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七章 軍爭第七 為什麼很多人讀書都白讀了?因為不是學習型讀書,是糾錯型讀書

第七章 軍爭第七

為什麼很多人讀書都白讀了?因為不是學習型讀書,是糾錯型讀書

其次,錯的也有價值。杜牧的注,也讓我們知道不少新鮮事,不也挺好的嗎?再說他下的工夫很大,是十一家裡成就最大、影響最大的,我們也不必去糾他的錯,得我所取就行了。
第三,到底誰對?這個問題我們當然是關心的,不是沒對錯,是有對錯的。誰對呢?我基本一律是以曹操的意見為準。因為曹操才是吃過豬肉的嘛!其他人豬跑都沒見過。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這才算書沒白讀。
勝心是讀書學習的大病,跟同學討論,要壓倒同學;上老師的課,想挑戰老師;讀古人的書,還想勝過古人。一有勝心,讀書就不是懷著學習的虔誠,而是抱著糾錯的快|感,不是「學習型讀書」,是「糾錯型讀書」。
華杉詳解
除了曹操,我還有一本注本作標準,就是郭化若譯註的《孫子兵法》。郭化若是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將,黃埔軍校畢業,又多年在抗日軍政大學教書。他的注本,可以作為標準答案。
對「小敵之堅」的解釋,還有更過分的,也是一位大師。
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跑。你是「小敵」,打不贏別人,還非「堅」,堅持不九九藏書跑,就要被人擒了。但國內某研究《孫子兵法》的大家,他說,大家都認為是這意思,但我認為不是,真正的意思是「如果弱小的一方能堅,那就一定能把大敵活捉」。如果孫子是這意思,那他前面的話都白說了。
原文
第二個經常被討論的問題,是「小敵之堅,大敵之擒」。那上下文意思本來清楚明白到不能再明白。「故用兵之法,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戰之,敵則能分之,少則能逃之,不若則能避之。故小敵之堅,大敵之擒也。」
讀書只問對自己有什麼益,有什麼用,不要去文字上訓詁糾結,自以為在做學問。
上課向老師提問題,不是真有問題,就是展示一下自己的「智慧」。聽完老師的課,或讀完某著名的書,跟人交流,不是交流學到了啥。而是一開口就是:「我覺得他那個地方說得也不對嘛!」
所以我讀兵法還有一個體會,就是把自己代入進去,假如我是他,我怎麼做?而且我們讀書,跟看電影一樣,自然就把自己代入勝利的一方。要再反過來,把自己代入失敗的一方,假如我是他,我怎麼read•99csw•com辦?
我讀《十一家注孫子校理》,因為是歷代十一人所注留下來,每個人都在前人的基礎上注,這種感受就特別明顯。第一個注的是曹操,他就是靶子了。誰的靶子呢?主要攻擊他的是杜牧,幾乎把曹操射成個刺蝟。杜牧的注,常常第一句就是「曹說非也」——曹操說得不對!曹操|死了,沒法從墳墓里起來跟他辯論,所以每次論戰當然都是杜牧獲勝。杜牧為什麼老說曹操說得不對呢?因為勝過曹操比較有快|感。
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從,銳卒勿攻,餌兵勿食,歸師勿遏,圍師必闕,窮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
孔子說:「恭則不侮。」那不恭,就要受辱了。杜牧老說前人不對。後面自然就有人說他不對。所以《十一家注孫子校理》里,每一句「曹說非也」後面,都有一句「杜說非也」。「撥亂反正」比較多的,是梅堯臣。他是宋朝人,也是詩人,杜牧死了兩百年了,他也沒法起來論辯。
