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〇三、上善若水,厚德載物

〇三、上善若水,厚德載物

如此宏大的一項文化建設工程,源起於程賢章和楊欽歡的一次談話。在有關的報道中,一個重大決定的產生是那麼簡捷,卻是擲地有聲:
程賢章「茅塞頓開」。檢討了自己的「身為作家,總是自以為是,自視太高,認為自己可以包打天下」,當起了「經營文化」的「掌柜」。在全國作家群中,掀起書寫中國治水史詩的集體創作高潮。
「謝謝,謝謝笑天如此肯定我們的工作。」
上述文字,是我在梅州的《中國治水史詩》總編室看到的,這是編輯部的工作人員根據楊欽歡關於《中國治水史詩》的策劃思路的歷次講話整理出來的。這些文字雖然已經書面化,但一個縱觀歷史,胸懷國家,有志向,有修養,有責任感的當代企業家形象依然躍然紙上。在這個物慾橫流的時代,人們是多麼希望有更多這樣的始終懷抱赤子之心的成功人物出現啊。
楊欽歡說:「我知道你心裏的矛盾,你想你一個人寫才過癮。但我建議你儘可能調動最多的力量。你的資源就是你面對的廣大中國作家群。你要聯繫動員最多全國重量級作家共同投入。你自己最好一篇也不寫,把精力投入到組織、聯繫工作中去。你要學會經營文化。這個仙桃就有希望摘到手裡。但,你不能關在辦公室里,你要全國跑、全國飛,像你考察都江堰一樣到各地考察水利工程。你到哪裡考察,就到那裡挑選理想的作家寫他身邊的治水工程。」
中華民族文化的形成可追溯到數十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著名的仰韶文化、龍山文化等遺址都分佈在河流的兩岸。黃河與長江的中下游地區,現今發現的古文化遺址最多。
我對中國的大江大河有天然的情感依戀,並且對那些為規劃治理它們、使之造福於人的水利工作者們始終懷有深深的敬意。

附記

為了《中國治水史詩》,他們確實付出了太多。他和助手們幾乎走遍了中國。但這一年他們也過得特別充實。三位助手,都很年輕,但他們的工作進步很快,包括與作家聯繫、驗收稿件、列印、複印、閱稿,寄作家稿酬,記編輯日誌,整理文檔。文的、武的一概「包埋」。上班下班,星期假日,概念模糊。總之,每天不少於12小時的工作時間。市長李嘉指示:既然《中國治水史詩》是在梅州倡議發起的,梅江治水的文章一定要認真寫好。程賢章就特地選擇李鐘聲擔綱。第一,他是梅州人,自幼在梅江邊長大,熟悉梅江,也對梅江有故鄉情感。第二,他剛從《南方日報》副總編位子上下來,作為廣東省人民政府的參事,多次回故鄉考察。第三,他是廣東省著名的報告文學作家,曾獲范長江新聞獎。高揚主旋律是他創作的基調。李鐘聲一到梅州,程賢章就緊緊把他盯住。除了自己介紹,提供他所掌握的資料外,無論是人物來訪,治水現場採訪,他都全程陪同。編輯部定下一個原則:請所有撰寫治水史的作家都寫他熟悉的治水工程,寫他身邊的江河,寫自己的母親河。這樣,免了花旅費花時間去熟悉,去考察。寫起來無疑更順暢、更逼真、更立體也更動人。原定三年完成的治水史,為什麼一年不到就完成了?奇迹出現,原因不少,但撰寫文章的作家「布點」合理,是一個重要的原因。2009年是梅雁集團的豐收年,也是編輯部全體人員最自豪的一年。因為,他們即將把一個神話變為現實。程賢章在中國文壇努力了半個世紀,直至快近80高齡的時候,才得到一個經營文化的好平台,碰了一個千年中國文人第一次硬碰的大難題。這一文化偉業,他將永誌不忘。
我們對大自然的水索取無度,人類難免遭遇報復。大自然無情又有情,不要讓大自然一而再、再而三地懲罰和報復人類了。水是人類的命脈,水脈決定人脈,而人脈是國脈的根本。
楊欽歡說:「好吧,但一定要注意安全、多多保重。我多派兩個年輕人給你,更為穩當一些。」
從古代先民對水的崇拜、對水的神化中,從古代思想家關於水的經典闡述中,從古代文學創作的千古絕唱中,我們不難領悟治水文化這一載體對於中華民族文化發展所起到的特殊影響和作用。有史以來,中國治水文化生生不息、綿延不絕,既展示了我們親水、愛水、護水的豐富而生動的藝術情趣,又描繪了我們斗水、治水、馭水的漫長而艱苦的奮鬥歷程。

志存高遠楊欽歡

這次來長春,就是千里迢迢萬里遠行來叩訪張笑天。
