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五章 走向美麗藍圖:「我要三分天下」 「脫毛行動」:邁向國際的華為

第五章 走向美麗藍圖:「我要三分天下」

在全球化的大潮中,市場競爭呈現「白熾化」,中國企業不出去,外國企業也要進來。不僅沒有新市場,就是原有的市場也保不住了,中國的企業再也不能「閉門造車」了。「入世」后,中國開放程度不斷加大,「走出去」還是停滯不前,成為關係企業生死存亡的大問題。
「思想有多遠,你就能走多遠。」企業家的思維決定了企業的發展水平。任正非早在1994年就提出:「將來電信設備市場將會三分天下,西門子、阿爾卡特和華為。」為了這一世界級企業的目標,華為不懈努力,開始向海外進軍,積極與國際接軌。
「山羊為了不被獅子吃掉,必須跑得比獅子快;獅子為了不餓肚子,必須比山羊跑得快。」因此,「我們只有堅定不移地向國際著名公司看齊,努力實現全面接軌,否則隨時都有破產的危險。」1995年12月,任正非描述了華為未來國際化的宏偉藍圖,他要三分天下,必然要邁向國際。
現在世界格局早已發生很大變化,世界大腕強強聯合,西門子和諾基亞「聯姻」,阿爾卡特和朗訊結盟,等等,堅決扼殺新生力量。華為面臨的對手更加強悍,無疑為美麗藍圖的實現又增加了難度。任正非明白,前面的路還很遠,但是不管路有多麼遙遠,他都要堅定地走下去。

「脫毛行動」:邁向國際的華為

於是,華為人從試驗局開始,說服AIS投入智能網建設,在45天內為其建立了網站。5個月後AIS收回了投資,信任開始初步建立起來。由於用戶數量猛增,每隔幾個月就要擴充一次網路,AIS在華為的幫助下,實現了滾雪球似的發展。而且,它們還結合當地旅游業,開通「小額投注」的博彩業務,三年時間里,AIS用戶數量增加到了1200多萬。在這一過程中,雙方的信任度不斷升級。從AIS開始,華為與泰國其他電信運營商也建立了合作。
從2000年開始,華為大規模地向海外派駐人員,逐步將營銷骨幹調往海外。原華北地區總經理兼北京處代表丁紹華被派往沙特,原廣州代表處代表徐展被派往美國,原新網市場部總經理曹松潔被派往南非……
3Com的CEO布魯斯·克拉夫林稱讚華為說:「它有點神秘,的確令人驚奇。人們總認為中國是個低科技、低成本的地方。但第一印象告訴我,華為是家偉大的科技公司。」著名諮詢機構Heavy Reading也評價道:「競爭中的黑馬,不斷擴充產品線,技術力量雄厚,全球市場高速增長。」
華為在海外一路凱歌高奏,認識到打價格牌不是企業發展的長久之計,任正非提出學習晉商,海外不再打價格牌。一百多年前,晉商的代表喬志庸以義為本,信達天下,創立了中國第一票號,匯通天下。2006年,任正非在視察歐洲市場之時,給員工開講晉商:「何以日升昌?講道義,重誠信!」藉以提醒海外員工,要謹記「以客戶為本,以誠信為本」。

改頭換面:新LOGO樹立新形象

在海外市場上,任正非堅決摒棄機會主義,依靠卓越的技術和實力贏得了「巨人們」的認可,迅速打開了局面。
20世紀初,世界上的殖民地已經被瓜分完畢,德國是後起的國家,沒有得到多少份額。德國外交大臣皮洛夫憤怒地說:「讓別的國家分割大陸和海洋,而我們德國滿足於藍色天空的時代已經過去,我們也要求陽光下的地盤。」
2003年12月底,華為與衣索比亞電信公司簽署了金額超過2000萬美元的交換產品合同,對ETC現有的整網交換網路進行改造和網路優化。當時有九家供應商參与投標,華為提供了最完善的解決方案。
20九九藏書06年華為銷售額84.5億美元(約合656億元人民幣),海外銷售額超過了65%。「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經過8年的奮鬥,這個目標越來越近了。邁向世界,華為彰顯著中華大氣魄,越來越成為一支不可小覷的「中國力量」。它站在潮頭上告訴世界:中國企業正在崛起。
2001年,華為逐漸在海外建立銷售機構。在拓展獨聯體、新加坡、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市場以及非洲、中東、南美市場等發展中國家的市場時,以往的經驗還可以沿用,但一到發達國家市場就不行了。

