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一二、劉志丹是中國革命道路的正確踐行者

一二、劉志丹是中國革命道路的正確踐行者

閻家窪子會議后,中共陝甘邊特委作出了《目前政治形勢與陝甘邊區黨的任務》的決議,又稱「七月決議」。決議對陝甘邊今後的工作全面部署,提出的主要任務是:積極恢復和建立黨組織,深入發動群眾,武裝群眾,普遍開展游擊戰爭,擴大與鞏固紅軍,擴大根據地,恢復照金蘇區,打通陝北蘇區,深入進行土地革命,加強政權建設,建立陝甘邊工農民主政府,推進邊區的革命鬥爭。各地根據決議精神,迅速掀起了革命鬥爭高潮,使陝甘邊根據地進人大發展時期。到秋季,在陝甘邊界的18個縣的部分地區相繼成立了正式或臨時的革命政權。
第三,堅持在實踐中探索不停止。陝甘邊和陝北地區,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在我國北方唯一開展「工農武裝割據」革命鬥爭的地方。這裏,不僅在四周有白色政權的包圍,而且遠離黨中央和開展武裝鬥爭較為活躍的我國南方,黨中央的決定和指示經常遲到甚至收不到,加之當時黨中央領導集體中也有「左」傾錯誤的嚴重干擾。因此,劉志丹等黨和紅軍的領導人在堅持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革命道路的實踐中,帶有很強的選擇和探索的性質。他們以創建武裝、開展游擊戰爭為先導,開闢和建立革命根據地,經過創建寺村塬、照金等根據地政權的摸索實踐,最終開闢了以南梁為中心的陝甘邊根據地,后又和陝北根據地連成一片,形成西北根據地,成為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我黨僅存的根據地,對中國革命作出了偉大貢獻。
主力紅軍北上后,在叛徒陳克敏的帶領下,敵軍攻佔薛家寨,照金根據地陷落。跳人敵後的紅軍主力,首戰合水縣城,斃俘敵200餘人;再戰慶陽三十里鋪,消滅了當地民團;接著打東合水毛家溝門,殲敵200餘人,三戰三捷,重挫了敵人的銳氣,大振了紅軍的聲威。
九一八事變發生后,中共中央號召組織群眾反抗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1931年10月下旬,閻紅彥、楊重遠率領陝北支隊(即晉西遊擊隊及其與之聯合的商保武裝)輾轉來到甘肅合水林錦廟同劉志丹領導的南梁游擊隊勝利會合。兩支部隊會合后,建立了中共隊委會,謝子長任書記,劉志丹任委員。12月中旬,部隊轉移到合水縣月明塬柴橋子,兩支部隊在這裏改編為西北反帝同盟軍,下轄兩個支隊,謝子長任總指揮,劉志丹任副總指揮兼第二支隊隊長,楊重遠任參謀長。同時,還建立了中共西北反帝同盟軍黨委,謝子長任書記,劉志丹等為委員,兩個支隊亦建有中共黨支部。
1931年9月,劉志丹在兵運工作失敗后,將分散活動於合水、慶陽山區的趙連璧、楊培盛、賈生財的三支民間武裝,集合於合水縣平定川倒水灣進行整編,建立起陝甘邊地區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的工農武裝一一南梁游擊隊。全隊共300餘人,以三支民間武裝為基礎編為三個大隊,劉志丹任總指揮,馬錫五任軍需。南梁游擊隊建立后,劉志丹汲取搞兵運的經驗教訓,堅持以南梁為中心,依託橋山山脈開闢南梁游擊區,首戰二將川,消滅張廷芝一個騎兵連,接著又擊潰合水民團的進攻。游擊隊一時名聲大振,開創了隴東遊擊戰爭的新局面。
馮建霞
