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五章 「先鋒文學」的本我探尋 參考文獻

第五章 「先鋒文學」的本我探尋

參考文獻

(8)高行健:《現代小說技巧初探》,花城出版社,1981年9月版王蒙:《致高行健》,《小說》,1982年第2期
(23)宋耀良:《意識流文學東方化過程》,《文學評論》,1986年第1期。
(19)該文發表于《詩刊》1981年第3期
(34)王又平:《元小說:暴露虛構的話語策略》,《海南師範學院學報》,2001年第4期
(40)殘雪:《屬於藝術史的藝術——卡夫卡與博爾赫斯的小說》,《解讀博爾赫斯》,人民文學出版社,2000年,第224頁。
(13)當時對戴厚英的批評文章中最有名的是耿庸發表於1982年第9期《社會科學》的文章《現代派怎樣和現實主義「對抗」——這裏也不能不涉及某種現實主義理論現象》,耿庸在文中批判戴厚英的觀點,說現代派文學「迄今為止除了照例能夠自我欣賞之外,並無實際成就」,並且為現實主義文學進行了辯護。
(11)李陀:《「現代小說」不等於「現代派」》,《上海文學》,1982年第8期戴厚英《人啊,人!》,廣東人民出版社,1980年11月版
(41)羅蘭·巴特(RolandBarhttps://read.99csw.comthes):《符號學美學》,董學文、王葵譯,遼寧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4頁
(27)《作品與爭鳴》,1984年第10期,第69頁。
(44)李潔非、張陵:《被光芒掩蓋的困難——新時期文學十年之際的一點懷疑》,《中國青年報》1986年9月21日。這是目前所見資料中第一次論及「偽現代派」的文章
(10)馮驥才:《中國需要「現代派」》,《上海文學》,1982年第8期
(38)殘雪:《靈魂的城堡——理解卡夫卡》,上海文藝出版社,1999年。此書為殘雪90年代中後期對卡夫卡的作品分篇解讀的結集。
(48)王寧:《接受與變形:中國當代先鋒小說中的後現代性》,《中國社會科學》1992年第1期。
(25)宋耀良:《意識流文學東方化過程》,《文學評論》,1986年第1期。
(16)倪連生翻譯的瑞士學者皮亞傑(Piaget,Jean)《結構主義》一書於1984年由商務印書館出版,這是中國大陸第一部結構主義中文譯著
(9)王蒙:《致高行健》,《小說界》,1982年第2九*九*藏*書
(20)《當代文藝思潮》,1983年第1期。由於以上三篇文章題目都用了「崛起」一詞,後來人們就習慣於把它們稱作「三個崛起」。每一次「崛起」的出現,幾乎都引發一次論爭。徐敬亞的《崛起的詩群》這篇文章猶如一篇中國現代主義文學的宣言書,在文學界引起了一次大的論爭,把朦朧詩潮推向了新階段
(21)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當代文學研究室編寫的《新時期文學六年1976,10-1982,9》中,最早為朦朧詩潮開設了專章。
(52)程光煒:《二十世紀80年代的「現代派文學」》,《文藝研究》2006年第7期
(17)胡適的《蝴蝶》創作於1916年8月23日,最先發表於1917年2月的《新青年》上,發表時題為《朋友》
(50)《文藝研究》2005年第10期就發表了重評先鋒小說的系列文章,包括賀桂梅的《先鋒小說的知識譜系與意識形態》等。
(32)高行健:《對一種現代戲劇的追求》,《文藝研究》,1987年第6期
(47)李潔非:《「偽」的含義與現實——重談「偽現代派」》,《百家》1988年第5期。
九_九_藏_書(45)李潔非、張陵:《探索、實驗性小說困難論》,《當代文藝思潮》1987年第5期。
(33)吳亮:《馬原的敘述圈套》,《當代作家評論》,1987年第3期。
(18)《今天》到1980年9月停刊,一共出了9期。1980年11月2日成立了「今天文學研究會」,出版了三期《文學資料》
(24)威廉?詹姆斯:《思維流、意識流或主觀生活》,引自柳鳴九主編《西方文藝思潮論叢,意識流》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9年版,第346頁。
(42)劉曉波:《一種新的審美思潮——從徐星、陳村、劉索拉的三部作品談起》,《文學評論》1986年第3期。
(36)雷達:《追尋靈魂之故鄉——〈塔鋪〉與〈無主題變奏〉的比較》,《文學自由談》,1988年第3期。
(49)陳曉明等:《後現代:文化的擴張與錯位》,《上海文學》1994年第3期。
(2)周作人:《人的文學》,《新青年》5卷6號,1918年12月15日
(51)程光煒:《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的「現代派文學」》,《文藝研究》2006年第7期
(12)戴厚英《人啊,人!》,廣東九九藏書人民出版社,1980年11月版
(43)季紅真:《中國近年小說與西方現代主義文學》,《文藝報》1988年1月2、9日。
(30)高行健:《對〈絕對信號〉演出的幾點建議》,中國戲劇出版社,1988年,第88頁。
(26)《作品與爭鳴》,1983年第3期,第41頁。
(29)北明:《與高行健一百六十分鐘的長談》,香港《明報月刊》2000年第12期,第19-30頁。
(3)朱虹:《荒誕派戲劇簡介》,《外國文學動態》,1978年第1期
(14)許子東:《現代主義與中國新時期文學》,《文學評論》,1989年第4期
(5)吳介民在這次會議致開幕詞時強調了這樣的觀點,具體資料參見《學術活動報導》,《外國文學研究集刊》(1),第377頁,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79年版
(22)一般認為,朦朧詩潮的結束比這更早一些,應該是1984年,因為這一年,朦朧詩作為詩歌藝術的探索運動已經解體。
(4)朱虹:《荒誕派戲劇述評》,《世界文學》,1978年第1期
(46)黃子平:《關於「偽現代派」及其批評》,《北京文學》1988年第2期。https://read.99csw.com
(1)周作人:《思想革命》,引自《理性與人道》,上海遠東出版社1994年版,第7頁
(39)沙水:《殘雪與卡夫卡》,引自《靈魂的城堡——理解卡夫卡》,第449-450頁。
(28)史航:《名劇的兒女們——東棉花衚衕39號紀事》,《讀庫0601》,同心出版社,2006年2月。
(35)何新:《當代文學中的荒謬感和多餘者》,《讀書》1985年第11期
(7)這一期的《當代外國文學》發表了薩特的戲劇《禁閉》和小說《牆》
(6)柳鳴九:《西方現當代資產階級文學評價的幾個問題》,《外國文學研究》,1979,第1、2期
(37)《論殘雪:1988年》,蕭元主編《聖殿的傾圮——殘雪之謎》,貴州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14頁。
(31)高行健:《對一種現代戲劇的追求》(自序),中國戲劇出版社,1988年,第2頁。
(15)80年代中期出版的精神分析方面的譯作著作很多,其中影響較大的有高宣揚的《弗洛伊德傳》,作家出版社1986年版;美國學者霍夫曼(Hoffman,F.J。)的《弗洛伊德主義與文學思想》王寧等譯,三聯書店1987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