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二十一章 和談密徑 共產黨的妥協

第二十一章 和談密徑

共產黨的妥協

華盛頓的決定使李奇微感到痛心。他覺得自己處在一個打牌人的境地,他必須不斷地徵得別人的同意去打自己手裡的牌。海軍上將喬伊則與共產黨面對面地打交道,熟知他們談判立場中的細微差別。李奇微不能把一個「最後立場」放在談判桌上,然後對之表示支持。喬伊對這一苦楚深有感觸,正如他在關於停戰的回憶錄中所寫:「代表團,甚至是李奇微將軍,從來就不知道什麼時候華盛頓又會發出一道命令,把我們獲得一項體面、穩定的停戰協定的基本目標又改變了。」喬伊寫道:
然而,李奇微的呼籲未受重視。杜魯門政府再次屈從於國際壓力,並把其他地方揚言可能發生的事件置於朝鮮戰爭的緊迫性之上。11月14日,在一份經總統批准的命令中(但奇怪的是,命令的正文並未說明),參謀長聯席會議命令李奇微接受共產黨的提議,在停戰的其他問題上達成協議的最後期限為一個月。
李奇微對開城如此看重,以致參謀長聯席會議不得不再次告誡他,不要使自己陷入無法妥協的談判地位。正如李奇微在布雷德利將軍秋季訪問時對他所說,他打算就軍事分界線問題向共產黨方面提出一項「最後建議」。李奇微總覺得參謀長聯席會議是支持他的。他在10月28日的一份電報中說:「除了讓第8集團軍繼續推進方面的考慮,我不打算改變我們所提出的關於非軍事區的建議。」參謀長們立即在一份由杜魯門總統批准的電報中警告他說,誰也沒有批准聯合國軍目前的提議是「最後的」,並且強調說,只要對與共產黨方面達成協議是有必要的,他就應該願意做出一些小的調整。參謀長聯席會議確實認識到,要一位戰地司令官讓出「苦戰得來的地盤」是十分困難的;但是他們也注意到,公眾反對在開城問題上中斷談判的情緒日益高漲。比方說,《紐約時報》在11月11日振振有詞地問道,為什麼在「大問題」上已經達成協議的時候,代表們還要在「看來是無關痛癢的問題上出爾反爾呢?」《紐約時報》不理解李奇微為什麼堅持要得到一條可以防禦的和平線,因此這篇社論使人產生了誤解。但是,這也表明公眾急欲進行妥協並結束戰爭。在公眾看來,共產黨方面已經同意基本上沿戰線停止戰爭,這正是聯合國所孜孜以求的;現在,美國的談判者應解決具體問題,並簽署和約。
在此種情況下,要形成健全的計劃,令人信服地提出見解,表現出無懈可擊的堅定立場和最終言行,都是極為困難的。
參謀長聯席會議在一連串和解性的電報中試圖使李奇微放心,它沒有打算「立即撤軍」,儘管軍事和外交的現實也許會導致美國部隊「分階段地撤退」,但參謀長聯席會議保證不會突然拋棄韓國人。聯席會議的參謀長們再次強調了他們的主要觀點:他們不希望談判因核查問題而中斷。
在我們看來,美國政府沒有確切地了解它在朝鮮的政治目標是什麼或應該是什麼。結果,聯合國軍代表團總是瞻前顧後,生怕一道新的命令又來自遠方,而這一命令要求採取的行動與目前的做法大相徑庭。
這條消息九九藏書並不屬實,它給人們的印象正是李奇微所擔憂的:就軍事分界線達成協議便意味著戰鬥結束。電報在華盛頓、東京、羅馬(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布雷德利將軍正在那裡訪問)和正在基韋斯特度假的杜魯門之間川流不息。參謀長聯席會議承認「此間對此迷惑不解和情緒激動」,並詢問李奇微是否他或范佛里特「有可能引發了這些報道」。兩人都否認對此負有責任。(第8集團軍後來找到了對此顯然負有責任的一位連長,他無意識地對一位美聯社記者談起了他剛接到的命令。)
