接再厲,勇爭一流,在建設好該工程的基礎上,運行好、管理好漕河渡槽工程,為這一世紀工程發揮巨大的綜合效益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作家詩人採風團一行十餘人從北京出發,逆南水北調路線南行,經過保定、石家莊、安陽、鄭州、洛陽、南陽,然後到達湖北丹江口市,沿途參觀了大寧調壓池、惠南庄泵站、漕河渡槽、穿黃工程、丹江口大壩加高工程,並在沿途和各個工地的建設者們座談,親臨工程進展現場,實地感受我國重大工程建設的實況,激發作家詩人們的創作熱情。

二、中線工程對漢江中下游的生態環境影響

穿黃隧洞4000多米,重任主要靠「吃苦耐勞」的「大力士」泥水平衡盾構機來承擔。過河隧洞既穿越透水砂層,又從粉質壤土層中通過,尤其是在砂性土層中透水性強,開挖面自穩性差,還承受高水壓力,如遇高強度震動,砂土層極有可能發生液化,造成隧洞涌水。根據穿黃地質條件以及確保開挖面穩定的要求,經過對各種盾構機的比較,選定泥水平衡盾構機進行施工。盾構機前面有一個刀盤,刀盤上有許多刀片,眾多馬達帶動刀盤,刀盤旋轉起來就像剃鬚刀刮鬍子一樣把泥沙切削下。盾構機機頭後面是50米長的後續台車,每往前走一個外襯砌管片的距離,伸縮節就把『腿』縮回去,施工人員著手外層襯砌管片的安裝、注漿,然後,伸縮節再頂住剛襯砌好的管片,盾構機向前切削。隧洞掘進全部完成後,就在外襯砌管片拼裝形成的隧洞內進行全圓混凝土【二次襯砌】澆築。穿黃設計技術人員坦承,他們最擔心的是在掘進過程中遇到古樹、孤石等,如克服不了這一難題,將影響工期。對此,他們的應對方法是:在盾構機上設置超聲波探測儀,加強施工中地質超前預報工作,發現情況及時處理;在盾構機上設置破碎設備,當遇到孤石、古樹時,將其破碎成小於16厘米的渣塊,順泥漿管排出。
我感知到一種久遠而深沉的脈動
「黃淮海流域水資源總量僅佔全國的7.2%,人均水資源量為462立方米,為全國人均的五分之一,是我國水資源承載能力與經濟社會發展最不適應的地區,資源性缺水嚴重。
土方開挖6.0億立方米;石方開挖0.6億立方米;土石方填築2.3億立方米;混凝土1583萬立方米;襯砌水泥土718萬立方米;鋼筋鋼材70萬t;永久佔地42.2萬畝【含庫區淹沒23.5萬畝】臨時佔地11萬畝。
鳥巢里正蘇醒著那隻東方神奇的鳳凰!
東線工程:利用江蘇省已有的江水北調工程,逐步擴大調水規模並延長輸水線路。東線工程從長江下游揚州江都抽引長江水,利用京杭大運河及與其平行的河道逐級提水北送,並連接起調蓄作用的洪澤湖、駱馬湖、南四湖、東平湖。出東平湖後分兩路輸水:一路向北,在位山附近經隧洞穿過黃河;另一路向東,通過膠東地區輸水幹線經濟南輸水到煙台、威海。規劃分三期實施。
南水北調工程的根本目標是改善和修復北方地區的生態環境。由於黃淮海流域的缺水量80%分佈在黃淮海平原和膠東地區,因而優先實施東線和中線工程勢在必行;在黃淮海平原和膠東地區的缺水量中,又有60%集中在城市,城市人口和工業產值集中,缺水所造成的經濟社會影響巨大。因此,確定南水北調工程近期的供水目標為:解決城市缺水為主,兼顧生態和農業用水。
隧洞如何進水、排水?

工程布置

黃河以南渠道縱坡1/25000;黃河以北1/30000~1/15000。渠道全線按不同土質,分別採用混凝土,水泥土,噴漿抹面等方式全斷面襯砌,防滲減糙。渠道設計水深隨設計流量由南向北遞減,由渠首9.5米到北京3.5米,底寬由56米~7米。總乾渠的工程地質條件和主要地質問題已基本清楚。對所經膨脹土和黃土類渠段的渠坡穩定問題、飽和砂土段的震動液化問題和高地震裂度段的抗震問題、通過煤礦區的壓煤及採空區塌陷問題等在設計中採取相應工程措施解決。

可調水量與供水範圍

為免除近期調水對漢江中下游的工農業及航運等用水可能產生的不利影響,需興建:幹流渠化工程興隆或碾盤山樞紐,東荊河引江補水工程,改建或擴建部分閘站和增建部分航道整治工程。

一、南水北調工程對長江口海水入侵的影響

規劃的東線、中線和西線到2050年調水總規模為448億立方米,總投資規模約為5000億元。分期實施后可基本緩解黃淮海流域水資源嚴重短缺的狀況,並逐步遏制因嚴重缺水而引發的生態環境日益惡化的局面。
讓一條清水河流進北京,這是黨中央、國務院的部署,也是每個工程建設者的願望。我們從北京向南的一路考察採風,真切地感受到這一切,一卷世紀宏圖正在我們面前展開……
對於北方特別是京津地區嚴重缺水的現狀,在我們沿途考察的過程中,真是觸目驚心地領會到「有河皆干,有水皆污」的嚴峻現狀。同行的一位作家在採風筆記《水往高處流》中寫道:「更讓我們震撼的是那些乾枯的『北方的河』,這些曾經被著名作家張承志謳歌過的北方的河,己經乾枯成戈壁灘。那條著名的永定河,在過去曾經因為它洪水泛濫叫無定河,清代才改名為永定河,現在這條河成了真正的永定河,永遠的定住了……北京周邊有六條河,它們是潮白河、北運河、薊運河、大清河、永定河、拒馬河。六條主要河流的總徑流量在上個世紀為46億立方米,至1990年代降至12.94億立方米,如今幾乎全部乾枯。」作為首都的北京,如今每年地下水位下降3米,人均水資源佔有量是全國人均的八分之一,是世界人均的三十分之一。記得當我們經過「風蕭蕭兮易水寒」的易水時,中線管理局副局長指著一片沙礫地說:「這就是史書上那條易水,現在不僅壯士不復還了,易水也不復還了啊!」
我們乘坐電瓶車進入暗涵。其實,暗涵就像一個可以車輛通行的隧道,一般的中巴車可以在裡邊暢行無阻。電瓶車進入當然沒有污染,更為環保。說實話,如果這個涵洞在野外,沒有什麼值得大驚小怪,現代的施工技術完全能建設這樣的涵洞。但是,它就這樣出現在我的身邊,在我們熟悉的大街下面,而且是要從千里之外調水進京的大涵洞,就讓我震驚了。採風的作家們也為有這樣的開場而興奮不已。經過32個月施工完成的這個工程,讓一條清清的大河悄悄地鑽到北京城的地下,這真是一個奇迹。我在建設者自己的網站上見到了一篇報道,生動地再現了參加這一工程的武警部隊官兵在此施工的情形:「在南水北調北京西四環暗涵工程建設中,武警水電部隊是參建的唯一一支部隊,部隊的組織形式,軍事化的管理,專業的技術隊伍,優良的現代化裝備,充分體現武警水電部隊建設南水北調的強強優勢。從施工現場營區到工地只有不到50米的路程,每天50多名身著迷彩服的官兵,手拿肩負著各種施工工具,邁著整齊的步伐,在匆忙的都市人敬慕的一瞥中,悄然隱入西四環路下20米的地層深處。七標工程,並看不到火熱的施工勞動場面,為了做到『不擾民、不斷路、不影響交通』,採用『淺埋暗挖』施工法,所有的活兒都在四季青橋和西四環路底下20米的地層深處『靜悄悄』地進行。進入地層深處,官兵們才發現,施工的難度比想象中艱難多了。
3.挖潛
這次採風結束后,我公開發表在《文匯報》就是一首詩《北京西四環地底的傳奇》。這首詩發在《文匯報》上,詩歌完全表達了我的心情,其中一段是:
正悄悄地為歷史準備一場巨大的典禮——
也許只是銀行家擰緊的水龍頭裡節約的一滴
根據需要,穿黃工程可以安排停水檢查、維修和清淤等,每年一次停水檢修,時間為15—30天,每隔3—5年,可安排一次規模較大的停水檢查與維修,時間為30—60天。隧洞內部襯底部設行車道,寬3.1米,採用雙線四軌運輸。檢修時,車輛直接從南岸邙山斜洞進入。車道兩側各有20厘米寬的排水溝,用於排放檢修期間的滲漏水。車道平台內有3根埋管,通信光纜、電纜等從下面通過。