海外市場拒絕機會主義

華為不靠投機靠實力,進入英國電信供應商行列。2004年,談到英國電信和華為聯合開發項目,英國電信集團技術長利維說:「我們面臨的資源相當誘人,對它視而不見絕對是罪惡的。」
華為創立之初,也走了一條這樣的道路。任正非審時度勢,確立了在什麼情況下打價格戰。他給華為確定的原則是:「產品、客戶關係、品牌無明顯差異,市場能力弱;降低競爭對手利潤,扼殺『野草』長出;集中資源,把有限財力投向有價值市場;技術上有重大創新或變革,不惜以自我淘汰的方式強迫產業進步等。單純打擊對手不是最好的選擇,通過競爭建立持久的優勢,極力避免競爭的破壞性才是上策。」
2000年,華為人來到泰國,想賣他們的GSM相關設備,但是來晚了,「大魚」已經被他人撈了,只有看著眼羡的份兒。但是他們沒有失望,積極尋找空缺。後來發現,當時的泰國移動運營商AIS雖然擁有180萬用戶,但第二大運營商DTAC緊隨其後,競爭趨於激烈,需要新業務刺|激用戶數量的增長。
價格戰就相當於自殺式武器,可以拖垮資金鏈薄弱的企業;而且低廉的價格給人的印象永遠是低劣的質量,對企業的形象也很不利。隨著華為國際化的深入發展,對價格不敏感的歐美市場更看重質量和服務。以前華為慣用的手段已經被同行趕上,價格戰再繼續下去對企業的生存將是嚴重威脅。
目前,華為初步成為國際化公司,正處在邁向跨國公司的階段。淡化本土色彩,在國際化背景下重塑企業文化,新LOGO及時出台錦上添花。
阿聯酋WCDMA招標,共有五九九藏書家廠商角逐。大家都把設備放在那裡做測試,時間達一年之久。在R4上,大家都站在「同一起跑線」上,不過華為人更勤奮,他們利用這一年的時間率先完善了自己的R4產品。所以最後測試結果是,華為產品性能最好,華為勝出。
現在,華為的競爭力已不是低廉的價格。「在馬來西亞、荷蘭和其他國際市場上的3G項目,我們???得了投標並且價格並非最低。」華為高級副總裁鄧濤說道。
2005年1月,華為承建泰國CDMA移動通信網路項目,合同金額72億泰銖(約合1.86億美元)。華為通過精湛的技術和紮實的功夫終於在泰國站穩了腳跟。
現在國內,價格戰進行得如火如荼,各大廠家紛紛打出「價格牌」,拚命相互壓價、互相詆毀,結果是「鷸蚌相爭,漁翁得利」,讓外國廠商撿了大便宜,而削弱了自己的實力。華為和中興兩大冤家的惡性價格戰,帶來的是雙方元氣大傷。

叢林法則:實力為王

華為的「海外歷險記」很有傳奇色彩,剛開始並不順利,不斷碰壁,曾一度停滯不前。那時只要聽說某國電信運營商有項目招標,華為人就前去投標,但是勝少敗多。直到1999年,華為的海外收入還不足總營業額的4%,但是它並沒有放棄。

