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六篇 京唐港:渤海灣上的中國北方大港 第三章 戰略思維最重要

第六篇 京唐港:渤海灣上的中國北方大港

第三章 戰略思維最重要

當然,這並非是說,大秦線唐山開線直通京唐港這一煤炭大通道方案的確定和實施,就是源於劉衛民同志的一個大胆設想,就是因為鐵道部領導看了他畫的一張草圖聽了他的一次彙報。但是,我們也不難想象,假若劉衛民和他的戰友們在機遇到來之時,一個個麻木不仁,無動於衷;假若京唐港事先沒有「未批先干」改建了數萬噸級的大泊位,大秦線唐山開線會不會「開」往別處?
世界風雲變幻莫測,市場經濟競爭激烈異常。沿海港口如雨後春筍,每一個港口的主政者都想把自己的地盤做得最大最強,京唐港將向何方發展……所有這一切,劉衛民與班子成員必須想明白,然後還得拿出做法和措施。光有一般的做法和措施是不足以參与群雄四起的港口經濟競爭的。
港口的吞吐量在連年猛增,京唐港人對此並不滿足。
早春4月,在中國的大西北還是冬天,格外顯冷。劉衛民和總經理孫文仲等一行,開車直抵青海省西寧市,然後往回走,一個地區、一個城市地進行實地考察,與當地政府及相關企業談生意,交朋友。雖多為一面之交,倒也談得愜意,談得痛快。多一個朋友多一條路,實地考察一路走下來,不久便在考察之地設立了幾個辦事處,開展了工作。
劉衛民按住「砰砰」直跳的心,選擇了一個最佳機會,直接面向鐵道部領導彙報了他的想法。
然而,如何能在較短的時間內儘快擴大京唐港的建設規模?劉衛民和京唐港人幾乎每天都在掐著手指算賬:吞吐能力應該達到多少萬噸才能成為大港?而要稱其為大港,還必須投資建多少個5萬噸級甚至10萬噸級的泊位?要建這些超大噸級碼頭得需要多少投資,錢又從哪裡來?如果有了足夠的錢該怎樣干?如果沒有那麼多錢又該怎樣的干?
2006年12月2日,當我們採訪結束返回北京的時候,大秦線唐山開線直通京唐港的運煤專列,已是開通在即。
打造「服務」品牌,創建「誠信」港口,京唐港人沒有停留在「一般意義」上的「做好事」和「為客戶排憂解難」上,京唐港人在以更深層次的「服務」和「誠信」為客戶「排大憂解大難。」比如中材集團出口到非洲的生產水泥的設備,一件設備大得簡直像一棟小樓;一些鋼鐵集團生產的卷板,一卷重達10數噸數十噸……這麼大這麼重的貨物,怎麼才能裝到船上去?那是非依靠專用裝卸設備和大型裝卸機械才能完成的活兒呀!怎麼辦?京唐港人果斷作出定做專用設備和購置大型裝卸機械的決定。
劉衛民的眼角不能不潮濕,因為從他擔任港口的「一把手」以來,僅用3年時間,就把一個正在滑坡的新建小港,建設成名列全國港口前23位的千萬噸大港口!這,絕非是件簡單和容易的事。
港口要做大做強,碼頭停泊能力和與之相適應的機械設備是基礎的基礎,而這通常也是一般港口在發展中所遇到的最頭痛的「瓶頸問題」,即大量資金無法落實。對京唐港而言,這也是外人敬佩劉衛民他們「不簡單」的地方。幾十億的資金,沒有國家和政府的支持,想建大港,簡直是異想天開的事。但京唐港人依靠企業自主經營的靈活機制,把這樣的異想天開的事變成了實現。他們採取了與股東合作建港、在港口讓出部分海岸由業主獨資建碼頭、以土地折價入股與投資方共建倉儲配套設備和與世界500強企業聯手合作經營集裝箱運輸等形式,多渠道、多元化建港的形式,使港口在短期內迅速有效地解決了資金問題,基礎建設跨越式的提升,促進了港口吞吐量的翻倍增長。
然而,這還不算啥。更讓董事長、總經理心存「委屈」的是,他們在大西北之行所遭到的「冷遇」。按說,無論是董事長還是總經理,他們都是國有企業的「老總」,都是「縣、處」級領導幹部呢(按京唐港現有規模,屬大型企業,級別還要高些)。在京唐港,他們都是能頂得住天立得住地說話算數的人。他們去大西北考察,可都是放下架子甘當小學生的。他們有這個思想準備(其實,在京唐港,他們也都不是善擺官架子的人,都很平和,很平易近人)。當然了,在他們拜見政府官員和企業家時,幾乎全都對他們熱情有加,且以誠心相待,三兩句話一扯,都有「相見恨晚」的感覺。可偏偏就遇上了一位素質欠佳者,讓他們吃了閉門羹。
道理並不複雜。
許多年來,「北煤南運」都是通過秦皇島港口出海的。而如今4億噸運量的鐵路線給秦皇島港口帶來的壓力越來越大,而且僅靠一條線路所可能造成的能源運輸安全,讓國家領導人日益憂心。可往哪裡分流呢?怎麼個分流法?國家相關部門的決策者在尋覓……渤海灣的港口不少,京唐港並不是國家唯一的選擇。再說,京唐港雖然初具規模,可從大秦鐵路線上,並沒有通往京唐港的鐵路呀。這麼一比,京唐港就沒有多少優勢了!怎麼辦?
