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二部 開放年代 四五、義烏:世界的超級市場

第二部 開放年代

四五、義烏:世界的超級市場

和中國大多數的城市一樣,義烏也有自己從封閉走向開放的傳奇故事。它也經歷了所有中國縣城都要經歷的命運的磨難,政治的風暴也曾席捲這片土地,讓它的人民顫慄不安。
開始時這些攤主們大都是倒買倒賣,所謂「全國買,全國賣」,其後巨大的出貨量開始帶動本地製造業的發展,其中眾多企業主前身正是在小商品市場上擺攤賣貨的小商人。其中有樓仲平的雙童日用品有限公司,當初夫妻兩個租用兩間民房,購來兩台機器,兩人日夜不息做吸管的小作坊,如今已經是全球最大的飲用吸管公司,生產著全世界四分之一的吸管,每天出口吸管8噸。也有陶海弟的拉鏈生產公司「偉海拉鏈」,此前一直擺攤倒賣拉鏈的陶海弟,如今是全球最大的拉鏈生產廠商,「偉海拉鏈」每年生產的拉鏈如果連起來,可以繞赤道200圈。還有以生產襪子著名的「浪莎」和「夢娜」,以及生產飾品聞名的「新光」——浪莎襪業還成為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贊助商。
1982年時馮愛倩已經42歲。她賣掉了10擔穀子,拿到了80塊錢。然後她又從農村信用社貸款300元,然後為自己置辦了貨郎擔,接著她又開始在義烏縣城街頭擺攤。但是這種資本主義形式和「投機倒把」商人卻被政府打壓。每一次被抓到,雖然她不用再像10年前,甚至五年前那樣面臨牢獄之災,但她的所有貨物都會被沒收。直到一天,她看到義烏新上任的縣委書記謝高華,被生計所困read.99csw.com的馮愛倩直接沖了上去想要申訴自己的委屈和困境,「當時我可是不顧一切了,殺頭坐牢還是反革命,都不去想了。」
「我沒工作,又沒田種,不擺攤叫我吃什麼?你們當官的要體察民情,老百姓生活那麼苦,總要給我們一口飯吃!活不下去了,我要做買賣!」
這場持續兩個小時的對話結束時,謝高華對馮愛倩說了一句話:「別哭了,先擺著吧!」
在謝高華的辦公室,馮愛倩開始對這位義烏縣的最高政治領袖陳述一個貨郎的艱辛生計。在2007年出版的《發現義烏》中,作者黃平描述了他們之間的對話:
另一個轉折點出現在1982年,一位在街上擺攤做小生意的義烏婦女和剛剛上任的義烏縣委書記面對面理論,為何她要做小生意。
義烏世界超級市場的位置,確立於1990年代,而且將會一直延續,只要中國保持著自己世界工廠的地位。這個小城位於經濟發達的東部省份浙江的中部,市域面積1105平方公里,下轄6鎮7街道。1982年,義烏在中國率先開放小商品市場,此後一直堅持「興商建市」戰略,結果,到2008年,義烏小商品市場五易其址、九次擴建,市場經營面積達260萬平方米,經營商位5.8萬個,有43個行業、1900個大類、40多萬種商品,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商品批發市場。
無論如何看待義烏,必須承認,這個位於浙江省中部的多山小城,它的崛起都是一件令https://read•99csw•com人稱讚的奇迹。你可以攻擊它在保護知識產權上的不力,但是大多數人都無法拒絕它提供的廉價商品。亞當·斯密的教誨在這裏得到遵循,自由貿易和市場,這才是繁榮的基本。這座距離上海300公里的城市是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發市場。《洛杉磯時報》的一篇報道描述義烏國際商貿城說:「共有四層樓,裏面密密麻麻地分佈著3萬家商鋪,是世界最大的批發商城成千上萬的店主在近距離競爭,兜售著包括家用器皿、發卡、鎚子、佛像、類似哈雷摩托的自行車以及埃及水管在內的各種東西,而且全部是以超低的價格。買主來自世界各個角落,他們不僅在為小商鋪,也在為沃爾瑪和家樂福等大型零售商尋找商品」。
「在街上擺攤,政策不允許啊!」
這一下開始了義烏小商品市場的五級跳。第一代市場是1982年開始的稠城鎮上的小百貨市場,賣別針、線頭、紐扣、頭繩,人稱「草帽市場」。第二代市場開在了新馬路上,有了水泥地面和水泥板攤位,接著,市場越來越大,越來越氣派,第三代市場開始有了高樓,第四代開始被國家工商總局稱為「中國小商品城」,第五代市場乾脆就稱為「義烏國際商貿城」。
「走就走!」馮愛倩說。
謝高華陰沉著臉說:「你跟我走!」
