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六篇 京唐港:渤海灣上的中國北方大港 第二章 好漢浪里滾

第六篇 京唐港:渤海灣上的中國北方大港

第二章 好漢浪里滾

一千多職工,一千多雙眼睛盯著他,看他有沒有三頭六臂,看他能不能長出三頭六臂來?
其實,燈泡也沒有見「鬼」,水龍頭也不可能長出翅膀來飛掉,都是因為管理混亂職工窮,於是就有人要「損人利己」了,就有人要「損公利私」了。應該是「損公肥私」,筆者在這裏沒用「肥」字,是因為一隻燈泡一個水龍頭,怎麼也「肥」不到哪裡去。他們把公家的燈泡、水龍頭擰下來拿回去,擰到自己家的燈頭上和水管上,不就省下了自己掏錢上街買了唄!能省一點就是一點,至於單位怎麼辦,那是領導的事。職工們當時就這樣想的,因為他們看不到退潮裸灘的港口會帶給自己什麼光明與前景。
劉衛民在大會小會上經常講,京唐港常年開通兩條通道,一條是「行政通道」,一條是「技術通道」。你有做行政領導工作的才幹,就會有你做行政領導的崗位在等著你。你願做一名專業技術人員,想當專家,只要你有真才實學,就決不會埋沒你這個人才。在京唐港,人盡其才,才盡其用,人人都有大顯身手的用武之地,人人都可以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比如機構改革之後,劉衛民又準備的另一個大運作:撤銷京唐港一個由300多名職工家屬或子女組成的「大掃帚隊」,就碰上了大難題。
「說句實在話,當時我真的沒有思想準備。」採訪時,劉衛民同志說,「自己雖當了幾年副手,可副職相對輕鬆。萬一出了問題,前頭還有一把手頂著。一把手如果幹不好,就會成為眾矢之的。一把手沒有退路。關鍵是,當時京唐港已步入困境。大規模的撥款時期已經過去,工程建設還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這筆錢從哪裡來?1996年港口的吞吐量已達450萬噸,1997年卻只有435萬噸。當時全國港口的吞吐量每年都在以20%以上的速度遞增,京唐港卻在下滑,這種局面怎麼打破?由於生產經營效益不好,幹部、工人的工資不能按時足額發放,只能發到60—70%,拿什麼穩定人心?還有更重要的是:誰都知道京唐港是省里、市裡的重點工程、一號工程,連交通部、北京市都在盯著,那京唐港的名字不是白叫的,干不好就會給唐山600多萬人民丟臉!」
「可轉而又想,」劉衛民說,「當年孫中山先生的遺願,那麼多人為之奮鬥的北方大港之夢,還有自己的夢想,不就是要靠一代又一代人去奮鬥、去實現嗎?如果自己在關鍵時刻患得患失,不能勇敢地站出來擔當大任,還算什麼男子漢?!算什麼黨員和黨的領導幹部?!」
後勤人員立即瞪圓了眼,說:「行呀,你要按時給我發滿月工資,我就去蹲24小時!」
「農轉非」的吸引力,使港口建設隊伍迅速壯大,家屬子女也隨之入住港區。這些農轉非的家屬子女們既然來到港區后,就要吃飯,就要生存。原京唐港領導班子也是出於對自己職工的關愛和體貼,於是就把一些困難戶家屬子女,組織起來,成立了一個清潔隊,每人發一把大掃帚,讓她們負責打掃港區內的衛生。開始當然沒那麼多人,可安排了張三,李四說他家的困難更大,漸漸清潔工隊伍越來越大,最後竟達到了302人。一個300多人的大掃帚隊,真夠壯觀的!可港區哪用得了那麼多的清潔工?活兒少,她們每天打掃幾下就將掃帚放下,織毛衣、抱小孩、生火做飯、洗衣服去了,要不就仨仨倆倆地自由結合說「張家長、李家短」去了。可到月底該拿多少錢還拿多少錢,一個子也少不得。
白手起家建港難。然而劉衛民深知:建港之後要讓港口充滿生機和活力其實更難。
就說當時京唐港的管理混亂局面吧,這也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也不完全是前任所為。前任能不想把工作搞好嗎?更何況他劉衛民就是前任領導集體中的一名副職。當然,有前任管理不善、要求不高的因素,但更是一些政策因素所造成的。而當時國家和地方出台的一些政策,其實也是根據當時的「大背景」,從實際出發而出台的,它的合理不合理在一定階段很難用簡單的是否去衡量。
這方面的例子不乏其多。現任京唐港下屬所有中層領導幹部,幾乎全是實施人才戰略計劃后優中選優,從各個方面吸引和選拔上好的那些熱愛港口的優秀人才。
「京唐港?你們也要貸款?你們不是跟北京合作了,怎麼還要貸款呀?」
「那會兒,工作最要緊、最實際的還是解決職工的飯碗問題。員工們不能按時滿額的拿到工資,就穩住不了大家干好港口事業的心。當時,以劉衛民為『班長』的新班子面臨的read.99csw•com第一件事就是如何保證員工工資。」主抓職工思想政治工作的黨委副書記李貴對港口的問題看到了實處。如果職工們的口袋是滿噹噹的,還有誰去偷偷擰掉那些不值啥錢的燈泡和水龍頭?
