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二部 開放年代 三一、漢正街:天下第一街變遷

第二部 開放年代

三一、漢正街:天下第一街變遷

1982年《人民日報》的一篇文章讓漢正街名正言順成為小商品市場的代表之地,它吸引了無數政府官員和遊人前來參觀。與漢水平行的漢正街是武漢漢口最早的中心街道,大多數時間內都是一條繁榮的商業街,只是在做小生意被視為投機倒把的年代,漢正街一度衰落。1979年漢正街小商品市場重新恢復,在改革開放的最初幾年裡這裏迅速恢復生機。
與此同時,政治人物和官方媒體也在不斷為漢正街正名。1985年4月,當時的國務院總理趙紫陽到武漢考察,主動提出要看漢正街小商品市場。他用了20分鐘時間從漢正街利濟路步行到集稼嘴,遵循著約定好的「只走不停,只看不問」的規則,從擁擠的市場中通過。而此前人民日報在1982年8月28日發表的評論《漢正街小商品市場的經驗值得重視》則讓漢正街擺脫了應接不暇的指責聲。
這條與漢水平行的街道是過去五百年漢口發展的基準。在漢口,與漢水、長江平行的東西向街道,稱為某某街,其主要幹道稱為某某大道;凡與漢水、長江垂直的南北向街道,則稱為某某路。漢正街一代的街巷名稱也基本上反映了它自身的商業氣息,它們中很多都是以店名和產品名作為街道名字,諸如緯子、衣服、襪子、剪子、蘆席、草紙、打扣。明朝中期開始出現的打扣巷以打制中式衣服的扣街為主,繁榮時期漢口的眾多錢莊票號也雲集到打扣巷。在這條長3194米的街道上,流傳著無數關於一夜暴富和不孝子敗家的傳說。漢正街上一個歌謠唱道:第一代勤扒苦做,第二代眉清目秀,第三代好吃懶做,第四代光光溜溜https://read.99csw.com
王任昌正是受到這種變化影響的人之一。在20世紀40年代,王家的王潤記紗號和謙祥益、生計布點是漢口紗布業最顯赫的三家公司,並稱漢正街三把刀子。王潤記的老闆,王任昌的父親王裕卿被描述成一位熟讀三國,經商有數的儒商。但在1949年之後,被定為需要打倒和改造的「工商業兼地主階級」,三大改造之後,王裕卿只能在街頭賣賣大碗茶、西瓜,或者開個汽槍攤。王任昌是王裕卿的大兒子,儘管他上了大學,但是剝削階級的家庭出身和自己火爆的脾氣讓他在被定性為「現行反革命分子,判處有期徒刑十年」,戴著腳鐐手銬在監獄中度過了一年零八個月。在不斷申述之後,王任昌被放出監獄,但不久之後又被抓了進去,這是1977年6月,這一次王任昌講了一句驚人之語:「鄧小平出來了,我馬上就出來了!」
後來這兩句詩幾乎會被所有撰寫武漢歷史的人引用。它所描述的繁榮景象為武漢人津津樂道。武漢作家劉富道在他2001年出版的關於漢正街的書作《天下第一街:武漢漢正街》中說:「這是武漢人引以為榮的歷史,幾乎所有武漢史志都要引用。在當今漢正街的門面上、禮品盒上、紙杯上,到處都印著這兩行詩句。如果吳淇能拿版稅,一定會是漢正街的頭號大款」。明朝時期的漢正街「沿街店鋪林立,多為兩層樓房,白牆灰瓦,古樸別緻」。
對私營商業的打擊隨著時間的推移更加沉重。在《天下第一街:武漢漢正街》中,劉富道寫道:「自從1966年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開始,個https://read.99csw.com體經營活動就受到衝擊。當年(石喬)口區3415戶個體商販,就有400多戶自動交出營業證照,漢正街市場內三成以上的個體工商戶自動停業了。隨著文化革命的不斷深入,到1969年,一些私下進行買賣的個體經營者,被當作投機倒把分子加以批判處罰,有的被遣送到農村去強制勞動改造。到了1971年,武漢市以革命委員會的名義,決定停止向個體手工業者和商販頒發經營證照,對原有個體經營戶採取『逐漸安排出路,成熟一戶,安排一戶』的政策。至此,漢正街市場個體經營趨於消失了。漢正街個體商販的一切商業活動,統統被視為走資本主義道路,定性為投機倒把活動,都在以無產階級的名義的圍追堵截之列。那時侯,漢正街只有少數幾家國營商店和合作商店,幾家國營工廠和合作工廠,自古以來的一條商業街變成了一個蕭條冷清的居民區。」
曾經和漢正街齊名,街上充斥著便宜名牌水貨的北京秀水街、上海襄陽路都面臨著跨國公司知識產權的壓力,甚至終至衰落。漢正街自然也難以逃脫這種命運。唯一的解決方法是,漢正街能否找到自己的新的定位。2008年8月5日的《湖北日報》上一篇文章說,「漢正街也正在重塑自己的商業模式。在今天眾多的店鋪背後,是集群化的生產企業。漢川等地的漢正街服裝工業園,正是漢正街『前店后廠』模式的全新表現。漢正街正在實踐自己概括的『總部經濟』:漢正街是信息中心、銷售中心、物流配送中心、製造的發單中心。」它渴望成為武漢的經濟發動機。