對全體幹部職工嚴格要求,嚴明紀律,在全港唱響「打造服務品牌」、「創建誠信港口」的主旋律,從此那種「不愉快」事件在京唐港再也沒有發生過。所湧現出來的,更多的則是一件件說不完、贊不盡的感人「細節」——
京唐港就是這樣,以優質服務和「言必行,行必果」的誠信服務贏得了廣大客戶的信任,「回頭客戶」越來越多,穩定客戶越來越多,慕名而來的客戶也越來越多。
這一次,他盯著的不單單再是大秦線,而是整個「三北」地區(即西北、東北和華北)。那密密麻麻的大小城市標識,山川河流脈絡,公路鐵路走向,以及區域劃分、河流分界、道路分佈,等等。他還常翻動那一本本厚重的地方志書,從中了解各地經濟發展狀況,支柱產業,地方特產和地方所需……然而這一切,在他看來都不過是紙上談兵。
「古人曰:『一名之立,數旬踟躇。』又曰:『名者,實之賓也。』是說,立名雖則不易,名稱只是一種叫法,叫什麼都是次要的,關鍵要看實質。一個發展著的港口建設,重要的是要不斷調整思路,找準定位,也就是說只有從『實』出發,『實』而『名九*九*藏*書』正,港口的發展才能突破瓶頸,走上快車道。」劉衛民是個意識里充滿著哲學感知的思想家,同時又是善於把這種感知轉化為行動的實踐者。
「京唐港人要『買』中國,『賣』中國。還要『買』世界,『賣』世界!」
京唐港人要向億噸大港挺進,假若沒有優質的服務和良好的信譽,也將會是一句空話。
「作為港口運營者,我們手裡有很多業務信息。我們知道哪條船什麼時間到港,裝的是什麼貨物,貨主是誰,將把貨運到什麼地方;也知道有什麼貨物什麼時間進港要裝哪條船,目的地又是哪裡。我們港口的經濟運營模式不僅僅只是到外面攬活,等別人送貨上門。而是要利用我們已知的這些寶貴的信息資源,運用現代的管理手段,憑著制定規則來賺錢,讓所有與我們相關的客戶和業主共同賺錢!讓大家在共同賺錢過程中,儘可能的節省成本,獲取最大的方便和利潤。這叫做:在港口經濟這個運營鏈條上,建立共同的賺錢規則,實現資源共享,合作共贏的新物流經濟!」被劉衛民稱之為「第三方物流經營構想,如今已在京唐港初見端倪,深得各方稱道。
我手頭上有一份《京唐港股份有限公司承諾》很能說明京唐港人創建「誠信」港口的決心。其中「鐵路煤列卸時不超過3個小時」、「船舶靠岸20分鐘即開始作業」、「客戶舉報問題1小時之內給予答覆解決」,等等,都是很能說明問題的。
與董事長、總經理那次西北同行的一位業務員欣喜地告訴我們:「在甘肅,有家著名企業開始連門都不讓我們進,後來勉強派了一位副書記與我們的董事長、總經理洽談,結果大出所料:從此兩家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夥伴關係,兩家『老總』相見恨晚,成了好朋友。這家企業現在有大批產品將從我們京唐港出航遠行……」
劉衛民董事長說:「我們不一定做吞吐量最大的,但我們一定要爭取做服務和誠信方面的最好!」
「對,港口經濟從更廣泛和更深刻的意義上講,它應該屬於一種戰略經濟。」劉衛民很喜歡軍事術語,因此他對港口經濟的理解會比一般人更具有戰略思維意識。這也使得他在謀划京唐港發展時,比別人高出一籌的本領。
劉衛民當然從《中國全圖》上發現了屬於京唐港的「絕對優勢」——在他看來,京唐港當然有著最具優勢的優勢了。
董事長和總經理的大西北之行,暫時從所產生的貨源來看,數量還不算太大。但董事長劉衛民說得好:「佔領間接經濟腹地『三北』市場,不在數量多少,而在於檢驗我們佔領市場的能力,看我們有沒有與強手競爭的意志和勇氣。」
假如你是貨主,你運了一大船陶瓷品到了一個港口,卸船時你的陶瓷被裝卸工人野蠻裝卸打碎了不少,你會怎麼想?
劉衛民禁不住有些熱淚盈眶。
因為原先不佔優勢的京唐港人,在這回博弈中得了頭彩。鐵道路和國家計委批准——大秦線分支從遷安直達京唐港!