工程如何防震、防洪?
【葉延濱:中國作家協會全委委員、曾任《詩刊》主編】
丹江口工程的主要關鍵在於加高原有的大壩,同時在大壩增高了蓄水量和水位高度后,需要完成20多萬居民的移民。我們來到丹江口水庫的大壩上,這裏也是一派繁忙。為了能夠更好地蓄水,實現南水北調,丹江口水庫的大壩正在加高到176.6米。1973年,丹江口水庫大壩建設完成的時候,就已經預想到有一天要加高大壩,因此特地在混凝土大壩下面設立了鍵槽。在大壩加高到176米多的時候,正常的蓄水位要達到170米,低水變高水,就可自然引流,同時也能滿足120億立方米的南水北調量的要求。在工地上,我們上到了大壩的頂端,在我們眼前展現的,是丹江口https://read•99csw.com一覽無餘的水庫水面,煙波浩淼,碧波蕩漾,白鷗飛翔,薄霧浮現。在水庫的東北部,有一個水灣,南水北調的水要從那裡向北方引去。我們又來到了水壩下面的出水口,看到了河水翻騰著碧浪,水質非常好,用手掬起來一捧,喝到嘴裏感覺清涼。好地方啊,好山好水好風光,要為了國家的大業,捨去自己的小家,移民工程牽動無數人的心。
西線工程:在長江上游通天河、支流雅礱江和大渡河上游築壩建庫,開鑿穿過長江與黃河的分水嶺巴顏喀拉山的輸水隧洞,調長江水入黃河上游。西線工程的供水目標主要是解決涉及青、甘、寧、內蒙古、陝、晉等6省【自治區】黃河上中游地區和渭河關中平原的缺水問題。結合興建黃河幹流上的大柳樹水利樞紐等工程,還可以向鄰近黃河流域的甘肅河西走廊地區供水,必要時也可相機向黃河下游補水。規劃分三期實施。
站在乾渠心髒的惠南泵站,我想得更多,我想這也許只是救急的第一步,要改變整個華北特別是京津地區的生態和水資源嚴重短缺的局面,還有許多工作要做,這是全體國民,各條戰線協同配套才能逐步實現的目標。惠南庄泵站完工後,工程要埋進地下,地面上要複種樹林,要綠化,規劃圖像一個大花園。但願這不是夢想,而是會逐漸向四方擴展的綠洲!

工程宏大氣勢磅礴

這是一次非常難忘的行程,我們沿一條共和國的「新動脈」前行,感受到一個國家跳動的脈搏。南水北調,這經常出現在中國人眼前的四個字,曾經是夢想的代名詞。是啊,從南方把水調到北方,這真是異想天開的大事啊!
穿黃項目設計專家說,黃河南、北岸都設置有工業電視系統設備,監視穿黃隧洞南北兩岸建築物和設備運行情況。隧洞內外裝有各種先進的儀器和自動化設備,根據監視所轄設備的報警信號,並根據需要及時進行現場檢修維護。專家講,根據國家地震局分析預報中心對穿黃隧洞進行的地震危險性分析,穿黃隧洞按50年超越概率5%的地震標準進行設防,場區地震設計基本烈度為7度。在7度地震條件下河床段砂土液化最大深度為16米,而隧洞頂板埋深在23~32米,位於液化砂層之下10餘米深度處,因而不受砂土液化的影響。專家講,穿黃工程過河建築物按黃河300年一遇洪水設計,按千年一遇洪水校核;北岸河灘明渠及新、老蟒河交叉建築物按100年一遇洪水設計,按300年一遇洪水校核,穿黃工程過河建築物施工導流按20年一遇洪水設計。
也許只是奧運鳥巢花叢中晶瑩著的一滴

受水區缺水量預測

興建引江濟漢工程、興隆樞紐、部分閘站改造、局部航道整治4項漢江中下游治理工程,可使漢江下游改善灌溉、航運和生態用水條件。

長江口海水入侵問題是因潮汐活動所致並長期存在的自然現象,也受到人類活動的影響。目前長江大通水文站以下沿江兩岸有數百個抽水站,需要加強水資源的統一管理和長江口的綜合治理。
1.總乾渠
北京這棵千年的的神樹正變得青枝綠葉
舉世矚目的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動工后,中線渠首的知名度越來越高。渠首景區瀕臨水勢泱泱的丹江口水庫,規模宏大的南水北調中線渠首工程和陶岔、宋崗兩大電灌工程等現代水利工程構成了一幅氣吞山河、波瀾壯闊的畫卷。景區內有河南省最大的小辣椒生產基地,建有全國最大的辣椒交易市場香花辣椒城,獨具特色的九重世界辣椒觀光園,大手筆建成了世界植物大觀園渠首萬畝生態園。渠首岸邊有美麗的湯山、禹山和杏山。湯山之上的成湯寺、雲跡寺古迹斑駁;禹山之巔的夏王宮香火不斷;秦楚大戰、宋金大戰的古戰場依稀可聞金戈鐵馬之聲;……歷代達官墨客,諸如寇準、范仲淹、韓愈、歐陽修等曾駐足於此,留下了千古絕唱。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確定之後,湖北省丹江口市就成了名副其實的「中國水都」。
中線工程可緩解京、津、華北地區水資源危機,為京、津及河南、河北沿線城市生活、工業增加供水64億立方米,增供農業30億立方米,大大改善供水區生態環境和投資環境,推動我國中部地區的經濟發展。丹江口水庫大壩加高提高漢江中下游防洪標準,保障漢北平原及武漢市安全。
在考慮上述節水、治污和挖潛因素后,受水區現狀【2000年】城市缺水量為51億立方米,其中超采地下水36億立方米擠占農業與生態用水15億立方米;到2010年缺水112億立方米;到2030年缺水192億立方米。