從某種意義上說,中華民族的歷史首先就是一部治水史。自《史記》以後的各朝代正史,都有「水利」專篇,這是西方國家史書中不能想象的。沒有哪一個民族生活的地域面臨著中國這樣頻繁的乾旱和洪澇災害,從公元前206年到1949年的2000多年間,共發生較大的洪澇災害1000餘次;沒有哪個國家的江河像中國的大江大河這般兇猛,自漢朝到清代的2100年間,長江洪水平均不到10年就有一次大的泛濫,幾條大江大河的水災,直接危及大半個中國,尤其是中國最發達、最富饒、人口最稠密的地區。
5月15日一早,他們趕到汶川映秀獻花默哀,追悼去年地震罹難的亡靈。然後折回都江堰,坐著一輛破舊的「小四輪」,在都江堰市每個角落都走一遍。
西安之行留下很多的遺憾。西安的渭河在《創業史》里深深刻上了一筆,上世紀1992年他第一次看渭河,水已斷流,現在第二次看渭河,沙灘中一股涓涓細流。蒼老的渭河看來要大力治理,才有重現青春的希望。無論南方北方,所有江河都進入了蒼老期。就像老人須要調養治理,否則,它也會淤塞甚至消失。古老的鄭國渠與元代的坎兒井,不都在我們土地上完全消失了嗎?
楊欽歡自是舒心:
社會上議論紛紛,七嘴八舌:八旬老人要編「中國治水史」簡直是「神話」。
2009年read.99csw•com9月9日9時的掛牌儀式,簡單隆重。報紙、電視台、網路一連幾天密集報道,中國第一部以文學形式褒揚中國歷代治水功臣的作品《中國治水史詩》編輯工程進入日常操作程序。
楊欽歡說。
楊欽歡,廣東梅縣人,1952年4月出生。中共黨員,研究員。1974年至1983年,在梅縣雁洋工程隊當工人,任業務隊長。1984年至1986年,任梅縣第二建築工程公司經理。1987年至1992年,任梅雁企業集團公司總經理。1993年至2000年8月,任廣東梅雁企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2000年8月至2007年5月,任廣東梅雁企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2007年5月至2009年9月任廣東梅雁水電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總經理。2009年9月至今任廣東梅雁水電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公司第一屆、第二屆、第三屆、第四屆、第五屆、第六屆董事會董事。第九屆廣東省人大代表,第九屆、第十屆全國人大代表。全國勞動模範,世界生產率科學院中國分院院士,世界生產率科學院院士。
……
一大早到北京,雪花飛舞,又是雙休日,能見到這裏的朋友嗎?邀請繆俊傑審稿,他能放得下手頭的放不下的工作嗎?
楊欽歡對《中國治水史詩》的支持遠不是停留在數百萬的注資,而是幾乎到了細緻入微的程度。
楊欽歡遲疑半晌,說:「時間推后一點不好嗎?」
首先是北京之行。如今,編書、出書已泛濫成災,政府、學校、社團、個人,都在編書、著書,刊物、書籍有如大堤崩塌湧進的洪水,湧進鄉鎮與城市,良莠不齊、魚目混珠。《中國治水史詩》要有眾多優秀作家參与,必須有權威媒體的宣傳與介入。程賢章找到資深報人、著名學者、文藝理論家繆俊傑,請求幫助。當下,擬就了《人民日報》、《人民日報海外版》、《光明日報》、《新京報》、《中國青年報》、《文藝報》6家全國權威的報紙負責人和版面負責人的名單。
除了記錄我們一代代人治水的豐功偉績,如果說《中國治水史詩》能給大家提個醒,這已是額外的收穫了。
中國自北魏酈道元編《水經注》后,再沒有一部完整的水利史典籍。《中國治水史詩》首次全景呈現中國歷代治水工程,得到蔣子龍、李存葆、張煒、葉兆言、張笑天、鄧剛、阿成、劉兆林、關仁山、董立勃等全國各省區56位著名作家熱情參与,這是中國文壇近年少有的一次規模空前的集體寫作。這部集體創作的治水史,集中了全國眾多優秀作家,如此強大的陣容,在我國不但解放后不曾有過,歷史上也是空白。而由梅州民間組織編撰的這部中國治水史,展示了強大的凝聚力,作為一項文化工程,填補了中國水利史的空白。企業策劃、注資,組織者與作者努力不懈,各方面全力投入,無論編者、作家,都付出了極大的熱情。如此和諧協調地完成一項艱巨的文化工程,令人感嘆。
從濟南坐車去濟寧,主要是考察古運河濟寧段現在的通航價值。濟寧古老的街道,車子穿越市區,出了城,古運河但見幾艘滿載貨物的木船。河面比較開闊,河水雖不清澈,但卻不像別處的運河那樣污濁。這景象使程賢章耳目一新。