參謀長聯席會議11月16日通知李奇微說,儘管地面和空中觀察都是可取的,但都不值得因此中斷談判,這使李奇微大失所望。李奇微抗議說,聯合國軍代表團一直奉命採取一種對共產黨方面「更為有利的」立場,甚至超過共產黨自己的建議。參謀長聯席會議的一份電報還說,「美國無期限地拴在朝鮮」,這不符合美國的「軍事利益」。李奇微對這種語言也感到震驚,他說,在停戰後18個月內以任何方式撤出朝鮮,其結果都會對美國在遠東的地位造成「無法計量的損失」,而且等於背叛朝鮮人民。
這樣,政府和聯合國軍現在只能拭目以待,看看讓步是否能帶來成果。
我認為,向共產黨方面宣布你們所指示的立場,很有可能會加強共產黨的不妥協立場,並削弱我們以後在每一個實質性問題上的立場。在親身經歷了這一發展變化的形勢之後,我有一種內在的強烈信念,這種信念毫無疑問是基於朝鮮形勢與世界形勢的對比,那就是:多一點鋼鐵少一點絲綢,多一點美國對我們立場中不可撼動的邏輯直率的堅持,就會達到我們為之光榮奮鬥的目標。
及至11月27日,分界線終告建立。協議指出,雙方均接受將接觸線作為軍事分界線的原則,並且在停戰協定完成之後,雙方將後撤2公里,以建立一個非軍事區。如果在30天內停戰協定得以簽署,聯合國軍和共產黨的參謀軍官已確定的接觸線就應成為分界線,而不考慮在此期間戰局所造成的變化。李奇微明確指出,他的部隊在30天內將繼續戰鬥。
談判戰略的突然轉變使李奇微大為憤怒,他的回答既堅定有力又措辭尖刻。「過早地接受」目前的戰線而不顧以後的任何調整,「一定會不可避免地推遲取得一致意見和實現體面停戰的可能性」。李奇微在回顧了以往所放棄的立場之後,以麥克阿瑟式的語調說:
在以後的幾天里,主要的問題是關於開城這個具有重大象徵意義的古都的控制權問題。正如李奇微給參謀長聯席會議的電報所說:「在亞洲看來,由聯合國軍控制開城或使之非軍事化是對共產黨威望的損毀,並且可以提高我們自己的威望。……」由於開城位於通往南部幾十英裡外的漢城的主要進攻路線上,因而李奇微希望或是由聯合國軍控制之,或是使之成為中立區。他在1951年仲夏時節幾乎就要奪取開城,他確實已經讓幾個營兵臨城下,但卻引而未發,因為他考慮到如果把它作為停戰談判的地點,就應使其中立。現在,李奇微不打算把read•99csw.com開城拱手讓人了。
現在,和談中一些更為老謀深算的討價還價開始了。共產黨方面立刻就離開了早先的立場,同時也力圖攫取新的好處。但是重開談判后,最為重要的第一步是共產黨不再堅持把三八線作為停戰線。在10月25日恢復會談后,聯合國軍重申了它的提議:根據接觸線建立一個非軍事區。共產黨方面在第二天拒絕了聯合國軍的提議,但是第一次提出了反建議,拿出了他們的一條停戰線,這與聯合國軍曾表示可以接受的停戰線相去不遠。共產黨的計劃要求聯合國軍讓出一大片有利地形,以換取毫無價值的瓮津半島和延安半島的地域。但李奇微和喬伊都認為,這項建議是使談判走出死胡同的一個機會。
相反,我認為,你們所指定的方向將一步步導致犧牲我們的基本原則,摒棄如此之多英勇無畏的人們為之獻身的事業。我們正站在一個嚴峻的關頭。如果我們立場堅定,就將收穫良多;如果退卻讓步,就會一無所有。我以我的全部良知,呼籲我們要立場堅定。