大革命失敗后,毛澤東率領秋收起義的部隊上井岡山,開闢了一條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具有中同特色的革命道路。在本文中,筆者試圖從北革命根據地的創建與發展中論述劉志丹是中國革道路的正確踐行者。
陝西省委雖已意識到抓革命武裝的重要性,但是通過什麼途徑、怎樣組建軍隊,還需探尋摸索。在清澗、渭華和旬邑等武裝起義失敗后,劉志丹、謝子長等又在嚴重的白色恐怖情況下,從事了艱苦的兵運工作,屢遭挫折使他們逐步悟出:「沒有革命的武裝,將會一事無成。」經過幾年的兵運活動,終於找到了革命發展的正確道路。正如劉志丹所總結:「幾年來,陝阡地區先後舉行過大大小小70多次兵變,都失敗了,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軍事運動沒有同農民運動結合起來,沒有建立起革命根據地。如果我們像毛澤東同志那樣,以井岡山為依託,搞武裝割據……現在最根本的一條,是要有根據地。」

二、劉志丹以南梁為中心建立根據地的戰略構想,是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中國式革命道路的成功實踐

九_九_藏_書
12月18日,杜衡以中共中央北方局特派員、陝西省委常委身份來到陝甘游擊隊,對部隊一年來的活動橫加指責,誣衊劉志丹、謝子長、閻紅彥、楊重遠等「有反革命陰謀」,攻擊他們的正確主張是「游擊主義」、「梢山主義」、「土匪路線」、「逃跑主義」、「右傾機會主義」,撤銷了他們的領導職務,強令離隊去上海中央局「受訓」。由於謝子長等力爭,才勉強留下劉志丹和楊重遠。1932年12月24日,杜衡在宜君縣轉角鎮(今屬旬邑)召開軍人大會,宣布陝甘游擊隊正式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十六軍第二團,並舉行授旗儀式。杜衡任軍政委兼團政委,王世泰任團長,鄭毅任參謀長,劉志丹任政治處長。下轄4個連,共200餘人,有長短槍150餘支。
歷史的經驗值得總結,以劉志丹、謝子長為代表的共產黨人,沿著「工農武裝割據」的革命道路,在陝甘邊地區開創出武裝鬥爭的新局面,其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因為三個「堅持」。
4月中下旬,紅二團經過20餘天的機動作戰,消滅了一批敵人,隊伍擴大到近500人。此時,杜衡卻頭腦發熱,他不顧劉志丹等人的反對,強令紅二團南下,創建渭華新蘇區。5月29日,紅二團從北梁出發,次日抵達三原。杜衡借口向省委彙報,隻身離隊(不久被捕叛變)。31日凌晨,紅二團搶佔了渭河渡口,殲敵30餘人。當日中午,部隊向臨潼進發。6月1日,紅二團衝破國民黨陝西警一旅的圍追堵截,且戰且走,退人秦嶺山區,與敵周旋。6月16日,部隊在藍田縣張家坪與敵激戰競日,惡戰之後,只剩100多人,分股突出重圍,歷經磨難,在地方黨組織和群眾的掩護下,先後返回照金。由於紅二團南下並慘遭失敗,使照金根據地處在危境之中。1933年10月中旬,堅持了十個月的照金根據地被敵佔領。