所有這些,就是我們策劃組織編撰《中國治水史詩》的根本宗旨。
陳世旭
——《中國治水史詩》的策劃者和組織者
2008年四月天,我曾受邀參加都江堰的放水節,一個月後發生大地震,連二王廟都嚴重損毀了,而有兩千多年歷史的寶瓶口等都江堰工程卻安然無恙,令人感慨。我當時在一篇文章里提到了老子的「上善若水」,老子說,「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其實老子是借水喻人,他所說的「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無疑是在告誡人們,其安身立命,也該像水一樣,隨遇而安,善於處低洼之地,心若止水。
水與生命的起源和人類的生存發展密不可分。中國這樣一個大國,江河湖泊縱橫交錯,星羅棋布。數千年來,中華民族擇水而居,與水為伴,與水相融、與水抗爭的歷史波瀾壯闊、扣人心弦,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中國治水文化,不僅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並且對民族文化的發展壯大起著特殊的影響和作用。西方有人甚至把中國文化籠統地概括為「治水文化」。
編撰中國治水史的消息傳出,有人譏笑程賢章80歲「摘仙桃」。
在梅州參加完世界客商大會,程賢章立即趕往深圳飛長春,一上飛機,從機艙門口隨手撿起一張當天的《長春晚報》,第一版重要位置一道醒目標題:長春今夜雨夾雪——氣溫零下3度。而深圳氣溫32度。當夜飛長春,簡直是從火里往冰窖里跳。
楊欽歡立刻說:「客都大酒店給你一套『大使房』,我交待經理,你去看看滿意不滿意。」
貼著厚厚的玻璃窗,看外面雪花飛舞,程賢章頗惆悵。
程賢章的感動難以言表。
1996年,從廣東文學院院長任上退下來,回到了養育自己成長的家鄉——梅州,又潛心客家歷史和文化的研究,精心創作《圍龍》。1998年春,全方位描述和表現客家人歷史的長篇小說《圍龍》出版。作品立足於民族大義,植根于史實,全景式地反映了南遷客家人的人文品格、生活及鬥爭歷史。之後,又出版了隨筆集《我說〈紅樓〉》。2002年,又是程賢章創作的豐收年,這一年他寫了15集電視劇和長篇小說《大遷徙》,反映西漢末年開始的歷經千年的中原人南遷史。歷史小說的創作要求極高,作家不但要有創作才能,還要有通曉的歷史知識。程賢read.99csw.com章以古稀高齡完成這樣一部力作,足見他的毅力和魄力。
「相當滿意。」
全國各地的稿件紛至沓來,楊欽歡一一過目。
1932年出生於印尼的程賢章,6歲回國。師範畢業后,到小學教書。1952年,被保送到廣西大學讀書,次年,回到家鄉的梅江中學教書。業餘開始了寫作。后調到《汕頭日報》當記者、編輯,從此與文學結下不解之緣。1960年在《中國青年報》上發表的小說《俏妹子聯姻》轟動全國,由此在中國文壇上嶄露頭角。至今,已出版八部長篇小、二部中短篇小說、二部報告文學集等約計六百多萬字的作品。
吐魯番。現存的坎兒井歷史約400年,晉代最早修的坎兒井,深埋在吐魯番地下。人類的智慧真是無窮,吐魯番年降雨量最多約10毫米,是蒼天賜給它雪山的水,水流不遠會被蒸發,於是人們修建了坎兒井。挖土的工具原始得很,工程也很艱巨,有沙漠長城之稱。坎兒井長流的雪水使荒漠的大沙漠出現了綠洲,出現了盛產瓜果的沙漠江南。
汶川地震災后一周年,程賢章帶了兩位年輕的助手奔赴成都,考察了映秀和都江堰。之所以選擇這個日子,是因為自己這個年事已高的記者、作家,因各種原因沒有在「5·12」地震發生時,親自到現場參加救災。這是對自己的一次救贖。
當時烏魯木齊剛發生「7·5」事件。
聽說組過但遲遲沒有答覆,楊欽歡當機立斷:
到大連見鄧剛。這個魁偉的漢子一進酒店就帶來一陣風。他寫稿很認真。稿件傳到編輯部后,指名道姓要程賢章立馬給他看稿。連夜把稿看完了,程賢章發簡訊:「大氣魄,大手筆,文采飛揚。」
聖賢輩出的齊魯大地。
……
中國氣候受季候風影響,降水時空分佈極度不平衡,因此極易罹遇水患:旱則赤地千里,河流乾涸;澇則洪水泛濫,一片汪洋。新中國成立的前100年,長江和黃河水系走向格局巨變,衰落的中國正處於國力的最低谷,昏庸腐敗的統治者對治水無心無力,客觀上加劇了水患的頻率和災害程度。中國自古以農為本,水患之殤對農林經濟的嚴重破壞,從根本上動搖了中華民族的生存基礎。
