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三部 大國新局 五〇、798:從工廠到藝術區

第三部 大國新局

五〇、798:從工廠到藝術區

負責718聯合工廠設計的建築事務所和包毫斯學校處在同一個城市,深受包豪斯風格的影響。因此,這座工廠也就具備了典型的包豪斯風格:實用、簡潔、明朗、靈活。設計和建成的工廠建築能夠承受8級以上的地震;施工時使用的都是堅固的500號建築磚;還有一個獨特之處在後來這片工廠被再利用時加以強調,那就是,建築物的窗戶不像當時通行慣例朝南,而是朝北,一篇描寫這片工廠的文章解釋說,朝北的設計「可以充分利用自然光和反射光,有助於保持室內光線的均勻和穩定,而從視覺感受來看,恆定的光線又可以產生一種不可言喻的美感」。後來鼎鼎大名的798工廠,正是718聯合工廠的第三分廠。
只是事情就是如此無常,當這片地區終於繁榮起來,有錢人,無論是本地的還是外地的,開始經常到798的畫廊和藝術家工作室閑逛買畫時,關於798已經太商業化的聲音又開始出現。而且憂心忡忡者大都是其中的居住者。更讓他們驚訝的是,這片地區竟然能夠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吸引來全中國甚至全世界的客人,這會讓其中一些人自鳴得意——因為這把他們置於一個聚光燈下,也會讓另一些人感到不適——因為這種變化過於迅猛。
這片工廠位於北京東郊的毫無工業基礎的酒仙橋地區。它被命名為華北無線電器材聯合廠(又稱718聯合廠),由前蘇聯和東德共同幫助中國建立。由於東德在社會主義陣營中,在電子工業方面一直處於領先地位,因此,東德的工程師基本承擔起了建設這片工廠的重任。後來的一份資料說,為了建設這座工廠,「東德副總理厄斯納親自挂帥,利用全東德的技術、專家和設備生產線,完成了這項工程。因為東德不存在同等規模的工廠九_九_藏_書,所以厄斯納組織了東德44個院所與工廠的權威專家成立一個718聯合廠工程後援小組,最後集全東德的電子工業力量,包括技術、專家、設備生產線完成了這項帶有烏托邦理想的盛大工程。718聯合廠的首任廠長李瑞在回憶文章里說:『我看過德國20多個廠,其中沒有單獨一廠具有如此規模的。據我所知,在蘇聯和社會主義其他陣營的國家中,此類規模的工廠也實屬罕見。』」
798最早一批的居住者,媒體人洪晃在接受接著採訪時說,798的這種「從一個特別破爛的地方,到一個大家都在投入的地方」的迅猛變化,讓她感覺「畸形」:「SOHO那樣的商業化是一必然發展過程,是SOHO是從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才徹底商業化的,但是七九八幾乎是三年之內,現在Nike都進來了,在這兒是房租最高的客人,在這兒做展廳。它的商業化和政府的運動性的東西跟我們個人的力量來比的話,它的力量太大了。798一下子就會變成一個運動總指揮部,再變成一個商業化的地方。」SOHO是紐約的藝術家居住區,後來也成為最繁榮的商業區之一。後來的媒體在提到變成藝術區的798時,總是喜歡將798和SOHO相提並論。這種商業化的前景讓藝術家們感到有些不適,儘管它會帶給他們巨大的商業收益,讓他們買得起豪華轎車和寬敞的住房。「現在那裡一家畫廊沒有,更不用說工作室,現在全部變成了高檔公寓和品牌店。像中國近些年的藝術區從圓明園、上苑、宋庄到798的流動一樣,國外的藝術區也在不斷變遷當中。商業社會總很容易把藝術的果實吸收過去。」黃銳談SOHO時的口吻像在說798。
不過藝術園區最終會消失的擔九_九_藏_書心很快就被消除。因為越來越多的畫廊開始進入798——它仍然很商業化,進入798的不再是籍籍無名的藝術家,貪圖這裏的便宜和寬闊,而是知名的國際畫廊和公司。2007年年末開業的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就是其中一家。黃銳並不歡迎這種變化:「這是一個危險的信號。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資金實力雄厚,因此隨心所欲地搜刮所有看得上的藝術品。我不知道他們是不是在幫助真正的藝術家。」但是這種變化卻是無可避免的。這就是中國速度。而藝術家和商業之間的緊張關係仍會存在。這種關係真是奇怪,正是商業帶給這些藝術家名望和金錢,這些原本貧窮的藝術家離不開商業,但是他們又在內心深處擔心商業會終究吞噬他們,或者還會拋棄他們。
除了「商業化」這個無法阻礙的趨勢之外,黃銳也有自己的煩心事兒。那就是在2006年北京市政府宣布將798規劃為創意園區之後,以黃銳為代表的藝術家開始和園區的管理者之間發生爭執。創意園區的管理者在2007年的年初給黃銳下達最後通牒,讓這位租期已滿的藝術家搬離園區。而黃銳的擔心則是,業主方和管理方會通過讓合同到期的藝術家搬走,然後以更高租金出租的方式,把798推向一個商業氣息更濃厚的社區。
羅伯特將這個120平方米的回民食糖整修了下,變成前店后公司。店是後來著名的現代藝術書店。羅伯特當時在做著和中國藝術相關的工作,和他交往的人當中,不乏中國大陸的當代藝術家。這樣,通過羅伯特,他們就認識了798。越來越多的藝術家開始把自己的工作室搬遷到這裏來,因為這裏便宜、空曠,而且,容易扎堆。