這條新聞報道以及部隊對此的反應,有力地支持了李奇微對政府談判策略表示反對的論點。杜魯門參照迪安·艾奇遜和其他顧問們的意見否定了李奇微的這些論點,因此杜魯門的反應是惱羞成怒,他攻擊新聞界,而不談他的政府含糊不清、令人困惑的談判技巧所造成的無可挽回的局勢。「我希望現在每個人都明白,朝鮮並未實現停火,而且在停戰簽字以前也不會停火,」杜魯門說,「任何過早的鬥志渙散,從長遠來看都會增加美國不必要的傷亡。」
姑且不談維辛斯基大放厥詞中的宣傳性質,但是它確實給美國造成了嚴峻的政治問題。美國與聯合王國的關係在保守黨政府上台和溫斯頓·丘吉爾任首相以來有了顯著改善。儘管如此,艾奇遜對於能否保住歐洲對朝鮮戰爭的支持仍然沒有把握。儘管北約14個成員國中11個國家有軍隊在那裡作戰,但歐洲人更擔心他們自己的邊界,而不是遙遠的亞洲戰場。
李奇微這位忠實的士兵執行了命令,儘管不很情願。11月17日,他的談判代表對共產黨方面說,聯合國軍將同意把目前的接觸線作為分界線,條件是在一個月內解決其他問題。共產黨方面感到他們佔了上風,因而對此表示異議。他們堅持說,即便超過了一個月的期限,分界線也不能修改,直至議程上的所有其他問題都得到解決。根據指令,聯合國軍代表團沒有別的選擇,只能開始按野戰地圖核查接觸線。
正如李奇微所預料的那樣,當談判代表們試圖在地圖上劃定一條分界線的時候,他們與共產黨方面在特定地段的控制權問題上發生了激烈的爭執。有一次,雙方都聲稱控制了朝鮮中部的一個高地。亨利·霍德斯將軍確有把握地認為聯合國軍的部隊佔據著有爭議的高地,他安排那裡的美國指揮官與聯合國軍的「核查組」通了電話。是的,美國指揮官回答說,他的部隊控制著高地。聯合國軍的一位翻譯無意中聽到一位中國談判代表低聲對一位參謀官說:「不要緊,今晚就會成為我們的。」read.99csw.com那支聯合國部隊接到了要受到攻擊的警告。儘管如此,中國人還是奪取了高地。
蘇聯人的打算,顯然是對盟國決心的挑戰。國會可以批准撥款,但北約的成員會花這筆錢嗎?蘇聯人11月6日在巴黎開幕的聯大會議上採取了攻勢。(聯合國在成立的頭幾年裡,每年輪流在主要成員國召開大會,儘管它在紐約保留永久性會址。)蘇聯外長維辛斯基帶來了一籮筐的污言穢語,打算威嚇與蘇聯毗鄰的國家。他希望北約解體;他希望聯合國禁止核武器(這一行動將剝奪西歐防衛蘇聯進攻唯一有意義的手段);他希望召開一個包括中國的世界「和平會議」(而不顧中國在法律意義上正與聯合國交戰的事實);最後,他要求沿三八線實現朝鮮停戰,並在三個月內撤退所有外國的和「志願的」軍隊。
共產黨方面認識到他們現在具有宣傳上的優勢,因而很快著手採取行動,設法使聯合國在政治上處於難以立足的境地。11月7日,他們提議立即停止戰鬥,所有軍隊撤退2公里,監察組在當天前往戰場,按地圖核查接觸線。這項提議儘管表面看來頗有吸引力,但卻潛藏著巨大的麻煩。任何一方都可以否決另一方就分界線提出的任何調整,沒有切實可行的機制來解決在這類修改問題上出現的分歧。李奇微對參謀長聯席會議說,共產黨方面謀求的是一種「事實上的停火」,他打算毫不動搖地堅持聯合國軍在會談開始時確定的原則:停戰生效之日的接觸線,就應該是軍事分界線。否則的話,共產黨可以利用戰鬥間隙的有利條件,在第8集團軍當面加固陣地,運進人員和補給以發動新的攻擊,而沒有任何美國空中攻擊之虞。李奇微堅持認為,如果共產黨方面的確希望和平,就應迫使他們接受整套方案,而不僅僅是具有緊迫軍事價值的幾項要點。沒有設立共同監察組,將使聯合國軍在突然襲擊面前猝不及防。