調整思路,找準定位,用「藍色思路」改寫「煤都歷史」。這是京唐港人在進入新世紀后自己給自己設定的奮鬥目標。
競爭中,勝者是劉衛民!是京唐港人!
劉衛民他們始終這樣認為:與偉大的民主革命先驅孫中山先生提出的要建設「北方大港」,要「與紐約等大」,京唐港目前所取得的這些進步,並不能算什麼!前面要走的路還很遠,絲毫沒有值得滿足的理由!更何況,隨著世界經濟的全球化和物流業的信息化、網路化,港口發展的空間越來越大,能做的事遠遠超越了傳統意義上的港口概念。未來的港口,在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發展中,將越來越顯現出它的「經濟坐標」意義和「軸心」功能。
京唐港在引入民營企業資本為港口發展服務方面開創了同行業的先河,受到有關部門高度評價。
2001年,是京唐港發展史上的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年份。這一年,他們突破了1000萬噸的吞吐量,達到1102萬噸,跨入國家大港口的行列。全年港口實現總收入2億元,利潤3500萬元。而在這期間,京唐港人還做了一件功不可沒的大事,即為如今已成為渤海灣最具遠景意義和發展前途的曹妃甸港口完成了基礎工程的主要項目的投資與建設。曹妃甸,作為京唐港的「姐妹港口」,現在已被國家確定為我國第一個科學發展示範工業區,如一顆耀眼的新星正在太平洋的東方海岸線上冉冉升起。劉衛民和京唐港人作為這一新興港口和示範區的開拓者與建設者,將永遠被歷史所銘記。
一天中午,董事長和總經理慕名去拜見那家小有名氣的民營企業老總,人家卻不給他們面見。一般老總都很忙,他們理解,並不見怪。問題是你老總忙,還有副總,還有接待部門嘛,怎麼能以「不見」二字打發慕名而來的客人呢?然而,劉衛民和孫文仲兩位「老總」的臉上並沒有顯出絲毫地不悅。
政治家和經濟戰略家們算了一筆賬:唐山港區有1000多平方公里的廣闊灘涂,在這裏建臨港工業區平均GDP水平是每平方公里19.6億,世界平均水平是每平方公里將近40個億。最高的是日本,環太平洋臨港工業區每平方公里摺合人民幣達60個億!按照中國的平均水平20個億算,在這裏可以做到20000個億。20000億是個什麼概念?20000億就是在這裏再造一個廣東,再造一個江蘇!
「做大做強,這是唯一的選擇!」它不僅僅是讓京唐港人自己受益,而是讓所有與京唐港相關的廣大客戶受益,讓唐山市、讓河北省、讓京津唐及整個渤海灣經濟區受益,更能為推動全國的經濟大發展發揮作用。在河北省建設沿海強省的布局中,京唐港早已被賦予當「領頭羊」的歷史重任。歷史已經賦予京唐港人這樣的責任:作為渤海灣經濟區的未來沿海新興港口城市,這裏通疆達海,後有廣闊的經濟腹地,前有通向世界的大海,發展空間無限,發展前景美好而壯觀……
「要建大港口,心裏沒一個『大』字,眼裡沒個『遠』字,這大港口永遠只能是個虛幻的夢,而且容易read.99csw.com在實際建設中造成極大的浪費。」董文才說,他最佩服劉衛民的一點,就是「超前意識比別人強」。
劉衛民再一次在《中國全圖》前站定,眉睫緊鎖……
多元化吸引各方資本參与港口建設,這在京唐港建設方面早有傳統。港口建設之初,國家沒有一分錢的投資,只有唐山市財政投放的3000萬元。這點有限的投入,對於資金密集型的港口建設項目來說,只能是杯水車薪。面對資金嚴重不足的情況,唐山市政府、唐山港京唐港區應急求變,加強了與北京的合作。於是他們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內引外聯,採取了「跨地域」、「跨所有制」、「出讓岸線」、「土地折價入股」、「企業獨資」等方式方法,進行多渠道籌資,多方式合作,聯合建設港口,走出了一條以「利益共同體」為紐帶的市場化建港之路,使港口規模迅速擴大。
現任唐山港口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董文才,也是一位與劉衛民同時間參与京唐港建設的「元老人物」。談起京唐港高起點、跳躍式的發展過程,老董心潮澎湃,滔滔不絕。他向我們講述了他親歷的這樣一件事的「過程」:
不過,在這條聯合民間資本建港的「創新」之路上,京唐港走得雖然頗感欣慰,卻也並不輕鬆。採訪中,劉衛民董事長深有感觸地說:「我們引民營資本進港雖具有創新意義,因為這在全國也是第一次在港口業內超前地引入民間資本,並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可是,2003年,當中國港口協會請我介紹引入民間資本經驗時,我還是感到為難。我說過,那時做了也只能偷偷地做,不能公開說,要不然就會招致麻煩,招致有關部門或學術輿論界的批評。因為當時國家還沒有針對港口經營中引入民營資本的相關政策。黨的十六大召開和十六屆四中全會以後『民營經濟是國民經濟發展的一種基本形式』的政策,才被明確地提了出來。從那時起,我們京唐港的做法似乎開始理直氣壯了。」
在商界,有一句很流行的話,叫做「細節決定成敗」。細節,對港口建設者來說,同樣重要。然而劉衛民和京唐港人更清楚,戰略思維對港口建設更重要。
「港口,如同一個舞台。港口人就是這個舞台上的唱戲人。舞台多大,你的戲就能唱多大。一個有作為的藝人,要想成為世界一流的歌唱家,你的舞台就要成為面向世界的一流舞台。港口做不大,港口人就永遠不能與世界貿易融合在一起。」劉衛民經常用這樣的比喻影響和灌輸自己的港口職工。
這一年年末,一位記者來到京唐港,在港口現場作過一段描述:此時的京唐港,巨輪來來往往,高聳的吊機緊張地工作著,坨港鐵路線上,滿載貨物的列車風馳電掣。短短10年,從通航到千萬噸大港,京唐港人付出了多少心血?那天,遠航的「安達海」號滿載2.5萬噸優質煤炭駛往南京港,汽笛在蔚藍色的渤海灣回蕩,海鳥追逐著漸漸遠去的巨輪,在人們的歡呼聲中,劉衛民的眼角潮濕了……
在一次非常普通的會上,劉衛民可以直接見到鐵道部領導了。會議議題沒有什麼新鮮內容,不少人心不在焉,可劉衛民在會上沒閑一分鐘。有人見他總是手裡拿著一支筆在紙上沒了沒完的畫啊畫,也不知畫些什麼……劉衛民在畫他心中的那條鐵路,那條從大秦線分支通向京唐港的鐵路。他要畫,畫成能讓鐵道部領導一看就非常明了的鐵路,畫成領導們一看就過目不忘、拍手稱道的鐵路!
京唐港過去與其它港口一樣,是採用的港務局的行政體制。2000年開始,他們在北京、唐山兩市領導的關懷下,大胆探索管理體制的改革,通過近3年的實踐,於2003年初,正式改製為由北京金泰集團、河北燕山集團、唐山港口投資公司等6家股東組成的股份制企業,從此走上了完全按市場經濟規律運營的現代企業管理與發展的新路子。
又一天,一艘來自衣索比亞的船隻,開進了京唐港。船上裝載的貨物很雜,有許多種。京唐港人不厭其煩地為其卸貨,為其一一清理分類,幹得十分認真,使船方深受感動。船方深受感動的原因,是因為他們的船所裝載的貨物太雜,在某一港口遭到冷遇后才又開到京唐港來的。這自然是後來船方介紹才知道的。他們開始只是抱著「試試看」的想法到京唐港而來,沒想到京唐港對他們的服務會這麼有耐心。他們臨離港前表示,要動員他們所熟悉的貨輪,都儘可能與京唐港建立起航運關係。
「中國的港口,基本都是『官辦』的,官辦的就自然容易長『官商』、『官氣』。我們京唐港從多年前就要求職工和所有運營部門,都必須改掉『官商』的毛病,『大爺』的毛病。『官商』和『大爺』的毛病是什麼?就是見得了笑面孔,見不得別人給你冷麵孔!京唐港過去在這方面吃過不少的虧。1994年,唐山半壁店有個叫韓建國的客戶從我們港口走一船鋼材,由於我們碼頭上的工人給了人家冷麵孔,結果這個客戶拍著胸脯說,今後再不從京唐港走貨了!這樣的事過去不只出現過韓建國一個客戶。客戶跑了,貨船不來停泊了,你港口還有什麼牛的?從那以後,我們就以鐵的紀律要求員工們在自己港口對所有的客戶都要做到笑臉相迎——這個笑臉,除了服務態度外,更重要的是服務質量。同時,我們要求所有跑外勤的業務人員,還要經得起別人的冷麵孔。也就是說,你得有啃硬骨頭、受挫折的心理準備。一次失敗了,再來兩次三次,直至感動客戶為止。這一點,我當『老總』的首先要做到。」劉衛民對此自有一番理論。
最為突出的,當數不久前在京唐港發生的兩件事。
劉衛民明白,要把京唐港做大做強,僅僅依靠政府投資,絕對不行。於是,他與他的夥伴們一起,下決心另闢蹊徑。
「港口經濟,實質上就是戰略經濟。」——軍人出身的劉衛民深諳此理。
為這,劉衛民在幾天之內快成了鐵路「設計專家」了。