「不容易啊!好心的朋友都為我們捏把汗。你們辛苦了。元旦夜我陪你們吃頓慰勞飯。但遠不是慶功,我們還須努力不懈,永遠低調。這才是我們應有的願望和心態。」
……
1950年,中央防汛總指揮部(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前身)成立。中國是世界上唯一專門成立「防洪抗旱總指揮部」的國家,從成立至今,該部的總指揮大多由時任國家副總理擔任。
《水經注》出版1000年後,終於有企業家和作家挑起了書寫中國治水史的擔子。
「請你選個日子。」
「怎麼個摘法呢?」
再現華夏民族治水的英雄史是我心裏埋藏多年的一個大願。
哈爾濱見阿成。和阿成聊天添增信心。松花江的治水與抗洪,阿成有精彩的描繪。
新疆,是那樣令程賢章震撼!浩渺無邊的大沙漠,高聳入雲的皚皚雪山,甜蜜欲滴的葡萄園,以及淳樸勤勞的新疆各族人民,都令他心馳神往。從深圳起飛,好幾千公里的直飛,中間沒有停留。他素有午睡的習慣。而長達5個小時的飛行,竟忘記疲勞,靠著舷窗俯瞰,飛機翼下展現的雪山,在陽光下閃亮著刺眼的銀光。這對經年見不到雪的南方人來說,大暑天的原馳蠟象,令他如痴如醉。
2000多年前建堰的水聖有什麼絕招?曾經歷過六七次大地震始終屹立不倒!都江堰,奇迹、神秘!它有密碼嗎?有,而且非常公開。大清嘉慶年間權灌縣事王夢庚書刻的碑文,高高刻著六個字——「深淘灘低作堰」。這就是李冰建築都江堰的「密碼」。深淘灘,水下多深;低作堰,多低?用什麼材料,水下之溝水深浪急,如何在水下淘?沒有言說,任後代治水專家,中國、外國、全世界治水專家和人民去猜、去想,密碼依然沒有破解。
他選擇了「大暑」那天帶助手去闖火焰山,去看坎兒井。
天山天池。沿途是清一色的白楊,高速公路沿河而修,村子面前是草地,靠著公路是清澈湍急的溪流,流水聲是沙漠上最迷人的音樂。掬一捧天山天池的水,慢慢吮飲,才知道它是那樣無私,無論是誰,都慷慨地給你奉獻一掬玉液瓊漿。
烏魯木齊。一跨出烏市,便進入茫茫的戈壁灘,全是風化碎石,寸草不生的「黑沙漠」。他從未見過這麼遼闊的戈壁灘,茫茫大地寸草不生。
把幾千年來,特別是六十年來炎黃子孫治水的可歌可泣的事迹記錄下來,這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本該由學界的專家們來完成,但這任務卻落到了一批作家肩上,作家雖然在水利專業知識上有缺失,可他們有熱情、有認同感,有同老百姓的血脈相連的感情,又不乏藝術想象的翅膀,不經意間能把人帶進一個五彩繽紛的水世界,使原本枯燥的水利史,顯現出無法排斥的魅力,戴上史與詩的桂冠。我深知他們創作的繁忙,可一經召喚,竟應者雲集,紛紛放下手裡的工作,或採訪,或重走大川大河,到如今,汗水凝固成這部洋洋大觀的治水史詩。
從嚴格意義上說,北魏酈道元的《水經注》大多是山水文章,少有治水的篇章。正是這一現象,觸發了程賢章與楊欽歡的責任感。
我在梅州見到楊欽歡先生的時候,最初的感覺是很難把他同上述的種種顯赫頭銜聯繫在一起。我的生活與經濟、與富有、與這些當事者和擁有者相去甚遠,楊先生樸實,低調,步履從容,說話輕聲而緩慢,完全不是我想象中的企業家。《中國治水史詩》從組稿到出版,他出資數百萬。這在一個像我這樣平庸的落後地區的人看來,多少有一點感情用事的衝動。但在有機會與之長談之後,我改變了看法。
2011年2月16日于廣州九_九_藏_書
2009年六月的一天,接到繆俊傑老師從北京來的長途電話,為一部以中國治水史為主題的書組稿,讓我寫江西一章。繆俊傑老師是我的江西老鄉,又是我的大學學長,有諸多專著名世。作為著名學者和文藝評論家,他在人民日報社歷任編輯、記者、文藝部負責人的30多年間,對江西文學界頗多關懷,對我個人的幫助也很大。他旦有吩咐,我敢不從命。由此,我有緣見識了幾位可尊敬的人。我之忝列《中國治水史詩》的寫作隊伍,除了因為我幾十年在大江大湖的生活經歷之外,主要是感動於他們的歷史胸懷、國家意識,以及他們深厚的淳樸與熱誠。撰稿期間,程賢章老兄兩次寄送月餅,知我客居廣州,又兩次邀我往梅州做客,路經廣州時還專程看望,令我受之有愧。值此機會,深表謝意,並祝康壽!
