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九章 行軍第九 三十二種敵情觀察法(二)

第九章 行軍第九

三十二種敵情觀察法(二)

敵軍使者來,言辭謙卑。我們派斥候去偵察,發現他正加緊戰備。這是敵人在麻痹我們,讓我們驕傲,給我們放鬆,他準備進攻了。
驚營不僅是驚叫,慌亂間晚上看不清甚至會互相攻打、自相殘殺,以為對方是敵人。所以前面關於紮營的規矩,相聚多遠,何處舉火,講得很細緻。如果敵軍來襲,或有驚營之事,各營出營在自己的位置列隊,都不許動,火堆全部點燃,亮如白晝,則敵我自分。再有弓箭手在高處射箭,則射殺入侵之敵。
輕車先出來,是要列陣作戰,派輕車到兩邊定下列陣的邊界。車定好位,插上旗,各個部隊在自己旗下集結。這是擺好陣勢準備開戰了。
比如秦將認為:趙奢小子,他怎麼敢來跟我大秦軍隊交戰呢?他肯定不敢來!他果然不敢來!
沒有實質性的謀約就請和的,一定是有陰謀。
半進半退,就是進退不一,有的在進,有的在退;有時在進,有時在退,隊形雜亂不整,那就是要引誘我們前進。他進,怕我們跑了;退,又怕我們不追。所以半退半進。
晉伐齊,叔向說:「城上有鳥,齊師其遁。」城牆上都有鳥站著,肯定沒人守城了,都跑了。
曹劌說:「我看他旌旗亂不亂,如果旌旗沒亂,證明有人指揮,不一定是真敗,可能有埋伏。旌旗亂了,證明各自奔逃,沒有指揮,所以可以追了。」
唐德宗年間,平涼劫盟,也是一個著名案例。
16. 「奔走而陳兵車者,期也」
張預註解說:「三軍以將為主,將無膽勇,不能安眾,故士卒恐懼而夜呼。若晉軍終夜有聲是也。」
24. 「旌旗動者,亂也」
對「期」的解釋,也可說「期」的對象是自己的士兵。
卑辭而來的是要進攻,反之,來使措辭激烈,擺出前進架勢的,就是色厲內荏,要跑了。
董褐回去見了晉定公https://read.99csw.com,說:「我看吳王那臉色,似乎有大憂之事,今天如果作戰,就是要拚命,不能跟他作戰。」於是晉定公讓步,先同意講和。
張預注:「政令不一,則人情倦,故吏多怒也。」或統帥無方,政令不一,或賞罰不均,人人怨憤。軍吏就拿下面人出氣,無故發怒。這樣的隊伍,軍心已失,很多人都反而會希望自己方失敗,藉以報復主帥。
辭卑而益備者,進也;辭強而進驅者,退也;輕車先出,居其側者,陳也;無約而請和者,謀也;奔走而陳兵車者,期也;半進半退者,誘也。杖而立者,飢也;汲而先飲者,渴也;見利而不進者,勞也;鳥集者,虛也;夜呼者,恐也;軍擾者,將不重也;旌旗動者,亂也;吏怒者,倦也。
前面講的田單向騎劫請和,先是女子登城示弱請和,然後是城裡土豪以私人身份來交保護費。沒發現田單自己開出什麼實質性的投降條件來,這就一定是有陰謀。如果他真要投降,肯定要認真講講價錢,不是嗎?
