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八章 九變第八 「君命有所不受」這句兵法主要是說給國君聽的,不是說給將領聽的

第八章 九變第八

「君命有所不受」這句兵法主要是說給國君聽的,不是說給將領聽的

總之就是要懂得變通。
唐代安史之亂,哥舒翰守潼關,堅壁不出,唐玄宗卻催他出戰。他知道出戰必敗,想不想「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呢?他想。但是,君命有所不受的下場就是被處死,前面高仙芝、封常清這樣的名將,國家柱石,都被玄宗斬了。所以哥舒翰「慟哭出關」,率軍出戰。唐軍大敗,潼關失守,哥舒翰被俘,唐玄宗也丟棄長安逃往四川。
「君命有所不受」,這也算是《孫子兵法》里最有名的名句之一。曹操註解說:「苟便於事,不拘於君命也。」只要有利於戰事,不必拘泥於國君的命令。
華杉詳解
真這樣,就沒法指揮了。
所以你要「君命有所不受」,就九*九*藏*書要先有犧牲自己的決心。
第二個「君命有所不受」的,許歷,首先他有必死之心。我這條命就是國家的,我的話能對國家有用,我說出來,死而無憾。
等把秦軍麻痹夠了,秦軍相信趙奢只是應付一下,根本無意來戰。趙奢突然輕兵連夜急進,插到閼與城外五十里紮營。這時軍士許歷看了地形,進言說:「先佔北山者勝,請在北山紮營列陣。」趙奢同意了他的意見。許歷說:「我的話已說完了,請您行軍法斬我吧!」趙奢說:「回去再說吧。」
所以這句話,有兩個關鍵理解:
《尉繚子》說:「兵者,兇器也;爭者,逆德也;將者,死官也。無天于上,無地于下,無敵於前,無主於後。」意思read•99csw•com說這人在生死之間,為了生存,什麼都可以干,沒有道德標準,無法無天,也不存在什麼主君了。
再複習一個我們之前學過的戰例,講小將對大將,「君命」受不受的。
君命有所不受。故將通於九變之利者,知用兵矣;將不通於九變之利者,雖知地形,不能得地之利矣;治兵不知九變之術,雖知五利,不能得人之用矣。
前線將領要君命有所不受,就要先有犧牲自己的決心。
國君的命令,有時是不應接受的,比如不符合前線實際情況的,可以不接受。
這裏出現一個詞,「五利」,其實和九變是一個意思,就是九變裏面的五種情況。那五種?一說是「塗有所不由,軍有所不擊,城有所不攻,九九藏書地有所不爭,君命有所不受」。一說是「圮地無舍,衢地合交,絕地無留,圍地則謀,死地則戰」。
原文
秦軍在包圍閼與的同時,為防止趙軍來救,又分兵一支,直插武安,成掎角之勢。趙軍中一位小將,憂心如焚,向趙奢進諫,快去救武安,否則如何如何,趙奢立馬把他斬了。
得勝還師后,許歷被封為國尉,陞官了。
因為大將對國君是君命有所不受,小將對大將也君命有所不受。每個人都自己判斷,不接受上級的判斷,那還怎麼指揮呢?
第二,這是九變之一,是講變通。所謂變通,就是說這不是一般情況,是很特殊的情況。君命有所不受,意思是說不聽國君的命令是死罪,但九*九*藏*書是遇到極特殊的情況,聽了肯定得死,不聽卻可以為國家建功,這時候可以變通,不聽。
真是這樣嗎?
第一,這句兵法主要是說給國君聽的,就是說您要讓聽得見炮聲的人作決策,盡量控制自己遙控指揮的衝動。
戰國時秦趙閼與之戰,秦國重兵包圍了閼與,趙奢率軍去救。但他離邯鄲三十里就停下紮營固守,假裝無意進取,傳軍令說:「有以軍事諫者死!」
這一段是對前面的總結。將帥能精通以上變通的應用,就是懂得用兵了。如果不懂得變通,即便了解地形,也不能得到地利。如果指揮軍隊不懂得變通,則雖然知道五利,也不能充分發揮出軍隊的戰鬥力。
「君命有所不受」,為將者千萬不能當真。這句話本來就是帶兵的人九-九-藏-書寫在兵書里給國君看的,別國君沒當真,自己當真了,以為自己有了至高無上的決策權力。
從這個案例我們看到什麼?第一個被斬的,他只看到局部,未看到全局;只看到現象,未看到本質;他的判斷,並不如上級的判斷,但他要「君命有所不受」,結果他被斬了,而他的人頭,也成了趙奢戰略的一部分。
故將通於九變之利者,知用兵矣;將不通於九變之利者,雖知地形,不能得地之利矣;治兵不知九變之術,雖知五利,不能得人之用矣。
還有著名的岳飛,北伐功虧一簣,被宋高宗召還,他能不能「君命有所不受」呢?不受就是死,派一個監軍帶聖旨來,在軍營中就斬了。
我們看看歷史上的真實情況,是不是「君命有所不受」呢?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