程賢章看過後回話:

鴻篇巨製寫治水

2010年春,《中國治水史詩》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隆重的首發儀式。
可以說,水是中華民族文化的永恆主題。
「太好了,那我們就去把仙桃摘下來。」
最相信程賢章「接招」的是楊欽歡。程賢章全心感謝楊欽歡為他提供了一個好平台。《中國治水史詩》的話題提出3天後,他就拿出了組稿編輯方案,某種程度上,那方案就是一份「決心書」。
2010年1月,出版社負責人來梅州對《中國治水史詩》文稿進行驗收,接受廣東、梅州、梅縣各報刊、電視、電台媒體的採訪,說:這是全體編輯人員、全國五十多位優秀作家,也是梅州人民送給國家、民族的一份文化厚禮!
……
人們對自己國家歷史的深入理解,將會促進對於個人與國家、民族之間的關係認識的升華,從而大大增強人們的使命感和責任感。《中國治水史詩》想要完成的是中國水利史一項基礎性建設,成為這一時期中國水利史方面的重要專著,為總結經驗,避免失誤,承前啟後,繼往開來,提供重要的歷史價值和文化價值。
元旦前,全部稿件200萬字全部到位,等待驗收,進入出版。
從成都夜航桂林,連夜坐車去叩拜靈渠。
桂北一隅的興安縣,因為有了靈渠,有了五星級酒店、高爾夫球場,五光十色的街燈照得這幾位夜行者如進入魔幻境界。第二天的大雨,靈渠渡船因水急浪高停擺,一行人撐起雨傘爬山。靈渠把湘江截流一部分,挖渠把水引入60多公裡外的灕江,把北去的湘江和東流的珠江溝通。當年,秦始皇建靈渠,就是為他南下的50萬兵馬解決糧秣輜重問題。戰亂早已平息,檣櫓灰飛煙滅。但靈渠卻溝通了南北經濟與文化的交流。「北有長城,南有靈渠」!這鬼斧神工的艱巨工程的靈感也該是來自李冰父子修築的都江堰吧!
都江堰,從它身邊回來后,留下的是崇拜、神秘、功勛、偉業,天地之靈異,宇宙之渺茫,無法破解,依然是一堆符號,密碼。
初冬的鴨綠江,依然一江碧水。掬一捧鴨綠江水吮一口,洗個臉,心潮湧動。悠久的歷史與眼前的現實,有如一幕映畫,一幅幅在眼前呈現。鴨綠江的滔滔江水,是程賢章看到過的為數不多的美麗河流。但它因為是國際河流,治水問題更為複雜。期待中國文壇大家張笑天妙筆生花,把美麗的鴨綠江濃墨重彩寫一筆。
中國治水史詩,既是我們中國人從事水利活動軌跡的記載、感情的抒發、思想的積淀,又是我們社會發展進步寶貴的精神動力資源。縱觀全國的大江大河,盡覽各地的水利設施,水利人創下了巍巍業績,樹起了座座豐碑。在國家有效開展水利建設,使水利真正成為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支撐的同時,認真汲取傳統治水文化歷史積淀的精華和養分,積極弘揚中國治水文化,展示水的品格、水的風骨、水的魂魄,謳歌水利事業的豐功偉績和水利英雄人物的傑出貢獻,展示中華民族歷代水利人的崇高理想,描繪他們的感人形象,為再現華夏民族治水史譜寫一部壯麗的英雄史詩,培養民族精神,提高人民素質,借鑒治水文化的歷史經驗,挖掘治水文化中人民群眾的歷史智慧,對於民族進步、社會發展都是至關重要的。
22年的寫作,他記錄了廣東改革開放30年的歷程。
中國人民在數千年的治水史中,經歷了無數的驚濤駭浪,戰勝了無數的艱難險阻,創造了無數的英雄業績,產生了無數的傑出人物。我們今天要編《中國治水史詩》,就是要表明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表現人民群眾與水相融、與水奮鬥的光輝形象,把握中國水利事業的發展大局,憑藉翔實可靠的資料,運用生動精彩的筆觸,在歷史與現實的敘述中,以高昂的激|情描繪中華民族治水的理想追求和中國人民為治水而奮戰的精神世界,描繪水利大發展的時代人水和諧、科學發展的美好藍圖。
