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三章 大革命 心靈優於物質

第三章 大革命

在上一節,我們談到了羅納德·諾克斯的「十誡」和范達因的「二十條」。讀者們不難看出,這些規則對那個時代固然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但隨著事件的推移,其弊端也不可避免地束縛了偵探小說的發展。有些條目在今天看來,已經有些幼稚可笑了。

心靈優於物質

除了外部的束縛,古典主義偵探小說自身也遭遇了無法突破的瓶頸。這個問題很簡單:那就是詭計的窮盡。
我們毫不懷疑,安東尼·伯克萊曾是一位堅定的古典主義偵探小說推崇者;但是,這個天才卻來了一個華麗的轉身,對自己奮鬥終身的事業進行了顛覆性的「批判」!
具體到「黃金時代」的作品,這條規律尤其明顯。「黃金時代」,是資本主義制度從確立走向繁榮的時代。因此,這個時期的作品充滿了安定、祥和、富足、充實的氣氛,即便是謀殺,也會發生得非常彬彬有禮,沒有絲毫的恐怖感和血腥氣息。
經濟的窘迫還沒有被擺脫,更加殘酷的世界大戰接踵而至。本就破爛不堪的房子成了一片廢墟,數以億計的生命變成了炮灰,人們的心靈被折磨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
他們需要重新認識世界,試圖改造世界,不然,乾脆毀掉整個世界!
最後,廣大讀者最津津樂道的愛情也被「二十條」明令禁止,這簡直不能容忍。試想,一部不摻加任何情感元素的小說,在今天會是怎樣的下場?
很明顯,安東尼·伯克萊是一位了不起的「先知」。他在自己的創作生涯,以及古典主義偵探小說發展到巔峰的時候,理智地發現了這類作品的局限性,並準確地預言了偵探小說未來的發展方向。單純以「解謎」為樂的小說必將枯竭,只有在角色、行文、文筆等方面下工夫,偵探小說才能避免被淘汰的命運。
早在1928年,伯克萊便創立了英國偵探作傢俱樂部;到了1939年,他又從父親那裡繼承了一大筆資產——據稱,直到伯克萊去世,他的固定資產依然超過了100萬英鎊!伯克萊馬上決定停止偵探小說的創作,轉而開始全心從事偵探作傢俱樂部的運營和偵探小說的理論研究。他撰寫了大量精闢的理論性文章,為偵探小說的發展指點了方向。
沒有了核心詭計,該怎麼辦呢?九_九_藏_書有的創作者選擇了放棄,有的則選擇了「以次充好」。於是,偵探小說從數量到質量,出現了雪崩式的「退步」。一些作品的詭計和背景設置,不僅脫離現實生活,甚至已經違背了科學常識——神探和騙子本來就只有一線之隔。
這個人名叫安東尼·伯克萊,1893年出生於英國倫敦附近的沃特福德。伯克萊極具文學天賦,是牛津大學古典文學專業的高材生。在創作偵探小說之前,他嘗試著寫過詩歌和其他類型的小說。
我們前面已經不止一次提到,「黃金時代」的偵探小說遵循著「解謎至上」的原則。一旦謎題窮盡,這類小說的前景可想而知。從19世紀末的短篇「黃金時代」開始,古典主義偵探小說已經輝煌了半個世紀,幾千位創作者絞盡腦汁構築著各式謎團。在這樣的「開墾」速度下,人類大腦所能派生出的詭計,早已經瀕臨枯竭。即使是對之前的謎團進行二次甚至三次再加工,也遠遠不能使得「黃金時代」的輝煌延續下去。著名的偵探小說評論家朱利安·西蒙斯說:「『黃金時代』窮盡了人類所能想到的一切詭計,這使得後來的作家們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窘迫和危機。」
但是,1929年爆發全球性經濟危機讓這種生活一去不返。一夜間,失業、貧困、飢餓、絕望……幾乎所有的不愉快爬上了每個人的心頭。資產階級精心營造的理想得有些虛幻的世界,原來是如此的不堪一擊。不難想象,當不斷有人因為加塞領取救濟糧被毆打致死的時候,誰也不會再有閑情雅緻坐在安樂椅上閱讀偵探小說了。
心理層面將超過數學層面。
那麼,這樣一個問題被推了出來:古典主義偵探小說的退出,是否預示著偵探小說這種類型文學的沒落呢?答案當然是否定的,不然安東尼·伯克萊的預言就落空了。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伯克萊賴以成名的幾部作品九-九-藏-書,都是徹頭徹尾的古典主義偵探小說,洋溢著「黃金時代」的氣息。
如果說「十誡」和「二十條」還只是一種「如有如無」的外界束縛,那麼詭計的窮盡對於古典主義偵探小說而言,則是釜底抽薪。
如果說之前的經濟危機還只是讓人們懷念逝去的美好,那麼,戰爭則使得很多人開始質疑過去的生活方式。繁榮、美好、享樂……美好的東西如此不堪一擊,脆弱人類還有必要苦心經營這種美好嗎?這難道不是自我麻醉和欺騙嗎?