在這期間,利用民間資金,完成和滿足了碼頭運輸的機械設備市場化管理方面所取得的經驗值得稱道。過去九_九_藏_書,京唐港與其他港口一樣,碼頭運營中的運輸和機械設備一直是個難題,即資金佔有特別大,又損耗大,使用和管理好這一塊是又費力又費錢的事。從2001年開始,他們打破單純依靠自籌資金購置流動機械的傳統模式,公開向社會競標轉讓了流動機械69套,成功置換資金1255萬元,實現了港內貨物倒運市場化,加大了港內市場對內外對開放的力度,在港口內部建立了一個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無形市場」。如煤炭接卸機械化一項,港口以零標競拍,收入中標費30萬元,並由此引入800多萬元的卸煤設備,而且實現了火車煤炭接卸作業的機械化,提升了京唐港鐵路運輸接卸處理能力。與民營資本互動,開展融資租賃業務,實現港口、民企、設備廠商與銀行等多方面相關企業的多贏局面。
出售機械給民營企業,使港口解決了投資基礎建設的資金不足問題,同時又釋放了被設備佔用大筆資金的「瓶頸」,為港口增加了不少新的生產資本,進而加速了港口企業的生產能力。同時,民營資本的參与,使港口不僅集聚了人氣,而且通過新的資本結合,形成了一種新的社會生產力和生產關係,使之所有在參与港口商務與經濟活動中的單位和個人,都成了港口的主人。更值得關注的是,京唐港的這種做法,由於清晰了產權,解決了國有企業很難做到的「管理高效」的環節。
「京唐港的機制決定了我們不可能像其它港口一樣,可以在有了政府和國家大筆大筆的資金后再進行規模建設,我們必須始終保持艱苦奮鬥的創業精神。但這並不影響我們『穿著破爛衣服』去開闢山林的宏願。孫中山先生提出了要把北方大港建設成『與紐約等大』的國際貿易大港口,如今實現這一願望的歷史責任已經落在了我們的身上,京唐港人自然必須接受這副重擔,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對得起開路者和子孫後代。」劉衛民的心中裝著雄才大略。
大西北實地考察,劉衛民和孫文仲這兩位京唐港的老總,可真是委屈了他們自己。在較短的時間內,從京唐港直達西寧,然後從西寧返還,途經蘭州、銀川、包頭回港。隨行的京唐港業務部部長、物流公司總經理張小強粗略算了一下,那是兩個「二萬五千里長征」的路程。也就是說,他們每天行程都在1000多公里以上,並且每天還要安排拜見當地的政府要員和企業的老總們,真可用「馬不停蹄」來形容那種緊張和繁忙。
4月的大西北,地上看不到綠。戈壁灘上,飛沙走石。張小強同志告訴我們:當他和董事長、總經理乘坐的車子開在戈壁灘上時,遇到沙塵暴,飛起來的石頭把車窗玻璃都打碎了。連天加夜的趕路,董事長疲憊至極,下車后說的第一句話是,坐車坐得那個難受啊,「死的味都有!」
示意圖已經畫好,只等亮相機會。
戰略的目光總是看得更遠、更深刻。
開始建港,最初定的是建5000噸級的泊位。因為泊位等級決定著港口等級,後來一港池才算改變了規劃,建了7個1.5萬噸級的泊位,一個3.5萬噸級的泊位(沉箱式碼頭)。為爭取建這個3.5萬噸級的泊位,還算順利。那時候京唐港還叫港務局,董文才任副局長。他向局長說,如都建成1.5萬噸級的泊位,還搞什麼大碼頭?局長聽了他的見解,很感興趣,於是他們就去找交通部第一航務工程局設計院,設計院組織了28個人聽他們彙報,當即就拍板定下來了。後來建5萬噸級的泊位,可就費了老鼻子的勁。當時有一個糧油加工集團找到他們,要5萬噸級的碼頭和5萬噸級的航道,他們沒有,就答應人家,保證多長時間建好。可人家等不及,就去了其他港口。僅這一個企業,一年600萬噸的吞吐量就失去了。他們十分心疼,於是下決心要建5萬噸級甚至7萬噸級或更大噸級的泊位碼頭。可是上邊不批怎麼辦?他們不忍心等待下去,因為等待下去港口就沒有出路,眼看著重量級貨輪不能靠港,那流失的不是貨輪,是市場,是滾滾流逝的財源啊!為此,京唐港人沒有在無為的等待中放棄雄心壯志。他們依靠自己對市場和港口未來發展的正確判斷,堅持上馬。為這,他們承受過來自有關方面的種種壓力,但後來的事實證明京唐港人沒有做錯。
「對港口建設的決策者來說,能否搶抓機遇,迎接挑戰,將是日益競爭激烈的港口業中能否佔有一席之地的關鍵。」董文才就此談起「大秦鐵路線唐山開線直通京唐港」一事,更是收不住滿口對董事長劉衛民的讚譽,他認為這是「劉董事長帶給京唐港和京唐港人未來百年福祉的又一個精彩手筆!」
一個偶然的機會,聽說有幾家大公司要在內蒙古的鄂爾多斯市等地聯合投資數百億元,興建兩座大型現代化化工企業,劉衛民立即派員前去洽談從內蒙往京唐港鋪設管道事宜,讓該企業的產品將來從他們這裏出海……兩座現代化大型化工企業正式投入生產後,每年可給京唐港增加1800萬噸的吞吐量,京唐港人怎麼會怠慢?