14. 「輕車先出,居其側者,陳也」
楚伐鄭,鄭軍頂不住,準備逃走。斥候來報,說楚營有鳥。原來楚軍也頂不住,他們先跑了。
敵軍來,見我有利可圖而不能進取的,證明他們士卒疲勞,沒有戰鬥力了。
項羽就沒想一想,劉邦怎會啥條件也不談,送封信來就說今晚出降?這不科學啊!但是他太驕傲了,認為劉邦就該無條件向我投降。
魯軍追擊,果然又得勝。
17. 「半進半退者,誘也」
敵軍士兵奔走,展開兵力,擺開兵車列陣的,是期待著和我們交戰。
後周齊王憲伐高齊,將班師,就以柏葉偽裝成營幕,拿牛糞馬糞燒些煙起來。齊軍看了兩天,才知道是空營,想追也追不上了。
旌旗是用來指揮的,如果旌九-九-藏-書旗亂動,那就證明已經沒有指揮系統了,部伍亂了。齊魯長勺之戰,齊軍敗退,魯庄公要追,曹劌說:「等等!」登上車遠望觀察,說:「可以追了。」
陳皞說:「十人中一人有勇,雖九人怯懦,恃一人之勇可自安。今軍士夜呼,蓋是將無勇。」有一人勇敢,就能讓九人鎮定。都鎮不住,證明是將領無勇。
陳皞註解說,兩國之師,或侵或伐,如果雙方都沒有屈弱,無緣無故來請和,那要麼是敵人國內有憂危之事,欲為苟且暫安之計。要麼是知道我有可圖之事,欲使我不疑,先求和好,然後突襲害我。
三國時張遼屯長社,夜,軍中忽亂,一軍盡擾。張遼說,一定有敵軍姦細作亂,大家都不要動。於是令軍士安坐,張遼在中陣肅立。過了一會兒,軍營中就安靜了。
華杉詳解
二人走後,晉將卻(xī)克說:「二憾往矣,不備必敗。」兩個心懷怨憤的傢伙去了,不會幹什麼好事,不積極備戰必然失敗。荀林父卻還是不重視。
13. 「辭強而進驅者,退也」
當時河中節度使渾瑊(jiān)說:「如果國家勒兵境上,以謀伐為計,吐蕃請盟,也許可以聽信。現在吐蕃無所求於國家,莫名其妙請盟,一定有陰謀。」
19. 「汲而先飲者,渴也」
21. 「鳥集者,虛也」
賈林注:「人困則多怒。」軍吏無故發怒,表明敵人已經厭倦了。
杜牧注:「出輕車,先定戰陳疆界也。」
紀信誑項羽,也是一樣。
《周禮》說:「車驟徒趨,及表乃止。」「驟」,是驟雨的驟,賓士的意思,車賓士過去,步兵就要跟上。「及表乃止」,「表」,就是「立旗為表」,是個標誌。車先開過去,插上旗,步兵趕緊跟上,跑到自己的旗下就位。
到了半夜,先是九*九*藏*書大批婦女陸陸續續從東門湧出,楚軍都來圍觀,等劉邦出來。婦女們走完,天已經亮了,紀信卧在一乘龍車上施施然出來,楚軍看劉邦降了,都喊「項王萬歲」。等項羽發現這「劉邦」是假的,真劉邦早已從西門跑遠了。
渾瑊和尚結贊在平涼會盟,渾瑊帶了三千人去。尚結贊預先埋伏騎兵于盟壇西部,數萬吐蕃騎兵一起殺出,唐軍的外圍部隊被吐蕃擒獲。渾瑊迅速跳上身邊一匹馬,逃出平涼川。結果唐朝除了主盟官員外,其餘六十多名官員,包括副使崔漢衡和宦官俱文珍等其他會盟人員,全部被吐蕃擒獲。唐軍死五百多人,被俘一千多人,史稱平涼劫盟。
杜牧講了一個戰例,就是我們之前學過的,趙奢救閼與之戰。趙奢去邯鄲只三十里,就紮營不進了。秦軍使者來,都好吃好喝好招待。秦將就以為趙奢不敢來。秦使一走,趙奢倍道兼行,掩秦不備,大敗秦軍。
如果看見敵軍出來打水的人,打了水自己先咕咚咕咚喝一通的,證明敵軍營中沒水了,都渴得不行了。
張預講了一個戰例,田單守即墨,燕將騎劫圍城。田單把自己的妻妾都編進隊伍里守城,自己也親自上陣,都安排好了,派女子登上城牆求降。騎劫大喜。
典型戰例是晉楚爭霸,邲(bì)城之戰。開始時雙方都並無戰心,準備講和。晉軍主帥荀林父一心與楚定盟,也不太積極備戰。荀林父手下將領魏錡(qí)、趙旃(zhān),曾向荀林父要求公族大夫和卿之職未得,挾私怨欲敗荀林父之功,先後向荀林父請命出使赴楚營挑戰,荀林父不許。又請命赴楚營約盟,荀林父許了。這兩個傢伙到楚營后,都並不請盟,而是向楚王挑戰。