1933年5月下旬,在紅二團被迫南下后,陝甘邊特委領導地方游擊隊繼續堅持鬥爭。7月21日,王泰吉在耀縣率部起義。8月14日,陝甘邊特委在照金陳家坡召開黨政軍聯席會議,決定成立陝甘邊紅軍臨時總指揮部,王泰吉任總指揮,高崗任政委。會議決定今後的戰略方針是:不打大仗打小仗,集小勝為大勝,集中主力打擊敵人。10月4日,劉志丹由南山脫險回到照金,即被任命為陝甘邊紅軍臨時總指揮部參謀長。陳家坡會議后,紅軍集中指揮,頻頻出擊,節節勝利。敵人又氣又恨,急調陝軍四個正規團和三原、耀縣、淳化等六個縣民團共6000餘人,向照金根據地發動進攻。臨時總指揮部分析敵情,認為敵兵力較大,不宜在狹小的根據地內與其周旋,決定紅軍主力轉到外線,尋機殲敵。10月12日,王泰吉、劉志丹率紅軍北上。
在第二次反「圍剿」接連取勝之際,長征途中的中共中央和中央紅軍正在穿越渺無人煙的茫茫草地。長征快要到達陝北的時候,1935年7月,蔣介石又調兵遣將,部署對西北根據地的第三次「圍剿」,自任總司令,除原有陝、甘、寧、晉等省地方軍閥部隊外,又增調了東北軍張學良部和中央軍毛炳文部等,共十余萬兵力,分五路向西北根據地進攻。劉志丹根據敵強我弱的形勢,制定了集中主力紅軍各個擊破敵人的作戰方針,趁敵部署尚未就緒,8月下旬,首先在定仙墉殲滅閻錫山部兩個團,迫其退回山西。接著又集中兵力進攻北線敵人,牽制了國民黨十多萬軍隊,減輕了長征路上各路紅軍的壓力。正在此時,徐海東、程子華等率領紅二十五軍,由鄂豫陝蘇區西征北上到達陝北。劉志丹起草了《為歡迎紅二十五軍給各級黨部的緊急通知》,並派習仲勛、劉景范前去迎接。9月中旬,紅二十五軍與紅二十六、紅二十七軍在延川縣永坪鎮勝利會師。為統一紅軍指揮,決定組建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五軍團,徐海東任軍團長,程子華任政委,劉志丹任副軍團長兼參謀長。紅十五軍團成立后,發動了勞山和榆林橋戰役,為粉碎敵人第三次「圍剿」創造了有利條件。
11月中旬,紅四十二師進入南梁地區,全面展開了創建南梁根據地的鬥https://read.99csw.com爭。南梁地區位於甘肅省慶陽縣(華池縣)與合水縣境內,地處橋山山脈中段大樑山南麓,位於甘肅慶陽、合水,陝西富縣、保安(今志丹縣)四縣之交,黃河第三級支流葫蘆河上游及各支流川道皆是其範圍,以荔園堡川的南梁堡為中心,方圓達百余里,地勢險要,敵人統治力量薄弱,是開展游擊戰爭、建立根據地的理想之地。為了廓清南梁地區的外圍,紅四十二師主力轉至外線打擊敵人。部隊先後擊潰井岳秀部一個營,全殲新堡民團和趙溝民團,消滅陝西警備騎兵旅四個連。這些戰鬥為建立南梁根據地打下了初步基礎。部隊還利用戰鬥間隙,分兵發動群眾、組織群眾、武裝群眾,打土豪分糧食,建立農會組織,並建立了約1000人的赤衛隊。
照金根據地的喪失,使陝甘紅軍再次陷入無後方的困境。1933年11月3日至5日,中共陝甘特委和陝甘邊紅軍臨時總指揮部,在合水縣包家寨召開聯席會議。根據劉志丹的建議,會議總結了以往武裝鬥爭的經驗,討論了部隊改編、根據地建設和今後行動方針等問題。會議決定:第一,撤銷陝甘邊紅軍臨時總指揮部,先成立紅二十六軍四十二師,王泰吉任師長,高崗任政委,劉志丹任參謀長,黃子文任政治部主任。下轄第三團和騎兵團,共500餘人。第二,以橋山山脈為依託,創建以南梁為中心的陝甘邊根據地,作為紅二十六軍的軍事後方。第三,開闢三路游擊區(第一路以安定為中心,第二路以南梁為中心,第三路以照金為中心),成立第一、二、三路游擊總指揮部,紅三十六軍居中策應。包家寨會議是以劉志丹為代表的陝甘邊執行正確路線的領導人運用毛澤東「工農武裝割據」理論解決陝甘邊地區革命實際問題的一次極重要的會議,它是陝甘邊革命鬥爭從挫折走向勃興、從失敗走向勝利的轉折點。會議在陝甘邊革命鬥爭處於彷徨困難的時刻,及時清算了杜衡的「左」傾錯誤,作出了開展武裝鬥爭和創建根據地的正確決策,從而把陝甘邊地區的革命鬥爭引導到堅持中國式革命道路的勝利軌道上來。