【二】輸水工程
為了盡量減少東線工程在特殊枯水年的枯水期加重長江口鹽水入侵的可能,規劃當長江大通水文站流量小於10000立方米/s時,減少抽江,由沿途湖泊調蓄向城市供水。採取「避讓」措施后,可基本消除東線工程調水對長江口海水入侵的影響。
從三條調水線路的情況分析,西線、中線工程由於有三峽工程、洞庭湖、鄱陽湖等一系列水庫和湖泊的調節,對長江口鹽水入侵影響不大。東線第一期工程調水規模僅增加抽江100立方米/s,只佔長江最枯月流量的1.3%,新增加的年調水量僅占長江多年平均入海水量的0.4%,對長江口海水入侵基本無影響。當2030年抽江規模達到800立方米/s時,年調水量占長江多年平均入海水量的1.6%,影響也不大。
【一】水源區工程
中線工程可調水量按丹江口水庫後期規模完建,正常蓄水位170米條件下,考慮2020年發展水平在漢江中下游適當做些補償工程,保證調出區工農業發展、航運及環境用水后,多年平均可調出水量141.4億立方米,一般枯水年【保證率75%】,可調出水量約110億立方米。供水範圍主要是唐白河平原和黃淮海平原的西中部,供水區總面積約15.5萬平方千米。因引漢水量有限,不能滿足規劃供水區內的需水要求,只能以供京、津、冀、豫、鄂五省市的城市生活和工業用水為主,兼顧部分地區農業及其他用水。
漕河渡槽是個象徵,是個驚醒的雕塑:兩山之間的漕河乾涸了,馬連川河斷流了,自然之河死了,在河灘的亂石沙礫間人們樹起了巨大的支柱,支柱上架著巨大的渡槽,渡槽里流著從千裡外人工調來的水。但願這是另一個開始,從此之後,這兩條在渡槽下的河慢慢地復甦,漸漸地有了流水,有了綠波,有了一首歌「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花香兩岸……」
2.治污
為了較為準確地反映中線工程的規模和相關的數據,我基本上引用了管理局提供的資料。這樣的規模已經與紅旗渠不可同日而語了。僅中線就如此規模宏大,再加上東線、西線,將是世界第一的調水工程也是人類史的一個奇迹。作為對一項宏大工程的考察,我們從終點往起點走,看了終點大工程——東四環地下暗涵,看了心臟工程惠南庄泵站,還有三大看點:一是漕河渡槽,二是穿黃河工程,三是源頭丹江口。正是這五個關節,接起了一條千里長的由明渠、暗渠和虹吸工程連起來的輸水線。
神樹正舉著北京奧運會那神話中才有的「鳥巢」
我們的採風終點是丹江口。丹江口是南水北調的水源地,是整個中線工程重中之重。在我們到達丹江口的時候,還沒有移民,水庫碧波萬頃,風光秀美,曾經是亞洲第一大人工水庫,於1958年始建,1973年竣工,水域面積126萬畝,蓄水總量達81億立方米。庫區坐落在群山環繞之中,這裏氣候適宜,空氣清新,日照量最高。水質透明,水面寬闊,風平浪靜,使水庫具有防洪、發電、灌溉、航運、養殖、旅遊等綜合效益。國家重點項目南水北調大型工程的渠首,就在湖北省丹江口市。它的全部建成,將以每秒500立方米的流量,把丹漢兩江之水送往華中、華北地區。丹江口水庫的自然景色是旅遊的最佳去處,江面上有四通八達的航線,庫區內有自成體系的公路。從這裏西上過荊紫關可通秦川,南下可達荊楚,東進可入中原大地。丹江水面碧波千頃,天水一色,山清水秀,美麗如畫,奇山異石,獨具姿彩。遊艇魚舟蕩漾在綠波之上,人繞水轉,山隨人移,人如畫中行,山似水上飄,令人心曠神怡,樂趣無窮。水庫的雁口一帶有幾十里狹長的江面,夾岸奇峰對峙,陡壁峭拔,野藤倒掛,山環水繞,這就是著名的丹江「小三峽」【雲嶺峽、大自峽、雁口峽】,可與長江三峽媲美。獅子山壁上有一天然石佛,高達15米,面向江面,平視前方,神態安詳,正襟危坐,頗有樂山大佛之雄姿。其慈顏端莊肅穆,兩手合掌于胸前丹江口水庫,好像正在給坐艇、蕩舟的遊人祝福。在丹江旅遊區的湖光山色之間,大量文物古迹的點綴,給遊覽區更是錦上添花,使之競爭力大增。在這座大型「水晶博物館」中,珍藏著「豫西走廊」的古老歷史。庫區的45里順陽川上,古迹名勝薈萃,既是楚文化的發祥地,又是楚文化與中原文化的交融地。丹江口水庫淹沒的腹地就是楚國的古都丹陽。屈原流放時在這裏寫下了許多詩篇,其中《國殤》里描寫的秦楚丹陽之戰就發生在這裏。水庫岸邊有春秋戰國古墓群,在古墓群中發掘的7000餘件珍貴文物記載著順陽川的昔日繁榮,其中楚令尹子庚墓中出土的編鐘是全國出土編鐘中音質最好的一套;被定為國寶的銅禁、府排蕭等文物,反映了幾千年前這裏的悠久歷史和文明盛況。這些文物在美國、日本、法國,英國等地展出,產生了巨大的轟動效應。丹江岸上河南省四大古剎之一的香嚴寺又給遊覽區鑲嵌上了一顆燦爛的明珠,雄偉的古代建築群,從山腰到山腳隱於古柏綠樹之中,幽雅神秘,處處藏秀。在丹江沿岸約4公里內就有20餘處文物景觀,帖山下小島上的龍剿寺、曾是宋代大學士歐陽修的讀書處。還有下王崗新石器時代遺址丫楊河古墓、丹朱家、杜灣洞穴蛇山、龜山、磊山等。眾多的文物古迹和自然景觀融匯在一起,使丹江更加神秘瑰麗。
也許沒有那麼遠,那跨千座山過萬條溝的遙遠