某日,一艘「華山」輪裝載著印尼原礦石抵達京唐港。按合同要求,礦石直徑大小不得超過300毫米,可運來的礦石,最大的直徑竟有1米多。其實礦石大小對於接貨單位並無妨礙,當時簽訂合同時之所以要求礦石直徑不得超過300毫米,就是考慮到礦石太大會出現裝卸難的問題,卸不下船來。這艘貨輪在港口多滯留一天,就將給船方造成20000美金的經濟損失,把船方人員急得喲,團團轉,干撓頭。為不使船方造成損失,能及時卸載離港,京唐港方千方百計想方設法為船方解困,最終採用抓車為船方卸貨的方案,把礦石卸了下來,使船方至少減少損失40000美金。「華山」輪為此感動得直誇「京唐港人好!」
什麼是競爭?這就是競爭。
劉衛民清醒地意識到,京唐港要想異軍突起,必須以一位戰略家的雄才大略,把京唐港的視線拉得更長,看得更遠。
有一次,一位外輪的大副不小心掉進了船艙里,傷勢很重,在艙體里動彈不得。京唐港人九-九-藏-書聞訊立即趕往現場救人。船艙里空間太小,根本無法再下去一個人,只好弄來一台吊車,用吊車把那位大副先生從船艙里吊了出來。與此同時,已經與醫務部門取得了聯繫,等把那位大副從船艙里吊出來的時候,救護車也及時趕到了現場,使那位大副得到了及時救治。事後,船「老大」感激萬分地說:憑京唐港人的真誠與真情,我們的貨船首選在這兒停泊。
還有幾次,一些外輪的艙蓋打不開了,請求港方幫助。相關部門立即派技術人員過去,幫助打開艙蓋。外輪人員總是一次又一次地給幫助他們解決問題的港方人員錢,以表謝意,均被一一謝絕了。
《左傳》有句話叫做:「篳路藍縷,以啟山林。」意思是,坐著柴車,穿著破爛的衣服去開闢山林。劉衛民對這句話特別欣賞,他經常用這話教育自己的職工,希望港口人將此作為建設港口的座右銘。
現在,我們還是把目光收回到進入新世紀后的京唐港海吧——
此刻的劉衛民,目光放得更遠了,他要親自到距京唐港千里之外的間接可覆蓋經濟腹地走上一趟了。這是他多年在夢裡編織的一張「京唐港商務全圖」,那全圖的「境界」包含了中國的西北部的廣袤區域和這個區域之外的異國邊疆……市場經濟條件下的京唐港的勝與敗,應在千里之外的戰場!
「你們看,大秦線如果從遷安分支向我們京唐港方向延伸,將是最佳最好的選擇。因為……」劉衛民此刻在鐵道部領導面前,猶如一場決戰前的總參謀長,他的每一句話如磁鐵般吸引著在場的人。尤其當他展示出自己畫的那張他的看法,他的計劃、打算和對未來的展望,並恰到好處地向鐵道部領導展示了他畫的那張「示意圖」時,所有人的目光彷彿一亮。
京唐港人對客戶的「特殊服務」還有很多。比如他們利用場地廣闊的優勢,對多品種多份額的貨物,為客戶一一進行單獨配貨;利用場地廣闊的優勢,為客戶提供篩煤場地,併為外貿煤的出口,投入資金為客戶提供篩煤設備;為糧食(以玉米為主)貨種提供儲存倉庫,等等。
臨港工業發達,港口自然就會繁榮興旺起來。優勢是有的,更何況臨港工業要發展起來,畢竟還是需要些時日。眼下讓劉衛民和所有京唐港人不能感覺出輕鬆的是,北(東北)有秦皇島港,南(西南)有天津港。兩個百年老港在那裡,京唐港處在「夾縫」里,且又是一個只有17年建港歷史的新港,無論是比規模,比設備(設施),比固定客戶,比名聲……儘管京唐港有自己的「特色」,可真得「比」起來,「不如人」之處還是顯而易見的。
京唐港地處京津唐一級經濟網路之中,環渤海經濟圈的中心地帶,是國家重點開放開發地區,其地理位置正是溝通華北、東北和西北地區的最近出海口。背靠著京、津、唐、承、張等20餘座工業城市,佔據著華北與東北的交通咽喉地帶,上能同京九、京滬、京廣交通大動脈相連,下能同京哈、京承、京包歐亞大通道相連。腹地廣闊,貨源充足,交通便捷。直接經濟腹地唐山,是中國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和多種農副產品富集地區,已形成煤炭、鋼鐵、電力、建材、機械、化工、陶瓷、紡織、造紙、食品等10大支柱產業,又是溝通東北及華北的商品集散地和運輸要道,每年有大量的內、外運貨物。間接經濟腹地可覆蓋河北、北京、山西、寧夏、內蒙古和陝西等地。在科學發展觀的理念引領下,河北省一再強調要建設沿海強省這一新的戰略決策。在這一布局中,河北省又賦予了唐山當領頭羊的歷史重任,意味著全省的生產力布局將進一步向唐山集中,全省其他地區的生產要素將進一步向唐山集聚,各項政策將進一步向唐山傾斜。