然而,艾奇遜的確成功地獲得了英國新政府的一項重大承諾。11月初,艾奇遜在美國駐巴黎大使館的一次會議上,對現任英國外交大臣安東尼·艾登說,他「非常坦率地」認為,中國人不會接受關於他們是否遵守停戰條款的任何核查。在停戰遭到破壞的情況下,艾奇遜希望以「毫不含糊的語言」使中國人知道,美國的反應「將不會受到限制」。他談及了轟炸中國的軍事基地(「不一定局限於鴨綠江另一側的空軍基地」)和封鎖中國大陸。當天晚上,艾登把這些經過仔細考慮的「嚴厲行動」報告了丘吉爾首相。英國人對艾奇遜只是部分地支持。他們將支持轟炸,只要求事先進行磋商。但是也許丘吉爾時刻不忘香港作為一塊沿海飛地的脆弱地位,因而他將不支持進行海軍封鎖。儘管如此,英國對轟炸問題的支持鼓舞了艾奇遜,他便著手實施一項條件不容樂觀的停戰協定。
李奇微表示反對。他在一份電報中向參謀長聯席會議報告了11月10日一次停戰談判的情況,他說,共產黨人居然如此盛氣凌人,他們對聯合國軍的代表們「粗暴無禮」、出言不遜。一名共產黨軍官說第8集團軍副參謀長亨利·霍德九九藏書斯少將是「王八蛋」,這在漢語里是一個非常有侮辱性的詞語。另一名中國軍官在不無輕蔑地提及海軍上將喬伊時,說他是「那個老代表……我忘了他叫什麼」。李奇微懇求給一點迴旋的餘地。為什麼要強迫他向一個公開侮辱他的軍官的對手做出讓步?他希望美國的立場中「多一點鋼鐵少一點絲綢」。由於艾奇遜在這場辯論中的支配性作用,參謀長聯席會議只有擔憂,而沒有真正的選擇餘地。11月13日,參謀長聯席會議命令李奇微接受以目前的接觸線為分界線,並約定如果其他問題在一個月內得不到解決,分界線就要重新談判;達成協議並不意味著停火,地面行動仍要繼續進行。這份電報得到了杜魯門總統的批准。
李奇微實際上曾被告知過聯合國軍不容更改的立場:停火必須與劃定軍事分界線同時進行。而現在美國(也就是艾奇遜)卻在從這一立場後退。11月6日聯大會議開幕這天,李奇微奉命「原則上」接受沿戰線劃定的軍事分界線,並提議討論其他問題。如果共產黨人斷然拒絕這一建議,李奇微還要做出進一步的讓步,也就是按共產黨方面仍然要求的那樣:他們如果接受前線的一條軍事分界線,李奇微就要同意重返開城進行談判。但參謀長聯席會議附加了一條關鍵性的事先說明。由於地面部隊在原地保持不動,聯合國軍將不再擁有其寶貴的海空優勢。因此,接受沿前線停火就必須有一個時間上的限制,以完成議程上的所有事項。如果在最後期限內做不到這一點,那麼軍事分界線將會面臨著修正。
現在可以設想,戰爭將在30天內結束。儘管有違李奇微的意願,但這件事很快就在美軍士兵中不脛而走。這一錯誤顯然跟第8集團軍司令官詹姆斯·范佛里特將軍用詞不確切有關。范佛里特在給各軍團司令的命令中說,儘管他的部隊應該意識到敵對行動將繼續進行,但第8集團軍應該「明確展示其願意達成協議的意願」。這一命令傳到連一級時,有人對記者說起了這件事,美聯社發出一篇文章說:「西線的聯合國部隊今天奉命停止所有針對共產党進攻的火力,並且只是在自衛時才開火。」消息接著說,這一命令「是在聯合國軍和共產黨的談判代表就一項臨時停火線達成協議約24小時之後發出的」。