三、在劉志丹的統領下形成的西北革命根據地,成為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堅持中國革命道路碩果僅存的根據地

陝甘游擊隊成立后,即遵照陝西省委的預定方針,揮師南下,2月13日攻佔旬邑職田鎮,15日陽頭坡一戰大獲全勝。然後轉戰于耀縣、同官(今銅川)、宜君等縣。3月19日,奔襲正寧縣山河鎮,因嚮導迷路,錯過戰機,計劃未實現。當晚,隊委會召開會議,決定依靠地方黨組織,開闢寺村塬革命根據地。
劉志丹率陝甘游擊隊在馬欄稍事休整即進人耀縣照金一帶活動。9月12日,照金戰鬥獲勝,殲敵400餘人。敵人又調重兵合圍,游擊隊在保安縣城、瓦子川、墩兒梁連戰失利,傷員增多,給養更加困難,隊委會決定部隊化整為零,分散游擊,渡過難關。經過近兩個月的休養生息,部隊恢復了元氣,軍威復振。
1936年10月9日,紅四方面軍長徵到達甘肅會寧,與紅一方面軍會師。10月22日和23日,紅二方面軍的紅二軍團和紅六軍團,分別在將台堡、興隆鎮同紅一方面軍會師。由陝甘邊根據地和陝北根據地發展而成的西北革命根據地,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堅持正確的中國革命道路碩果僅存的根據地,不僅是各路紅軍長征的落腳點,而且是抗日戰爭和奪取全國勝利的出發點。實踐證明,劉志丹等人在西北地區堅持的武裝鬥爭,是踐行中國革命道路的成功之舉。

一、劉志丹所率的陝甘游擊隊的艱苦戰,標志著陝甘邊地區的武裝鬥爭進入工農裝割據的新階段

紅二團組建以後,根據省委的指示,決定開展山區游擊戰爭,在照金地區建立革命根據地。這裏溝壑縱橫,重巒疊嶂,地勢險要,位於六縣之交。12月27日,紅二團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全殲焦坪之敵60餘人,很快開闢了香山、九保兩個地區。接著部隊南下,消滅照金、旬邑民團各一部,將根據地擴展到照金薛家寨地區。紅二團很快發展至300餘人,並幫助地方黨組織建立起照金、旬邑、宜君、香山等五支游擊隊,初步打開了局面。1933年3月8日,中共陝甘邊https://read.99csw•com特委在照金成立,書記金理科,軍委書記習仲勛。同時還成立了陝甘邊游擊隊總指揮部,李妙齋任總指揮。4月5日,陝甘邊特委在照金召開陝甘邊工農兵代表大會,選舉產生了陝甘邊革命委員會,主席周冬至,副主席習仲勛。不久,又成立了照金、馬欄等基層革命委員會。至此,以薛家寨為中心的照金革命根據地基本形成,面積2000多平方公里。
1935年春,西北地區革命形勢的迅猛發展,使蔣介石極度不安,急調駐河南的高桂滋部八十四師及陝、甘、寧、晉四省軍閥部隊約5萬人,對西北根據地發動第二次「圍剿」。此時,紅二十六軍和紅二十七軍主力還只有4000餘人,游擊隊也不過3000餘人。面對這種形勢,西北工委和軍委同意以劉志丹為代表的多數同志的意見,部隊向南發展,進攻延長、延川、保安、安塞,將陝甘邊和陝北兩塊根據地連為一片。劉志丹親自為西北軍委起草了粉碎國民黨第二次「圍剿」的動員令,根據地黨政軍民立即投入戰鬥。