消息傳來,急於想為國家分憂並又期待把這塊「肥肉」弄到自己手的劉衛民聽后一身冷汗,徹夜難眠。他站在掛在辦公室的那幅巨大的《中國全圖》前,久久凝視。兩眼死死盯著大秦鐵路線看,硬要把那條鐵路線看穿、看透似的、看出個模樣來才罷休!看得大秦線不好意思地向他低下頭,然後順著他的目光順著他的意志從大秦線遷安站往南為他幻化出一條每天載著煤炭和物資的火車源源不斷地開向京唐港的鐵路來……。劉衛民久久凝視著《中國全圖》,凝視著那條大秦鐵路線。他要從中找出屬於京唐港的「優勢」,然後去找有關領導,發表他的「高見」。
京唐港註定是勝者。因為京唐港人懂得什麼是真正意義上的港口經濟。
從築巢引鳳,到攬活賺錢,再到合作共贏,京唐港的經濟業務跳躍般的躍上一個又一個台階。從一千萬噸,到兩千萬噸,到四千萬噸,僅僅用了四五年的時間。明年是多少?後年呢……億噸大港的年吞吐量,在京唐港已經不是遙遠的夢想了!
「過去,一台吊車分幾班,由幾個人開,要讓每個人都愛車養車很難,稍有一點毛病,就送到修理廠去了。賣給民營企業之後,港口就不用管那些如『愛車養車』的具體問題了。你想,個人傾全家之財力買了吊車,是要用這台吊車賺來的錢養家糊口的,還用你去教他如何愛車養車如何節約用油嗎?」採訪中,劉衛民一談到民營資本引入港口建設的話題時,難以抑制依然激動的心情,「從資產資本經營的角度看,我們所展開的融資租賃業務,一方面解決了現實社會裡的金融壁壘,實現了多方共贏。從港口發展需要的角度看,技術改造是我們永久性的任務,但港口卻有一批批舊設備擠佔了大量資金。現在我們通過出售那些技術含量並不太高、港口又必須具備的機械設備給民營企業,將此置換成可支配的資金。這是第一個直接的雙贏。除此,接納民營企業進入港口運營過程中,他們也在不斷更新技術設備,但現有的傳統金融壁壘又無法使這些民營企業獲得理想的貸款,怎麼辦?我們港口再次大胆創新,採取給那些與我們有市場關係和租賃關係的民營企業在技術更新改造時,只需要他們先支付三分之一的資金,其餘部分由我們港口方面代付,繼續租賃給他們,並在未來3年內將其為港口服九*九*藏*書務所得收入抵償租金和財務費用,3年後這些設備完全歸屬於民營企業所有。如此互動,港口自身通過提供先期的投入,企業的生產能力得到了改善和發展,民營企業在這個過程中也大大地提高了生產能力,收入大幅增長。這是大家都能摸得見看得見的雙贏,誰不從心底里高興?」
話還得從國家為改變「北煤南運」的緊張運輸現狀,想從在大(大同)秦(秦皇島)鐵路線上搞煤炭分流的話題說起。
港口是幹什麼的?常言說得好:「船到碼頭車到站。」港口就是在海河岸邊設置的船舶碼頭,供船艦停泊,從事運輸的地方。港口就是水運線的交通樞紐。泊位等級決定著港口等級,而吞吐量則標志著一個港口的興衰成敗。京唐港要興旺發達,認真做好直接經濟腹地的貨物運進運出,重要的是搶佔市場,抓住貨源。可直接經濟腹地的貨源畢竟有限,且市場競爭又是那麼激烈。要把京唐港做大做強,就必須把佔領市場的觸角伸出去,伸得越遠越好。要把「物流圈」越畫越大,先近后遠,由「點」擊「面」,讓四面八方的客戶和貨源,開始如涓涓細流,後來便成奔涌的百川,向京唐港滾滾湧來……
京唐港通航之初,一度管理混亂,野蠻裝卸,或是偷拿卡要,把貨主的貨物給摔碎了,損壞了,或是拿了跑了,把貨主氣得臉都變了色,從此不再與京唐港打交道了。劉衛民走上港口「一把手」的崗位后,經常拿這些「不愉快」事件說事兒。他不止十次百次地批評說:「這種不文明不道德行為,決不準再在京唐港出現!這種行為,給港口所造成的損失,不是少來一兩艘船的問題,而是破壞了我們的市場,敗壞了我們的名聲的大問題。」從此,在京唐港,始終堅持開展「客戶滿意是京唐港人的服務標準」的學習討論和競賽活動,年年講,月月講,天天講。他們還制訂了嚴格、詳盡而又具體的服務標準,以及對違犯者的處罰條款,輕者給予罰款、檢討、向客戶道歉等各種處罰,情節嚴重者,則給予直至開除出港的嚴肅處理。