「必須精減機構,減員增效,這種工作效率低下、人浮於事的局面一定要徹底打破!」劉衛民和班子堅定地認為。
企業要發展,要興旺,歸根到底要取決於企業員工們的精神面貌,思想狀態。而員工們的精神面貌思想狀態是否振奮,是否蓬勃,關鍵在於這個企業的領導者,能不能讓他的員工們看到光明,看到希望。
10年前的京唐港年吞吐量也才幾百萬噸,在全國的港口中是「小弟弟」,可卻有一個300多人組成的「大清潔隊」,這真是一大笑話。但多少年來,誰也沒有敢碰一碰這支「拿錢幹不了多少活」的「娘子軍」。何故?原來當初建港,由於條件太艱苦,為動員各方面人才積极參加港口建設,相關部門根據上級批複的文件精神,曾出台了一系列對參加港口建設者有吸引力的優惠政策。其中有一條政策的大意是:凡參加港口建設的幹部職工,家屬子女是農村戶口的,可以農轉非;家屬子女是城市戶口的,可以優先安排工作。
「必須解決分配不公的問題!」劉衛民看出了京唐港所存在問題的癥結。分配不公是必須要動「大手術」的癥結之一,並且要快、要乾脆,拖一天就使單位受一天損失。
港口黨委趁熱打鐵,在機構改革的一段時間后,自上而下進行了建港以來第一次規模最大的「評先進、學先進」活動。110名個人、12個集體在此次活動中被授予榮譽稱號,大大激發了全港幹部職工學先進、趕先進的革命熱情。
憑著他劉衛民平時良好的個人魅力,聽說港口急等籌集資金解決職工們的吃飯問題時,許多單位和友人向他伸出了友誼之手……唐山市委書記、市長親自到京唐港召開現場辦公會,又做出決定:市財政再困難,也要支持建港!
但是,劉衛民他們很快發現另一個問題:原有的港口編製在中層單位這一級,機構重疊、人浮於事的現象十分嚴重。有些單位「一張報紙一壺茶,閑來無事嗑嗑牙」,就把一天天的「好日子」給打發了。別看這些人把日子過得那麼悠閑,那麼舒坦自在,可人家是中層領導幹部呀,照樣享受職務補貼和崗位津貼,你有什麼招?有些中層領導幹部,水平低,能力差,沒有一點兒「創造性開展工作」的意識。上級下達的目標任務,他不知道該怎樣努力才能完成。如果一段時間里上級沒向他布置(或下達)具體任務,就更成了他閑著的理由。
「咋啦?你讓他出去打聽打聽,哪個港口不是這樣設置的?既然是港口,就得有像模像樣的科室、部門!」
「生而不為,為而不恃。」劉衛民對家鄉土地上建設「北方大港」的認識和信仰,是先從認識「水」開始的,而他的性格里其實也融入了水的許多美德與質地——貌似文質柔弱,實能摧岸破石;平日涓涓細流,不惜百折千回,轉眼江濤洶湧,浩渺不竭。聚時,可容百川之懷;行時,一瀉千里不回頭……「目標認準后,即使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而工作中,要過細求實,這是我的作風。」劉衛民這樣評價自己。
教官的本事在於什麼?在於傳授學員們在未來戰場上作戰的本領。港口人的本領,第一位的當然是要學會攬貨商務。然而要使攬貨商務紅紅火火,你首先得夯實自己的港口基礎,港口形象,港口服務水平。於是乎,這時的京唐港才有了熱火朝天的「百名先進競潮頭」、「一個黨員一面旗幟」、「我為港口添光彩」、「京唐港人新形象」、「客戶滿意是京唐港人的服務標準」等如火如荼的活動。
撤銷大掃帚隊的工作量有多大?阻力有多大?劉衛民的心裏最清楚。