1934年1月上旬,紅四十二師返回南梁地區。因王泰吉去河南做兵運工作(不久被捕犧牲①),劉志丹繼任師長。高崗因犯錯誤被撤職,楊森接任政委。2月25日,由師黨委主持在小河溝四合台村召開群眾大會,成立陝甘邊根據地臨時政權——陝甘邊革命委員會,選舉習仲勛為革委會主席,白天章為副主席。革委會下設土地、勞動、財政、糧食、肅反、軍事、文教等委員會。革委會的成立,標志著以南梁為中心的陝甘邊根據地基本形成。紅軍和根據地的迅速發展,引起了國民黨陝甘當局的驚慌。1934年2月,陝甘軍閥以八個團的兵力分八路向南梁根據地發動第一次「圍剿」,企圖將新生的革命政權扼殺在搖籃里。劉志丹與紅四十二師黨委分析敵情后,制定了以第三路游擊隊牽制和襲擊南線之敵,紅四十二師在第三路游擊隊配合下轉入外線打擊敵人的戰略方針。紅軍主力從耀縣出發,相繼攻打了陝西的瑤曲、石板、五里鎮、店頭等地,殲敵百餘人。3月中旬,紅四十二師用聲東擊西戰術,襲擊了保安藺家砭,消滅了該地民團。接著奔襲慶陽元城、高橋、趙梁子的國民黨軍與民團。4月2日,在合水西華池全殲國民黨「圍剿」主力部隊王子義團兩個營及一個機炮連共700餘人。西華池戰鬥后,紅四十二師主力南下支援第二路游擊隊作戰,5月中旬,先後取得了三里塬、和尚塬、瓦子川戰鬥的勝利,迫使竄人南梁地區的國民黨部隊和民團狼狽退出,陝甘邊根據地軍民取得了第一次反「圍剿」鬥爭的勝利。
第二次反「圍剿」戰役,從1935年1月15日南溝岔戰鬥開始,到8月21日定仙嫣戰鬥結束,歷時半年多,紅軍先後解放了安定、延長、延川、安塞、靖邊、保安等六座縣城,消滅敵人正規軍5000餘人,民團武裝3000餘人,繳獲槍支8000餘支,子彈數十萬發。開闢了甘泉、富縣、宜君、定邊、環縣等游擊區,實現了陝北根據地和陝甘邊根據地的統一,並得到進一步鞏固和發展。在陝北地區,國民黨當局只能控制一個完整的榆林縣和綏德、米脂、神木、府谷、橫山、延安等縣城,廣大農村基本上都成了紅色|區域,形成了農村包圍城市的政治形勢。
4月中旬,中共陝西省委書記杜衡來陝甘游擊隊巡視,劉志丹同路返隊。21日,陝甘游擊隊離開寺村塬,奇襲旬邑縣城,全殲守敵300餘人。24日,杜衡在旬邑批評陝甘游擊隊負責人犯了「右傾機會主義」錯誤,撤銷謝子長的總指揮職務,將部隊改編為第三、第五兩個支隊,第三支隊隊長劉志丹,參謀長吳岱峰;第五支隊隊長閻紅彥,參謀長杜重遠。陝甘游擊隊總指揮部和隊委會也隨即撤銷。4月下旬,陝甘游擊隊進入陝西西部和渭北地區活動,強烈地刺|激了敵人,部署重兵「圍巢4」陝甘游擊隊。為了統一指揮,中共陝西省委決定重建陝甘游擊隊總指揮部和隊委會,劉志丹任總指揮,李傑夫任隊委會書記。在劉志丹指揮下,部隊半個月內轉戰永壽、禮泉、乾縣、彬縣、富縣、洛川、中部、宜君等地,作戰9次,共殲敵1400餘人,粉碎了敵人的「圍剿」。但就在這時,陝西省委指示陝甘游擊隊東進韓城,在平原地區建立根據地,結果read.99csw.com遭到陝軍重兵「圍剿」,損失慘重,劉志丹不得不率部向隴東轉移。
6月下旬,劉志丹率部撤到寧縣麻子掌,部隊士氣低落,思想混亂,在行動方向上發生了南下三原和北上橋山的分歧。為此,陝甘游擊隊隊委會在麻子掌和梁掌堡兩次召開會議,統一了認識,作出了以橋山山脈為依託,就地開展游擊戰爭,創建陝甘邊根據地的決定。會議選舉閻紅彥任陝甘游擊隊總指揮,部隊編成三個大隊,劉志丹任二大隊隊長兼政委。此時,謝子長在靖遠組織兵變失敗后東返。7月9日,在謝子長領導下,由楊林、高鵬飛等人發動了西華池兵變,拉出170餘人參加紅軍,壯大了紅軍游擊隊的力量,給處在困境中的陝甘游擊隊以有力的支持。
