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三章 大革命 黑色革命

第三章 大革命

黑色革命

這一時期,美國的硬漢派偵探小說大多發表在一些大眾雜誌上。這些雜誌使用廉價、粗糙的木漿紙,因此,這類作品也被稱為「廉價小說」。因為符合時代特色,裏面又充斥著吸引眼球的感官描寫,一時間,小說得到了市場認可,逐漸成為了主流。很快,硬漢派小說取得了對於傳統偵探小說的全面勝利,以至於到了今天,西方世界專門從事古典主義偵探小說創作的作家鳳毛麟角。
除了偵探的顛覆,哈米特的行文也與以往的偵探小說大不相同。他的文風極其簡約,很少在情節的構築和敘述的技巧上「耍花招」,幾乎完全倚仗故事本身的魅力和深意吸引讀者。在這裏,偵探小說的類型化特徵被削弱,文學性和社會價值則得到了空前的提升。
1.小說描繪的重點從大腦調整到了心靈,故事從單純的智力博弈變成了深刻的哲學思考,「人性」這個命題被推崇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
(b)身份為私家偵探,但因為種種原因沒有執照,屬於非法經營;
硬漢派被誕生於美國。
(c)有著異常灰暗的經歷,沒有婚姻或離婚;
3.無論是對於人性的描繪,還是對於社會的闡釋,其結論十有八九是令人絕望的,即便不是黑色,至少也是灰色的。
達希爾·哈米特(1894—1961)是個獨立、堅韌的激進分子,看上去並不像典型的美國人。他13歲離開學校,從事過各種工作,包括在平克頓偵探社做私家偵探。
既然被稱為「革命」,必然有著不朽的意義。除了「推翻了一箇舊世界」,革命的最大功績,莫過於「創造了一個新世界」。從這個角度來說,今天西方世界偵探小說的格局,完全拜「黑色革命」所賜。我們喜愛的好萊塢大片、007系列、《達芬奇密碼》等等,全部脫胎于這場大革命。而這些,也是下一節我們需要了解的。
4.「文戲」漸少,廣義上的「武戲」明顯增多;
(f)經常和妓|女、毒販、黑社會接觸;
——雷蒙德·錢德勒九_九_藏_書
從這些特徵不難看出,硬漢派偵探小說完全依託於前面提到的「硬漢現象」而存在並發展。某種程度上,這種偵探小說是硬漢們對於世界的抗爭。他們渴望得到應得的回報,他們渴望一切回到那個簡單快樂的年代,他們不肯接受「英雄無用武之地」的現狀。
2.小說格外注重對社會問題的闡釋,因為這是「人性」賴以生存的溫床;
還有什麼比把一個骯髒的世界捏碎更值得高興的事情。
除此之外,像W.R.伯奈特、康乃爾·伍爾里奇、喬納森·拉蒂默等,都是硬漢派偵探小說的代表作家;而在今天,美國人比爾·普洛奇尼和勞倫斯·布洛克無疑是最佳的代言人,我們在下一節會談到這兩位作家。
錢德勒善於把握文字的弦外之音和內在含義,對地點、事物、人物也有著敏銳的觀察力,對於行文和文字的駕馭堪稱完美。日本作家村上春樹曾經把《漫長的告別》讀了十幾遍,並親自將其翻譯為日文。
丹先生突然意識到,原來,戰場才是最簡單的「生活方式」,那裡只有戰友和敵人,只有勝利和失敗,只有生和死,簡單得不能再簡單了。而在現實里,自己的「個人英雄主義」完全失去了生存的空間,這裏非常複雜,而且是那種十分骯髒的複雜。
上一節我們提到,戰爭結束了,一群回家的人改變了偵探小說的命運。我們不妨先舉一個普及程度很高的事例,這樣可能更有利於讀者了解在這個時間段究竟發生了什麼。
1995年,視角極其平民化的經典電影《阿甘正傳》擊敗了同樣經典的《肖申克的救贖》,一舉斬獲了年度奧斯卡大獎。除了阿甘,相信另外一個角色也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就是甘在越南戰場上的頂頭上司,那位酷愛香煙的丹先生。