怎麼辦?關鍵時刻,劉衛民沒有猶豫。他首先召開領導集體班子會,統一思想,研究方案,決定把原來的32個處室砍掉10個,對40多名科級以上幹部採取競爭上崗,能者上,庸者下。此舉一出,就有16個能力差、威信低、缺少工作幹勁的幹部落聘讓位。其中還有2人被降職使用。經過機構改革之後,一批有知識、懂業務、觀念新的年輕幹部脫穎而出,原先的一些工作效率低下的部門出現生機勃勃、你追我趕的景象。
劉衛民自責自己的不敢作為。這個時候,他的腦海里閃出一個人物,這個人物在對他說:「怎麼啦,劉『港長』,難道這點勇氣都沒有了?好好乾!我等著要去read•99csw•com看你的『北方大港』呢!它是中山先生心中的大港,是我們全體唐山人的,也是我們全體北京人的,是你的,也是我的,更是我們子孫後代的!」
劉衛民上任伊始,面對的就是這樣一個港口。
辦公樓樓道上方安有幾盞燈,走廊里夜間照明用,因不是什麼值錢的東西。辦公樓的設計也很簡單,就是一座筒子樓,因此也就沒給那幾盞樓道走廊上的燈泡安裝防盜罩。可那陣子電燈泡總丟,往往管後勤的同志剛弄個新燈泡擰上去,一轉眼就不見了;再擰上一個新的,轉眼又不見了。後勤人員沒有招兒,向領導訴苦說:「我總不能搬個凳子坐在樓道里,一天一夜24小時去看著那幾個燈泡吧,真是見了鬼了。」
於是,一個以崗位和貢獻相結合的新的工資方案很快在全港形成,獎勤罰懶有了衡量的依據。
「港口不同於其他單位,它像一部龐大的機器,要使它發揮馬力作用,就必須調配好每個環節,使之進入最佳狀態。」時任「總調度」的李貴談起當年事,格外來神。「那會兒我們在劉衛民的帶領下,花了很大精力來調整內部機制,將原有的機構進行拆並分離,劃分成綜合管理、運營生產、生產輔助、建港和多種經營五大系統。這五大系統按港口的規範和計劃統一運作,既充分享有自主的獨立運轉機制,又要配合有序,各顯神通。」
這之前,祖籍河北唐山樂亭的劉衛民,與其他唐山人一樣,說起家鄉的驕傲時,不是鋼鐵,就是「開灤」,絕對沒有把「水」引以為自豪的內容。1976年冬天,大地震后的唐山還處在一片廢墟時,劉衛民應徵入伍。因為表現突出,第二年他就被推薦進入軍事院校學習。後來由於刻苦用功,功課優異,畢業時劉衛民留校當了教官,並且一干就是10年。1989年,劉衛民轉業回到家鄉。本可以進黨政機關工作的他,一聽說自己的家鄉要建「北方大港」時,熱血沸騰地報名上了當時極其荒涼的王灘鹽鹼地的港口建設工地……
「好,同志們,我希望你們把我劉衛民的一言一行,清清楚楚地看在眼裡。但有一個理我想讓大家明白:既然我們昨天一起能夠在一片鹽鹼地上建起了港口,那麼我們就應該能夠管好這個港口,就能夠把京唐港建設得更壯麗、更美好!京唐港是我們全體職工的京唐港,它發展了,有每個職工的一份貢獻;它落後了,也有職工的一份責任。京唐港的美好明天需要我們所有人攜起手來,共同創造和奮鬥。因此,我號召大家行動起來,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爭當先進,團結拼搏,創新進取,拿出勁兒頭來,為我們心目中引以自豪的『北方大港』,盡每一個人的力量和智慧吧!」劉衛民的激|情動員如火炬般點燃了京唐港人的一腔熱血。