隨便舉些例子。例如,「二十條」里指出兇手不能是偵探,不能是警察,不能是無足輕重的人。這樣的設定使得兇手的後備人選十分有限,嚴重束縛了創作空間。當那僅有的、符合「二十條」的三五個人選被前面的創作者一一「正法」之後,後來的作家們就變得一籌莫展了。
在1930年,安東尼·伯克萊在一篇文章中說:「我個人相信,簡單純粹的犯罪解謎,完全依賴情節設計,不擅長角色塑造、行文風格,甚至是幽默感的小說,已經落在了審判者的手中。偵探小說已經到達了一個階段,未來的偵探或犯罪小說,吸引讀者興趣的,心理層面將超過數學層面。」
縱觀偵探小說的歷史,我們會驚奇地發現這樣一條屢試不爽的規律:偵探小說的發展總是伴隨著國家經濟的突飛猛進。驗證一下:1841年美國人愛倫·坡發明了偵探小說,但在以後的50年裡,這種類型文學在美國幾乎沒有任何發展;19世紀後半葉,隨著工業革命的完成,英國一舉躍升為「日不落帝國」。而我們反覆提到的、由福爾摩斯引發的偵探小說短篇「黃金時代」,恰好是這個時期;到了20世紀上半葉,美國後來居上,取代英國成為世界霸主。於是我們看到,長篇「黃金時代」雖然開始於英國,但後來絕大多數的輝煌,全都是山姆大叔的同胞創造的;進入20世九*九*藏*書紀50年代,日本經濟以令人咋舌的速度崛起,而日本推理小說崛起的速度,似乎比經濟的崛起還要快……
1924年,安東尼·伯克萊出版了偵探處|女作《萊登庭神秘事件》,並在故事中塑造了系列偵探羅傑·謝林漢姆。之後他創作了多部偵探小說,其中,出版於1929年的《毒巧克力命案》一舉奠定了伯克萊的大師級地位。這部作品的構架匪夷所思,就一個謀殺問題,七位「偵探」提出了截然不同的七種解答。高明之處在於,這七種都有事實依據,而且在事實之上展開的邏輯推演都堪稱嚴謹——然而,真相必然只有一種……很多評論家把《毒巧克力命案》視為「最神奇的偵探小說」,伯克萊的功力可見一斑。
安東尼·伯克萊用「數學」和「心理」兩個詞,精準地概括出了「黃金時代」和「后黃金時代」偵探小說的特徵與區別。我們在前面也提到過,古典主義偵探小說的本質就是數學層面的邏輯推演運算,是作者和讀者之間的鬥智;而至於心理層面的偵探小說是什麼樣,我們在下一節會詳細論述。總之,實際證明,伯克萊是偉大而睿智的。
其實,古典主義偵探小說的窮途末路,早在1930年就有人預言過。而且,這位預言家既不是局外人,更不是偵探小說的反對者,而是古典主義偵探小說的大家,英國偵探作傢俱樂部(這個機構我們前面已經提到過)的創建人。
伯克萊並沒有停留在理論層面,而是努力把自己的預言變成現實。他以「弗朗西斯·埃爾斯」為筆名,先後創作了《殺意》和《事實之前》兩部小說。這兩部作品風格與「黃金時代」的作品大相徑庭,不以解謎為最高原則,而是將重點放在人物的塑造和對犯罪心理的描繪上。毫無疑問,這是兩部具有地標式意義的作品。
歷史的趨勢是必然的。冥冥之中,總會有一些不可抗拒的力量為沒落的事物釘上棺材的read•99csw.com最後一根鐵釘。為「黃金時代」「送葬的」,是人類歷史上兩場空前的浩劫——1929年爆發的經濟危機和1939年爆發的第二次世界大戰。
其實仔細想想,這並不難理解。偵探小說(不管是數學層面還是心理層面)的本質,不過是一種休閑讀物。在這個前提下,經濟的富足必然會成為偵探小說繁榮的基礎。不止是偵探小說,幾乎所有類型文學都具備這個特點。