劉衛民和他的共同奮戰在京唐港建設前沿陣地上的戰友們,無疑是一群思維超前、胸懷大略的港口建設的戰略家。他們僅用十幾年的時間,就在一片荒灘上依靠自己的力量建成一個國際大港口,走完了別人需用幾十年時間才能走完的路,顯現的是雄才大略和高超的智慧。
每年增加3000萬噸的吞吐量,無論是對於京唐港,對於任何一個港口來說,都是滾滾的財源,滾滾的黃金。
有客人從廣州來,飯間,客人說他有一位做鋼材生意的朋友,要買大量鋼管,唐山是鋼鐵生產基地,問有沒有辦法幫忙。客人竟不知道劉衛民所在的港口什麼樣的鋼管都有。劉衛民馬上告訴客人說,可以讓你的朋友登陸京唐港網,想要什麼型號的鋼材,京唐港全有。結果,這一大宗鋼材生意做成,不但增加了京唐港的吞吐量,更為那位做鋼材生意的朋友減少了許多環節,獲得了更加豐厚的利潤……
「問題是失去這樣的機會,我們就是京唐港的罪人!機會決不能失去!」劉衛民對自己立下誓言。
「這個方案很好!與我們的設想不謀而合!」掌聲響起。
唐山崛起,指日可待。港口經濟,再度成為人們的熱點和焦點!
大秦線唐山分線直通京唐港,將意味著什麼?業外的人士當然有所不知:這一線路的開通,這一煤炭大通道方案的確定和實施,將大大加快京唐港向億噸港口前進的步伐——項目初期,每年就可以為京唐港增加3000萬噸的煤炭運量!
港口經濟是什麼?它應該是區域佔領與輻射式滲透相結合的具有明顯區域特徵的經濟;它應該是條塊壟斷與海納百川相烘托的具有明顯壟斷專營優勢的經濟,它還應該是追求儘可能的低成本、高效益的服務型經濟。不不,不僅是這些,港口經濟更多的還應該是一種具有明顯戰略特徵的戰略經濟!
「把京唐港做大做強,做成『與紐約等大』!」這是劉衛民和京唐港人的畢生願望,他們為此嘔心瀝血。他們知道,如果自己的港口只是局限在背靠「煤都」唐山、做單一的貨種,即使把吞吐量做到幾個「千萬噸」,那也擺脫不了「搬運站」的痕迹而無法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大港夢想。,
如今,劉衛民所追求的目標更大了,他的眼界更寬闊了!
一次大西北之行,讓劉衛民他們體驗到了「走出去」的重要。設局布點之後,暫從所產生的貨源來看,雖數量遠不算大,實地考察所結下的友誼之花,已經結果。包頭鋼鐵公司的產品已源源不斷地從京唐港下水。西北辦事處的同志還把組織貨源的觸角伸向了新疆及俄羅斯、哈薩克等獨聯體國家。新疆的棉花和顆粒粕,獨聯體國家的鋼材,分別在京唐港開通了通道,向韓國、日本走貨……
一個追求細節的商人,可以成就一筆可觀的生意,甚至可以建立一個品牌王國。但沒有戰略思維的人,絕對不能建設好一個大港口。大型港口,如同一個將軍指揮的百萬兵馬與敵人爭奪勝利的決戰場所,缺少了高瞻遠矚的意識和決斷的目光,指揮員就永遠無法成為戰無不勝、所向披靡的常勝將軍。
「如果說港口經濟是一種戰略經濟的話。港口人又是什麼?港口人應該是實現這種戰略經濟的運營者,或者說是戰鬥員。因此,港口戰略經濟要有生機,要實現目標,港口的所有戰鬥員就必須像對待上帝一樣為客戶服務。」這樣的話、這樣的意識,劉衛民經常講,京唐港人也經常掛在嘴邊。
「一個現代港口人,必須是一位商務信息嗅覺極其靈敏的人。有靈敏的嗅覺還不行,還必須將這樣的嗅覺,運用科學發展觀的思維,調動一切信息手段,付諸現實。」劉衛民經常對部下這樣說。
呵,建一個「與紐約等大的」中國北方大港,孫中山先生的遺願,京唐港人每天都在期盼著、奮鬥著……
假如你是貨主,你運了一大船進口香蕉到了一個港口,卸船時你的香蕉被裝卸工人極不文明地打開包裝給掏出來吃了,甚至有的還被成箱成捆地被人給偷走了,你又會怎麼想?這種「不愉快」事件,在京唐港都曾發生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