馬志剛原為中共樂亭縣委機要幹部,調入京唐港后一直在公司機關工作。馬志剛這人勤奮好學,干起工作來最講「認真」二字,且會動腦子,想辦法,也就是說他有「創造性地開展工作」的能力。這就是一種「才」,是一種很難得的「才」。公司領導集體發現了他的這種「才」。前幾年公司投資億元建設「唐山港大廈」,就把這一重大任務交給了他,讓他負責組織實施來完成這一重大工程。在京唐港大廈建設的全過程中,馬志剛真是全身心地投入到工程里去,沒黑沒明地干,操心勞神,生怕有一丁點兒疏忽。他在接受著鍛煉,同時也在接受著考驗。要知道,那是一項億元工程,手腳稍有不凈就會染上銅臭。馬志剛同志是好樣的,他經受住了鍛煉,也經受住了金錢的誘惑和考驗。如今,這座象徵著京唐港恢宏氣勢的標誌性建築,以醒目的高度及新穎的結構、獨特的色彩等諸多建築美學的元素,成為京唐港壯觀的一景。馬志剛也因干起工作來最講「認真」而且又有公認的「創造性開展工作」的能力,因而非常自然地成了公司黨委委員、黨委工作部部長。
1998年5月,已經當了3年多京唐港港務局副局長的劉衛民,在北京辦事期間碰到了時任唐山市市長的張和和分管組織工作的市委副書記陳滿。當年帶領建設大軍在鹽鹼地浴血奮戰的張和,如今是唐山一市之長,那天他把愛將劉衛民叫到一邊,語氣肯定而乾脆地說:「衛民同志,告訴你一件事。組織上決定了,讓你主持港務局全面工作。你有發表意見的權力,想好了,晚上8點鐘給我回話。」
「任何一個人,當他來到這個世上,都想有所發展,成就事業,實現自身價值。」採訪中,劉衛民體味頗深地對我們說,「自從接任九_九_藏_書一把手,我就想,京唐港是一個年輕港口,參加港口建設的員工隊伍,大多是年輕人,我有責任讓他們在這裏都能實現自己的價值,是個什麼材料放個什麼位置,讓他們的智能和潛力發揮到極致!」
1998年5月,當劉衛民走馬上任「港長」時,京唐港是個什麼樣子呢?
英雄顯本色的時候到了。
「港口是個啥地方?是岸上的人期盼大船小船來來往往、進進出出熱鬧非凡的地方呀!可我們那個時候,岸上的人竟然都想捲起鋪蓋走人了!你說那時的港口是啥景況?」
相信到港口之後,劉衛民才真正領悟到水的涵義。
「用潰不成軍,快到了關門封港的地步來形容並不為過。」現在的京唐港人回憶起當年的情景時這樣對我們坦言道。
每每談及於此,劉衛民頗感興奮,稱這些年輕人就是善謀實幹的新型人才,也是一批「拚命三郎」。
改制時,董事會委託劉董事長物色一位總經理人選,他把目光聚焦在當時任副局長(改制前稱港務局)中最年輕的孫文仲身上。孫文仲時年38歲,科班出身,又懂業務。利用一次去天津出差的機會,他二人敞開了心扉。劉衛民說:「我推薦你擔綱總經理一職,希望不要把它當官去做,要當事業去做。心裏想事業,就能施展才華,增長才幹。」孫文仲聽了很受感動,對劉衛民說:「你董事長本身就是一位想事、幹事、能幹成事的人。我一定不負眾望。」孫文仲受命上任后,在董事長及公司領導集體的大力支持下,大胆創新,對用工、人事、分配三項制度進行改革,開創了新局面。
「接下來當時想得最多的就是如何接攬生意。港口沒有貨船來,你還有活路嗎?」劉衛民的目光里始終透著一股冷峻的睿智,而冷峻的背後是一團火焰般燃燒的激|情。「港口要有活路,首先是你得有符合客戶所需要的港口條件,再者是你的服務水平和態度。而當時,我們的港口建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資金短缺。僅1997年全港拖欠工程款就達近2億元,市財政款遲遲到不了位。怎麼辦?我們沒有袖手等待,最後把辦公樓也抵押了出去……那會兒有人給我開玩笑說:他劉衛民是賣了船出海!沒有法子。不然京唐港就只能原地踏步。可我們是港口,是已經跨進了市場經濟海潮的航船,原地踏步就意味著隨時面臨著被洶湧的海潮所淹沒。但我們不甘心這樣的命運,所以我們只能背水一戰。」