這是一位認真的、有責任感的、大名鼎鼎的小說家,短篇、中篇、長篇,氣勢洶洶。拿過數不清的獎,還有著「勞動模範」的稱號。他的名篇《俏妹子聯姻》,我早年讀過。情節、人物、語言、別緻、俏皮、清新,讓人印象深刻。90年代初,他將自己的6部長篇集於一冊,200萬字的精裝大16開本,厚重沉甸,幾乎就是紀念碑了。小說之外他還寫了大量報告文學。這些報告文學有著小說家語言的凝練和功力。注重情節,注重細節,注重刻畫人物,且思想深刻。看到一篇報道,說他寫報告文學之前,採訪一次不行,兩次、三次……直到把那一塊的生活、那個人物吃透。他採訪的人物,身份都很特殊。省委書記、省長、市委書記、市長、縣委書記、縣長、政協主席、人大主任、區委書記、區長、鎮長、檢察長、開發區老總……這些人物,是廣東改革開放的設計師、指揮員、實踐者。廣東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盡得風氣之先。程賢章採訪和寫作報告文學九*九*藏*書的時候,已經是80年代的中後期,廣東的改革已經初見成效。他從采寫的所有這些人物身上,了解到全面的戰略規劃和實施流程,感動和感奮使之一發不可收。多年後,有出版單位請他把這批報告文學結集,他仍然覺得不足,還需要開拓新的領域——城市建設,文化教育,醫療衛生,高速公路,環境保護,農民工……他要全面地記錄下那段歷史,讓這本書成為廣東改革開放30年的見證。此時,他已屆77歲高齡。
水給人類的禍福遠遠超過其他自然物,是人類生存最重要的因素和最強大的自然力。我們的祖先在水的哺育下創造著自己的文化,對水的崇拜影響著整個民族的心理。古代中國水崇拜的形式形形色|色;歷朝歷代均將「祭天下名山大川」列為皇帝的重要活動;各地區、各民族也都有自己崇奉的江河之神;龍作為中華民族的象徵,更是治水文化圖騰發展的極致。古代的治水文化,直接影響和促成了中華民族的主流文化。先秦諸子的哲學著作中常常可以看到用水的性格特徵闡釋對宇宙、人生、社會和自我的認識。管子視水為萬物的本質,「萬物之本原也,諸生之宗室也」。孔子說,「夫水,遍於諸生而無為也,似德;其流也卑下倨句,必循其理,似義;其浩浩不居,似有道;其赴萬仞之谷,不懼,似勇;主量必平,似法;盈不求概,似正;綽約微達,似察;以出以入就潔,似善;發源必東,似志。是以君子見大水必觀焉」。老子的「上善若水」之說,千百年來代代相傳,至今仍被奉為「善」的最高境界。
張笑天的「意見」讓他心生暖意:
程賢章提出,《中國治水史詩》總編室應該設在梅州,這對塑造文化梅州形象,對梅州打造文化名城是一大貢獻。
楊欽歡拍案叫好:
整整10天,繆俊傑夫婦足不出戶,閱完一百多萬字稿件。他總評語里三句話在南方日報發表:策劃有方,編輯賣力,作家認真。有些名家名篇讀了令人不忍釋手。
……
於是,《光明日報》、《人民日報》、《新京報》、《文藝報》、《中國青年報》有關負責人先後來到酒店,大家都異口同聲表示支持:「這是功德無量的事,一定要做好。」
京都之行的收穫大大出於程賢章的預料。
這也倒了,那也毀了,而雄偉的2000多歲老人——都江堰,除「魚嘴」震裂出裂縫外,依然英雄般地屹立在浪花飛卷的岷江中,依然滋潤灌溉肥美的成都平原。作為世界水利奇迹,都江堰是多麼令人自豪!