第一次世界大戰給了伯克萊報效祖國的機會。他曾經奔赴法國作戰,前後多次受傷,于戰爭結束后返回英國。之後,他投身商界,成為了一家公司的董事。
古典主義偵探小說將被一種怎樣的新派偵探小說取代?讀者們應該依稀感覺到,就是之前伯克萊提到的那種「心理層面」的小說。這種小說從何而來?當然是本著「藝術源於生活」的精神,來源於大危機和大戰爭之後的現實生活。
在上一節,我們談到了羅納德·諾克斯的「十誡」和范達因的「二十條」。讀者們不難看出,這些規則對那個時代固然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但隨著事件的推移,其弊端也不可避免地束縛了偵探小說的發展。有些條目在今天看來,已經有些幼稚可笑了。
可見,「黃金時代」的一些規則,對於絕大多數創作者而言,起到了束縛效果。在這種約束下長期進行創作,寫出來的作品質量就可想而知了。
危機過去了,戰爭結束了,有一群叱吒風雲的人回家了。然而,面目全非的世界對於這群遠方的歸客,已經十分陌生。
現在我們總結一下:創作外延的僵化,創作內核的枯竭,創作思想的解放——一切的一切都預示著,「黃金時代」和這個時代特有的古典主義偵探小說,已經能夠走到了盡頭。
當絕望的、灰色的、自我懷疑的世界觀充斥在每個角落的時候,「黃金時代」的偵探小說退出歷史的舞台,真的是一種「物競天擇」。
——安東尼·伯克萊九-九-藏-書
實際上,即使在當時那個時代,「十誡」和「二十條」也屢屢被一些天才作家「無視」。甚至可以斷言,「黃金時代」所有經典作品,都是衝突這些規則而誕生的產物。《東方快車謀殺案》《羅傑疑案》《無人生還》《希臘棺材之謎》《X的悲劇》《三口棺材》等等,無不如此。日本推理作家島田莊司曾經指出:「范達因的『二十條』是可笑的東西。只有沒有才能的作家才會遵照它創作,優秀的作者可以運用所有元素,並且保證作品依然合情合理。」
一時間,「異想天開」和「胡編亂造」成了當時讀者和評論家對偵探小說的唯二評價。美國人雷蒙德·錢德勒曾經刻薄地評論道:「對於這類偵探小說,只有天才和白痴才能猜到故事的結局。」這話雖然有失偏頗,但也一針見血地刺中當時偵探小說的要害。
再例如,「十誡」和「二十條」里規定不能使用非常規手段實施犯罪。這在當時無可厚非,但隨著科技的進步,讀者的視野愈發開闊,「非常規」這個概念已經變得難以界定。如果墨守成規,一些讀者喜聞樂見的元素(比如科幻、武俠等等)將永遠沒有機會為偵探小說所用,這無疑是創作者和讀者都不願看到的。
——黃金時代偵探小說的沒落
物質生活已經得到了極大滿足的紳士和富人們,在茶餘飯後,當然會鍾情于這類偵探小說。有人這樣評論當時的現象:「在安逸得有些令人難以容忍的生活中,似乎沒有比阿加莎·克里斯蒂出版新作品更大的事件了。各種年齡和性別的人們,都會第一時間把新書買回家,然後花一個通宵讀完它。因為,第二天上午它就會成為每個人談論的話題。」這一方面說明「女王」的作品魅力無窮,另一方面也說明當時的社會環境是多麼的舒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