價格戰:該放手就放手

在法國LDCOM公司建設DWDM國家幹線傳輸網項目中,當時與華為競爭的都是一些國際巨頭,但是華為在這個項目的一期建設中就為LDCOM公司節省了35%的投入,整個工程4期建設完工後可節省50%的投資,然而產品在技術和質量方面都不遜色于任何一家競爭對手的產品,這種優勢一下子打動了LDCOM公司。
華為換標,既是國際化策略的重要步驟,也是樹立品牌形象的關鍵。「新標識在保持原有標識蓬勃向上、積極進取的基礎上,更加聚焦、創新、穩健、和諧,表達了華為對客戶的鄭重承諾。」這次換標是要樹立華為國際公司的新形象,使世界上更多的人認識華為,了解華為,讓更多的國際用戶接受華為。
標識轉變標志著企業形象與策略的變化。2001年,聯想確立了「高科技服務、國際化」的戰略目標,試圖改變以前的「科工貿」形象。經過兩年的調整,2003年,https://read.99csw.com聯想以啟用新標識「lenovo」為契機,發起了一場品牌再造運動,成功重塑了企業形象。
20世紀80年代,中國企業剛剛起步,根本無法與「百年老店」的西方企業相抗衡,只能在夾縫中生存,依靠中國廉價的勞動力,以低廉的價格逐漸站穩了腳跟。這是求生的需要。
農村包圍城市,最終還是要奪取城市。在農村建立根據地、站穩腳跟后,就需要向城市發動進攻。華為經過長期精心準備,最後向「城市」發動了「總攻」。
華為在國際化的道路上奔跑,任正非說:「海外市場拒絕機會主義」。經過幾年的探索,華為發現,即使在發展中國家的市場,品牌建立的過程也相當漫長,而在歐美等發達國家市場,難度就更不用說了。建立品牌的過程是艱難的,華為對此深有體會,也備嘗艱辛。
在自家的地盤上,畫地為牢,以守為攻,緊緊抓住已有的市場,讓「敵人」插翅難飛。阻止新競爭者進入,利用產品組合優勢封殺對手的進攻機會。在對手的地盤上,猛烈進攻,千方百計發動價格戰,以一切手段打擊對手的利潤和銷售目標,阻撓其市場進展,逐步擠占空間,最後取而代之。
2006年「五一」黃金周剛過,華為就改頭換面了,把使用了18年的公司標誌進行了更換。這個新標識與原來最大的不同時:HUAWEI的英文字體做了調整,更加符合圖形化的LOGO標準;把象徵華為的「貝殼」變成了菊花的形狀——原來的15根如「太陽升」射出的光柱變成了8片美麗的花瓣。與舊的商標相比,新的LOGO顯得更飽滿,充滿了活力。
經過艱苦卓絕的努力,華為的國際化有了很大的進展。華為與美國高通、愛立信、諾基亞等國際知名企業簽訂3G專利許可授權協議,與NEC、松下、西門子、賽門鐵克等成立了合資公司。華為逐漸贏得了「巨人們」的好感,在「城市」站穩了腳跟。