從哈爾濱飛瀋陽見劉兆林,兆林出身於軍旅,人很內向,徵求他對治水史的意見,他點頭說,這是一個好命題,一項大工程,要不,我工作再忙也接受了兩個題目,而且完成了。兆林寫的遼河,細讀了。題目怪怪的,但他在文章里聲明,這個題目是他的神來之筆,細看,果然如是。
從5月開始,程賢章以78歲的高齡先後考察了四川映秀、都江堰、靈渠等著名治水工程。七月流火,他又飛赴新疆。接下來,京杭大運河的起點、中段、終點,山東黃河入海口、浙江錢塘江、西子湖畔、黃浦江邊、蘇州河上,松花江、鴨綠江、大連海濱,程賢章一口氣跑了個遍。聖誕節前,又去海南考察南渡江與萬泉河。至此,他們已在中國西南、西北、東北、華北、華東、華南空中飛地下走,行程近5萬公里,親近了黃河、長江、珠江、黑龍江、鴨綠江、松花江、大連港、都江堰、坎兒井、京杭大運河、靈渠、三峽大壩、堰塞湖以及母親河梅江水系的許多治水工程。
這是一部「首次對中國歷代治水工程進行一次全景式呈現」的200餘萬字的鴻篇巨製,邀請了全國56位有影響力的作家參与撰稿,內容囊括了分佈在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和港澳台地區的主要江河水系,以及歷代深具影響力的水利工程。
水利建設是關係中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長遠大計。我國歷代都重視水利建設。善治國者,必重水利。歷代興衰同水的漲落息息相關。「治國必先治水」,這是先人留下的遺訓。抗洪治水具有經常的性質和巨大的規模,成為一種典型的集體行動和公共決策,它直接關係到廣大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也直接關係到歷代政權的穩定,是治國安邦的頭等大事,也是盛世明君的樂事善舉。歷朝歷代的當權者都把「治水」當做嚴重的政治問題對待,凡有作為有進取心的帝王都直接領導和參与治水。水利曾為中華古文明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和享譽世界的四大科技發明一樣,建於公元前3世紀的都江堰,被譽為世界水利史的奇迹;總長1000多公里的京杭大運河,曾長時間在國家的政治穩定和經濟發展方面發揮重要的作用。正是依靠水土資源的不斷開發,中華民族才得以持續發展。
程賢章義無反顧:「最危險的時候,也是最安全的時候;最危險的地方,也是最安全的地方。國家比什麼時候都會更重視烏魯木齊的安全。『大暑』飛烏魯木齊去吐魯番闖火焰山,本身就是一個『新聞眼』。我要媒體重視我對編『治水史』的決心。」
「內蒙古有個打井英雄李團長,不知你們組過稿沒有?」
「程賢章眼睛一亮:好,我來接招!」
讓人欣喜的是繆俊傑最終接受了邀請,答應11月中旬與夫人鍾教授雙雙從北京飛梅州,住下來審稿。
程賢章應道:「你是玄機大師!就定這個日子。」
程賢章創作的大部分中、短篇小說的原型都是客家的人和事,應用的也都是生動活潑的客家語言,被同行們稱為「客家文學的擎旗人」。身為客家人的程賢章感慨老祖先的深厚歷史熏陶了他,厚重的客家文化積淀激發了他的創作慾望和衝動。2002年,在台北舉行的世界客屬懇親大會上,他榮獲「世界客屬傑出文化名人」稱號。
然後是陪同繆俊傑夫婦審稿。
程賢章感慨萬千。

老當益壯程賢章

談到編治水史。張煒https://read.99csw.com說:「這個題目太好了,中國需要這樣一本書。」約他撰寫山東治水。張煒說:「就憑老兄來到山東,我們親自在濟南見面這一點,我工作再忙,也應該寫一篇。」
「什麼時候掛牌?」
楊欽歡說:「零九年九月九日九時三刻,怎麼樣?」
中國水利科學技術一度處於世界領先地位,有關水利的歷史文獻汗牛充棟。近代以來,應用現代科學技術理論總結水利歷史經驗的工作逐步展開,並形成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交叉滲透的一個邊緣學科。這個學科在我國水利建設中有其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與楊欽歡一起策劃《中國治水史詩》這一年,程賢章78歲。
說這話的並不都是無聊的閑人,有些還是摯愛的親朋,包括兒女。程賢章不能不承認,自己確實是一個高齡作家了。說「體魄」很好,身壯力健,顯然大有水分。嚴重的失眠症已困擾他半個多世紀,無葯不眠、無夢不睡,糾纏了他一生。但這並不妨礙他去追求擁有文學新境界的理想。退休回故鄉后,依然信誓旦旦,提出一日一千字,一年一本書的「瘋子狂言」,至2008年,果真實現。新書出版,顯然不比年輕時作品發表或出版時那種「激動萬分」,但翻一翻,插|進書架,聞著墨香,抿嘴一笑是有的:人生旅途又走過一個驛站。
