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四章 催發大牛市的政策因素 世紀課題:法制化、市場化、國際化

第四章 催發大牛市的政策因素

中國大牛市基石反映在管理層的根本態度的改變上。十六屆三中全會《關於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要「大力發展資本和其他要素市場」。基石同樣來自於證監會管理層「統一認識,樹立發展中國資本市場信心」的政策面轉暖。管理層一系列積極的股市政策將陸續推出。回顧10多年來的滬深股市,每一輪行情的牛熊交替都與股市貨幣政策的收放緊松密切相關。積極的股市貨幣政策必將對股市產生積極作用,催生出一個眾股輪漲的大牛市。

世紀課題:法制化、市場化、國際化

中銀國際董事總經理王曉東也向記者表達了同樣的觀點。她說,管理體制、監管體制以及監管理念的國際化是證券市場發展上台階的重要體現。以投資者為基準,而不是單純滿足籌資需求,將是市場的重大轉變。
在這一系列事件爆發的同時,中介機構的整合也隨之展開:申銀萬國的合併,國泰君安的合併,信託業的整合……這風風雨雨、起起落落,對市場的影響不可小視。在「3·27」事件后,期貨曾多年低迷不振。在多起一級市場作假案曝光后,中介機構的信譽受到了空前挑戰;投資者陷入迷惑,怒問市場到底有多少違規黑幕。「ST鄭百文」更是提出了一個深刻的根源問題,不必要的行政干預何時能從市場退出?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推進市場化進程,堅持讓市場機制發揮作用,這是解決證券市場長期以來人為干預和行政色彩過重的唯一途徑。人們已經看到,企業發行上市的指標控制和行政推薦在沿用多年後被取消了,發行定價也正在引入市場決定機制,監管理念開始從控制風險向揭示風險過渡,市場各行為主體的運行正逐步置於公眾監督之下。
中國證監會前秘書長屠光紹說,證券市場是一個靠投資者信心支撐的市場,政府和監管部門對投資者的有效保護是證券市場可持續發展的保證。
中國證監會第一任主席劉鴻儒說,中國證券市場十年留下九_九_藏_書的最重要的經驗教訓就是,理論禁區的突破、觀念的轉化和認識的統一對市場發展是首要問題。從談股色變到黑市交易,從「社」、「資」爭論到試驗、摸索,中國股市在十分有限的時間和空間艱難前行。1992年上證綜合指數從3月的370點,經過4個月暴漲到1200點,又在4個月的時間里跌到了387點。在其後兩年中,又有兩次股指從一千多點下瀉到幾百點。在這個利益複雜、充滿雙刃效用的市場,每一次成功幾乎都伴隨著沉重而又昂貴的代價。暴富后的浮躁,利益團體間的爭奪,不完善的市場架構留下的縫隙,新興市場固有的投機之風……當這一切積聚到無法自我消化時,便一次次演化成「悲劇」。於是,出現了「3·27」事件,出現了瓊民源事件,出現了「大慶聯誼」、「東方鍋爐」案例,直至被各大媒體集中曝光的「寧廣夏」、「ST東方」、「ST鄭百文」現象。
2000年12月16日,400多位證券界知名人士匯聚北京,為中國證券市場的新世紀發展貢獻智慧。中國證監會前副主席高西慶向與會者發表了重要演講,題目是:積極推進中國證券市場國際化進程。高西慶說,當今世界經濟、金融一體化和資本市場對外開放已成為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歷史潮流。中國必然要融入世界經濟、金融一體化九*九*藏*書的進程中去。他指出,加入WTO將使來自中國資本市場與國際資本市場一體化的壓力進一步增大。如何對這種壓力作出反應,將直接決定今後中國經濟的發展方向。「我們必須正視這一趨勢,積極應對挑戰」。
中國股市的發展確實已經到了十分關鍵的拐點,而發展需要決心、勇氣和環境。人們注意到,世紀之交的2000年,中國證券市場出現了前所未有的一系列新氣象,而與此同時,原有的法規、市場結構等多方面的不適應性也顯得愈加突出。歷史是不斷向前發展的,面對經濟快速發展的客觀現實,面對歷史賦予的機遇和日益逼近的強大外壓,改革創新又一次被推到了前台。而每一次改革的推進,都帶著民眾自發的致富願望、政府的改革推進與市場自身的運行規律交織成錯綜複雜的關係特徵。對中國股市從自然到必然的認識,可以說經歷了一次次觀念上的裂變。