人才戰略計劃,是劉衛民從接任「一把手」后便開始實施的一項戰略工程。最早實施人才戰略計劃而引起員工們震驚,這是讓真正的人才都可以看到前程的一個重大舉措,就是前面提到的那次40多名中層以上幹部的競爭上崗。此後,這種人才戰略計劃,一年一年不停頓地在進行著,一旦發現了人才,就會馬上啟用。
愛稱劉衛民為「劉港長」的,只有一個人。他就是北京市老市長焦若愚同志。
劉衛民是條漢子,從銀行回來后沒有把這遭人小看的情節告訴港口的人,而是獨自將苦水咽進自己的肚裏。有首歌詞這樣唱:大男人不好做/再辛苦也不說/躺下自己把憂傷撫摸……劉衛民心想,京唐港要擁抱大海,建設「與紐約等大」,不喝盡咸苦的海水幾乎也是一種妄想。
企業精神是什麼?其實就是企業的一種內在的文化,這種文化能夠產生一種綜合的力量,它可以使全體企業的員工在思想情感上、價值取向上、行為操守上都與企業的決策者制定的奮鬥目標保持高度的一致。它是一種雙向的力量,既是企業對員工的吸引力,更是員工對企業的向心力。它既蘊含著物質的力量,也蘊含著文化的力量。
「工資都發不出來了?那——恐怕不行。」
領導的嘴閉上了,不再吭一聲,因為他不能保證給職工按時發滿月的工資。
「焦老他們那一代人對唐山這片熱土的感情,經常在激勵我,激勵我一定要把港口建設好的決心。」傍晚,劉衛民如約去見市長,並接受了重任。
京唐港處於歷史的最低潮,加之「亞洲金融風暴」的影響,港口進出船隻的減少,更加影響了港口人的工作信心。有幾件事一直烙在劉衛民的心頭——燈泡見「鬼」的事件。
港區自從通上了自來水,所有生產區、工作區、生活區,自然都要扯過去水管,安裝上幾隻水龍頭,以方便全體員工們的生產、工作和生活。可是那陣子,一度水龍頭又總丟失。偷水龍頭的人並不知道水閘在什麼地方(其實知道閘在什麼地方也不會去關了閘再偷水龍頭,不然就不會去偷了),把水龍頭擰跑了,水一個勁嘩嘩地淌,淌得叫人心疼。當領導https://read•99csw.com批評管道工:「怎麼搞的?」管道工說:「安裝時又不是沒擰結實,可安裝上了它偏偏又『飛』走了,你說咋整?」
京唐港,開始讓人羡慕了!
可市長在晚上8點鐘要等回話,這該如何是好?劉衛民坐立不寧,思想鬥爭異常激烈。
由於方方面面的大力支持,劉衛民和京唐港人度過了第一個難關。
天無絕人之路。
「說實話,如果不是愛情的力量,我是不會到京唐港來的。因為,當時的京唐港,連一棵樹都看不見,茫茫無邊的鹽鹼荒灘,下了車還要走很遠的泥路才能到達港口……」採訪時,陳曉軍說,「現在回想起來,還挺浪漫呢!」
機構改革的風聲傳出,有人立即不屑一顧。
「這一年全港上下幹得很苦,但我們干出了幾個『歷史最好水平』。」年底時,劉衛民的臉上有了第一次微笑:在資金極其困難的情況下,全年建港投資比計劃超出近一倍;克服了外部市場環境十分不利的客觀情況,實現總運量520萬噸,首次突破500萬大關;全港實現利潤1200萬元。這一串數字對今天的京唐港人來說,實在有些微不足道,可對1998年時的京唐港而言,確是起死回生的精彩一筆!