評論者將這次偵探小說的改朝換代稱為「美國革命」。鑒於硬漢派偵探小說的特質,這次革命也被稱為「黑色革命」。
(d)嗜酒如命,好色;
到了九-九-藏-書20世紀中葉,客觀條件已經成熟,硬漢派偵探小說應運而生。而這一流派的創始人,毫無疑問應該是達希爾·哈米特和雷蒙德·錢德勒。
(g)接受的委託人大多比罪犯更骯髒,揭示出的真相往往比謊言更不堪。
1929年,哈米特出版了第一部長篇小說《血腥的收穫》。這部作品的主人公是一位沒有名字、在大陸偵探社工作的私家偵探,是個極具顛覆性的角色。他沒有福爾摩斯或波洛那種敏銳的直覺和嚴謹的邏輯,有的只是常人的外表和一顆不大尋常的心。他遊走于大街小巷,不斷和三教九流各色人等發生關聯,經常參与毆鬥和黑幫火併,完全沒有「黃金時代」的神探風采和紳士氣息。為了達到目的,無名偵探經常破壞偵探社的制度,甚至不惜踐踏一切礙手礙腳的法律。單就他的某些行為而言,讀者很難把偵探和罪犯涇渭分明地區別開。
於是,在這種大背景下,一種全新的偵探小說應運而生,並以風捲殘雲之勢推翻了古典主義偵探小說的統治地位。這種新小說,被人們稱為「硬漢派偵探小說」。
(e)經常被包括警察在內的各色人士痛打;
——冷硬派偵探小說的誕生及代表作家作品
6.小說里的偵探大都有以下特徵:
失去了忠誠的丹先生,只剩下了簡單粗暴。他終日吃喝嫖賭,與酒精和妓|女廝混;他三天兩頭被小混混或警察打得鼻青臉腫,因為在前者眼裡他很礙眼,在後者眼裡自己就是個混混;他罵政府和上帝是狗娘養的,因為世界對他太不公平了。
相對於「窮途末路」的尷尬,也許,硬漢們更願意戰死疆場。因為,面對著陌生且一片漆黑的世界,他們的抗爭必然是徒勞的。擺在面前的只有兩種結局:毀滅,或者同流合污。
雷蒙德·錢德勒(1888—1959)的創作之路起步很晚。年輕的時候,他在英國為雜誌撰寫評論和詩歌。一戰之後,他當上一家石油公司的美方主管九*九*藏*書,創作因此停滯。44歲時,他失去了工作,不得不重新開始創作,以便養家糊口。和哈米特一樣,他的聲望同樣來自長篇小說。
(a)以第一人稱「我」登場;
對於這個龐大的群體,以及這個群體引發的社會想象,人們找到一個專用名詞來形容他們——「Hard-Boiled」。在中文里,我們習慣把這個詞翻譯為「硬漢」。
丹先生出現了個人分裂:一方面,他無可救藥地陪同這個世界墮落下去;另一方面,他又不斷試圖衝擊、改變這個世界,儘管看上去非常可笑。
終日與輪椅相伴,領取微薄的撫恤金,找不到工作,被所有的人嘲笑——這就是丹先生「精忠報國」的回報。他驚訝地發現,整個世界和自己離開的時候完全不一樣了!自己在戰場上的英勇和忠誠,在現實中反而成了致命的弱點;周邊沒有了最起碼的真誠和同情,取而代之是欺騙和利用。
1939年,雷蒙德·錢德勒出版了第一部長篇偵探小說《長眠不醒》,這部小說為他帶來了無上的榮耀。在書里,私家偵探菲利普·馬洛登場——這同樣是一位貪杯好色、敢於踐踏一切規則、遊走于正義和法律之間的中年男人。在將近一百年之後,美國偵探作家協會毫不遲疑地,將馬洛評選為「最受歡迎的男偵探」。
實際上,早在20世紀30年代,以戴利·金(1895—1963)為代表的一批作家就嘗試將傳統偵探小說的內涵和形式顛覆,塑造一個全新的偵探小說流派——儘管戴利·金創作了很多優秀的古典主義偵探小說。正如上一節提到的,當時正逢世界經濟大蕭條,美國經濟更是舉步維艱。民眾生活失去了最基本的經濟保障,各種犯罪和暴力事件層出不窮。由於動機皆源於貧困,所以在這一時期,美國社會出現的犯罪幾乎毫無「技術含量」,完全只是人性的寫照和血腥的表象。戴利·金等人正是抓住這一社會現實,創作了大量的反映人性和社會現狀的犯罪小說。而這一類小說也漸漸從傳統的解謎read.99csw•com式偵探小說分離出來,形成自己的特點。