這樣的任務量,南水北調工程分為東線、中線和西線三條供水線工程:
一個班工作下來,官兵們腰酸背痛,渾身沒勁,但每當想起這是南水北調世紀工程,是北京引水的重點工程,是水電部隊的使命和職責,渾身就有read.99csw.com一股衝動的激|情,渾身就有一股使不完的勁,第二天又輕鬆的投入到施工現場。南水北調北京西四環暗涵進城段輸水設計加大流量為35立方米/秒,意味著北京每天進水300萬立方米,按目前北京常住人口1600萬計算,每人每天晝夜能分享南水北調0.2方清水。水電官兵為了讓北京市民早日用上南水北調引水,加班加點,夜以繼日,整天吃住在四季青橋下的施工現場。橋上和營區周圍每天都有近5萬輛的車流,濃烈的汽車尾氣籠罩著整個小院,轟鳴的發動機聲和車輪壓過的震動,一直持續到午夜。但官兵們還是信心百倍地堅持著。」文章還提到這樣一個情形:在此施工的部隊「兩年多的施工時間里了,大多數水電官兵竟然都不知道100米開外就坐落著京西大型的『金四季購物中心』和豪華酒店。生活、戰鬥在繁華的都市裡,五光十色的都市生活與他們距離卻只有100米遠。部隊從2005年5月進駐北京,直到2006年元宵節的晚上,才組織官兵去了一趟天安門,算是真正來了一趟北京,之後就再也沒有人請假外出過,把一門心思都鉚在了工程建設中」。啊,幾百個日夜辛勞,就在繁華市區的地底,只在元宵之夜去了一次天安門!子弟兵,子弟兵,我們的戰士實在太辛苦太可愛了!
南水北調中線的穿黃工程在鄭州市以西30公里的黃河兩岸。一旦引來的丹江水從黃河下面穿越而過,南來的水才可以最終向北方流去。人類的力量,中國人改造和利用大自然的力量真的很巨大,巨大的盾構機,己經在上海的黃浦江下,在廈門的海底,創造了奇迹。這個穿黃工程投資在幾十億人民幣,工期接近5年的時間。我們沿著黃河的岸邊,一路向西走去。到了穿黃工程的現場,眼前頓時開闊了起來。工地上的繁忙程度是我們很難想象的,現在,工程的進展已經超過了一半,大概到2010年就將全面竣工。從黃河的下面穿過去,其工程的難度可想而知。我們在工地上,知道了直徑9米、長78米的盾構機正在黃河的底下頑強地向北岸掘進。整個穿黃工程由南岸進水工程、黃河底部兩條隧道、北岸渠道和老蟒河倒虹吸工程所組成。怎麼來形容呢?也就是說,從南邊引來的明渠的水,到了黃河邊上,要進入一個穿黃工程的進水閘門,在閘門,水的流量和流速都被控制,然後進入到幾十米深的黃河底下,在隧道里向北流動,從出水口出來,經過了倒虹吸處理,然後進入北岸邊的明渠,繼續向北進發。
也許只是從工地一位農民工的額頭落下的一滴
中線第一期工程:丹江口水庫大壩按正常蓄水位170m一次加高,隨著水庫蓄水位逐漸抬高,分期分批安置移民;興建從陶岔渠首閘至北京團城湖全長1267km總乾渠和154km天津乾渠;在漢江中下遊興建水利樞紐、引江濟漢、改擴建沿岸部分引水閘站、整治局部航道工程4項治理工程。尚需加強丹江口水庫周邊及其上游地區的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工作,保證水庫水質安全。該工程主要是向河南、河北、北京、天津供水,多年平均年調水量為95億立方米。工期8年。
異想天開的事情,就將出現在我的面前,讓我對參与這次採訪,充滿期待,也做了預習的功課。「南水北調」正式成為一項工程的名稱,出自那個開創了這個共和國的偉人毛澤東之口。1952年,住在中南海里的毛澤東,大概雖然住在一個「海」里,也感受到了北京的乾旱之苦。新中國成立后的北京,雖然不再駱駝隊進城運貨,但風沙與嚴重缺水,仍是北京安居的難題。雖然,官廳水庫、密雲水庫以及大躍進里出名的十三陵水庫在新中國成立后一個個地在首都北京四周落成,但是喜愛「中流擊水」的毛澤東,早在此前就提出了「南水北調」的設想;「茫茫九派流中國」都是東西向,要讓長江水調頭向北,大概也只有毛澤東這樣的大詩人才會有如此豪壯的想法。這個想法,經過了半個世紀的風雨,在2002年才變成了國家正式的方案,下面是水利部南水北調規劃管理局對整個南水北調工程做出的簡要說明【摘自《中國水利》2003年1月】:
中線工程的主要生態環境影響是丹江口水庫的移民和對漢江中下游水文情勢變化的影響。
南水北調工程中面臨的這些問題,黨和政府高度重視。2004年3月10日,中央在北京召開人口資源環境工作座談會,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胡錦濤在講話中指出:「要加強供水工程建設,提高對水資源在時間和空間上的調控能力。南水北調是緩解我國北方水資源短缺和生態環境惡化狀況、促進全國水資源整體優化配置的重要戰略舉措。現在東線、中線已經開工,要按照規劃,精心設計、精心施工、嚴格管理,高水平、高質量地完成各項建設任務。在合理開發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同時,要重視開發利用處理后的污水以及雨水、海水和微鹹水等水資源。加強流域和區域的水資源統一調度,協調好生活、生產和生態用水,切實解決好群眾的生活用水問題。」胡錦濤強調,「要積極建設節水型社會。要把節水作為一項必須長期堅持的戰略方針,把節水工作貫穿於國民經濟發展和群眾生產生活的全過程。制定水資源規劃,明確各地區、各行業、各部門乃至各單位的用水指標,確定產品生產或服務的科學用水定額。健全水權轉讓的政策法規,促進水資源的高效利用和優化配置。要推廣先進實用的節水灌溉技術,大力開發和推廣節水器具和節水的工業生產技術。」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講話中指出:「精心組織實施南水北調和淮河等重點水利工程建設。南水北調首要是節水,關鍵是治污。要加大南水北調工程治污工作力度,東線要按期啟動和完成計劃確定的治污項目,重點抓好南四湖、東平湖、洪澤湖和漳衛南運河等區域污染防治;中線要抓緊編製污染防治規劃,保護好丹江口水庫水質。」中央領導同志的親切關懷、精心布置,就是要讓南水北調引進的是一泓清水!