「義烏城出售各種東西。對來浙江的朝聖者,那裡就是應許之地——義烏的口號是『商品的海洋,購物者的天堂』。義烏在我們這裏的中部,離read.99csw.com海岸100英里(160公里),但是世界各地的買家湧來批量購買商品。這裡有圍巾區,塑料袋區,有一條大街,兩邊每個店家都賣橡皮圈。如果你的扣子完蛋了,不妨到賓王拉鏈專業街上逛逛。中國義烏國際商城,一個本地購物中心,有超過30000家店鋪——如果你每家都轉上一分鐘,一天8個小時不停,得用兩個月才能看完。義烏吸引了大批阿拉伯商人,它旁邊的一個地方已經建起了23家阿拉伯餐館,還有一個黎巴嫩麵包店。我在一家叫Arbeer的店裡吃飯,庫爾德式的,一起吃飯的還有一個伊拉克商人。他到這裏來買牛仔褲和電燈。」何偉在美國《國家地理》上寫道。1996年,26歲的何偉來到重慶周邊的小縣城涪陵做英語教師,如今這位出版了兩本關於中國的圖書的美國記者,已經成為中國最好的細節觀察家之一。
1980年,義烏縣工商行政管理局第一次開始為它的商販們頒發臨時許可證。他們都是義烏最有名的商販,也幾乎是整個中國對義烏的最初記憶——雞毛換糖的走街串巷的小販。從宋朝開始,這些貨郎們的足跡就已經遍布中國。他們挑著裝著各種小商品的貨擔,一手搖著撥浪鼓,用自己的小商品換取人們使用舊的二手商品。在這些臨時許可證上,經營業務一欄上寫著:小百貨敲糖換取雞毛什肥;而經營地區可能在浙江、可能在江西,可能在中國任何一個角落。
「說只是開放一條路,可事實上,所有地下的攤子九_九_藏_書都擺上來了。一張凳子、兩塊木板,從城外擺到城內,一直擺到縣委大門口,早上稍微遲一點,車子就出不去了。據說,有一次省里一位領導來義烏視察,哪條路都進不去,最後只好把車子停在城外,徒步走了進來」,《發現義烏》中描述說。
這裏不是什麼都有,但是幾乎什麼都有,一位到義烏採購的商人說。現在的義烏小商品城,「5.8萬個攤位、2.5萬家工業企業,以全球最低的價格提供著50萬種商品目錄中的40萬多種,每天接待客人20萬人次,1000多個集裝箱從這裏運往世界200多個國家和地區。人們發現,義烏的整個城市像一個『巨大的擁有無限包容力與張力的市場』:既有嘈雜的由2000多個1米寬的小攤擁擠而成的襪子市場,也有寬敞明亮的、由裝著寬頻的4萬多個攤位組成的國際商貿城,還有幾十條彷彿是不斷膨脹地要溢出來的內衣街、圍巾街、拉鏈街、箱包街50平方公里、68萬人口的小城吸引了8000多名膚色各異的外國常駐者;大街上美式快餐、韓國燒烤、日本料理、清真餐廳和招牌上的英文、韓文、日文、阿拉伯文和諧相列;為數眾多的私人旅館里,配有連著寬頻的電腦,電視里可以看到CNN、BBC和中東地區的國際頻道。在義烏這座城市裡,幾乎每個人都依靠市場而生,商人、企業主、房東、工人、三輪車夫都在圍著市場轉,連偏遠農村六七十歲的老人,都能靠著疊圍巾的加工活每天賺上一二十元。」黃平在《發現https://read.99csw.com義烏》中寫道。
後來義烏人將這場談話作為義烏開放小商品市場的肇始。1982年8月25日,義烏縣委稠城鎮市場整頓領導小組下發了「一號通告」,通告稱,從這一年的9月5日起,義烏正式開放縣城小商品市場。
而當《金融時報》前中國站站長金奇到義烏時,他看到的是另外一幅景象:中國的小商品之鄉義烏,充斥著世界各種名牌商品的仿製品,人們可以令人匪夷所思的價格買到自己想要的品牌商品。與此同時,在義烏的街道上張貼著打擊假冒偽劣商品的告示,上面還留有電話號碼。只有像金奇這樣天真或者說想要弄個究竟的西方人才會去撥打這個號碼。他撥打了這個電話,然後對方告訴他他打錯了,應該撥打另外一個,無論他如何辯解。好的,那就打下一個號碼,然後接電話的人告訴他這事情不歸本部門管,告訴他另外一個電話號碼。最後,他記下了數個電話號碼,可是沒有解答他心中的任何疑問,同樣富有幽默感的是,最後一個電話號碼又回到了開頭他所撥打的那個號碼,接電話的人告訴他,應該撥打這個他最初撥打的號碼,去解決他所碰到的造假問題。他既看到了何偉看到的,也以一種不明就裡的記者的天真想去弄明白他看到,但卻不懂得的事情,或者,他想指控中國對知識產權的保護。他把這些寫入了他在2006年出版,後來獲得高盛與金融時報商業書籍大獎的書《當中國震撼世界:飢餓之國的崛起》。
「我們做點小買賣,養家糊口,政府為什麼要趕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