對於人才戰略的具體實施,總經理孫文仲的脫穎而出,應該說是董事長劉衛民的最得意一筆。
分配大鍋飯是造成當時京唐港經濟效益下滑的一個重要原因。干多干少不能在職工的分配收入上體現出來,勢必嚴重挫傷了大多數人的工作積極性。
如今,在京唐港,一線的職工實行的是計件制和按勞取酬,多勞多得。機關和部門職工實行的是薪點工資制,即把每個崗位定為多少個薪點,按薪點拿工資。根據工作量,每個崗位的薪點數都不是固定的。專門有一個測定小組做這件事,並有監督機制。這種做法雖然也不可能保證絕對公平,卻也相對合理。
憑劉衛民磨了半天嘴皮子,結果仍然是白跑一趟,人家銀行不貸。再說白一點,人家銀行不願貸你這樣揭不開鍋的單位。
劉衛民和領導班子集體開過無數次會,研究撤銷這個「大掃帚隊」的事,卻遲遲下不了決心。因為這是要砸那麼大一群臨時工家屬子女們飯碗的大事,弄不好就要出亂子。為了京唐港能儘快發展起來,興旺起來,為了這些家屬子女們的長遠利益,最後劉衛民他們還是決定一個不留地把「大掃帚隊」給撤銷了。
「上善若水,利民者興。」劉衛民是在建設港口的無數個日日夜夜裡漸漸感悟出這水的精奇。
建港初始,他當裝卸隊長,之後到港務局商務部從事業務工作。「京唐港?在哪兒?怎麼沒聽說過?」一次上交通部聯繫業務,一位工作人員的一句反問,深深地扎痛了劉衛民的心。從那一天起,他知道:不把港口做大,不「港」就等於像缺了水的巷,越走越窄,無人問津。而要把「巷」變成「港」,必須依靠磅礴的「水」,大海的水。京唐港地處渤海灣,連著黃海,連著太平洋……近百年前,孫中山先生就預言,此港是「可與紐約等大」的中國「北方大港」。
陳曉軍和丈夫趙秋玉,都不是唐山人,而是幾百里之外的河北集市人。他倆分別畢業於河北理工大學和大連理工大學。1993年,倆人還沒有結婚,趙秋玉先一步到了京唐港。是愛情的力量,使陳曉軍也隨之到了港口。
「而所有一切,都是為了一個目標:調動各個環節中的人的積極性和能動性。」比劉衛民早7年軍齡的李貴對自己的年輕「上司」有一份格外的佩服之意:「這一方面,為民他沒有白當10年的軍校教官。」
「這幾年不斷有外港來挖我們家的秋玉,說要給幾十萬元年薪……可秋玉和我哪裡也不會去的,我們已經下定決心,一輩子留在京唐港。因為我們就覺得京唐港好,在這裏工作、生活,心裏覺著踏實,有意義!」採訪結束時,陳曉軍心花怒放般對我們說。
但就這一件事,也夠難為當家人劉衛民的了。「當時唯一的辦法,就是去找銀行貸款。」劉衛民說。
求人難哪!過窮日子的要想獲得貸款,也是現實中難上加難的事。劉衛民當「一把手」后出門的第一樁事就是帶著一副虔誠的笑臉,畢恭畢敬地去見銀行管貸款的業務人員。
在竭盡全力讓職工們按月拿到工資之後,在大刀闊斧進行了分配製度改革、機構撤併改革和競爭上崗的領導崗位用人制度改革之後,劉衛民把對普通職工、一般幹部的長效培養、使用機制的建立,擺到一個突出的重要位置。
焦老是河南人,抗日戰爭時期,他帶領冀東遊擊隊與日本鬼子殊死作戰,對冀東這片酒滿了烈士鮮血九*九*藏*書的土地有著極深的感情,京唐港今天與焦若愚有著直接關係。自唐山與北京聯合建港后,劉衛民曾作為京唐港北京辦事處副主任一職數年常駐過北京,期間他與焦若愚老市長等北京方面的領導結下了深厚友誼。焦若愚則對劉衛民這位辦事幹練、為人正直的年輕人十分欣賞。早在劉衛民任京唐港副局長時,焦老就半開玩笑半當真地稱他為「劉港長」了。那些年裡,焦老不顧年高體病,經常奔波于京唐兩地,為唐山和港口建設及發展操勞。尤其是焦若愚每次到唐山都要上烈士墓為那些犧牲的戰友掃墓,每每這個時候,這位老革命都會雙腿跪下,在那些死去的戰友墓碑前淚流滿面地發誓要「以建設好新唐山的行動來告慰犧牲的戰友」。