不少人已經注意到,世紀之交的中國證券市場,已經給自己提出了一系列重大命題:清理歷史遺留問題;為高科技和成長型企業開設創業板市場;允許保險資金入市;準備開放式基金試點;建立投資者權益保障基金;積極培育機構投資者;借鑒新興市場成熟的經驗,對合格的外國投資機構有限度地開放國內股票市場……事實上,以上命題在過去的二三年裡已一一落實。這一切為九_九_藏_書的是要把一個規範有序、健康發展的證券市場帶向新世紀。
上海證券交易所研究中心主任胡汝銀對記者說,新經濟的一大特點就在於客戶導向、市場導向、投資者導向。推動立法機構修改不盡完善的法律、制定新法律,加強內部的監管理念,完善自律組織的建設,這應該是證券市場監管層未來的主要任務。
2000年12月初,中國證監會主席周小川在上海的一次研討會上發表主題演講。他在談及中國證券市場存在的不足時,將之歸納為以下幾點:一是中國證券市場規範化還不夠;二是證券市場監管仍存在很大不足;三是資本市場的產品品種還很不足;四是中國證券市場與國際市場的差距仍然很大;五是證券市場在市場結構、層次方面,也有所不足。中國證券監管最高層直言市場的不足,這在以往也是不多見的。
2000年8月,一年一度的全國證券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細心的人發現,此次工作會上傳遞的信息與過去有所不同,會議議題變得宏觀了。媒體對會議評價認為,這表明中國證券市場的角色已經歸位了!正如當時的證券會主席周小川講話所說的那樣:證券監管部門要更多地充當「裁判員」的角色,不能以上市公司主管部門自居,重蹈政企不分老路;要改變市場初期審批職能過多的局面;要監管市場風險,不調控指數。他在會上特彆強調,九九藏書要把保護投資者利益作為重要的監管原則。從「指揮員」到「裁判員」,中國證監會的職能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這是市場發展新形勢下,一種外在動力驅使的結果,也是市場化操作不斷加深的必然產物。
2000年10月,經濟學家吳敬璉教授接受一家媒體採訪時發出了呼籲:股市不要太黑!對股市人為操縱市場行為提出了公開批評,這在幾年前是不可能的。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中心王國剛博士指出,目前經濟運行的各主要問題都與資本市場發展不足直接或間接有關,加快資本市場發展,重構以資本市場為基礎的金融結構,已是21世紀中國經濟發展和經濟安全的歷史選擇。今天,雖然對中國證券市場如何建設、如何發展仍有諸多分歧,但已沒有人懷疑它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重要地位。
然而,與中國的經濟發展實際比較,中國的證券化率還很低。發達國家一般的證券化率都在100%左右,美國更高達200%。經濟界普遍認為,今後十年要實現國民生產總值翻一番,結構調整將是經濟發展的主線,而資本市場的作用顯得舉足輕重。
《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的建議》強調,要規範和發展證券市場,要鼓勵國有大中型企業通過規範上市實行股份制改造,要培育和發展機構投資者,要積極探索採用收購、兼并、投資基金和證券投read.99csw•com資等多種方式利用中長期國外投資。
代價已有目共睹,但創新並未結束,改革的初衷始終沒有改變。1996年在股市經過長時間的熊市后,中國政府把發展證券市場列入了國家中長期經濟發展目標。經濟界人士認為,這標誌了中國股市實驗階段的結束。國家統計局副局長邱曉華認為,在中國經濟的發展過程中,證券市場有力支持了經濟的快速成長,目前證券業已經成為中國經濟成長的新增長點。他同時指出,無論是國有企業改革、多種經濟成分的發展,還是整個經濟資源的配置調整,都與證券市場的發展密不可分。
在長達數月的調查中,筆者從各個層面獲得了同樣的感受:中國證券市場已深深融入到我們的經濟生活,融入到經濟運行、社會發展和國家戰略。
法制化,市場化,國際化。這是年輕的中國證券市場必須面對的三大世紀課題,也是我們這個新興市場逐步走向成熟的必修課。
中國社科院的經濟專家戴圓晨有一段精彩的論述:人們把股市當成了「唐僧肉」,各方面都想吃上一口。他繼而判斷:股市是在各方利益的交織中發展起來的。中國股市儘管沒有經歷像發達國家那樣上百年的歷史演變,沒有演繹出巴爾扎克筆下如此多的《人間喜劇》。但過去短短十多年裡它所要承受的壓力和各方利益集團的期望或許是最大和最高的,出現過大投機的空隙與違規行為或許無可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