由「農村」向「城市」轉型

華為經過多年的努力,也不滿足於「藍色的天空」,「也要爭取陽光下的地盤」,真正向著世界級的企業邁進。華為意氣風發,決心像羊羔一樣,進行一次「脫毛行動」,革除舊弊,不斷以新形象出現,在國際化的道路上昂首挺胸向前走,越來越有世界級企業的風範,華為也逐read.99csw.com漸成為世界的華為。
「該放手就放手」,任正非主動放棄價格牌,轉而注重質量和信譽,加快了華為拓展海外市場的步伐。華為也逐漸擺脫了二流產品的形象,為塑造國際化新形象做了準備。
中國盛產機會主義者,就像在炒股中很多人都抱著「賭一把」的心態,缺乏扎紮實實做事的態度。但是,要想在海外市場上站穩腳跟,沒有真本事是難以成就的。
在與國際巨頭的角逐中,「實力為王」。任正非擁有強者心態,帶領著華為以雄厚的實力為依託,不斷與國際大公司進行角逐,不但為華為的發展帶來了充足的後勁,也為華為成為國際化大企業邁出了穩健的一步。
華為開始了艱難的「脫毛」。它積極向西方學習,不僅實現市場、製造、研發與國際接軌,而且逐漸實現了管理水平和資本運作的國際化。
海外市場的開拓舉步維艱,但任正非並沒有氣餒,他清楚靠投機取巧、耍小聰明是打不開海外市場的。
早在2001年年初,任正非就告誡華為人:「我們的游擊作風還未褪盡,而國際化的管理風格尚未建立,員工的職業化水平還很低,我們還完全不具備在國際市場上馳騁的能力,我們的帆船一駛出大洋,就發現了問題。我們遠不如朗訊、摩托羅拉、阿爾卡特、諾基亞、思科、愛立信那樣有國際工作經驗。我們在國外更應向競爭對手學習,把他們作為我們的老師。」
要進入歐洲老牌電信運營商的供應商行列,門檻極高。西方公司對供應商一般分為四類:普通投標者、供應商、戰略供應商、戰略合作夥伴。不同層次的供應商都有衡量指標來評估關係的好壞。
在國際風雲變幻中,弱國無外交。在國際市場上也是弱肉強食,強者靠強大的實力控制弱者,要想不被強者蠶食掉,那麼就必須變為強者,這就是企業生存的「叢林法則」。強者,就是要靠實力說話。任正非很清楚,要想在國際市場上站穩腳跟,沒有實力是萬萬不行的。
在轉向「城市」后,華為的地位也在逐年提升,2005年首次進入前10位,位居全球電信設備供應商第八。
1996年,華為開拓海外第一站香港,與李嘉誠長江實業集團旗下的和記公司合作,利用價格優勢和靈活的業務服務,取得了一定成績,積累了一些國際化的經驗。緊接著,華為加緊海外擴張的步伐,向俄羅斯https://read.99csw.com和南美進軍。
2002年,華為參与香港持有3G牌照的移動運營商Sunday的項目招標。這一項目,國際上有8家公司來競標。第一個試點是香港的銅鑼灣,那裡地形異常複雜,環境也最亂。一平方公里居住著25萬人口,高樓星羅棋布。華為的3G測試手機在該區域表現非常好,信號質量高。經過近一年的測試,華為擊敗了中興、愛立信、西門子和阿爾卡特等同行。2003年12月18日華為中標,與Sunday簽了1億美元的訂單,並成為Sunday的獨家供貨商。
任正非深刻地認識到這一點,「在海外市場的拓展上,……我們要通過自己的努力,通過提供高質量的產品和優質的服務來獲取客戶認可,不能由於我們的一點點銷售來損害整個行業的利潤,我們決不能做市場規則的破壞者。通信行業是一個投資類市場,僅靠短期的機會主義行為是不可能被客戶接納的。因此,我們拒絕機會主義,堅持面向目標市場,持之以恆地開拓市場,自始至終地加強我們的營銷網路、服務網路及隊伍建設。」
以前的「HUAWEI」標識是中國馳名商標,但它仍是地域性的標誌,給人的印象就是價格低廉、質量沒保證的中國產品。華為給人的另一個印象是狼咄咄逼人的殺氣,走到哪裡都讓人提防。這些年來,在國際化的道路上,華為走得並非一帆風順,思科案、印度事件、孟加拉和斯里蘭卡賄賂案等,使華為的國際形象受到了損害。進入海外發展的新時期,華為的這些形象都需要改變。華為急需改變「價格低廉」、「咄咄逼人」的國際形象,告別「土狼」時代,構建全球品牌。
英國電信招標條件很苛刻,但華為依靠強大的實力做後盾,令英國電信專家們欽佩不已,英國電信公司的CTO馬特·布羅斯(Matt Bross)在一次國際會議上說:「不選擇華為會是一個錯誤。」
隨著華為海外市場的不斷擴大,與跨國公司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與跨國公司競爭,華為的策略是一定要把自己的優勢表現出來。華為的優勢在於其產品的性價比好,響應客戶的需求快。
在國內,商家激烈的「價格戰」日益白熾化;在國際市場上,靠的不是低價位,而是品牌和實力。經過了資本原始積累后,這一模式應有所轉變。雖然低價格可能會暫時得逞,但不是長久之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