1934年11月4日至6日,在南梁荔園堡召開陝甘邊區工農兵代表大會,到會代表100多人。會議就根據地的建設等一系列重大問題進行了認真的討論,通過了關於政治、軍事、土地、財政、糧食等決議案,正式選舉產生了陝甘邊蘇維埃政府、陝甘邊革命軍事委員會和陝甘邊赤衛軍總指揮部。習仲勛任蘇維埃政府主席,軍事委員會主席劉志丹,赤衛軍總指揮朱自清。同時,在原革命委員會保衛隊基礎上,成立了蘇維埃政府保衛大隊,郭錫山任大隊長。11月7日,舉行了盛大的成立典禮和慶祝活動。此後,隨著邊區蘇維埃政府的誕生,許多縣區也先後建立了紅色政權。以南梁為中心的陝甘邊根據地,是西北革命鬥爭史上的一個裡程碑,成為當時中國革命中形態較為完整的「工農武裝割據」。
1932年3月20日,陝甘游擊隊進駐正寧縣寺村塬,以這裏為中心,發動周圍72村的群眾,打土豪,分田地,斗地主,分財物,成立赤衛軍、貧農團、婦女會等組織。22日,在游擊隊總指揮部的指導下,召開農民代表大會,選舉產生寺村塬革命委員會,開展土地革命。這是陝甘邊地區建立的第一個革命政權,雖然為時很短,卻是實行工農武裝割據的一次有益嘗試。
大革命失敗后,1927年7月11日,根據中央示,陝甘區委改組為陝西省委。9月26日,中共陝西省委召開第一次擴大會議,根據中共中央八七會議精神,總結了大革命時期黨領導陝西人民進行革命鬥爭的經驗教訓,通過了農民鬥爭和軍事運動等九項決議,標志著陝西黨組織已經完成了戰略方針的轉變。
(延安革命紀念館)
就在這時,「左」傾教條主義的執行者在西北根據地實行錯誤的「肅反」,逮捕劉志丹、習仲勛等領導幹部,造成根據地的嚴重危機。在這緊要關頭,10月19日,中共中央和中央紅軍長徵到達陝北吳起鎮,及時糾正了這個嚴重錯誤,使西北根據地轉危為安。11月20日至24日,中央紅軍和西北紅軍取得直羅鎮戰役的勝利,殲滅東北軍一個師又一個團,徹底粉碎了國民黨對西北根據地的第三次「圍剿」,為黨中央把全國。革命大本營放在西北舉行了一個奠基禮。
1932年2月初,西北反帝同盟軍移駐正寧縣三嘉原整訓。12日,西北反帝同盟軍在三嘉原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陝甘游擊隊,謝子長任總指揮,李傑夫任政委,楊重遠任參謀長。同時成立中共陝甘游擊隊隊委會,李傑夫任書記。陝甘游擊隊的建立,標志著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陝甘邊地區正式成立了工農紅軍,陝甘邊地區的革命鬥爭進入到以武裝的革命反對武裝的反革命的新階段,揭開了陝甘邊地區工農武裝割據的序幕。
1932年4月20日,中共中央根據陝西省委的報告,作出了《關於陝甘游擊隊的工作及創造陝甘新蘇區的決議》。6月1日,陝西省委根據中央決議精神作出了相應的決議。7月23日,陝西省委派李艮到陝甘游擊隊傳達省委關於創建陝甘新蘇區與紅二十六軍的指示,並擔任陝甘游擊隊的政委。李艮到后,推行「左」傾錯誤,批判所謂的「機會主義領導」。他不顧敵人準備「進剿」游擊隊的嚴重形勢和劉志丹、閻紅彥等人的反對,在正寧縣南邑村連續召開幹部會議,空談創造新蘇區和紅二十六軍的問題。8月初,當敵人向游擊隊發起圍攻時,游擊隊倉促應戰,李艮先是命令部隊強攻王郎坡寨子,失利后又要求「死守五頃原」。游擊隊與敵九*九*藏*書人打了幾次硬仗皆敗,部隊傷亡慘重,最後只得分散突圍。8月24日,突圍出來的指戰員在宜君縣馬欄聚齊,近500人的隊伍銳減至200餘人。陝西省委對李艮的錯誤做了嚴肅處理,但仍然強調改造游擊隊的「右傾機會主義」領導,撤銷了閻紅彥的總指揮職務,重派謝子長任總指揮。