背景材料數字黃河

這就是中國最偉大的世紀工程的概況。
由於受水區水資源開發利用程度較高,地下水超采嚴重,傳統水資源開發潛力殆盡,需大力加強海水、微鹹水和雨洪等非傳統水資源的開發利用。預計到2010年和2030年,非傳統水資源的開發利用量將分別增加7億立方米和8億立方米。
羅布泊的死亡是因為它的源頭枯竭了,作為羅布泊之源的孔雀河,已不復存在。當年孔雀河不僅養育了羅布泊,而且也是樓蘭古城的乳母。在西方考古學家瑞典人赫文斯定、英國人斯坦因、美國人亨廷頓等進入樓蘭和羅布泊時,有些人員就是乘船沿孔雀河而來。面對這巨大的死湖,我驚愕地發現,滄海桑田這種變遷,原來並不需要千年,就是昨天,也可能是新的太陽升起來那一刻。
是啊,一根巨大的輸液管插|進了北京的年輪
為了詳細地了解穿黃工程的有關資料與數據,我查閱了記載穿黃工程開工的2005年9月27日鄭州的《大河報》發表的消息:《南水北調中線穿黃工程今動工》。這則消息說:
面對中國最大的引水工程中最大的渡槽,我想到羅布泊,因為渡槽下是兩條幹涸的河,而曾經美麗的羅布泊變成了死亡之湖也只是因為它的源頭孔雀河乾涸了,死亡了!