18. 「杖而立者,飢也」
23. 「軍擾者,將不重也」
杜牧註解說,這與上文「輕車先出,居其側者九九藏書,陳也」相應。輕車出來,兩邊列界,是要擺陣。輕車划好界豎好旗了,就「奔走而陳兵」,士兵開始奔走各就各位。
25. 「吏怒者,倦也」
張預注:「旌旗所以齊眾也,而動搖無定,是部伍雜亂也。」
曹操注:「陳兵欲戰也。」
杜牧講了一個戰例,吳王夫差北伐,和晉國爭霸,與晉定公在黃池對峙。兩軍還沒接戰,越王勾踐乘虛伐吳。夫差害怕,要回師去救。但跟晉軍對峙著,不戰而退,一怕折了士氣,二怕對方追擊,和手下大夫們商議,問:「不戰而退,和戰而爭先,怎麼做有利?」
張預註解說:「立旗為表,與民期于下,故奔走以赴之。」把旗插好,期待大家來就位。
王孫雒(luò)說:「今天必須挑戰,振奮人心,然後才能退。」
張預註解說,「無故請和,必有奸謀。」漢高祖劉邦欲擊秦軍,先派酈食其持重寶去見秦將賈豎請和。這仗還沒打呢,怎麼就送禮講和呢?賈豎卻信了。劉邦乘他懈怠放鬆,一舉擊破了秦軍。
周亞夫平七國之亂,也遇到驚營之事,亂到互相攻擾,甚至鬧到他的中軍帳下。他的辦法是高卧不起,睡覺。大家就自然平息了。
15. 「無約而請和者,謀也」
夫差佔了先,得了合約,保了面子,馬上撤兵回國。
劉邦在滎陽被項羽包圍,十分危急。紀信獻計,說我跟主公您長得像,我假扮成您從東門出降,您從西門逃走。劉邦依計而行,給項羽送了降書,說漢王今天晚上出降。項羽大喜。
田單又收民金千鎰,讓城中富豪拿去獻給騎劫,說:「城要降了,希望您的士兵不要搶掠和傷害我的妻妾。」燕軍就更加鬆懈了。
22. 「夜呼者,恐也」
人們為什麼會上當呢?西方有諺語說:「人們相信一些事情,只是因為他們希望那是真的。」別人製造的假象,如果符合你的九_九_藏_書期望,你就會信心滿滿,甚至得意洋洋地認為:「果然不出我所料!」
燕將騎劫則認為:田單怎麼是我的對手呢?果然不是對手!不過他還算識時務。你看,城裡的土豪都來交保護費了。
其實騙人的招,就那幾招,書上都寫著,但是人們還是會上當,以至於有人感嘆:傻子太多,騙子都不夠用啊!
「軍擾」,軍中擾亂,那是將領沒有威望,不穩重。杜牧註解說:「言進退舉止輕佻率易,無威重,軍士亦擾亂也。」
楚軍本來也有戰和兩派,楚王發現了晉軍的將帥矛盾,就堅定了戰心。楚軍揮師大進,結果晉軍被打得大敗。楚國就成了中原新霸主。
張預註解說,敵人如果已經偷偷撤退,還留下營帳在那兒虛張聲勢,而鳥兒看見營中沒人,必鳴集其上。所以看見鳥兒在敵營聚集,就知道那已是一座空營了。
曹操注:「軍士夜呼,將不勇也。」士兵夜間驚叫喚,肯定是大將自己不勇敢,壓不住,軍隊沒有主心骨,草木皆驚。
「夜呼」,也稱「驚營」,軍心不穩,夜間驚慌。
原文
曹操注:「其使來辭卑,使間視之,敵人增備也。」
20. 「見利而不進者,勞也」
於是,吳王帶了甲士三萬,去到離晉軍一里的地方列陣,聲動天地。晉定公派董褐出使,來問啥意思。夫差親自接見,厲聲對他說:「孤之事君在今日,不事君亦在今日!」要戰要和,今日了斷!
魯庄公問:「你看啥?」
唐德宗不聽。
12. 「辭卑而益備者,進也」
斥候去偵察,如遠遠看見敵軍都倚仗矛戟而立的,證明他們飢餓疲憊,軍糧沒了。
這時田單率軍出擊,大破燕軍。
吐蕃首領尚結贊因侵掠河曲,遇瘟疫,人馬死者過半,怕回不去了,於是遣使到唐侍中馬燧軍中,卑辭厚禮,請求會盟議和。馬燧同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