但是在1949年之後,九_九_藏_書這個自然規律和所有那些傳說都被終結,停止更新。漢正街上的幾家著名老店都在公私合營和工商業社會主義改造過程中成為國有企業,或者消逝。創建於1885年的謙祥益布店,1954年3月,其老闆孟乃泉和紀星五將其估值為人民幣47萬元,加入武漢市百貨公司的公私合營陣容,1958年謙祥益更名為國營謙祥益商場。和北京同仁堂、杭州胡慶余堂、廣州陳李濟齊名的藥店葉開泰,在1956年公司合營高潮時,將全部資產交公,在職員工也由國家統一安排。
他在1981年6月二度出獄,回到漢正街,「漢正街沒有他的戶口,連個臨時工都找不到,生活沒有著落。到歸元寺當和尚總該可以吧,沒有戶口開不到介紹信,連和尚也當不上。十里漢正街,何處是落腳地?他只好替老娘看汽槍攤子。」劉富道說。
從興無街的名稱就可以看出它想要達到的目的,無外乎消滅資本主義,振興無產階級兄弟。而給漢正街冠以興無街的名稱,卻格外具有諷刺作用。因為這條街道在歷史上正是富商大賈雲集之地,明末清初的詩人吳淇曾經在一首關於漢口的詩中寫道:十里帆牆依市立,萬家燈火徹宵明。
但是在一個商業時代,一個地區必須擁有不斷自生的能力才能始終在市場中領先。2005年時,《中國青年報》刊登了一篇文章說:「經過了上世紀80年代的高速發展和90年代中前期的極度輝煌后,漢正街開始走下坡路。漢正街市場規模擴大了6倍,稅收增速卻從31%降到了10.2%,交易額從全國十大小商品批發市場的前三位降到了第七位。近兩年,漢正街個體經營戶九-九-藏-書數量每年以10%左右的速度遞減。漢正街第一代103名小老闆中,目前只留下不到10個。『天下第一街』的美稱曾被『水貨第一街』的惡名所取代。大多數武漢人已經不去漢正街了。」
王任昌稍後也在漢正街成為知名人物。他通過貿易為自己積累了百萬財富。在1993年時,他甚至試圖從漢正街拉走一千多個體戶到武漢心火車站,重新創建另一個可以同漢正街媲美的市場。不過,真正讓王任昌揚名的可能還是根據他的小說《曲線人生》改編的電視劇《漢正街》。這部電視劇讓漢正街成為全中國家喻戶曉的名字。
漢正街上的另一位傳奇人物鄭舉選在1979年6月30日出獄。1940年出生在漢陽的鄭舉選6歲那年因為天花而視力減弱,終至於雙目失明。但是他已經是個幸運兒了,因為他的5個兄弟姐妹都因為天花喪生。他從1961年開始自己經商,文革開始之後被屢屢抄家,一個原因時鄭家有人1949年之前去了台灣;另一個原因是鄭舉選是漢正街上最知名的「資本主義尾巴」。然後在1978年的1月8日,鄭舉選被關進大牢,出來之後,鄭舉選「寧可到垃圾堆里撿菜葉子吃,也不敢再經商了」。
1967年,武漢漢正街被更名為興無街。此時文化大革命已經開始一年。眾所周知的是,武漢又是文化大革命中最風雲的城市。
隨後,漢正街的商業基因開始綻露無遺。這條街上在1988年出現了全國第一所民辦個體戶學校;1993年漢正街人李裕安的大地公司兼并了武漢國營火柴廠;在1990年代初人們爭論「僱工是否存在剝削時」,漢正街有些公司已經僱工上百。
這一https://read.99csw.com轉型能否成功,漢正街能否已然捍衛自己商業中心的位置,只能留待日後判斷。約瑟夫·熊彼特的「破壞式創新」又一次在發揮作用。漢正街如果不想被迅速更新的現實遺忘,只能進行這種破壞式的自我革新來尋找自己新的定位和增長點。
但是此時整個中國的氣氛已經在悄然變化。當時分管市場的漢口(石喬)口區工商局副局長任正選回憶說:「漢正街『投機倒把』多。鄭舉選,瞎子。哥哥或弟弟在美國,他總在搞(生意),明禁暗搞。1978年以投機倒把論處,把他關起來後來以無罪釋放到1982年10月,到東湖賓館開現場會,國家工商局召集的,各省市區工商局長都來了。當時,漢正街只有103戶。還湊不起這麼多戶。半邊戶,變通一下,發臨時執照。中央說行,發了。說不行,就收。摸著石頭過河。從利濟路到永寧巷口子,擺起來還看得一下子現場會以後,像雨後春筍一樣,從利濟路到集稼嘴,擺滿了1982年,我當局長。有風險,壓力大。好多人說,漢正街字恩主義復辟,你老任是資本主義復辟的後台,保護傘。如果第二次文革來了,批鬥是逃不脫的。就在1981年,一個工人寫了篇文章,《漢正街投機倒把多》,寄給北京某某日報。」
在最初街上擺攤的103戶個體戶中,就有鄭舉選。這個身材魁梧的盲眼商人儼然已經是漢正街上沒有言明的商業領袖。他也成為漢正街最早的萬元戶。《加拿大周刊》評價鄭舉選說:「小商品市場的個體戶也有自己的英雄。45歲的鄭舉選就是勤勞、堅毅的中國人的典型」。
對外開放看深圳,對內搞活看漢正,這條街上開始重新演繹冒險家和財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