在我們參觀后不久,從河北調集的應急水,就從這裏湧進了北京,保障了舉世矚目的北京奧運會的順利舉辦。21世紀是中國人夢想成真的世紀,展示在全世界人民眼前的是一個完美的奧運會,而這個完美後面有多少幕後的完美之作?其中南水北調中線的應急供水系統,為整個南水北調拉開了成功的序幕。
大壩往上升,移民往外遷。這兩項工作標志著南水北調工程即將全面進入最後的攻堅戰。
南水北調工程生態環境保護規劃重點研究了東線第一期工程和中線第一期工程對長江口海水入侵的影響、中線工程對漢江中下游生態環境的影響以及東線工程治污規劃:
本次總體規劃再次對南水北調工程總體布局進行了深入研究論證后,仍推薦東線、中線和西線三條調水線路。通過三條調水線路與長江、黃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江河的聯繫,可逐步構成以「四橫三縱」為主體的總體布局,形成我國巨大的水網,基本可覆蓋黃淮海流域、膠東地區和西北內陸河部分地區,有利於實現我國水資源南北調配、東西互濟的合理配置格局,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
對於防凍防冰,工程設計者是這樣應對的:穿黃隧洞進口事故檢修門、出口檢修門和工作閘門、退水洞檢修門和工作門的門槽埋件處均設有防冰凍設備。在渠道邊坡設有聚苯乙烯塑料保溫板。
長達19.3公里的鄭州穿黃工程地點,人文景觀式的主要建築物自南向北包括:南岸連接明渠、退水建築物、進口建築物、穿黃隧洞【含邙山隧洞段和過黃河隧洞段】、出口建築物、北岸連接明渠、新蟒河渠道倒虹吸、老蟒河河道倒虹吸等。其他建築物包括北岸防護堤及渠交叉建築物、孤柏嘴護灣防護灣工程等。其中,穿黃隧洞總長4250米,埋深23~31米,採用雙洞並排穿越,隧洞軸線間距最寬處為28米,近間距為19.3米,凈過水內徑7米,加襯砌外圍部分,整個洞直徑約9米,這些宏偉建築由於埋在地下,人們很難看到。地面上的工程氣勢恢宏,再過幾年你站在邙山山頂南望,長4620多米、渠底寬12.5米、渠頂高程120米的南岸連接明渠逶迤走來。長江、黃河,中華民族的兩條母親河在鄭州交匯。
在漕河渡槽工地,我們不僅感受到這一世紀工程的浩大宏偉,也感受到現代中國大型國有骨幹企業的創新和建設能力。改革開放以來,一座座大型工程橫空出世,葛洲壩、三峽、小浪底、杭州灣跨海大橋……這些工程不僅大大提高了我們的經濟實力,同時也展示了中國復興的步伐。記得曾給我們帶來光榮的只有長城,記得北京城「十大建築」如今已經被更多更美的現代建築淹沒而幾乎無人知曉了。
採風團沿工程線繼續向南,到達河北的滿城縣。這是一個丘陵與平原過渡的農業縣。我們特意到這個縣的萬畝桃園看桃花。桃花成片成片地盛開,越遠越是好看,像紅霞鋪地,也像美女們相聚,火鳳凰一樣的燦爛。只是走近了,光禿禿的桃樹榦上冒出一骨雜兒一骨雜兒的花朵,老樹新花,少了樹葉的映襯,突兀彆扭。大家還是在桃林里攝影留念,出來好幾天了,春天好像在這裏等著我們。等著我們去看的還有中線乾渠的重要樞紐工程——漕河渡read•99csw•com槽。在暮色西沉的時候,我們來到了漕河工地。漕河,顧名思義是有渡槽的河。當南來的水抵達這裏的時候,需要穿越山巒中的山洞,跨越一片開闊的平原,繼續前進。在山巒中,需要挖隧洞,而在兩山之間或河流之上,需要建設渡槽。漕河渡槽是乾渠最大的渡槽。
2010年受水區主要城市廢污水排放總量為120.3億立方米,2030年將達到173.7億立方米。規劃到2010年將新增廢污水處理能力1818萬噸/日;到2030年將再增廢污水處理能力1225萬噸/日。到2010年廢污水處理量為90.6億立方米,廢污水處理率達74.1%;2030年廢污水處理量為140.0億立方米,廢污水處理率達到80.6%。在廢污水處理再利用方面,到2010年和2030年用於受水區城市工業、市政雜用和河湖環境等的水量分別為38億立方米和60億立方米,其餘用於城區以外的生態環境和農業灌溉。
總乾渠溝通長江、淮河、黃河、海河四大流域,需穿過黃河幹流及其他集流面積10平方千米以上河流219條,跨越鐵路44處,需建跨總乾渠的公路橋571座,此外還有節制閘、分水閘、退水建築物和隧洞、暗渠等,總乾渠上各類建築物共936座,其中最大的是穿黃河工程。天津乾渠穿越大小河流48條,有建築物119座。
工程如何防凍、防冰?
想不到,我們期待中的世紀工程,竟然就在我們的眼皮下面。我們參觀的第一個項目是北京西四環地下的涵管工程。我們先來到了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終點北京頤和園附近的團城湖。在團城湖,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一條寬闊的輸水明渠,連接明渠的是一條巨大的地下涵洞。這條涵洞,南接盧溝橋暗涵,在地下穿越了北京西四環路。也就是說,在車水馬龍繁華的北京西四環大道下,人不知鬼不覺地突然有了一條巨大的地下水道!這條涵洞是中線總乾渠最後的控制性工程。暗涵進口在永定路立交橋西南角,穿越永定路及京石高速路後向北由岳各庄橋進入四環路下,沿四環路向北11公里,在四海橋處離開四環路再北行500米,連接通向團城湖終點的明渠。暗涵是雙管輸水,但也可獨立運行,保證了輸水的安全。
技術複雜專家答疑:穿黃工程,何為利器?
這次考察採風,我們由北向南沿南水北調中線工程路線行進,我們看到了一個人間奇迹正在北方的大地上顯露風采,我們看到一條生命之河即將給古老的北京帶去新的活力和青春,我們看到設計者、建設者和沿線的老百姓共同創造著中國水利史上一部新的篇章。
淅川縣境內岡巒起伏,縱橫交錯,河流交織,地勢十分複雜,西北連接秦嶺余脈,北部銜接伏牛山麓,西南橫卧著四峰山巒,群山連綿,奇峰疊翠,清潭爭輝。大自然和古人給淅川創造了一個獨特的風景區,給後人留下無盡的樂趣和精神享受。古時候,淅川一直是兵家爭奪的要地,留下了許多珍貴的文物,特別是20世紀70年代初丹江口水庫的建成,以其獨特的自然景色,使淅川又增添了光彩。丹江沿岸的名勝古迹,連接成一個自然遊覽區,丹江上游荊紫關古鎮。古街道五里有餘,石塊砌面,700餘間清代建築保存完整,古香古色、典雅樸實,距鎮4里之處的吳村定陽遺址,傳說:「老包坐定陽」就在此地。街道上有陝會館、平浪宮、禹王宮、萬壽宮等10餘座古建築。唐代大詩人李白、杜甫也曾涉足此地,漫遊抒懷。猴山和大寺是淅川八大勝景之一。猴山因山頂有一巨石似猴,旁邊有一古柏,很像是猴子爬樹,同時座座山連接伸展的山峰又像一個一個奔跑的猴子而得名。據說孫悟空在此鎮過妖。大寺坐落在猴山中峰。此外,還有寺灣的古遺址和古墓葬,以及老虎嶺、雙河鎮、小三峽、下寺塔林、香岩寺、大泉寺、龍山、關帝廟等35個主要名勝古迹及旅遊點。
1.丹江口水利樞紐續建工程
南水北調工程面對如此嚴峻的水資源形勢,制定了工程的供水目標和範圍:
為了選擇穿黃工程合適的穿越地點,勘察、規劃、設計等技術人員進行過長期的通力合作。根據穿黃工程不同設計階段、不同引水規模,初步定下鄭州黃河鐵路大橋上游30公里附近的孤柏嘴線、李村線、李寨線、牛口峪線等不同線路穿黃工程方案,黃河槽底隧洞長度分別為3公里、3.5公里、5公里。最後綜合了各方面因素,選擇了位於鄭州黃河鐵路大橋以西30公里處的滎陽市王村鎮李村作為穿黃的路線。穿黃工程在南岸布置有東邙山坡、西邙山坡和滿溝3處棄渣場,北岸布置1處棄渣場,位於隧洞出口段導流防護堤北側。穿黃工程高峰年勞動力需用1500人,平均年勞動力用780人。由於盾構機太大,光設計、製造與運輸就要12個月,盾構機在北岸豎井組裝3個月,對盾構機掘進和管片安裝需要18個月,台車安裝與拆卸車各需1個月。一期工程設計流量265立方米/秒,加大流量320立方米/秒,二期工程設計流量440立方米/秒。