古稀之年的程賢章惜時如金,他有一套特別的理論:人到了老年應該比年輕時做得更多,因為來日太有限。
……
在數千年艱苦卓絕的治水實踐中,中國人經過了極其艱辛的探索,既有過違背自然規律、遭到大自然無情懲罰的深刻教訓,也積累了尊重自然規律、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的成功經驗。實踐證明,只有尊重自然規律,不斷提高認識自然、把握規律的能力,正確處理好水資源開發利用與節約保護的關係,在防止水對人類傷害的同時防止人類對水的傷害,在滿足人類合理用水需求的同時滿足維護河湖健康的基本需求,才能促進人與水、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以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支撐和保障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鴨綠江離長春不遠,早上七時從長春出發,走完高速,便是二級公路。通化山溝有積雪,路牌上顯示,該地叫夾皮溝。
《中國治水史詩》出版后按原定方案在人民大會堂首發,蒞會者有黨政軍文各界人士,皆交口讚譽:填補了中華民族幾千年來治水史的空白,既有史書承載歷史的特點,又有文學生動感人地再現歷史的價值。其中較為全面因而最有代表性的是著名作家張笑天發表在《人民日報》的大作:
東營黃河入海口。橫跨了小半個山東半島,一早出發,傍晚才到東營市。黃河造出來一望無際的濕地,到處都盛長著各種不同顏色水草,有灌木,也有蘆葦,各種飛鳥和水中的魚蝦,賦予大濕地豐富的生命世界。偉大的母親河入海之前的泥沙淤積,是慷慨賜給山東人民的無價大禮。東營還遠遠沒有開發,大富大貴的日子還遲遲沒有到來。
行文至此,不禁想起兩句古話。一句是《老子》里說的「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上善」即最好的,最好的處世方法就像水一樣善利萬物而不爭利益;一句是《易傳》里說的:「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厚德載物」就是以深厚的德澤育人利物。「上善若水」和「厚德載物」含意相似,所以常被放在一塊使用,同作為中華美德的一種概括。兩句話也歷來成為志士仁人崇尚的最高道德境界。現一併借用,以表達我對《中國治水史詩》的策劃者和組織者的敬意。
「那就另請一位作家去寫。」
聖誕平安夜,楊欽歡來到編輯部。
西安之行不算順利,一沒有見到賈平凹。他去北京開會去了。程賢章和他通過電話,他說,他在寫長篇,沒工夫應付其他任務。陳忠實來酒店看望。他牙齦浮腫,不願留在酒店吃飯,他介紹了在「滻灞」治水工程的冷夢同志寫滻灞治水。
事情一旦要開始,程賢章不由揣摩。
「第一,你的親和力和凝聚力,讓全國作家都響應,放下手頭的工作,在文壇掀起寫治水史的熱潮,這不容易;第二,你們的老闆楊總,很多作家沒見面。他是大智慧,大贏家;第三,這是你送給出版社的一份厚禮,千年一部的治水史,是不是厚禮啊;第四,這部書出版后,一定會政府高興,讀者高興,作家高興。」
著名作家張煒,是程賢章山東之行探望的目標之一,也是他在中國文壇為數不多的好友。其長篇小說《古船》《九月寓言》《我的田園》《柏慧》《家族》早就膾炙人口,飲譽大江南北。張煒不是純粹的小說家。他的深沉、他的思想、他的理念,充滿哲理與思辨。程賢章把張煒視為文壇的哲人,和賈平凹、蘇童、王蒙一樣,張煒是他追讀的對象。中國文壇,文人自傲,程賢章的偶像不多,但他是張煒的「粉絲」。
「楊欽歡說,中華民族的歷史在某種意義上也是一部治水史,只不過中國自北魏酈道元《水經注》后,再沒有一部完整的水利史典籍。」
出梅州,跑深圳,下珠海,赴汕頭,跑遍了廣東省。天氣特別冷,好多老人都不出門了,程賢章打著傘,頂風冒雨,去垃圾發電站,污水處理廠,坐公共汽車,爬山中的煤礦礦井。步履蹣跚,卻精神抖擻,聲音洪亮。常常一身水,一身泥。然後,住在梅州的老家,遠避喧鬧,整理筆記,寫作。不到半年時間,又寫出近10萬多字。
在我們這個以農為本卻又水患經年的東方古國,「治國必先治水」是歷代主政者的共識。
程賢章對他的身體有一個估計:這一大把年紀,好不到哪裡,也壞不到哪裡。每次出遠門,市裡的專家、醫生都會勸他體檢。他總是回答謝謝,回來再說吧!去新疆、去東北,幾萬公里天上飛、地下跑,不睏倦是不現實的,但他都挺住了。
《中國治水史詩》的策劃者和組織者之一的程賢章總結說:「這是一次由民間發起的中國文壇規模空前的一次集體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