美國的外交官們發現,盟國的大使們在開城問題上搖擺不定。荷蘭的馮·羅傑認為,聯合國軍「過分強調開城的去留問題,而且繼續進行戰鬥……實際上是不必要的」。英國人和南非人也有所保留,他們實際上在說,劃分任何界線都意味著減少戰鬥。但是國務院的約翰·希克森卻為李奇微的觀點辯護。降低戰鬥水平儘管乍一看來頗為誘人,但也會減少對共產黨的談判壓力。如果共產黨表現出意向,在接受停戰線之後馬上著手解決所有的問題,形勢就會不同。但他們沒有表現出這種意向。希克森說,如果立即確定實際分界線,「就幾乎不可能保持部隊的士氣」,無論聯合國軍未來如何推進,在戰爭最終結束時也將不得不讓出已經得到的東西。自6月份開始談判以來,敵方大約10個師「已經損耗殆盡」https://read•99csw.com,而且如果要使談判成功,就必須讓他們無法站穩腳跟。
李奇微在其他問題上也感到失望。在他應該要求以何種停戰後的核查方法來對付共產黨的問題上,他整個秋季都在試圖說服參謀長聯席會議制訂一個堅定的立場。李奇微三番五次地警告聯席會議的參謀長們說,中國人將利用這一間歇加強其部隊。他希望以三種方式進行核查:在朝鮮全境的進口海港和交通樞紐設立聯合觀察組,他們可以在交通線上自由行動;在朝鮮全境聯合進行空中觀察和空中攝影偵察;聯合觀察非軍事區。作為最終立場,他可以放棄空中觀察。他在11月13日要求立即就此做出決斷。他在一份給參謀長聯席會議的電報中指出,經驗使他認識到,除非聯合國軍的談判代表能夠對「堅定的國家政策」充滿信心,否則他們將處於不利地位。共產黨方面一見到聯合國軍的代表稍有搖擺不定,就會變得咄咄逼人。李奇微懇求無論如何也要做出決斷,如果華盛頓不支持他的立場,「我請求儘快地告訴我,在這個將作為最終讓步來接受的問題上,應該持何種立場。……」
若干年後,陸軍參謀長勞頓·柯林斯將軍承認,李奇微有足夠的理由來抱怨。參謀長聯席會議發給李奇微的指令經常是「猶豫不定」的,顯得「缺乏堅定性」,這當然讓李奇微和聯合國軍代表團感到苦惱。柯林斯寫道:「我必須承認,參謀長聯席會議對於我們跟國務院和那些對美國人民負有更直接的政治責任的文職領導人所進行的磋商,偶爾也會有此同感。但是我們必須承認,我們不能保證李奇微將軍或者我們自己贊成的軍事行動都能成功。」
但是,盟國的忐忑不安卻使杜魯門政府面臨著一個明顯的抉擇:要麼支持它在戰場上的司令官李奇微,要麼對煩躁不安的歐洲國家的大使們做出讓步。李奇微失敗了,政府給他來了個釜底抽薪,這既不是頭一遭,亦非最後一次。聯席會議的參謀長們11月9日給李奇微打電報說:「此間認為,在選擇能夠滿足我們主要要求的分界線時,我們早先對那些指導性原則表示了同意,這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他們也擔心,共產黨方面已經做出了被認為是重大的讓步,如果遭到拒絕,他們可能會重新回到原來的要求,即把三八線作為分界線。
在西歐國家瞻前顧後的情況下,另一個更為緊迫的因素是蘇聯的舉棋不定。蘇聯人對美國國會10月撥款70億美元用於向友好國家提供技術和軍事援助,主要是為加強北約成員國一事感到震驚。幾天以後,北約投票接納希臘和土耳其為其成員,這是北約的責任和實力區域的一項重大擴展。蘇聯人沒有保持沉默。他們在10月爆炸了第二顆和第三顆原子彈,並宣布實施一項雄心勃勃的核計劃。約瑟夫·斯大林公開保證與中國的友誼,並且發表了一份北朝鮮首相金日成對蘇聯援助表示感謝的電報。艾倫·柯克作為卸任的美國駐莫斯科大使,在最後拜見蘇聯外交部長安德烈·維辛斯基時受到了令人沮喪的接待。維辛斯基在回答一個直率的問題時說,蘇聯人不會向在朝鮮的共產黨談判者施加壓力,要他們修改談判立場。