1934年7月25日,為粉碎國民黨軍隊對陝北根據地的「圍剿」,謝子長率陝北游擊隊一、二、五支隊來到南梁,同紅二十六軍共商對策。7月28日,中共陝甘邊特委與中共陝北特委在閻家窪子召開紅二十六軍和陝北游擊隊幹部聯席會議。會議宣讀了上海臨時中央局、中共中央駐北方代表的指示信。這兩封信仍堅持「左」傾路線錯誤觀點,不顧客觀事實,否定紅二十六軍開創陝甘邊根據地艱苦卓絕的鬥爭。對於這種指責,陝甘邊根據地的黨、政、軍負責同志,用根據地創建和紅軍與游擊隊發展壯大的事實,進行了堅決的抵制。會議決定紅四十二師第三團北上陝北,配合陝北游擊隊粉碎國民黨軍隊對陝北根據地的「圍剿」。會議還推薦調十子長為紅二十六軍第四十二師政委。會後,在中共陝甘邊特委和劉志丹的熱情支持下,調撥給陝北游擊隊100支槍和數百枚銀圓。
第一,堅持看準了的目標不動搖。創建革命根據地,是走中國式革命道路的核心,於是在哪裡建立根據地就成為核心的核心。1931年秋,劉志丹和馬錫五曾經在橋山山脈中段南梁一帶做過廣泛深入的社會調查,最先提出在這裏建立根據地的戰略構想。當時這個想法沒有被其他領導人所接受,就形成了此後較長時間的爭論與鬥爭,其焦點是在臨近敵人統治中心的平原還是在遠離敵人統治中心的山區建立根據地。經過南下渭北和東進韓城兩次失敗的教訓,到1933年11月包家寨聯席會議上,陝甘邊黨和紅軍的領導人才認識到劉志丹提出的在以南梁為中心的橋山山脈中段建立根據地的主張是正確的。其後的史實證明,以南梁為中心的陝甘邊根據地的創建發展,是劉志丹等領導人堅持看準了的目標不動搖、堅持走中國式革命道路的成功壯舉。
在陝甘邊根據地發展壯大的同時,陝北地區的革命鬥爭也有了很大的發展。1934年夏秋,陝北游擊戰爭已經發展到延河流域,陝甘邊的游擊戰爭則推進到洛河川。陝甘邊根據地和陝北根據地之間相距不足百里,西北革命形勢出現了統一的趨向。1935年1月,經中央駐北方代表派駐西北巡視員黃翰建議,陝甘邊特委書記惠子俊、軍委主席劉志丹等率紅二十六軍第二團北上陝北,到赤源縣(今子長縣)水晶溝燈盞灣看望正在養傷的謝子長,就統一陝北與陝甘邊兩塊根據地的領導等問題,達成共識。2月5日,陝北特委和陝甘邊特委在赤源縣周家礆召開聯席會議,正式成立中共西北工作委員會和中國工農紅軍西北軍事委員會,統一領導兩塊根據地的黨和軍隊。西北工委書記惠子俊(未到職前由崔田夫代理),西北軍委主席劉志丹(一說謝子長)。會議確定了反「圍剿」的戰略方針,並成立前敵總指揮部,劉志丹任總指揮,高崗任政委。西北工委和軍委的成立,標志著陝甘邊、陝北兩塊根據地的統一和西北根據地的形成。從此,西北革命鬥爭向更高階段發展。
陝甘游擊隊在艱苦征戰中創建的寺村塬根據地、照金根據地,雖然存在的時問都不長,但它卻點燃了工農武裝割據的星星之火,為後來陝甘邊地區武裝斗劉志丹是中國革命道路的正確踐行者斕勰黼黔爭的發展壯大和革命根據地的建立,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有益的借鑒。
第二,堅持與「左」傾領導者的錯誤作鬥爭不妥協。陝甘邊根據地的創建發展過程,也是以劉志丹、謝子長等執行正確主張的黨和紅軍領導人與執行「左」傾路線的陝西省委領導杜衡等人的錯誤主張作鬥爭的過程。杜衡等人憑藉權力,搞宗派活動,一次次否定劉志丹等同志的正確意見和主張,還給他們加了「游擊主義」、「梢山主義」等許多罪名,甚至蠻橫地將他們排斥出領導崗位。劉志丹等黨和紅軍的領導人雖然違心地服從「左」傾領導的錯誤決定,但它們在思想上對「左」傾領導者的錯誤主張進行了堅決的抵制,從不苟同和妥協。陝甘邊根據地的創建與發展,是劉志丹等同志堅持走中國革命道路的勝利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