2.漢江中下游補償工程
另外,長江三峽工程運行后,可使1~4月大通站流量增加1000~2000立方米/s,可在較大程度上降低枯水期長江口海水入侵的可能。
在經濟合理的節水水平下,預計到2010年在受水區可實現節水量39億立方米,占需水量的13.5%;到2030年可再實現年節水量37億立方米,占需水量的18.2%。隨著節水工作的不斷深入,節水的難度和投資也會隨之增大。
啊,當我身處地底,在北京地下像一滴水
目前,丹江口水庫周邊地區環境容量有限,生存條件差,即使不加壩,也需要外遷長期生活在水庫消落區的約10萬人。丹江口水庫大壩加高需要安置移民約30萬人【測算2010年水平】,同時可以徹底解決漢江中下游14個民垸約80萬人的防洪安全問題。規劃除就地安置部分移民外,將以外遷安置為主,大部分移民將安置在河南省未安置小浪底工程移民的南陽市鄧州、唐河、社旗三個縣【市】的30個鄉和湖北省未安置三峽工程移民的京山、鍾祥、襄陽、棗陽4個縣【市】。
中線工程式控制制進度的主要因素是丹江口庫區移民和總乾渠工程中的穿黃河工程。穿黃河工程採用盾構機開挖,工期約需六年,並需考慮工程籌建期。按1993年底價格水平估算,工程靜態總投資約400億元。
2.穿黃河工程
「2000年黃淮海流域的人口、國內生產總值、工業產值、有效灌溉面積、糧食產量均佔全國的三分之一強,是我國重要的經濟區和糧食、棉花的主產區,具有承東啟西、優勢互補的有利條件,在我國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中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
應當堅持預防為主、保護優先、防治結合的原則,加強丹江口水庫庫區及上游地區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工作,保證庫區及入庫水體水質嚴格控制在國家地表水環境質量Ⅱ類標準
總乾渠在黃河流域規劃的桃花峪水庫庫區穿過黃河,穿黃工程規模大,問題複雜,投資多,是總乾渠上最關鍵的建築物。經多方案綜合研究比較認為,渡槽和隧道、倒虹兩個方案,技術上均可行。由於隧道方案可避免與黃河河勢、黃河規劃的矛盾,盾構法施工技術國內外都有成功經驗可借鑒,因此結合兩岸渠線布置,推薦採用孤柏咀隧道方案。穿黃河隧道工程全長約7.2千米,設計輸水能力500立方米/秒,採用兩條內徑8.5米圓形斷面隧道。
在工地上,我看到建設者自己寫的文章,其中有一篇是知識分子寫的題目叫《大禹治水》文章引用了古代典籍:「夏禹,名曰文命。禹之父曰鯀,鯀之父曰帝顓頊,顓頊之父曰昌意,昌意之父曰黃帝。禹者,黃帝之玄孫而帝顓頊之孫也。禹之曾大父昌意及父鯀皆不得在帝位,為人臣。」【司馬遷《史記·夏本紀》】原始社會末期【距今約4500年~4300年】,地球上發生了一場空前的災難,許多地方上降暴雨,江河湖泊漲溢肆虐,洪水沖毀了農田和房子,家畜大多也死於非命,人類生存面臨著嚴重的威脅。《尚書·堯典》雲:「帝曰:『咨,四岳,湯湯洪水方割,蕩蕩懷山襄陵,浩浩滔天。下民其咨,有能俾又?』曰:『于,鯀哉。』」這段文獻的大意是:唐堯當政時期,由於連降暴雨,洪水泛濫肆虐,浩浩蕩蕩,來勢非常兇猛,大山高原都被洪水包圍了,老百姓非常憂愁。堯四處尋找能夠治理洪水的賢人,四岳和眾大臣都推薦鯀擔此重任,唐堯便委派鯀負責治水。鯀花了9年時間治水,沒有把洪水制服。於是大禹接替父親開始治水。他注意汲取前人特別是其父治水的經驗與教訓,先四處跋涉,摸清了每條河流特別是黃河的變化習性,再針對每條河流的具體情況,制定了以疏通河道為主,再輔之堆堰修壩的措施,對洪水實施綜合治理。他看到洪水給人們帶來的災難,便全力以赴率眾人夜以繼日地治水。他手持橐耜耒鍤疏導河川,手上磨去了指甲磨起了老繭,腿上磨去了汗毛,生了偏枯之症,但他仍不停地工作。《韓非子·五蠹》雲:「禹之王天下也,身執耒鍤,以為民先,股無胈,脛不生毛,雖臣虜之勞,不苦於此矣。」《屍子》曰:禹「手不爪,脛不毛,生偏枯之疾,步不相過,人曰禹步」。大禹治水居外13年,三過家門而不入,連自己剛出生的孩子都沒工夫去愛撫,不畏艱苦,身先士卒,腿上的汗毛都在勞動中被磨光了,最終把洪水完全治理好,使洪水成功流經黃河流入大海。而大禹也成為我國歷史上第一位成功地治理黃河水患的治水英雄。《大禹治水》的作者引用大禹治水的典故,是想說南水北調的建設者們是當代的大禹。這篇文章的立意好,文字也不錯,但說實話,大禹面對的是太多的水,要疏通洪水,而現實的嚴峻在於我們面對的無水的廣袤的北方,當我想到把惠南庄泵站比做心髒的時候,我就感到,這遼闊的北方如果是一位體內缺水的漢子,那麼中線工程也只是一根小小的輸液管!
「在採取節水、污水資源化、挖掘已有工程潛力等多種措施的前提下,經水資源供需平衡分析,黃淮海流域缺水量現狀為145億~210億立方米,2010年為210億~280億立方米,2030年為320億~395億立方米。」
南水北調工程東線、中線和西線三條調水線路,各有其合理的供水目標和範圍,並與四大江河形成一個有機整體,可相互補充,充分發揮多水源供水的綜合優勢,共同提高北方受水區的供水保證程度。要從根本上緩解黃淮海流域、膠東地區和西北內陸河部分地區的缺水問題,三條調水線路都需要建設。
體會一滴水的心情,一滴從漢水丹江湧來的水九-九-藏-書
我寫過一首詩記錄羅布泊之行,詩中寫道:「我們躲在越野車內,好像/一支支蠟燭躲避火柴的親吻……汽車發狂地拚命奔跑/拚命在被空氣點燃以前跑出/羅布泊——世界上已經最不湖泊的冒牌貨!」然而,我們能躲過羅布泊的命運嗎?我想問,誰能來回答我!
南水北調中線主體工程由水源區工程和輸水工程兩大部分組成。水源區工程為丹江口水利樞紐後期續建和漢江中下游補償工程;輸水工程即引漢總乾渠和天津乾渠。
2003年開始的這個世紀工程,一開始就受到了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當年毛澤東說:「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一點水是可行的。」毛澤東是偉人,也是詩人,毛澤東還說過要把昆崙山裁為三截:「一截遺歐,一截贈美,一截留中國」,於是環球同涼熱。這樣的話大概就只能當詩讀,不可當指示辦了。就是在大河上築大壩,毛主席為了讓黃水變清修了三門峽,不算成功,後患嚴重。毛主席說「高峽出平湖」,我們又修了葛洲壩、三峽大壩,目前看來經濟效益明顯,生態情況尚可。因此,南水北調生態問題十分重要,北京的大氣環境還十分嚴峻,如果再引來一股污濁之水,則是天大的災難。
中線工程近期實施的規劃,從長江支流漢江上的丹江口水庫引水,沿伏牛山和太行山山前平原開渠輸水,終點北京。遠景考慮從長江三峽水庫或以下長江幹流引水增加北調水量。中線工程具有水質好、覆蓋面大、自流輸水等優點,是解決華北水資源危機的一項重大基礎設施。中線工程的前期研究工作始於20世紀50年代初,40多年來,長江水利委員會與有關省市、部門進行了大量的勘測、規劃、設計和科研工作。1994年元月水利部審查通過了長江水利委員會編製的《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並上報國家計委建議興建此工程。
眼前出現了一條從遙遠的暮色中蜿蜒而來的大渡槽,全長大概有好幾公里,望不到頭,因為那一端似乎是從一片黛黑的山巒裏面出來的。工程的建設者給我們介紹說,這個漕河工程全長9300米,由隧道、土渠、渡槽和石渠以及北部隧洞構成。站在漕河北部的盡頭向南邊望,整個渡槽像一條巨龍騰越穿山越谷地過來了。漕河有3個水槽,可以根據來水量進行控制和檢修,同時也可以使渡槽本身的預應力減小。水的重量是很可觀的,渡槽距離地面27米高,渡槽的寬度也有22米以上,顯得宏大和壯觀。這個渡槽的建設,是為了在2008年北京舉辦奧運會的時候,實現從石家莊向北京進行應急供水的最重要的工程。這個工程建設完成之後,石家莊附近離京較近的大水庫的水,奧運會之前就可以順利地引到北京了。