戰例是曹操餌劉備、文丑。
關於《孫子兵法》,我也經常碰到人跟我討論。比如兩個問題,一是說孫子與孫臏是同一個人。這個討論純屬無聊。read.99csw.com孫子是春秋時期跟吳王一起的,《孫子兵法》里有的內容就是具體針對越國的。而孫臏是戰國時期齊國人,那時候吳國已經亡了。兩人差了一百多年,怎麼可能是同一個人?無非是有人提出一些說法,顯示自己學問。但是這些提法根本不值得採信,這就叫徒事講說,不是真讀書。
他學問大呀!如果解得跟別人一樣,就顯不出學問了。他說這個「堅」,是財寶,是裝備,敵人的財寶、裝備,鎖得再緊密,只要我們打敗他,就可以歸我們了!為了論證這個解釋,他還以《莊子》為證,莊子曰:「將為胠篋(qū qiè)探囊發匱之盜,為之守備,則必攝緘縢(téng),固扃鐍(jiōng jué)。」人們把財寶鎖起來有什麼用呢?還不是引盜賊來罷了。
克勞塞維茨說:「錯誤的意見不管多麼荒謬,至少讓我們知道了別人看問題的角度。」這也是價值。有時候別人跟你說個道理,你覺得他太荒謬了,簡直不可忍受。這時候你要往好處想,他讓你知道了,還有人是這麼看問題的!
敵人下餌誘你,你不要咬鉤。
對於這些讀書之病,王陽明說了很多:「其說本https://read•99csw.com已完備,非要另立一說以勝之。」不是真讀書,而是有勝心,徒事講說,求些虛榮。
首先,我們關心的不是誰對。我們關心的是自己學到了什麼,有什麼用。讀書是觀照自己,放自己身上體會,放實際事上琢磨,這才是真讀書。搞些標新立異,徒事講說,是讀書的大病!
梅堯臣註解說:「魚貪餌而亡,兵貪餌而敗。敵以兵來釣我,我不可從。」
餌兵勿食。
杜牧給了完全不同的註解,他說「餌兵勿食」的意思,是敵人丟下的食物你不要吃,小心有毒!「敵忽棄飲食而去,先需嘗試,不可便食,慮毒也」。
他還講了一個戰例。
我們讀書,或者跟人討論問題,有一個非常非常普遍的毛病,就是有勝心。不是專註於我有什麼體會,學到了啥,而是想勝過他。他說得很好了,但我想方設法,非要另立一說以勝之。或者換個角度,跟他討論討論,總之要讓他站不住腳,顯我的本事,至少顯示我知道得多!
讀書之病,在於有勝心。讀書要有收穫,關鍵在於有正確的讀書觀。
曹操與袁紹作戰,斬顏良,解白馬之圍后,親率數百騎兵押送糧草輜重撤退,與劉備、文丑數千追兵遭遇。諸將震恐,read•99csw•com以為敵騎太多,不如還營。荀攸說:「此所以餌敵也,安可去之?」於是拋棄輜重,解鞍放馬,引誘袁軍。劉備、文丑果然爭搶輜重。袁軍士兵都忙著搶東西,沒有戰意。曹操率軍上馬,衝殺進去,又斬了文丑。
杜牧註解得對不對?當然不對。孫子的原意,肯定不是提醒你不要吃不認識的叔叔給的食物。但是杜牧註解錯也無所謂,錯得有價值,讓我們知道了還有毒酒破敵這個戰例。
那杜牧是個詩人,是個文人。他就特別喜歡標新立異。我想他在注《孫子兵法》的時候,他不太關心《孫子兵法》對自己有什麼用,而是關心自己的文章,如果和前人注得一樣,就沒什麼意思了。
把自己代入書中,再把書代入自己工作生活中。這書上的道理、案例,在我的實際工作中有什麼相應的情況,有什麼啟示。
那麼我們認為誰對呢?
後魏文帝時,庫莫奚侵擾,詔濟陰王拓跋新成率軍討之。拓跋新成兌了很多壇毒酒放軍營里,敵人來攻的時候,他就假裝不敵,棄營而去。敵人攻入空營,得了許多酒,大喜,開懷暢飲,酒酣毒發。這時新成再殺回來,不費吹灰之力,俘虜萬計。
同學們一聽,都震了!哇!還是老師學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