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四輯 為了美食走江湖 鳳梨酥的前世今生

第四輯 為了美食走江湖

鳳梨酥的前世今生

香格里拉台北遠東國際大飯店的鳳梨酥,曾在2012年度《蘋果日報》的全台鳳梨酥評選中勇猛奪冠,原因是他們在材料和工藝上的精益求精。酒店在台南找了一塊地,用最傳統、最無害的方式種植鳳梨,使用同樣精選的椪柑作為果香的補充,一口咬下去只覺內餡尤其有勁道,鳳梨的果味更是爆棚。售價自然也是不菲,550新台幣一盒,比起日出集團這種三四百台幣一盒的,的確有高下。當然,日出的出品也是極好的。
上一篇寫了鳳梨酥的美好包裝,卻還沒來得及細細討論鳳梨酥本身。我本來是不大愛吃餅的,只在台中「宮原眼科」忍不住買了幾盒,回來一吃居然還真不錯!那麼我們就來好好討論一下鳳梨酥吧。
把鳳梨填進喜餅,歸read.99csw.com根結底是小農時代對物產的尊敬,是對昂貴食材的儲藏方式。在古早時代,鳳梨可是金貴玩意兒,還是小苗時就被訂購,一從地里收割起來就馬上被送到罐頭廠,糖漬罐裝,然後再被送到日本的東京、大阪,成為田中大叔們帶回家獎勵孩子的佳品。既然要做罐頭,就必然會在加工過程中留些邊角余料,吃不起罐頭的人們會把這些邊角余料收集起來,熬製成鳳梨醬。第一個想出這方法的人是誰,現今已無法考證,總之有人開始嘗試把鳳梨醬包進喜餅里,「鳳梨酥」的雛形就出現了。
要懂台灣鳳梨酥,不能不知道「2號仔」,對鳳梨老農來說,「2號」鳳梨才代表最正宗的台灣風味,是台農心裏最大的驕傲。read.99csw.com新聞還曾寫過,台灣有一位做廣告的小女生因為熱愛鳳梨酥,辭職去下鄉,只為幫助台灣出現更多的「2號」鳳梨田。至於「2號」到底出色在什麼地方,老農會回答——「就是香」。這一點,日出鳳梨酥裏面附了一份手寫的信表達對「2號」的愛,他們是這樣闡述的:「近似一種熱帶島嶼的氣息,或是男歡女愛熱戀的味道;或者乾脆說它根本是一種費洛蒙,傳遞的是訊息,是慾望,而非任何的口感。」
去過台灣的人都會知道,鳳梨酥市場的競爭有多麼激烈,牌子多到認不過來。於是,像日出集團這種走精品高檔路線的生產商開始打出了「絕不冬瓜」的口號,講求「個小、體重、皮薄、餡兒多」,內餡兒是新鮮的土鳳梨果肉read•99csw•com,在舌尖瞬間引爆清香果酸,混充的冬瓜膏與鳳梨香精承諾絕不添加,沒有防腐劑所以短短14天便過賞味期限。
用來做罐頭制醬的鳳梨,與我們現在吃的菠蘿是有所區別的。土鳳梨的纖維很粗,非常酸,酵素含量頗高,一般不會用來做水果去了皮直接吃。不過正因為纖維粗且酸度高,用糖做成醬填到喜餅里之後,倒真是一出妙筆,既改變了喜餅過於甜膩的味覺重點,又提供了有韌度而彈牙的口感。順其自然,鳳梨酥也改變了「喜餅」的祭祀宗旨,變成了真正的糕點。
到台灣旅行實在太好買,行李非常容易超重,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應該把少數的空間留給最好的鳳梨酥,它會讓你在咀嚼的時候,誤以為自己在迎面而來的太平洋的風中親吻read•99csw.com台灣大地。
實際上,過去的鳳梨醬並不完全是用鳳梨熬成的。畢竟是出口換匯的主要物品,就算是邊角料也不會剩下太多,台灣人就創意地用無味且質感相近的冬瓜玩起了假面遊戲,鳳梨只用來提味,主體實際上是冬瓜——這個傳統保持至今。有了這個創造,鳳梨酥才有了大量生產的可能,廉價才能被更多的人享用。
就像大陸每個縣市都有一個只有自己知道的「特產」一樣,台灣人都覺得本地鳳梨酥是與眾不同、獨一無二的珍寶。雖然我很愛台灣,但我真的不認為一個普通路人能吃出A牌和B牌鳳梨酥的區別來,除非它們的質量好壞差得太多。比起包裹在面殼裡的鳳梨醬,這個酥的最誘人之處,其實是滿足食客對台灣味道的想象,對鳳梨滿地的南國風情的收藏read.99csw.com
當然,這種金貴的食材並不會以純粹的喜餅形象出現。20世紀30年代,日據台灣已有近40年的歷史,宗主國的生活方式已經開始滲透到島內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喜餅」這一層面,具體的體現就是果子鋪的創意。台灣的果子鋪除了遵循日式和果子的傳統之外,還會把西式糕點的原料及方法融入其中,牛奶、雞蛋和奶油的加入,讓「鳳梨和果子」和「富足」之間,產生了明確的聯繫。
鳳梨酥大約誕生在20世紀30年代,原型是閩南和潮汕地區嫁女或祭祀時用的「喜餅」。喜餅是用綠豆、芋泥或者麥芽糖做餡兒的餅子,除了過年拜神和結婚生子之外,如今的人們是不怎麼愛吃的——並不是這喜餅不好吃,但實在太甜(巨多蔗糖),吃一口就膩掉,不求飽的人不會愛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