「這輩子就留在這兒了!」劉衛民第一次以成人的心態,站在海邊,面向一望無邊的大洋時,他才真正開始認識水,認識水對自己、對家鄉的未來是那麼的重要和關聯。他因此暗暗下定了這個決心。
「京唐港的企業精神,其實是從艱苦創業過程中形成的。而從低谷走向輝煌的歷程中,企業精神的靈魂更加閃耀著它的光芒和魅力。」黨辦主任馬志剛總結了一句很到位的話。
「我們現在遇到了一些困難……想貸點款,解決一下職工的工資。」
會「飛」的水龍頭。
劉衛民接的就是這個攤子——一個鋪得很大、卻沒有了人氣的港口。
領導又是無語,其實誰都知道怎麼回事,但誰也似乎想不出招來。
唐山人可能自己沒有意識到,在他們有歷史記載的漫長歲月里,也許更多地把目光依戀在唐山的「山」上。唐山的「山」皆是寶,山確實讓唐山人在世人面前自豪和風光。然而唐山的區域里也有寬闊無邊的水,這水連著五湖四海。又是孫中山先生將這水撥亮了唐山人放眼世界的目光……
港口,在中國是個特殊的行業,所有的港口建設無一例外地是國家投資的,即使是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港口經濟,基本上沿襲了計劃經濟的諸多模式。分配大鍋飯、工作「大爺作風」是這一行業的弊病所在。然而這樣的毛病對於一個從一開始就依靠自籌資金、獨立核算、自負盈虧的京唐港來說,同類問題所帶給港口的前途則是致命的。
「一般的港口,年增長10%的吞吐量屬於正常情況,而我們當時的情況是負增長!職工的工資不能按月足額發放……」
可是,當他們落戶京唐港后,漸漸從迷茫之中看到了希望。人盡其才,才盡其用,京唐港的用人機制,使許多像陳曉軍一樣的大學畢業生們,在這裏激活了青春的生命活力。13年過去了,如今,陳曉軍成長為運營保障部主持工作的黨支部副書記、高級經濟師;趙秋玉成長為引航站站長、特級引航員。他們的小孩子也已經11歲,並且家裡買上了小轎車……真是愛情、事業、家庭全豐收啊!陳曉軍並且還愛上了文學創作,經常在報刊上發表她的詩歌、散文作品,在京唐港小有名氣。
在這一點上,劉衛民和現任京唐港的領導班子的思路十分清晰。
領導說:「那你就24小時給我蹲在那兒看守嘛!」
劉衛民一下子愣住了。
管理企業要著眼長遠發展,培養和造就高素質人才,則是確保企業長遠發展的關鍵。劉衛民因此認為,人才資源是港口最寶貴的戰略資源,是企業生存與發展的主體。企業的成長壯大,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勞動者素質的提高。為此,京唐港樹立起新型的知識經濟、市場經濟、國際化和多元化人才觀念,按著港口企業持續發展的戰略要求,建立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體系,以造就一支善謀實幹的高素質人才隊伍。
「京唐港在劉衛民的領導下,很早就提出了堅持人本思想,建設和諧港口。我們之所以有這樣的意識,也是當時內部存在的問題給逼出來的。」馬志剛說。
「我們在碼頭出力流汗,她們卻拿錢不幹活!」一線生產工人對此怨氣衝天……
還有值得一說的,是一對小夫妻在京唐港的「浪漫成長」史。
「改革?改誰?想改掉我們這些創業建港的『元老』?哼,看他們能耐的!」
可是,拿掉誰呀?他劉衛民自1989年來到京唐港,當時已經10個年頭了,大部分中層領導幹部都和他一起共過事,甚至在一塊兒摸爬滾打過。有些雖然水平低、能力差,從個人關係個人感情上,都挺好。這時候,只要劉衛民的心稍微一軟,就啥事也弄不成了,他所設想所決定要開展的「機構改革」、「人事改革」(即用工、人事、分配三項改革),就將成為泡影。
這一政策對建港人是一大吸引力,並且確實穩定了相當一部分職工留在港口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