2002年2月,一個特殊房客進入798。這被認為read.99csw•com是後來798轉化為藝術區的起始。美國人羅伯特送自己在雀巢公司工作的妻子上班,每天經過798工廠,漸漸對這片包豪斯風格的建築產生好感。於是,他決定要在這裏租一棟房子,「這裏可比那些寫字樓好多了」,回憶時他輕快的說。但在當時卻沒有那麼輕快,因為儘管798廠的很多廠房都空著,物業公司卻只願意將原來的一個回民食堂租給這個美國人,「牆上全是油污,屋頂黑糊糊的,室內又臟又亂」,後來的一篇報道說。租金倒是不貴,只有每平方米六毛五——後來798廠的租金漲到每平方米四、五塊。
黃銳也是在這之後搬到798的。這名後來被視為798領袖人物的當代藝術家當時剛剛從日本回來,他想在北京也找一個工廠空間,作為自己的住所和工作室。後來他對一個記者描述自己剛到798時的感受:「裏面特別黑。當時是早春時候,晚上6點,有一點微光,從很髒的窗戶里透出來,那個地方全是土,有幾台舊機器,這種房子的弧線我特別喜歡———最美好的曲線都是弧形的。進入這個空間,毫無選擇。」他也發現這裏作為藝術家聚居區天然具備的獨特性:「798是北京這個擁有最古老文明的最新城市的最大的工業遺產。」儘管當時已經有包括雕塑家隋建國在內的藝術家把工作室放在了這裏,但是798成為藝術家和畫廊大規模聚集的地方還要再登上一段時間。後來一個叫方振寧的藝術評論家如此描述798如何成為畫廊和工作室扎堆兒的地方:「在2002年10月末的一天,一家由經營亞洲當代藝術的東京畫廊和藝術家黃銳合作的北京東京藝術工程畫廊在798舉辦開張酒會,那次吸引了大約一千多名北京藝術圈裡的人。突然間人們發現,如read.99csw.com果把這種具有包浩斯風格的工業建築改造成畫廊,將是再時髦不過的好主意。當時租金便宜的讓你難以想像,每天一平米的價格才四角人民幣左右,於是,在只有半年多的時間里,出現了一大批畫廊和藝術家工作室,以及咖啡廳和藝術書店等等。」
但對於718聯合工廠而言,這種工業上的輝煌卻並沒有一直延續到新世紀。每個時代都有它不同的主題。在制定一五計劃時,規劃者有意地避開了那些已經具備一定經濟基礎的東南沿海地帶,可是等到1978年之後,規劃經濟不再成為時代的主題,取而代之的是改革開放之後,佔據了地理優勢的東南沿海地帶和南方城市就成為經濟發展的寵兒。那些曾經的先行者,那些已經建起的成片的工廠,如果不能得到國家的繼續支持,而自身又時運不濟,它們的命運就只能像鐵西區那樣沉淪,直到等到新生。718聯合廠和它的第三分廠798在其中應該算是幸運兒。因為它們無意間踏上了承載著另外一個主題的跳板。
這片工廠在它建立之處就被寄予厚望。它是中國新政權仿照蘇聯發展模式,制定的第一個五年計劃的156個重點項目之一。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在天安門城樓上宣布新政權成立之日起,共產黨人就開始謀划國家經濟的恢復和發展。經濟發展的第一步,取得與自己處於同一陣營的社會主義國家的支持至管重要。為此,以陳云為首的中央經濟官員曾經根據蘇聯老大哥的簡易,三次修改「一五」計劃。包括毛澤東、周恩來、李富春和陳雲在內的中共高層官員都曾經先後拜訪蘇聯,以獲得蘇聯和社會主義陣營國家對中國共產黨政權進行國家工業化的援助。
1964年4月上級主管單位撤消了718聯合廠建制,成立了706廠、7https://read•99csw.com07廠、718廠、797廠、798廠及751廠。2000年12月,包括798廠在內的六家原718聯合廠的工廠被整合重組成一家名叫北京七星華電科技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的國有公司。整合之後,包括798廠在內的大片廠房被閑置。業主七星集團開始將這些廠房陸續出租。
「七九八」藝術區在2002年後成為中國藝術品熱潮的一個標誌性地點。「七九八」位於北京東郊的朝陽區酒仙橋街道大山子地區。之前是1950年代建立起的工廠,在2001年後,不斷有藝術家入住這片廢棄的廠房,利用原有廠房的包豪斯建築風格,經過裝修,把這片廠房變成了一個個的工作室、畫廊、文化公司、咖啡館或者書店。七九八藝術區所佔用的廠區,是原電子工業部所屬706、707、718、751、797、798等6個廠的區域範圍,這也是「七九八」這個名字的來源。七九八幾乎成為中國當代藝術的代名詞,它也是將藝術商業化的成功範例。在中國,很多大城市都開始了模仿七九八的舉動,藝術家們尋找廢棄的工廠,將之變為藝術區,政府和公司也將之視為發展文化產業的一個範例。
後來,在《劍橋中華人民共和國史》中,歷史學家評論說:「從經濟增長的角度來衡量,(1953年——1957年)第一個五年計劃是一個令人吃驚的成功。國民收入年平均增長率為8.9%,農業和工業產量的增長每年平均約3.8%和18.7%。」而這156個核心的投資項目是一五計劃的重中之重,「這些項目幾乎吸收了第一個五年計劃全部工業投資的一半」。
誰也沒有想到,一片在1950年代修建的工廠,它最輝煌的時期,竟然是在將近50年後的另一個世紀才到來,只是用途已經全然發生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