丹先生出身於行伍世家,他的祖先參加了美國歷史上任何一次戰爭——獨立戰爭、南北戰爭、太平洋戰爭、朝鮮戰爭,乃至他本人正在經歷的越南戰爭。更令他沮喪的是,每次戰爭結束,他家族的人無一例外地會成為「烈士」。
5.小說的文學性得到了全面提升;
米基·斯皮蘭(1918—2006)的情況和凱恩很相似。他的小說里充滿了硬漢派小說最原始的性和暴力——這固然是深化主題的手段之一,但其負面影響是無法迴避的。斯皮蘭的小說在美國的銷量超過了兩億冊,但始終沒有達到哈米特和錢德勒的高度。
好了,現在我們的丹先生的案例向前推移。讀者會驚訝地發現,從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場上回來的英雄們,其處境和丹先生簡直如出一轍。或者說,他們處境更加槽糕,畢竟,世界大戰對心靈的創傷,不是越南戰爭可以比擬的。
詹姆斯·凱恩(1892—1977)創作了《郵差總按兩次鈴》(1934),這是一部關於性和金錢的小說。作品辛辣而簡潔,其中關於「性」的處理現在看來比較正常,在當時則相當出位。凱恩的作品給人一種「原生態」的感覺,甚至有些粗俗(這也是不足之處),十分符合三四十年代美國電影的口味。他的兩部代表作《郵差總按兩次鈴》和《雙重賠償》不但是經典的小說,更被拍成了膾炙人口的電影。
喬治·西姆農(1903—1989)的成就則足以比肩哈米特和錢德勒。他一生創作了300餘部小說,塑造了偵探小說史上最偉大的偵探之一——梅格雷探長。西姆農的作品兼具古典派和硬漢派的特質,通俗卻不失深刻。他是一位心理學大師,卻不在作品里加入任何直觀的心理描寫;他的作品成為了純文學小說的典範,卻一再聲稱偵探小說里要摒棄純文學元素。在創作偵探小說之前,西姆農生活極度窘迫;而在其封筆的時候,已經可以坐在私人遊艇上環遊世界了。
之後,達希爾·哈米特先後九*九*藏*書創作了《戴恩家的災禍》、《馬爾他黑鷹》《玻璃鑰匙》《瘦子》等作品,無一不秉承了《血腥的收穫》的顛覆性。其中,《馬爾他黑鷹》已經徹底超越了類型文學的範疇,升華為世界經典文學小說。時至今日,以這本書命名的「馬爾他黑鷹獎」依然是偵探領域最知名、最權威的獎項之一。
毫無疑問,錢德勒是一位非常優秀的作家,也是一位優秀的評論家,還是一個敏感、智慧的人。他為自己寫了墓志銘,所用的正是他那種機智詼諧的文風:「能夠接受一種普通的形式,並且使之毫不沾染文藝氣味,也算是一種技巧……任何一個體面的作家或許偶爾將自己當成一名藝術家,但是終究要被人遺忘,這樣更好的作家才能被人記住。」很明顯,雷蒙德·錢德勒的作品不會有被遺忘的危險。關於他的貢獻,下一節我們還會提到。
丹先生是個簡單粗暴的傢伙,但這並不妨礙他忠誠地對待國家和朋友,更不妨礙他成為一個好人。相比他的祖先,丹先生的結局要好得多——至少他活了下來。在一次行動中,丹先生不幸受傷。政府像對待所有傷兵一樣,截去了他的雙腿,然後把他送回家。
革命的主力軍,除了達希爾·哈米特和雷蒙德·錢德勒之外,還有幾位也貢獻頗多。
對「黃金時代」的作家來說,情節就是一切,文風往往可以由編輯代勞;而錢德勒認為「情節也許是個讓人討厭的東西,就算你擅長此道」,但是「一個不注重文風的作家對我來說,根本不算是作家」。我們閱讀錢德勒的作品,首先是讀他的文風,然後是加利福尼亞背景、笑話、社會觀察以及馬洛這個人物。另外,雷蒙德·錢德勒對卑鄙和腐敗的事物有著強烈的憤慨,這對於他的創作也起到了重要的影響。
錢德勒之後又創作了《漫長的告別》、《高窗》、《再見,吾愛》、《湖底女人》、《小妹妹》等作品,成為硬漢派偵探小說最佳代言人,並且獲得了「偵探小說中的桂冠詩人」的稱號。
好了,現在讓我們來總結一些這種新派偵探小說的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