專家說,南水來到隧洞前,先用事故檢修閘門局部提起5厘米的高度向洞內充水,當進口閘前水位達到低限水位114米時,充水流速加大。1天時間內南水便可充滿隧洞。一條隧洞積水量約為167400立方米,檢修時,把黃河南、北岸的閘門擋住,每洞選用兩台潛水泵同時工作,約85小時就可把洞內的水排空。排出的水可由南岸退水洞排出,也可排向北岸渠道,或直接排往黃河。
中線工程:從加壩擴容后的丹江口水庫陶岔渠首閘引水,沿規劃線路開挖渠道輸水,沿唐白河流域西側過長江流域與淮河流域的分水嶺方城埡口后,經黃淮海平原西部邊緣在鄭州以西孤柏嘴處穿過黃河,繼續沿京廣鐵路西側北上,可基本自流到北京、天津。規劃分兩期實施。
今天,堪稱人類歷史上最宏大的調水穿越大河工程在鄭州正式開工。無法逾越的黃河天塹擋住了幾代人南水北調的夢想。如今,這一夢想就要在鄭州化為看得見的現實。穿黃工程,由於它在南水北調中線總乾渠中所處的重要地理位置,而成為確保中線工程這一輸水長廊清水暢流的咽喉工程,在長達1400公里中線乾渠上,跨越黃河天塹的穿黃工程如何建設、建設得怎麼樣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在穿黃工程開工前夕,記者採訪了穿黃工程設計專家。
我們下一個採風點是穿黃工程,從黃河的河床下穿越黃河,是南水北調工程的控制全局的節點。東線也有一項穿黃工程,中線的主戰場之一也是穿黃工程。南水北調工程是全線鋪開同時進展,但完工的順序是從尾到頭,而橫在中間的穿黃工程則是關係到全面完工的時間的關鍵工程。在到達工地前,我從管理局的網上已經讀到了穿黃工程一個叫王連明的員工自己寫的文章,感受到他們發自內心的自豪:「一台盾構機,一批工程師,一個項目部,一代穿黃人。別家離遠,風餐露宿,踏著歷史的足跡,在黃河河漫灘上延伸出一環環管片,構砌成通達南北的隧道。一天又一天,一月又一月,晨聽河水湍急,晚看長河落日。青年人少了愛情的甜蜜,中年人淡了家庭的溫馨,但我們無怨無悔。多少悲歡離合,多少酸甜苦辣,盡在豪言壯語中輕描淡寫地略過。和著趔趄的河風,穿黃人別有一番英雄氣概!有人說,穿越了黃河就穿越了歷史。此話一點不假。千年沉積匯聚的地層,古木塊石應有盡有,粉砂黏土無處不在。盾構施工所能遇到的地層在這裏幾乎全能遇到,對施工而言這是一個極大的挑戰,也有極大的風險。但我們穿黃人從不畏懼困難,本著精細施工的原則,大胆探索,迎難而上,解決了一個又一個施工難題,實現了一個又一個技術創新,使黃河一號盾構機在泥土的海洋中迎風破浪,穩步前進。連老外也不得不佩服我們,伸出大拇指。但是穿黃才剛剛開始,以後還會遇到什麼困難誰也不知道,然而我們堅信一定能克服所有的艱難險阻,順利完成祖國和人民交付給我們穿黃人的使命。曉風伴清月,殘霞鍍斜陽。一日黑白亂,人燕兩頭忙。當穿黃人拖著疲憊的身軀,一臉的倦容,從隧道里爬到地面上來時,請不要嘲笑我們身上的泥巴和汗水,那是勞動者最美的品質。或許我們沒有空暇看日出日落,沒有機會和親人朝夕相處,沒有時間逛公園逛超市,但我們從不缺乏熱血和豪情。面對著千百年沉積的黃河河床,我們會用莊稼漢的勤勞和技術人員的智慧,一點一滴地打造壯麗的穿黃工程,為祖國的建設增光添彩。」文章寫得挺有詩意,也許黃河灘旁真會出一位詩人呢!
【三】主要工程量和投資
檢修、清淤如何進行?
在河水到來之前,我在這四米粗的涵管里
就在我的這篇文稿即將完成的時候,2009年8月4日的《河南日報》農村版報道:「本報訊【記者譚勇劉亞輝】我省紮實推進南水北調丹江口庫區試點移民安置工作,如期完成了各階段移民試點任務,試點移民將在今年8月底前完成搬遷。據了解,省委、省政府確定了『四年任務、兩年完成』的遷安目標,確保2011年底前,全面完成16.2萬人的移民遷安工作,試點移民安置工作將有1.06萬人完成搬遷。我省丹江口庫區移民試點涉及淅川縣8個鄉鎮、10個行政村、69個村民小組、2537戶10627人。安置區涉及6個省轄市、10個縣【市、區】,建設移民安置點12個。去年11月7日,省委、省政府召開動員大會之後,各級黨委、政府把試點移民安置工作作為一項政治任務,加強領導,精心組織,周密部署,全力推進,如期完成了各階段移民安置試點任務。」
採風活動由北京向南后,一路上春光明媚,只是4月的華北平原,還以黃色為主,樹葉都還沒有全綠,我們沿總乾渠南行,主要看一些重要的工程節點。我們驅車沿著永定河南下,來到了惠南庄的泵站工程工地。這是最新的關於這座泵站的新聞:「2009年8月8日,中國水電集團承建的世界最大單級雙吸離心泵——北京惠南庄泵站首次有水調試成功,廠房24台蝶閥帶水開、關運作正常。惠南庄泵站位於北京市房山區大石窩鎮,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總乾渠唯一的一座大型加壓泵站,也是中線北京段實現管涵加壓輸水的關鍵控制性工程。泵站設計流量60立方米/秒,共安裝8台卧式單級雙吸離心泵,是目前世界最大卧式單級雙吸式離心泵。水泵設計揚程為58.2米,單泵設計流量為10立方米/秒,配套非同步電動機單機功率為7300千瓦,總裝機容量5.84萬千瓦。為加快建設進度,中國水電集團充分利用汛期調水的有利時機,在額定水量、預定時間內提前完成了8台水泵、16台電動蝶閥、8台液控蝶閥、50台伸縮節、10台流量計、2台水位計的帶水綜合調試,做到了『無一安全事故、無一質量事故、無一技術事故』,顯示了機組安裝過硬的技術水平。」我注意到這個新聞有幾個要點:第一是「這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總乾渠上唯一的一座大型加壓泵站」。第二是安裝的是「世界上最大的離心泵」。我還要說明一個情況,就是這個有30個足球場大的泵站,建成以後要幾乎全部埋在地下!因此,我們在2008年4月來到這裏,是在工程進展火熱的時節。惠南庄的建築工地一看還真像是一個工地,在眼前的一片巨大的河灘上,到處都是圍堰和工程機械車,旌旗招展,有不少建設者頭戴安全帽,一副大幹快上的樣子。什麼是泵站?惠南庄泵站的作用是什麼?從湖北的丹江口水庫引到北方來的水,有一個100多米的高差,大部分地段採取的都是水自流的手段,到了惠南庄這個地方,則需要把水集中起來,通過泵站加壓,把水推向最後的終點——團城湖。所以,這個惠南庄泵站工程非常重要,假如南來的水沒有在這裏加壓,那麼水的流速就會產生問題,就不能在北京段里實現自流。我們在浩大的工地現場來回走動,先是看到了一個巨大的圓形水泥蓄水池。這個水泥池子叫做前池,水在這裏被聚集起來,然後流入呈扇面漏斗狀的進水間,水就流入到有8台卧式的離心泵機組構成的泵站主體廠房裡,水流被迅速加壓,然後進入到出水管道和小流量副管道輸水管里,最後進入明渠,自然流向北京西部的終點團城湖。整個惠南庄泵站的工地上有著一種熱火朝天的建設氣氛,在出水口的河道里,大型機械也在吼叫著來回奔走,正在為工程的竣工做努力。人們說,水往低處流,而南水北調的水是往高處流。從丹江口流向北京,有兩處加壓點:一是丹江口大壩加高,提高水源地的水位;二是在乾渠的關節位置加壓,讓水能在北京段完成自流。因此,惠南庄泵站就成了整個主幹渠的心臟,這個有30個足球場大的泵站,在完全建成后埋入地下,就像大地里一顆跳動的心,讓生命之河渠如同動脈血管,通過心臟不斷地流往北京。
葉延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